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就像一面鏡子,先改變自己,對人謙卑、恭敬有禮,甚至關懷他、幫助他,自然對方會感受到我們的真心誠意,久而久之,彼此的關係就會變好。
要修持,當然就是要有一些戒律。戒律不是束縛我們,是幫助我們、保護我們。我們能夠遵守佛規,自己也心安理得。佛規很多,讓你們覺得不自在嗎?如果還有不自在,那就是還不瞭解佛規的真正意義。其實這些約束就是為了要讓我們收束心性不外放。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要好好想一想,有沒有虛度時光?我今天所做的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上天嗎?在道場上該我做的工作,做好了嗎?還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天天如此反省,如此要求自我,相信要進步不是難事。
布施不是只拿錢出來而已!給家人一個微笑,讓家庭的氣氛很好,是不是布施?人家跌倒了,你牽他起來,是不是一個温暖的布施?你的朋友在徬徨、在迷惑、想不開,我們給他善言善語來開導、引導他,是不是也是布施?
呼吸有分「順呼吸法」跟「逆呼吸法」,順呼吸法就是吸氣的時候,讓小腹凸出來;逆呼吸法就是吸氣時縮小腹;量要把氣吸滿,吸到不能吸,然後最好憋個幾秒鐘,能憋多久就憋多久,這樣子我們吸進的氣在身體裡面運作,身體就會健康,性情上也會漸漸的穩定。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 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 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 謂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