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12-04

【廣結善緣賦】

 (一)本文:

濟世才者 自宜韜斂

凡事韜晦 不獨益且益人 凡事表暴 不獨損己且損人

人生一日 聞一善言 見一善行 行一善事 方不虛生

一言能傷天地之和 一事能折終生之福

仁人心地寬舒 寬厚則福厚

君子之待人也 內則盡己之心 外則通權達變

心平氣和 應人則善 處事則祥

需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以禮義為處世之道 以廉恥為律己之法

仁言不如仁心之誠 利近不如利遠之博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 今之人飾己以要譽

古人臨大節而不奪 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為聖賢 只要於一顆仁心

為豪傑 只要於一腔義氣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 人有恩於我不可忘

聞人善則法喜之 聞人惡則修省之

我本薄福人 宜行厚德事 我本薄德人 宜行惜福事

平安即是福 知足即是富

隨緣之者自在安 穩享和平之福

(二)字詞註釋或相關經典佳句:

1、韜斂、韜晦:皆比喻收斂自我的才能、鋒芒,返以涵養自己內德、雅量。韜(ㄊㄠ),劍套或裝弓的袋子,做動詞用為隱藏、收斂之義;晦(ㄏㄨㄟˋ),微弱不明顯的亮光。「子謂子夏日:『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第六》

2、表暴(ㄆㄨˋ):張揚、炫耀。亦作「表襮(ㄅㄛˊ)」

3李邦獻《省心雜言》:「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於口惠,利近或於姑息。」。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孟子.盡心上》。程子曰:「仁言,謂以仁厚之言加於民。仁聲,謂仁聞,謂有仁之實而為眾所稱道者也。此尤見仁德之昭著,故其感人尤深也。」《四書章句集注》

4、要(ㄧㄠ):求、期要譽求美譽。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孟子・公丑上》。要於:求於、期於。「夫養不必豐,要於孝。」〈瀧岡阡表〉

5、法喜:法喜不是外境界刺激來的,是從內心自然流露的喜悅。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這樣的悅,就是一種法喜。

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於利。」《論語.里仁第四》喻,猶曉也。朱熹注:「義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三)心得討論與生活實踐:

1、在本文中,您最有體會的是哪個子或段落?為什麼?

2、在您的人生歷程中,有那些與人「廣結善緣」的經驗?請分享過程中讓您歡喜的事?

3、您是否認同「聞人善則法喜之,聞人惡則修省之」?請分享您的看法。

4、如何將本文重要的概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具體作法為何?

資料提供者:博德書院

【大哉問!】

天然古佛(師尊)1998年提問「道統是甚麼?」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