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九】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歳次戊子十一月廿日
西元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汶萊林氏佛堂發一崇德 汶萊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囑咐講師」
囑訓篇篇傳下人間,解疑開惑明心田。
咐予講師克念作聖,傳題實務用心專。
講道宣理真知灼見,言行合一參辦前。
師德宏揚闡德行仁,尊師重道行完全。
講師者,
謙和心慈以引後賢,戒慎恐懼以承上情。
學道,低心下氣謙卑進,按部就班踏穩基。
修道,認理實修抱道進,見賢思齊化頑迷。
講道,闡明義理身躬進,實踐道義提昇己。
辦道,積極進取公心用,身顯道氣行合一。
行道,效聖法賢大道趨,標竿典範身樹立。
當時時慎行獨也,知恩報恩,立愿了愿。
做道場之人才、佛堂之棟樑、點傳之橋樑、
道親之典範、眾生之服務員。
是以此戰戰兢兢,恪己天職,法喜充滿,
扛起使命與責任,共辦三曹之大事也。
吾乃
不休息菩薩 元貞是也,奉
母旨,降至佛地,早參
母畢,復問我之後學,大家好久不見,
可安否?此之機緣,
母 賜予,我之崇德人,百叩
天恩謝,我續再評。
咳!咳!
來此汶萊與眾會,共結此緣訓文垂。
久別不見可安好?一切是否順心扉?
人有善愿天必助,行道積極助力推;
眾有因緣三期會,抱道篤實聖賢隨。
而今汶萊正開創,上下一心誠無為;
攜手辦道老天助,公心一片無私偽;
正知正見迷人啟,認理實修天不虧;
眾當知道言行顧,飲水思源賢者隨;
老祖師續師尊承,師母任責雙肩背;
白水老人承愿力,共辦末後一段也。
天心我心大公秉,慈悲愿力典範垂;
眾等後學力爭上,學修講辦積極追;
擔起使命任責負,承上啟下德進培。
好不好?
今天大家有緣,齊聚於此,
希望真正能用心去體悟「前者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
我們要真正付出,沒有條件為道、為眾生,始終不移;
縱使千魔萬考,永不退志。
我們崇德人上下一心,走遍五湖四海,
走過十萬八千里歸路。好不好?
好!就大家手牽手,一同唱起:
「十萬八千里歸路」。好不好?
「十萬八千里歸路」
漫漫塵世路坎坷,重重關山多阻隔,
我要堅定信心毅然前走。
為了歸鄉,這一切都需要忍受,歷盡酸甜苦澀。
滿懷點點的鄉愁,那怕世道岐路多!
一心一意邁向理想追求,
十萬八千里路,一步步的走過,行一程平一波。
十萬八千里歸路啊!各個精雕細琢;
十萬八千里歸路啊!豈是孤獨寂寞?
一片淩雲的壯志,任考任怨猶牢守,
即使滄海變遷,依然不苟。
就從率性進修那一刻開始,歸途誓不回頭!
十萬八千里歸路啊!多少辛酸淚流;
十萬八千里歸路啊!經遇多少挫折。
踏著那十萬八千里歸路啊!超越三千娑婆,
十萬八千里歸路啊!要多少的取拾。
踏著那十萬八千里歸路啊!再接再厲奮鬥,
十萬八千里歸路啊!播手同唱凱歌。
「十萬八千里歸路」誓死不低頭,
走過多少官考連連,證言謗語,我始終不低頭。
我仰不愧天,俯不怍地,
一心一意,為引導崇德人認理實修、啟發良知良能;
這份心,從沒有更改過,
「直到每一個崇德人都成聖成賢」。
所以崇德人、崇德人、崇德人!
有我帶領著你們,這條修辦路,我們永遠不休息!
共同把真理闡揚各地。好不好?
資料來源:
- 《不休息菩薩慈示訓》(南投草屯:發一崇德道務中心,民國98年6月30日),頁222-227。
- 《不休息菩薩慈示訓》(一) (南投草屯:發一崇德道務中心,西元2009年1月初版,西元2014年9月修訂),頁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