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光明的智慧》(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光明的智慧》(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12-20

【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就像一面鏡子,先改變自己,對人謙卑、恭敬有禮,甚至關懷他、幫助他,自然對方會感受到我們的真心誠意,久而久之,彼此的關係就會變好。

【戒律禮節】

要修持,當然就是要有一些戒律。戒律不是束縛我們,是幫助我們、保護我們。我們能夠遵守佛規,自己也心安理得。佛規很多,讓你們覺得不自在嗎?如果還有不自在,那就是還不瞭解佛規的真正意義。其實這些約束就是為了要讓我們收束心性不外放。

【輪迴果報】

「欲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問來世因,今做者是。」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在生命裡面留下軌跡,絕對不要隨隨便便,要嚴格要求自己,好的、善的才去做,不好的、惡的,絕對要即時剷除。

【莫生氣】

從天上看下來,發脾氣時候就是一團黑黑的煙,把我們的自性都遮住了,沒有光,都不會亮很可憐。如果有災劫的時候,那個黑黑的東西沒有撥掉,仙佛就看不到你,沒有辦法救你。

【謙卑德行】

謙卑才是真正高貴,驕傲人真是可憐,只知道自以為是。真正謙卑人有德性,因為他承受得起別人對他的無理。

【反省】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要好好想一想,有沒有虛度時光?我今天所做的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上天嗎?在道場上該我做的工作,做好了嗎?還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天天如此反省,如此要求自我,相信要進步不是難事。

【修道】

修道修心,我們的心念最重要!心好不好看得到嗎?心看不到,但是表現出來、講出來話,人家聽得到,做出來的行為,人家看得到。所以我們的心好不好、觀念正不正確,就看這個人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

【布施】

布施不是只拿錢出來而已!給家人一個微笑,讓家庭的氣氛很好,是不是布施?人家跌倒了,你牽他起來,是不是一個温暖的布施?你的朋友在徬徨、在迷惑、想不開,我們給他善言善語來開導、引導他,是不是也是布施?

【改運】

修道講改變命運,並不是說去算命、卜卦、抽籤,而是從內心去改變。我們的心改變了,自然命運就能夠改變。命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有無盡寶藏在我們的心中。

【本心、良心、佛心】

所謂「天」,就是我們的自性,「人」就是我們的身體。「天人相會」就是依著我們的良心本性來做事,天人相會也叫做「天人合一」,時時刻刻良心作主,本心作主,就會覺得很安慰、很高興。

【一呼一吸之謂道】

呼吸有分「順呼吸法」跟「逆呼吸法」,順呼吸法就是吸氣的時候,讓小腹凸出來;逆呼吸法就是吸氣時縮小腹;量要把氣吸滿,吸到不能吸,然後最好憋個幾秒鐘,能憋多久就憋多久,這樣子我們吸進的氣在身體裡面運作,身體就會健康,性情上也會漸漸的穩定。

【談飲食】

如果都要吃大魚大肉,都喜吃油炸,或者是酸甜又太鹹,長期下來,身體一定會不好的,吃得清淡一點,對自己是有好處的,把飲食改變一下,自然整個人就會有所改變。 

【孝順】

孝道,是我們所有善行裡面最重要、最基本的。百善孝為先,我們做善事、修道,要以孝順父母為最基本、最先的考量,失去了孝道,那其他的都是空開花不會結果的。

【論中庸】

一個人如果有了中庸之道,去到哪裡人家都會歡迎我們、喜歡我們、尊敬我們。我們修道,學的就是「中庸之道」,沒有過之、沒有不及,沒有偏左、沒有偏右。

【中庸首章】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 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 謂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

《中庸白話聖訓》題序

封面頁:
一個人如果能行中庸之道,
去到哪裡都會受人歡迎、喜歡、尊敬。
我們修道,學的就是「中庸之道」,
沒有過之、沒有不及;
沒有偏左邊、沒有偏右邊。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