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4-09-30

《祖師四十八訓》題序

 封面頁內頁

一貫道後東方第十五代祖王覺一祖師,諱學孟,號北海老人,生年不詳,據目前研究約在清道光十二年(西元1832年)前後,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承命掌盤,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成道於天津楊柳青鎮。王祖曾在《歷年易理》說道:「壬午年,奉母命,又到荊襄;荊州城,設乩壇,諸神下降。天命俺,著條規,四十八章。」其中提到的「條規四十八章」,應該就是《祖師四十八訓》,壬午年即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此為《祖師四十八訓》成書之時。

封底頁

王祖所說的「理」,
不是一般的修身之理,而是三極一貫之理,
此理不雜乎氣象,卻貫乎氣象,
沒有生滅來去,可以生化萬物,
亦為萬物依循之常道;
在人身上則是秉自於理天之性,
發而為五常之德。

編校緣起

  一貫道後東方第十五代祖王覺一祖師,諱學孟,號北海老人,生年不詳,據目前研究約在清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前後,光緒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承命掌盤,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成道於天津 楊柳青鎮祖自述其童子之時,就深慕聖人之道,因家貧親老,無力從師,只得取往聖之書吟詠揣摩,入道前即作有〈嘆五更〉一首,因自學不得要領,於是感嘆「窮神知化向誰問,格致誠正怎下手。」二十七歲時蒙洱東 劉萬春引進,受鶴天指示,遂進入「西乾堂」道場修辦。祖之文多在其承命後所出,其中《大學解》、《中庸解》、《三易探原》、《一貫探原》、《理性釋疑》,在光緒二十一年有竹坡居士將此五書合編為《理數合解》一書:另有《論心》、《三會圓通》、《末後一著》、《祖師四十八訓》、《歷年易理》、《談真錄》等作。

  祖承命時正值紅陽期轉變為白陽期的過渡階段,當時三教聖人所傳之道已進入末流,不是敲打唸唱、空心靜坐,就是流為執於陰陽五行的金丹之術、龍虎鉛汞之法,或是淪作求取功名利祿之階石,三教心法儼然不彰。祖銜 上天之命啟動「細收圓」,在白陽期正式來臨之前,作收圓之發軔,開啟「先得後修,一點超生」,故祖在末後普渡收圓的進路中有其關鍵地位,其文章乃是在元會運世的滾滾長河中披沙煉金,直取三教心法,淘煉出 上天降道、收圓之理,因而對理、氣、象三極一貫之收圓真諦,以及一貫道道統發展的基本脈絡有極為精闢的闡述,對一貫道義理之建構至關重要。是以祖的文章理、事兼具,唯有具備天時天運的天命道統觀,瞭解祖在一貫道道統中的定位,才能知曉祖立言之因由,進而深體「一貫道」之真義。

  過去各出版者忒費苦心,不僅保存並流通祖之著作,亦將文本重新校正、斷句並作註解,有助於我們理解祖文章之梗概;唯因版本由來已久,不免有所訛誤,此次出版《祖師四十八訓》,經蒐集、比對坊間各版本,針對有疑義處加以斟酌討論,重新整理句讀與分段,同時撰有《祖師四十八訓》導言一文,說明祖辦道之時代背景及其承接天命道統祖師的意義,俾使讀者在天命道統之縱深中,體解祖訓勉弟子,撰寫本書之心意。

  本書之編校雖幾經衡酌而成,仍不免有思慮未竟之處,請各方賢達不吝賜教指正。

一貫道崇德學院 敬誌

西元二〇二〇年七月民國一〇九年歲次庚子蒲月

 

校勘說明

1,經多方考據,今「中」字最早見於祖之弟子郝寶山遺留的文獻,因祖生前沒有留下著作,因此合理推斷,「中」字使用應始於祖,祖時代尚未使用「中」字,因此在本書中稱 「老中」時,一律使用「母」字。

2本書第二十五條提到:「現今吾道四京通行,吾註之書,北、東、南三京刊版」,可知王祖乃述而不作,故本書提到之「註書立說」皆用「註」而不用「著」字。

 

《祖師四十八訓》導言

一、白陽普渡收圓――上帝大計畫

  光緒三十一年(西元一九〇五年),一貫道後東方第十七代祖中一,奉 老中之命掌理道務,正式揭開白陽期普渡收圓聖業的序幕。然而普渡大收圓、渡化九六億原佛子回天是何等大事,需要有「上帝大計畫」進行一連串的鋪排而成,正如仙佛在《道脈傳承錄》一訓所言;

  正法眼藏天命在,三期普渡一脈開;
  單傳雙承道統載,道隱道顯順天排;
  老水還潮續道脈,應運普傳萬八載。

歷代祖師代代相承,在此普渡收圓大計畫中臨凡渡眾,覺世騙民,雖或隱或顯,或道務宏展,或遭考遇劫,亦都是各有使命、各了悲愿。

  一貫道後東方祖師渡化眾生,歷經「單傳獨授」、「普渡開荒」、「普渡收圓」的階段,祖正是居於「普渡開荒」轉換到「普渡收圓」的關鍵地位。六祖以後道降火宅,道統祖師隱於民間,只能暗釣賢良,直到十二祖志謙掌盤時,進入「普渡開荒」階段,能夠公開宣道渡眾,道務方有一番氣象,《一貫道疑問解答》遂有:「大道之傳,自古單傳獨授;天運道光初年,普渡始開」一語。祖的道務在道光年間,從貴州雲南四川向外拓展,不僅具有規模,在運作上亦有組織架構,以及天職的設置,依序為:眾生、天恩、證恩、引恩、保恩、頂航,天恩以上的職級都是「傳道師」,頂航則可擔當「放命」之責。之所以用「傳道師」一詞,是因為一普渡開荒」階段的天時仍在「先修後得」,尚不能「點道(點開玄關)」,只能「傳道(指出玄關)」,且入道前必須先清口、放生、印善書,以誠心敬意感動上天,在佛前「拈鬮」抽到「准」後才能進道,「三寶」也要分三階段的進道儀式求取。由於傳道師只能指出玄關之所在,進道後要依「九節功」修煉,守玄靜坐、運氣調息,以取坎填離之法,達超氣入理之境,至於如何證得已沖破氣象的枷鎖,端看歸空時否有身軟如棉之相;若無,便須由陽世之人焚香燒表,叩求仙佛將亡靈帶返理天。

  從入道過程及修行方式來看,過程繁瑣且費時,即便已知玄關,修行也不易有成,但收圓天時未至,也只能如此。無怪乎祖在《歷年易理》說道:

  開荒法,傳離坎,不同中庸一貫傳;
  又堰苗,又助長,千百無一結大丹。
  時未至,不准傳,後有東震西乾
  才傳出,真空理,一指能躲五殿閻。

  直到光緒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祖承命時,得 老中授予收圓印記,方能直接點玄。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祖了道回天,雖然承命時間只有七年,其遍布中國的道務也在當時清廷的壓制之下,幾乎無存,宛如曇花一現;但祖在一貫道道統史上的定位,便是開啟「先得後修」,辦理「未後一著」(「末後一著」就是一指躲閻羅),渡化天神地祇、城隍社令、十殿閻君,為白陽普渡收圓吹響「細收圓」的號角,更留下多部直指本來,闡明三極一貫、元會象數之作,曉諭眾生未後收圓回天之理。

二、《祖師四十八訓》成書背景

  祖時期雖還在「普渡開荒」,但因道務具有規模,使朝廷猶如芒刺在背。清朝中葉以後内憂外患頻仍,除了須抵禦來自西洋船堅炮利的入侵之外,還要防範來自民間教派日益壯大的勢力,深怕有聚眾造反之情事。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祖將天命交付第十三代徐還無楊還虛兩位祖師,兩位祖師接掌天命後兩年,就在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遭受官考而雙雙頂劫,祖遂重掌道盤。道光十四年(西元一八三四年),祖成道,道務交由弟子陳依精代理。道光二十三年(西元一八四三年)開始,已回天的祖奉 上天之命,偕其他六位仙佛借木筆沙盤,與當時道場各負責人開設「雲城會議」,並在會議中選出「五行十地」:五行總理道務,為陳依精(火行)、安依成(木行)、宋依道(土行)、彭依法(水行)、林依秘(金行);十地則主持地方道務。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四五年),火、木、土三老因官考回天,五行中最後一位金老雖於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回天,但祖已在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臨壇指示金老「天盤不必下交」,暫由金老的兩位坤道弟子素玉素陽代理天命五年。

  金老掌理道務時,將其原來的堂號太和堂改為西乾堂素玉素陽代理天命之初,當時十地中的余道龍謝道恩韓道宣三人就自立為三華堂,與素玉、素陽之西華堂對立,加上早在咸豐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水老回天後,就有周位掄葛依玄劉儀順)率先叛道;繼之有黎晚成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由其弟子推為第十四代祖,創立「同善社」:又有曾子評被推為收圓之「圓明祖」,追奉水老、金老為第十四代祖,曾子評則為第十五代祖,創立「圓明聖道」(曾子評的弟子艾元華,在同治十年將「圓明聖道」改為「歸根道」)。西乾堂紛紛擾擾,道場系統已然紊亂;再者,天時將進入「普渡收圓」的階段, 老中遂指示祖在山東另立天盤:道脈從原來的「西乾堂」轉移到祖的「東震堂」,轉盤換象,以辦末後收圓大事。

  在水老掌理道務時,奉 上天之命在「雲城會議」後將「無生老母」改為「瑤池金母」以避官考,待祖重立道盤時, 老中則指示改回「無生老母」:而另立派門的弟子仍供奉「瑤池金母」,「歸根道」後來則又改稱「無極聖母」,據此不僅可作為辨別道統之旁正,復稱「無生老母」更是祖承續正宗道脈的依憑。

  茲將以上所述内容繪製一圖,便於讀者掌握十二代祖至十五代祖掌盤時期道場的發展:



 

三、《祖師四十八訓》之内容

  關於《祖師四十八訓》的成書時間,王祖曾在《歷年易理》說道:

  壬午年,奉母命,又到荊襄
  荊州城,設壇,諸神下降。
  天命俺,著條規,四十八章。

  其中提到的「條規四十八章」,應該就是《祖師四十八訓》,壬午年即光緒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此為《祖師四十八訓》成書之時:至於《祖師四十八訓》内容所針對的,就是當時的「傳道者」,即現在所稱的「點傳師」:換言之,本書就是對當時「點傳師」的交代與與訓勉。内容大致上可以分成幾個層面:

(一)闡三極一貫之理,破取坎填離有為法之不了義,以顯一指直超的殊勝

  祖所說的「理」,不是一般的修身之理,而是三極一貫之理,此理不雜乎氣象,卻貫乎氣象,沒有生滅來去,可以生化萬物,亦為萬物依循之常道:在人身上則是秉自於理天之性,發而為五常之德。因明師直指通天之路,修行人只要將本自具足之五常真性,實踐於人倫綱常之中,毋須再拋家捨業,如此方能大開普渡,臻收圓之境。由於迥異於開荒時期「先修後得」的有為法,因此祖在《祖師四十八訓》特別提點當時的傳道者,須明白明師一指,直契本來、超越氣象的收圓之理,才不致誤導眾生。

  闡述此收圓義理的相關内容,主要集中於以下數條,包括:第一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一條、第十四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五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八條。

(二)敍述轉盤換象、收圓手印及亂筆等憑據之事,證明辦理未後收圓之天時與正統性

  十四祖鶴天的天命屬於上天慈示的「隱」之形態,因而幾乎不見資料記載;而祖本為西乾堂弟子,但因西乾堂道統紊亂,故而 老中臨壇指示「更上換下」,要祖在山東另立天盤,以辦收圓(可參照本書第十八條)。祖承命固然有天意之安排,然而對原來西乾堂的弟子而言,實在難以置信,因此,老中賦予祖手上有印記,作為辦理收圓之憑據,且傳道者必須領受祖的天命,才能點道。在《歷年易理》中祖就言:「末後一著天註定,非時非人不准傳。手印本是收圓記,搭碴對號緒天盤。

  關於這部分的敘述,至少有:第十條、第十八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一條、第四十三條。

(三)提點傳道者與學道者應循之規戒,以樹立道場之倫理體制

  在重立天盤之際,王祖不僅要開道渡眾,還要立下修辦規範,讓道場中人都有所依循。述及此部分的内容,主要在:第二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

 

  以上為《祖師四十八訓》之導言,言辭有所不達之處,望請指正賜教,希望藉由本文能讓各位前賢明白此書之成書背景,以瞭解祖諄諄期勉之苦心。

一貫道崇德學院 敬誌

西元二〇二〇年七月民國一〇九年歲次庚子蒲月 

參考資料

1.一貫道崇德學院編譯:《道脈傳承錄教材》,二〇一九年二月,南投: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本書另收錄天恩群英《以德傳家》關於道統之聖訓)

2一貫道崇德學院編:〈天命道統真傳講義〉,二〇一九年版。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4-18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