總網頁瀏覽量

2024-09-30

《祖師四十八訓》第45-48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四十五條

  辦道各習一業,卜、筮、醫,及地理、陽宅,皆可營生糊口,方能久住他鄉。路遙識馬力,日久見人心,久而自明。若無一點生業,只靠幾兩盤費,如何辦得過?故開道必須事有營生之計,方可有成。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72

《祖師四十八訓》第41-44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四十一條

  學人先讀《易經》及《皇極經世》,於天地之始終、物類之變化,胸有成竹,方不為異說旁門所惑。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68

《祖師四十八訓》第37-40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三十七條

  學人當知,道本無名,強名曰「道」;法本無為,強名日「修」。《金剛經》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無法可得,名阿羅漢;無行可行,名須菩提。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法離一切相,不得真傳者,多入頑空而不達應作如觀之作用、一合理相之實體、無上正等正覺之究竟。故吾傳道,先指明真如佛性、諸法空相,通天徹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之實理。此 理一人之本有,現現成成,因拘於氣稟、蔽於物慾,迷真逐妄、背覺合塵,忘其固有,流浪生死,故教以「有事戒淫念,無事戒雜念」之法;二念淨盡,則神合虛空,超出三界外,不囿五行中,而為萬劫不壞之大覺金仙也。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62

《祖師四十八訓》第33-36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三十三條

  諸家丹經,惟《參同契》、《悟真篇》,與一氣之流行、日月之盈虧,頗有見解,而吾之《三易探原》、《一貫探原》,已賅括其義過之。如欲看來亦可,如欲不看亦可。

  其男女、龍虎、鉛汞、鼎爐、火藥之寓言,淺見者,多妄意錯會,流入旁門;吾人既得末後一著、最上一乘之法,三教聖經,足可證驗。諸般丹經,法不可用也。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57

《祖師四十八訓》第29-32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二十九條

  凡學道者,當明師徒之大義,天地君親師,五恩並重。

  故君在臣無權,父在子無權,師在徒無權。今之為徒者,今日得道,明日即想權歸於已。夫與君爭權,謂之奸臣;與父爭權,謂之逆子;與師爭權,謂之叛徒。夫學道之人,捨恩割愛者,為成聖賢佛仙也。焉有不忠所事,而能成仙、成佛、成聖、成賢者?眾各勉之!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51

《祖師四十八訓》第25-28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二十五條

  現今吾道四京通行,吾註之書,北、東、南三京刊版,吾即不爭大小。吾門弟子,會通三教,貫徹天人者,指不勝屈,吾等豈肯輕拜他人為師?吾之不辭當家者,順助天道也,高虛之險,吾豈不知?吾不得已也。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47

《祖師四十八訓》第21-24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二十一條

  學道之人,必須仁義為本,忠信為先。在官者,忠於其職,靖恭爾位;在野者,奉公守法,不許做宰殺酒家、煙館賭局、花柳敗類之絮,致玷清規。

  至於三教聖人之道,雖係正事,然德修謗興,道高毀來,文王難免羑里之囚,孔子尚有之厄,故聖人云:「欲作精金美玉的人品,須從烈火中煉來;想成掀天揭地的事業,當自薄冰上履過。一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不受魔難不成佛,「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之修道者皆然,今人何獨不然?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長春真人曰:「為人誰不遭魔劫,不似西方荊棘多。」又曰:「道高一尺魔千丈,心猿全憑用力降。」「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42-43

《祖師四十八訓》第17-20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十七條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一則理;國有三公,莫知適從,二則亂。故五花十葉必受命於當家一人;頂、保、引、證、恩執、眾生,受命於五花十葉。尊卑有等,上下有分,方可有條而不紊。如大小領袖,各自當家,不尊上命,是為混亂佛綱,公義責罰。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38

《祖師四十八訓》第13-16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十三條

  凡千門萬戶認理來歸者,必須聽從掌道之分派,將其所有之事合盤交出;將道理、性理講通,方不至有差之毫釐,謬之千厘,自誤誤人之弊。然後因材器使,交於憑據,方成一團和氣,一道同風,庶幾與道有益無害,方為助天闡道,而為聖賢之亞流,仙佛之嫡派,光前裕後,流芳萬古也。

  不依調度,偷道、盜道、妄傳、妄受者,誓願自己承當,與掌道者無干。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33

《祖師四十八訓》第9-12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九條

  凡傳道者,必須洞明「窮理盡性」、「一合理相」、「三品一理」之「理」到底為何事,然後可以掌道、傳道;如不然,堰苗助長,上之得罪於聖賢,下之為害於將來,不同三教聖人,是為異端邪說。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29

《祖師四十八訓》第5-8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五條

  末後大道,乃發萬聖之未發,補萬賢之未備。道合三教,理貫人天,註書立說,必須引經據典,合天、合地、合人,有理、有氣、有象。

  知理者,可以制禮,而親親之殺,尊賢之等,方有條而不紊;知氣者,可以制樂,知參天可以作六律,知兩地可以作六呂。而六律之隔八相生,五音之三分損益有其源;而宮、商、角、徵、羽之五音,與君、臣、民、事、物之五等,與夫十宮之周天有其本矣。

  再明伏羲之卦,本於天地;文王之卦,本於伏羲孔子交易,乃合天地、伏羲文王而一之。易未畫時,易在天地;易既畫時,天地在易。未有不知天地而知易,亦未有知易而不本於天地者。夫然後上推往古,下推將來,以一貫之也。不明乎此而註《易經》者,皆伏羲文王孔子之罪人也。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24

《祖師四十八訓》第1-4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一條

  吾人當知,斯「道」乃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大體;成佛、成仙、成聖、成賢之大用。會通三教,貫徹天人;有無顯微,體用合一;中邊本末,事理兼賅。是「道」也,以覆冒萬物而言,則謂之「天」;以主宰萬物而言,則謂之「帝」;以真實無妄而言,則謂之「誠」;以萬物共由而言,則謂之「道」;以無所不理,各得其理而言,則謂之「理」。在天謂之「天理」,在地謂之「地理」,在物謂之「物理」,在事謂之「事理」。

  是「理」也,以賦界而言,謂之「命」;以稟受而言,謂之「性」;以應酬萬變而言,謂之「心」;心之所之謂之「志」,心之所憶謂之「意」,感於萬事,而生喜、怒、哀、樂,謂之「情」。千名萬號,不可枚舉,究其本源,莫非「一理」之流露也。故 無生真宰,把「理性」散將下來。

  何謂「理」之究竟?《中庸》云性即理也,理即五常也,學者必先窮乎理,而後可以盡性,未有不明乎理而能盡性者,未有不能盡性而能返本還原者。「理」者何?應知理即無極也。無極者,至靜不動天也;至靜不動天者,天外天,生天、生地之天也。此「天」,萬物統體一天,物物各具一天,必知人人各具之天,通萬物統體之天,而後可以收圓。不明此「理」,而妄稱收圓者,皆自誤誤人者也。故使學者必先明乎「理」,而後傳之以「道」,方不至流為異端,上之得罪於聖賢,下之為害於將來也。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20-21

《祖師四十八訓》題序

 封面頁內頁

一貫道後東方第十五代祖王覺一祖師,諱學孟,號北海老人,生年不詳,據目前研究約在清道光十二年(西元1832年)前後,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承命掌盤,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成道於天津楊柳青鎮。王祖曾在《歷年易理》說道:「壬午年,奉母命,又到荊襄;荊州城,設乩壇,諸神下降。天命俺,著條規,四十八章。」其中提到的「條規四十八章」,應該就是《祖師四十八訓》,壬午年即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此為《祖師四十八訓》成書之時。

封底頁

王祖所說的「理」,
不是一般的修身之理,而是三極一貫之理,
此理不雜乎氣象,卻貫乎氣象,
沒有生滅來去,可以生化萬物,
亦為萬物依循之常道;
在人身上則是秉自於理天之性,
發而為五常之德。

2024-09-23

《師尊紀念歌》:亙古傳道統 弓長繼金公

 


歌詞:

(一) 亙古傳道統 弓長繼金公 白陽應運 睿哲天縱 降凡清光緒 己丑七月中 十九戌時誕魯東(1) 幼懷聖賢智 異稟具重瞳 遍訪無上法 甲寅得真宗(2) 窮理而盡性 豁然而貫通 頓悟直入 參透造化功 戊午之年天命崇(3) 負責啟迷蒙 不辭跋涉勞厥躬 亟亟挽頹風
  • 1. 清光緒 己丑七月中 十九」為中曆清朝光緒己丑年(光緒15年)7月19日,是西曆1889年8月30日;誕魯東」:誕生於山東濟寧
  • 2. 甲寅年應是民國4年( 西元1915年)元月,年26歲,完成求道。
  • 3. 戊午之年是民國7年(西元1918年),修道辦道開荒有4年後,跟隨金公祖師(路中一)辦道,時年29歲

2024-09-22

每年「12 月 23 日」為「中華道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日」、「道統祖師紀念日」

 2020(民國109)年12月23-24日,第十屆「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會議特明訂每年「12 月 23 日」為「中華道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日」。

​  彌賽亞即是我們的後東方第十七代祖師金公祖師,祂就是彌勒佛倒裝降世,祂就是西方所期待的彌賽亞。至於施洗者約翰所預言的「後來的那一位」,就是我們的老師濟公活佛倒裝降世的弓長祖師
  • 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紀念日之由來 大字版小字版(陸隆吉,2022年6月22日)
​​  麻州州長、波士頓市長、劍橋市長,都簽署2020年12月23日這天為「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紀念日」。
  《死海古卷》裡上帝的交代,「後來的那一位」已經來臨了,預言中的「彌賽亞」有三位,就是「白陽三聖:金公祖師、天然古佛、中華聖母」。
  12月23日做為道統祖師紀念日,除了六十四代祖師之外,還包括現代一貫道前人輩,犧牲奉獻投入修辦道,大家一起過個道統祖師紀念日。

2024-09-09

西元1998年 天然古佛(師尊)提問「道統是甚麼?」


西元1998年歲次戊寅7月30日 印尼雅加達市 廣化壇
天然古佛聖訓:

講到道統,有沒有那一個徒兒可以告訴為師:這一條的金線,天命道統的承傳,是如何傳承的? 道統是什麼?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尼泊爾道務中心—飲水思源、承上啓下(民98.04.11)

【卅四】中華民國九十八年歲次己丑三月十六日
   西元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一日 尼泊爾加德滿都富德佛堂
            發一崇德尼泊爾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飲水思源 承上啓下」
   
夫修者,應能「飲水思源、承上啟下」
   飲水者,感恩、謝恩,誠意有;
   思源者,知恩、報恩,天恩酬。
   承上者,立愿、了愿,無怨尤;
   啟下者,立志、立品,才德優。
   更應學習佛、菩薩之大愿宏深:
   大慈心,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大悲心,荷擔眾生難行苦行;
   大行心,恒順眾生普皆廻向;
   大勇心,道志不退勇猛精進;
   大智心,體解契入諸法平等。
   在修行路上,戰戰兢兢,不敢稍縱歇息;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縱使,跌跌撞撞,仍然甘心,沒有怨言;
      受盡屈辱,仍然歡心,沒有怨懟;
      嚐盡冷暖,仍然樂心,沒有怨恨;
      遭受誤解,仍然真心,沒有怨想。
   要相信:沒有突不破的難關;
      沒有解不開的難題;
      沒有過不了的火焰山!
   每一個挫折、每一個打擊、每一個傷痛,
   都是上天最好的禮物。
   每一個逆境、每一個困難、每一個磨練,
   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每一個要求、每一個問題、每一個壓力,
   都是成長最好的機會。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緬甸—人道盡天道達、人雖窮志不窮(民98.03.07)

【卅三】中華民國九十八年歳次已丑二月十一日
   西元二〇〇九年三月七日 緬甸 仰光開元佛堂
            發一崇德 緬甸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人道盡,天道達;人雖窮,志不窮。」
   身得,親恩無羞:倫守,歡樂悠悠。
   在爾,善行無漏:逆流,力爭上游。
   其性,真人靜坐:不昧,智慧眼眸。
   心顯,慈悲喜捨:愿堅,德業實修。
   返本,一理貫徹;著相,普渡圓收。
   無極,共濟九六;理傳,萬國九州。
   人道盡,忠孝在握:天道達,廣佈恩澤。
   人雖窮,因德富有:志不窮,修道生活。
   吾愿如松柏;吾志為菁莪;
   吾心愚癡救;吾身更超脫;
   吾言示聖德;吾行中道合。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崇德清靜班—願立表文(民98.02.28)

【卅二】中華民國九十八年歲次己醜正月十四日
   西元二〇〇九年二月八日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 崇德佛院
            發一崇德清靜班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愿立表文」
   無終始金剛堅,慈悲喜挽坤乾;
   身教則為典範,清靜修行性明圓;
   明心志愿力並,三清四正行完全;
   載大道後人述,精神行誼美名傳。
   古「愿」乃原心也,原本之真心;
    「立」則定成也。

  仙佛神聖,古賢之德,皆因此一大事因緣,再乘愿力,倒裝降世;為救蒼生,渡盡苦海九六原子,不惜千考萬磨,不懼風霜雪雨,千廻百轉,鍛鍊成金。一切以真心誠之敬天;淨其身意,無有偏頗。
  然而,眾生者,帶業轉生,身困五行中,性迷聲色裡;千載混沌歲月,殊不知無常將至也。
  而白陽修士,別於眾生,身負重任,慈音宣化;立身品德,如梅之操守;戰兢二六,抱定指南;為求天下,安和淨土;當以身立下典範,當以德德感化三千 立愿力,矢志不退,不謀別心。
  所知修士,表明操節之事,非只在於形相,而是刻你我心中的「愿立表文」;生生世世不容改寫,碎碎朝朝保如赤子;不隨波逐流,不稍縱蹉跎;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心中「愿立表文」也。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發一崇德道務中心負責群—囑咐壇主(民98.02.06)

【卅一】中華民國九十八年歳次已丑正月十二日
   西元二〇〇九年二月六日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崇德佛院
            發一崇德 道務中心負責群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囑咐壇主」
   訓重提,告於壇主,真修實煉行正直。
   望一心,不歧不求,真修實煉真付出。
   訓牢守,佛規遵奉,彬彬君子模範持。
   意握定,勇猛精進,大仁大義無有私。
   壇主者,為一舟之主,身繫牽引芸芸眾生之大任。
   當明白:己心慈悲與否?眾生在看!
       己德培固與否?眾生在看!
       己身行正與否?眾生在看!
       己言合理與否?眾生在看!
   一言一默,一坐一行,皆不可苟且處之。
   是以壇主當:
   於「凡事」上:「戒慎警惕,自我提醒省思,以不壞道場
          之名譽。」
   於「聖業」上:「真心真行,盡心盡力付出,以永保初發
          心之誠懇。」
   用無為心,行有為事。
   以「學修講辦」奠基礎,進而「敦品崇禮,志道立德。」
   以「仙佛聖訓」為圭泉,嚴令「遵道依理,認準金線。」
   應切記:
   時勢有變,道場付出,共辦三曹的心不變。
   人心有變,敬天禮神,推道訓俗的心不
   道場有變,學修講辦,尊師重道的心不變。
   制度有變,認理實修,恪盡天職的心不變。
   環境有變,慈悲喜捨,普渡眾生的心不變。
   須知:修,是修自己的心;
      修,是修自己的命。
   如同:「竹箭有筠,松柏有心。」
   縱世道動盪,變亂不安,亦修道;
   效日月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矣!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泰國道場—標準修道者(民98.01.12)

【三十】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歲次戊子十二月十七日
   西元二〇〇九年佛暦二五五二年一月十二日 佛統崇德佛院
            發一崇德泰國道場眾後學 恭清
            不休息菩薩結緣
   「標準修道者」
   
應有真智慧、真慈悲、
   真付出、真喜
   必有悲天憫人之大志向;
   必如海涵春育之大器量。
   其高,行止溫良;
   其正,行矩有方;
   其真,行合日常;
   其崇,行深博廣。
   天下危溺,援之以道。
   安其身、立其命、正其心;
   誠其意、齊其家、濟其世。
   在逆世的洪流中,做眾生的導航;
   在黑暗的角落裡,化做眾生的燭光。
   當不斷地提昇自己的修養;
   當不斷地奉獻自己的力量;
   方能成就可大可久輝煌的大道場!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汶萊—囑咐講師(民97.12.17)

 【廿九】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歳次戊子十一月廿日

   西元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汶萊林氏佛堂
           發一崇德 汶萊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囑咐講師」
   
訓篇篇傳下人間,解疑開惑明心田。
   予講師克念作聖,傳題實務用心專。
   道宣理真知灼見,言行合一參辦前。
   德宏揚闡德行仁,尊師重道行完全。
   講師者,
   
謙和心慈以引後賢,戒慎恐懼以承上情。
   學道,低心下氣謙卑進,按部就班踏穩基。
   修道,認理實修抱道進,見賢思齊化頑迷。
   講道,闡明義理身躬進,實踐道義提昇己。
   辦道,積極進取公心用,身顯道氣行合一。
   行道,效聖法賢大道趨,標竿典範身樹立。
   當時時慎行獨也,知恩報恩,立愿了愿。
   道場之人才、佛堂之棟樑、點傳之橋樑
   道親之典範、眾生之服務員
   是以此戰戰兢兢,恪己天職,法喜充滿,
   扛起使命與責任,共辦三曹之大事也。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吉隆玻道場—囑咐點傳師(民97.12.14)

【廿八】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歲次戊子十一月十七日
   西元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吉隆坡崇德佛院
           發一崇德 吉隆玻道場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囑咐點傳師」
   
告後學學修講辦,循規蹈矩行。
   語叮嚀以身作則,忍辱負重任。
   化九六同舟共濟,宗旨不可傾。
   續薪火執中貫一,枝葉不離根。
   志相繼聖賢承襲,拓宏偉道程。
   多少的期望在點傳身上?
   多少的責任要共同擔待?
   多少的道程還要開創?
   多少的使命還未完成⋯⋯
老母 慈憫,降道拯九六;
   老祖師師尊師母老前人這一條金線,一脈相承;
   吾輩點傳承天景命,代天傳道,以德為基,濟挽有緣;
   而崇德得天獨厚,承續薪火,
   當時時警惕身行,不稍偏頗。
   
時刻中以正心正念,正知正見,
       大公無私,天心辦事,
       三清四正,嚴遵佛規,
       提攜後輩,栽培人才,
       以身作則,行儀德威。
   
無私則可邀得天助,實不容懈怠;
   身繫千萬眾生,當了愿報恩,誠為惶恐。
   故點傳們,
    上下一心,同心同德,
    和諧、合作、和平、合心,
    開創新時代之大格局,
    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矣!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亞羅士打道場—天恩師德、尊師重道(民97.12.12)

【廿七】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歲次戊子十一月十五日
   西元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亞羅士打崇德道院
           發一崇德 亞羅士打道場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心一致同步齊,隊合作旨宗提。
   氣高昂精神擻,果自栽自修齊。
   功在營勿放棄,心志同使命趨。
   門大開眾生啟,手相連志貫一。
    吾乃
  濟公活佛,奉
母旨,同
  不休息菩薩,降至佛地,先參
母座,復再問眾徒安怡?
   眾徒恭請菩薩上座,
   為師再訓批。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新加坡道場—三界一元化(民97.12.06)

【廿六】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歲次戊子十一月初九日
   西元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六日 新加坡崇德佛院
           發一崇德 新加坡道場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三界一元化」
  
 軍歸心助白陽,蓄勢待發俱整裝;
   別分工和諧辦,和平合作同心揚;
   道同風古德倡,老中青少力量強;
   會齊聚末盤運,了愿返鄉標天榜;
   民教則綱常講,真修實煉德澤長。
   開道,當開出「平坦寬廣的道程。」
   修道,當修成「自性真如的圓滿。」
   辦道,當辦場「千秋不朽的聖業。」
   孔夫子因材施教培育弟子,成就四聖七十二賢。
   然,天命流行,道務蓬勃發展,
   當道中人才輩出時,更須人盡其才。
   分界,更當契合機緣成就人才。
   分界,更當擴大開創各界人才。
   分界,更當互助合作發揮人才。
   分界不分心,同一理念,三界運作。
   社會界當輔助學界,
   辛勤成全,慈悲化學子,真誠提攜,視為如己出。
   學界當敬重社會界,
   敬老尊賢,謙恭身示道,飲水思源,上下天橋搭。
   青少年界當尊敬請益兩界,
   習禮學義,道學穩紮根,立志德品,法賢擔大任。
   三界以「和諧、和平、合作、合心」分工進前。
   人才教育中,階段性的輔助基層培訓。
   各界運作中,整體性的互助支援各區。
   道務開創中,合理性的因緣因時制宜。
   如此,才是三界之真義;
   將其人才,成就於三界之中。
   故,整體崇德人,各司其職,各盡其心,各了其愿,
   助大道慧命無限,永續傳承也。

2024-09-08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英國,倫敦—(認準金線、真理揚)(民97.11.25)

【廿五】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歲次戊子十月廿八日
   西元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廿五日 倫敦張氏佛堂
           發一崇德 英國倫敦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古道悠悠永不竭,聖賢代代薪傳接。
   修士頂天立地內,繼往開來學。
   恆誠心志今已決,一條金線緊緊追隨;
   不懼困厄橫阻危,不忘天恩師德垂。
   為聖道,宏世界;為千秋,創聖業。
   登入修辦之行列,發揮真理之智慧;
   明修行之無為,知天爵之尊貴。
   遠近人才培,內外心團結;
   今辦上天大事,沒有你我分別。
   敬賢尊仁,高風亮節;
   敦俗化世,德振旗輝
   行儀範美,四海人心歸。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臺南道場—和諧、和平、合作、合心(民97.11.16)

【廿四】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歲次戊子十月十九日
   西元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臺南濟德宮
            發一崇德 臺南道場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和諧和平 合作合心」
   和協共辦此末期,和衷共濟挽頹迷。
   和諧處事顧大體,和平道場仁風提。
   合家同修明根柢,合群團結創佳績。
   合作無間尚崇禮,合心一致上下攜。
   崇德人共襄盛舉,為此末後一大事因緣,
   全力以赴,不分彼此;期將  建立在:
   「互信、互助、互補、互體,而真正達到一元化。」
   
將道務更開創,將道場更凝聚。
   共同付出,真正以大無畏精神,
   救渡眾生,以臻萬家生佛。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