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聖哲智慧章句選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聖哲智慧章句選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01-14

【調節】

()本文:

修者時刻能識透自己,知自行之否急、否慢、否過、否不及;

如琴弦鬆緩急聚之道,如行事之舉,當懷思有其逼輿不及乎?

而能從中明:

遇事能以懷闊之心,遇事能以正念之道;

遇事能將比其心,遇事能姜解他意;

遇事能由無為之心、無他思之心,必能以純正之心而透析,

定可調節於修行之路上,人事物之一切。

可以此心調節:

如春風沐雨,如秋天爽人,如夏天徐風,

如長瀉瀑布,如明月圓滿;

可乘風而涼,可四季如春;

百花綻放,清香撲鼻,蝶蜂舞來;

如此怡人,可調調節身心如意也。

()字詞註釋或相關經典佳句:

1.琴弦鬆緩急緊之道:《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三十四章處中得道》沙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對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

2.而能從「中」明:《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3.無為之心、他思之心:《六祖壇經》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4.純正之心:純正之心即為儒家的「中」與佛法的「不思善,不思惡」,是一種「思想狀態」。它是你的心性已經開悟到、已經了悟到、或是說已經調和到,於善、於惡不起分別心,已經修行到「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你也知道什麽是善、什麼是惡,但你並不執於善、也不迷於惡,你超越善、惡——這時候,擁有這樣思想狀態的你,才是你的本來真面目,也是你本自具足的佛性。

()心得討論與生活實踐:

引言:調節是遇事遇物的反應與調適行為,如同物理上物質的冷熱「調節」,物質遇熱膨脹、遇冷內縮,然各物質因屬性不同又各有其膨脹數。人生亦然。

1.您是否正確的認識自己?

2.遇事我的言語行為是否恰當?是否符合我的身分?

3.遇事、遇人、遇難後,有調節才能生智慧,所謂「煩惱即是菩提」,您認同嗎?

4.在本文中,您最有體會的是哪個子或段落?為什麼?

  資料提供者:博德書院

【隨喜篇】

()本文:

隨喜者,乃《書》云: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裡,其心好之。」

隨者,即隨順不違背;喜者,即歡喜不嗔怨。

《經》云:

「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修者當調伏已之執見,善與人同,見善隨喜;

稱揚讃嘆,見歡而喜;助人行善,與眾同喜;

樂見共成,隨生歡喜。

以期能:

隨已之功天事辦,隨口譽有肚量;

隨喜功德無為做,隨順他人散芬芳。

()字詞註釋或相關經典佳句:

1.隨喜:「隨為順從之義;「喜」為悅。隨喜者,即為見他人行善,身心順從,隨之心生欣悅;亦即隨他修善,喜他得成。

2.《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ㄇㄠˋ)嫉以惡(ㄨˋ)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3.隨喜功德:就是隨著所見所聞,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論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歡喜的心隨順應和、稱揚讚嘆。

4.《四十二章經》:「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故知,見人行善,若能盡已之力隨喜助之,功德殊勝不可思議。

5.調伏:調是調理的意思,調理身體健康,心態平和清淨。伏是降服的意思,降伏住自己的壞習氣,日久功深,明瞭道理後加以修正。意思就是當煩惱生起時,你不跟隨你的煩惱走,也就是說不被煩惱所控制住。

6.隨已之功天事辦:我們平常日用的人倫道德,明明白白的道理,這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實踐的。實踐多少上天助我們多少。

()心得討論與生活實踐:

1.在本文中,您最有體會的是哪個子或段落?為什麼?

2.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讓煩惱跳躍的心念平緩下來?

3.您如何引導孩子在別人表現很優秀時,很有風度的與別人共用歡樂?

4.您如何引導在自己孩子表現很優秀時,能適時伸出援手幫助別人?

  資料提供者:博德書院

【創希望】

()本文:

智士仁人宜闊達,恢宏心胸,

立志懷願徹始終,走世道不愚蒙。

豈將此軀任歲月無情催迫擺弄,命同草木朽!

思古至人,儀表千秋,非朝夕功可就。

乃歷滄桑血汗流,言行弗悖,為世楷模,青史簿上美名留。

人品尊卑,念轉可及,希望惟自創,靜慮知悉。

何人?予何人?有為者亦若是。

()字詞註釋或相關經典佳句:

1.智士仁人:孔子認為智士仁人,潔身自愛、謹言慎行、崇尚禮節、溫文儒雅、中規中矩。

2.闊達:猶豁達。氣量大;性格開朗。

3.恢宏心胸:恢寬廣:大心胸開闊;氣量宏大。

4.立志懷願:指樹立志向;下定決心。志願,抱負。

5.勁走: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6.世道:指人世間的興衰變;紛紜萬變的社會狀態。

7.愚蒙:指愚昧不明。

8.催迫擺弄:催促逼迫;任人支配,擺布。

9.草木朽:像草―樣死去,世人並不知道。借人一生毫無建樹。

10.儀表千秋:人的外表:端正、大方、威嚴的樣子,形容人外表端正、舉止大方;指千年時,形容時間很長。(編者按:此「表應指表率」,《中文大辭典》,頁1223「立木以示人」謂之「儀」,又謂之「表」,本以校日景(影)之日晷,後引伸為一切事物之法則。凡德行足以率人者亦謂之「儀表」。《春秋左傳·文公六年》:「陳之藝極,引之表儀。」《史記·太史公自序》:「人主天下儀表。」

11.功可就:解釋:成就功業。

12.滄桑比喻自然界變化很大或世事多變,人生無常;或喻世事變化的巨大迅速。

13.弗悖:不違背、違反。

14.楷模:典範,榜樣。

15.青史青指竹,紙未普及前的主要書寫材料,也用來記載歷史。

16.念轉轉念就是轉化心念的意思。

17.靜慮:安靜安詳地沈思的意思。

18.何人?予何人?有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上》:顏淵曰:「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有得自於天的光明天性,我也具足上天賦予的光明天性,只要能效法帝將天性極致彰顯,我也能效聖法賢,成就德業,創造生命光明的未來。

()心得討論與生活實踐:

1.在本文中,您最有體會的是哪個子或段落?為什麼?

2.您如何鼓勵孩子現在及未來立志懷願?

3.在日常生活中,您如何言教、身教、境教來成為孩子們的模範?

4.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頓時,如何引導轉念及創造希望?

  資料提供者:博德書院

【祈願】

()本文:

天佑群生,三災八難早遠離;天護群生,瘴癘瘟疫早消弭;

天惜群生,飢饉戰火早停息;天憐群生,赦罪容寬苦難夷;

夫,末法時期,群魔亂舞,世態澆漓;災劫頻仍,人心變易。

悟者,於令更應抱守初衷本願,立德,功果積。

有盡其在我之意志,有力挽狂瀾之勇氣;

有慈悲喜捨之願力,有奮翅鼓翼之堅毅;

不畏強權、不懼暴戾、不怕脅迫、不屈貧。

但盼:人人發善願,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人人懷慈意,戒殺生,常護生,學茹素;

人人行正道,三綱振,五倫守,八德復;

人人持志節,道德培,正氣養,真理奉。

在濁世為一股清流,在亂世植一方淨土;

以教化佛子為責任,以渡化迷子為義務;

以濟化天下為使命,以行化人間為志業。

讓傷痛不存在,讓人人皆得安樂;

讓人心有所依歸,讓世間重現清平。

【疫之御】

()本文:

疫病使御命,端兆人心;身心靈照應,浩然正氣存。

明悟本來一點妙,從自身來學知;

戕害生命遭反撲,學知而覺察;

不良習慣盡鏟除,處事微禮復良俗。

從本心淨化,念轉情緒之起伏;

淨化而進階,悟我提升除雜念,平等心。

驚恐悲憂,不知所措;安定之心,往內求。

正知見,明正理,走向光明之道途;

從原靈來昇華,三不朽立火候足;

昇華而生發,信為道源功德母,家家慈航蓮花圖。

2023-12-04

【經書精神承】

 (一)本文:

為天之道日月合序 推成萬物 為地之道博厚無私 推恩廣佈

為君之道忠恕愛民 推及四海 為親之道躬行事親 推孝傳承

為師之道有教無類 推德天下

夫聖王之道蓋天下 行誼典範涵育廣

傳留古今書儒續 理明八德綱常振

而傳承儒家精髓 發揚孔孟精神 使一切體用明悟

能深行孔子德誼教化 深謀聖賢啟後之心

今推之聖典於內外 眾力行 可有規箴

所行者 仿孔之行 而其於啟後時

否真心真行一貫之要 而非行銷孔孟經典泛於平常

而當知聖帝堯舜 聖王明君 一脈相傳之德業

故明人人推行經典之真義 使人人敦品崇禮

教化四方 明讀經之真義 使人人提昇氣質家示道

而今眾白陽志士力仿聖賢扛使命

若是只言工作 只是上臺下臺的專業

若論使命 卻是萬人昇萬人降所擔負的責任

故白陽修士皆有責任 當承繼聖賢之精神 當擔起教化之責也

【道法自然】

 (一)本文:

夫天行健 自強不息 地博厚 載物不辭

其正氣沛乎塞蒼冥 天地無為默行之

得其宇寰化育 萬物生機 微妙玄通兮

人居中 得點知一 動靜契機 

睿智者 察察明悉 先機而作力 積極涵蘊方寸地

擬心境 若鳶飛戾天 魚躍于淵兮

法天尊貴剛正 誠恆不渝 地卑柔廣量 任重無怨語

故參妙諦 持以平常之心 篤踐平常之道 

不勉而自中 道法自然矣

【圓覺】

 (一)本文:

覺者悟也 佛性平等為前提 人人可成佛更確信

縱然人人命運之殊 種善因得善果之真理

故當下當廣結善緣 有了人緣才臻佛緣之善

所以 樂善培其寬大器量

  付出培其任勞肚量

  學習培其謙虛心量

一切從學習中 樂修自己的道

二六持天心 純善以應付人事之變

轉宿命為圓滿之命 識周遭之所遇皆大試鍊

只為圓覺合方圓 回歸自己

其餘無求中 得大自在也

眾修士人生只為圓覺

心若知足 奉諸善 行萬善 喜樂常相隨矣

【推愛】

 (一)本文:

修行恕道 當推己及人 存淨穢不二悲心

尊重天地生機 師法宇宙博愛

去圍城私利 推我心 愛他人

更以 包容代怨 諒解代替厭惡

鼓勵代替責備 慈愛代替呵罵

關懷代替放縱 同事代替隔閡

由近而遠 消弭乖戾 傳遞溫情 汲汲乎菩薩行

【調節】

 (一)本文:

修者時刻能識透自己 知自行之否急 否慢 否過 否及

如琴弦鬆緩急緊之道 如行事之舉 當懷思有其過與不及乎

而能從中明 遇事能以懷閱之心 遇事能以正念之道

遇事能將心比心 遇事能善解他意

遇事能由無為之心 無他思之心

必能以純正之心而透析 定可調節於修行之路上

人事物之一切 可以此心調節

如春風沐雨 如秋天爽人 如夏天徐風

如長瀉瀑布 如明月圓滿 可乘風而涼 可四季如春

百花綻放 清香撲鼻 蝶蜂舞來

如此怡人 可謂調節身心如意也

【恭】

 (一)本文:

恭已行止 則端莊大方 恭恪處事 則無偏無黨

恭敬言論 則順理成章 恭謹計劃 則縝密周詳

恭於命 修為則以中庸 恭於道 力行則以持恆

恭於人 立身則以寬容 恭於言 存心則以坦誠

【陽光常伴左右】

 (一)本文:

人生幾度春夏與秋冬 莫等待夕陽已紅

明月小樓人去一場空 繁華夢太匆匆

浪跡在風雨搖擺的港口 多少酸甜苦辣在心頭

何必在人事起伏中等候 大步走出時代的巨流

陽光常伴左右 覺悟後更灑脫

指引漂泊的過客 且化作橋樑付出所有

陽光常伴左右 覺悟後更自由

盛衰得失都接受 天地間何其廣大遼闊

【求進步】

 (一)本文:

鑑往知來 省己之非 滌其舊染濁

復始更上層 卓然超逸 立志超 行由卑登高

法效湯之盤銘日 茍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惕己神凝 取聖賢足跡

懿德玉潔冰清 信念深厚 篤行涵養心性韞

德澤芬芳名自期 勉勇發奮圖自立自強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心無旁鶩致專精

貫之以恆 臻於至善明

【居安思危】

 (一)本文:

真修之士 居安慮危 處亂思治

得意時 須早回首 推處莫使放手

常言道 行遠自通 登高自卑

當從戰兢惕勵中反觀 以正知見 啟發內在智慧

思則有備 眼界則寬 困頓逆境實為增益德業

真豪傑者 力踐聖人至道 化頹世 轉仁風

念茲在茲誠感天

【能孝就是好兒男】

 (一)本文:

孝是真情的流露 是自然的行為 是對父母慈愛的回報

無須學習 不必強制 天性中本來具足 雖然平凡卻無限可貴

為人子女 除了對父母生活用心照應 更要能體貼父母之心情

不悖教誨 循仁義 進而能夠渡眾闖道

使親安心 開心 放心 一生歡樂無憂

吾人能發揮大孝的精神 利益天下蒼生

不僅是個人生命價值之展現 也是報答親恩之妙法

善用今生 把握時機 讓父母及祖先都能以我為榮

才是真正行大大孝之好兒男

【荷塘月色】

 (一)本文:

給自己一段悠閒時光 懷想著過往的年少癡狂

這一路走來歡喜悲傷 化作一首歌就隨興輕輕唱

漫步在微微飄香荷塘 忘情在美麗的皎潔月光

心中有種超然多麼安詳 自然地融入在浩瀚的十方

*熱鬧的紅塵 心中有主張 好好保有赤子那慈悲善良

走過了歲月心靈更芬芳 心月輝映伴荷香*

不管任何時候 堅持天真的模樣

出泥不染的志向 撥開烏雲現光亮

讓道理深深烙印心房 沒有勉強

天地間的讃賞 無限悠悠綿長

月亮呀月亮 你至情至性發光

荷花呀荷花呀 你出塵脫俗清香

心兒呀心兒 你自由自在徜徉

慢慢地慢慢地 生命也成長

【修身篇】

 (一)本文:

修身之道 應動心忍性 砥礪切磋

如金之在冶 經烈焰受鉗錘而輝光益顯

其貴乎質地之精純 不在分量之萬鎰

然而功夫之深淺 猶陶瓷火候溫熱合宜 色澤方為均美

故人在世上練 刀在石上磨 先哲成大業皆自憂患始

修道之士 當培養瑰瑋之品性 陶融渾真之氣質

提昇修持之心境 增益宏博之器識

涵泳溫文之儀表 樹立崇高之德操

方有修道之實 堪為千秋萬世之典謨也

【廣結善緣賦】

 (一)本文:

濟世才者 自宜韜斂

凡事韜晦 不獨益且益人 凡事表暴 不獨損己且損人

人生一日 聞一善言 見一善行 行一善事 方不虛生

一言能傷天地之和 一事能折終生之福

仁人心地寬舒 寬厚則福厚

君子之待人也 內則盡己之心 外則通權達變

心平氣和 應人則善 處事則祥

需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以禮義為處世之道 以廉恥為律己之法

仁言不如仁心之誠 利近不如利遠之博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 今之人飾己以要譽

古人臨大節而不奪 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為聖賢 只要於一顆仁心

為豪傑 只要於一腔義氣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 人有恩於我不可忘

聞人善則法喜之 聞人惡則修省之

我本薄福人 宜行厚德事 我本薄德人 宜行惜福事

平安即是福 知足即是富

隨緣之者自在安 穩享和平之福

【學無止境】

 (一)本文:

凡人之情 莫不常覺已之有餘 而不覺已之不足

聖人為學 常自視已之不足 而時懷學習之心矣

無論貴賤 智愚 老少 皆可視其為師

聖人雖無所不能 豈無一毫之未至

眾人雖無所能 豈無一見之獨精

道理無窮 智愚均有所得 皆足以有益於自身矣

以獨精補未至 豈不善哉 故聖人之所樂取矣

孔子名滿天下 亦問禮於老子

楊時年四十 為求真學 立雪程門

古人求學 無不極盡其力矣 故世人當效法矣

古人求學以涵養氣質 樹立品德 覺後知後覺

教養庶彙 以達世清平矣

如不學則難有所作為 而流於平庸之輩矣

泰山不辭土壤 而益成其高 河海不擇細流 而益佐其深

天下之廣 兆民之眾 取一才一智 即可扭轉乾坤

故世人當懷學無止境之心矣

【坦誠之要】

 (一)本文:

坦白無私,昭如日月,真實無妄,誠意相待。

真則無偽,無偽則明,明則誠矣,朗照萬千。

開誠佈公,誠之為德,知之者眾,能行者鮮。

今之世人,外以誠飾,內以偽欺,表裡不一。

欺人欺已,豈能欺天,欺得一時,豈欺萬世。

君子之心,坦蕩磊落,雖不見聞,亦不敢忽。

神應故妙,以誠顯貴,誠可感人,亦可格天。

盡去私衷,以心交會,推心置腹,坦然無疑。

唯誠是務,自成其誠,誠則至真至姜至美。

之人誠至,人恒誠之,心地光明,要领繁之。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