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4-09-30

《祖師四十八訓》第37-40訓

《祖師四十八訓》第三十七條

  學人當知,道本無名,強名曰「道」;法本無為,強名日「修」。《金剛經》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無法可得,名阿羅漢;無行可行,名須菩提。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法離一切相,不得真傳者,多入頑空而不達應作如觀之作用、一合理相之實體、無上正等正覺之究竟。故吾傳道,先指明真如佛性、諸法空相,通天徹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之實理。此 理一人之本有,現現成成,因拘於氣稟、蔽於物慾,迷真逐妄、背覺合塵,忘其固有,流浪生死,故教以「有事戒淫念,無事戒雜念」之法;二念淨盡,則神合虛空,超出三界外,不囿五行中,而為萬劫不壞之大覺金仙也。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62

 

《祖師四十八訓》第三十八條

  與時文之儒,無兼通博覽之學者,切不可與之談仙經釋典、成仙作佛之語。蓋自昌黎闢佛毀老以來,後之儒者皆不達三聖同源之理,其著書立說,動以異端,歸之佛老,致令柱下猶龍,沉冤莫伸;西山聖人,曲高和寡;更見緇衣、黃冠之輩,愈趨愈下,鮮有達者。末後之世,三教皆然。

  欲與時儒接訪,必須先自「天命之謂性」之天,理、氣分清。

  先講氣天一貫,鑿開天度,闡明化源;則天根月窟之來往、神鬼屈伸之消息,即升降而推兩儀,由兩儀而分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之周轉,大化流行,上運星斗,下托大地,中貫萬類。之一陽為奇,而參天之數生;之一陰為偶,而兩地之數顯。律度量衡,河、洛卦爻,蓍策之數,莫不由此一本而分萬殊。氣之所在,即天之所在;氣無不在,即天無不在。陽氣上升,自子至午,一百八十二度有奇,由七日之復,而潛、現、乾、躍、飛、亢之六龍有據矣;陰氣下降,自午至至子,一百八十二度有奇,由履霜之漸,而之六卦有徵矣。陽氣上升,乘氣而化者,則鳶飛戾天,鼠化為鴽;陰氣下降,乘氣而化者,則魚躍於淵,雀化為蛤。

  一氣流行,充塞宇宙,謂之「天」;人生之時,因地一聲,元氣入身,謂之「命」;主持形骸,謂之「性」;應酬萬變,謂之「心」;感於萬事,而生喜怒哀樂愛惡欲,謂之「情」;心之所之,謂之「志」;心之所憶,謂之「意」。飛潛動植,咸稟一氣而生,謂之「一貫」;大無不包,謂之「費」;細無不貫,謂之「隱」;貫乎有象,謂之「顯」;通乎有形,謂之「微」;至真無妄,謂之「誠」;塞滿乾坤,謂之「大」;獨立不倚,謂之「中」;因物付物,謂之「和」;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有感悉通,無求弗應,謂之「神」;陽生陰殺,萬物共由,謂之「道」;學道而得於心,謂之「得」。

  大而元會運世,次而春秋寒暑,再次而晦朔弦望,以及子午卯酉,都來一呼一吸,亦合周天造化。此箇消息,視得到、說得出;而格物窮理,內聖外王,明體達用,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賢人之能事畢矣!然此猶氣數之命、氣質之性,人心、識神之所自來,而非本然之性、降衷之性,人生而靜之性、性善之性,道心、元神之所自來。此道天人合一,顯微無間,「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方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知天為性之所自出,則三教一天,萬物一天,天無二則道無二,知此則三教歸一、萬法歸一,非虛語矣!故曰「教不歸一,便非正教;法不歸一,即是邪法」,此造化之大體也。故聖人繼天立極,代天宣化,則制禮以節之,作樂以和之,刑以驅之,賞以引之,正以一之,學以教之,行以率之。格其非心,復其理性,窮神達化,盡人合天。此由「愚希賢,賢希聖,聖希天」之道也。此條可以度儒。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63-66

小編注:

1. 昌黎」:即韓愈朝人,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曾以諫迎佛骨事,貶為潮州刺史。

2. 「柱下猶龍」:指老子而言,以老子曾仕為柱下史,又孔子適周問禮,歸而贊嘆老子「其猶龍乎!」

3. 「緇衣」:黑色衣,「緇」音ㄗ、,染黑色,後形容僧人;「黃冠」:農夫所戴的斗笠,如《禮記·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後形容道士。

4. 「十二月卦」或「十二消息卦」,以〉卦之「一陽來復」為冬至月子月,此後,陽氣漸長;〉卦為夏至月、五月,此後陰氣漸生。「自子至午,一百八十二度有奇」與「自午至子,一百八十二度有奇」是半年期的182.5日,「七日之復」的「日」在一年寒暑,至第六月(卦)到終極,自第七月而返復(好比太陽至北迴歸線南迴歸線而返)。

5.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見於《中庸》;
「鼠化為鴽」:「鴽」音ㄖㄨˊ,鵪鶉類小鳥,如《大戴禮記·夏小正》:「三月……是時恆有小旱,田鼠化為鴽。
「雀化為蛤」:「」音ㄍㄜˊ、gé,亦見《大戴禮記·夏小正》:「九月……衣裘之時也……雀入于海為蛤。

6. 「心之所之謂之志,心之所憶謂之意」亦見於《祖師四十八訓》第一條。

7. 「降衷之性」:《尚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衷」,善也。

8. 「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乙節出自《中庸》。

 

 

《祖師四十八訓》第三十九條

  奇技淫巧,聖王所禁,故公輸墨翟之巧,不入聖賢之。子貢見老者抱甕灌涯,子貢教以桔槔之法,老者曰:「吾聞有機事者,必有其心,則淳樸不完。」現今外洋機器非不鞋巧,省人無限之力,而不知人生也,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惡念生。最近江南電報,數遭雷打,可見奇巧之事,犯天之忌。吾等學人,總以禮義為幹櫓,勤可補拙,儉可養廉,學可破愚,忠可教人,誠可通天,道可濟世,凡聖王所禁者,亦上天之禁。樸素渾堅,順天乘時,自可化斯世為,登斯民於仁壽。故奇技淫巧,概不准學。

  昔日蚩尤能造迷天大霧,終為黃帝之戮;黃巾能駕蓆淩空,難逃三義之擒。道可回天,邪不勝正,吾何畏彼哉?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67 

小編注:

1.「桔槔」:「槔」音ㄍㄠgāo,為汲水器,一端繫水桶,一端繫重物,使其交替上下,以節省汲引之力,參《農政全書》的桔槔圖說。


2. 「帝堯陶唐氏」,封地初為、後為,故稱作「唐堯」;之先國為地,故簡稱「虞舜」。

 

《祖師四十八訓》第四十條

  學者當知,吾道乃發前聖未發之秘,補前賢未補之蘊,不但會通三教,而理天實超三教之上;不但包含萬法,而無極實為萬法之祖。道大莫容,曲高和寡,辦此道者,當存遯世不見而不悔之志,果能入於其道,自然天下化成。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8月),頁68

小編注:

1. 《中庸》:「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