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4-08-28

誦經功德《迴向文》範例

 弟子(信士)○○○,敬以恭誦「彌勒救苦真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太上清淨經、濟公活佛就是真經……」等之功德,奉請
濟公活佛慈悲做主,將此功德迴向給○○(稱謂)及其累劫冤親債主,願他們以此功德及佛力加被,得以離苦得樂,清淨解脫,終能往生淨土,安穩休息。聽經聞法,也請和我們共修佛道,發菩提心,永不退轉,皆得解脫,究竟成佛。

      叩謝
老母大慈大悲赦罪容寬 (五叩首或一千叩首)

      叩謝
 諸佛菩薩慈悲撥轉 (五叩首)

      叩謝
 濟公活佛慈悲撥轉 (五叩首)

      叩謝
 護法尊者 (三叩首)

誦經迴向功德:共生圓滿 離苦得樂

守佛法,誦經卷,經卷能解罪萬千。
勤誦經,莫貪閑,前世冤孽早消完。
前世罪,若消完,從此永遠無災患。

《靈妙仙丹》


靈妙天尊慈訓《靈妙仙丹》 民國102年 西元2013年 歲次癸己

   覺悟無常者方能真正樂道
   專心致志者方能真正樂道
   把握當下者方能真正樂道
   投入真理者方能真正樂道

《安土地神咒》

原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真官。土地祈靈。
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向正道。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備守壇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保衛安真。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大聖元始。安鎮天尊。 (三稱三叩)

【觀音菩薩偈】 【觀音菩薩十六大願】

觀音菩薩偈】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時洒。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願我早得智慧眼。南無大悲觀世音

《百孝經》


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
孝順能生孝順子 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謝世即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獨講吃穿 
孝道貴在心中孝 孝親親責莫回言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中庸》經文首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大學》經文首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元.趙孟頫 書《大學》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本經出自《大正新脩大藏經》第21冊,編號:1325 

此經是釋迦佛為眾比丘廣治諸病所說,「痣」泛指一切出生後所患疾病。凡虔誠念誦,深信不疑,堅持多誦必驗,多有絕症頑疾獲癒,實例感人。

  • 如癮病指心臟病;
  • 腹中痣含胃、腸、膀胱、肝、腎、子宮疾患;
  • 脊背痣含頸椎病、骨刺背痛、椎間盤脫出;
  • 血痣含動脈硬化、白血病、血小板等疾患;
  • 痣病含良性腫瘤、骨質增生、癌瘤。

《玉皇心印妙經》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        回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昇。        知者易悟。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呼吸育青。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體真。        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        不凋不殘。松柏常清。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        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        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        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持誦萬遍。妙理自明。

《觀世音菩薩大悲咒》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

若諸眾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
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乃至說是語已於眾會前。
合掌正住於諸眾生。起大悲心開顏含笑
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
神妙章句陀羅尼曰。

《白衣大士神咒》

  (依個人時間可誦三或九次)



2024-08-27

《往生淨土神咒》

  (依個人時間可誦三或九次)

《滅定業真言》

 (依個人時間可誦三或九次)

《解冤咒》、《解冤真言》

解冤咒 (本篇出自《關聖帝君大解冤經》,依個人時間可誦三或九次)

 因果生生報不停,惡緣孽債兩相尋,

 從今解脫千年結,善道頻開福德門。

無上解冤結菩薩。摩訶薩。(三稱三叩)


解冤真言

 普利普利。唵。普諦利。阿修羅。具此大神通。

 清淨開舍利。冤怨勿尋仇。滋爾華池滴。一點悟來因。

 高超三摩地。唵。揭諦揭諦。摩訶修揭諦。摩訶薩婆訶。

無上大梵天王。慈光慧佛。解冤結菩薩。 (三稱三叩)

2024-08-26

善歌:天國之音 Heavenly Melodious

 


西元一九九六年嵗次丙子 [陽曆八月十日] [陰曆六月廿六日]
新加坡 明德佛堂 三天法會 仙佛慈訓

天國即淨土 是由聖人愿力而顯化
三千大世界 各成理域隨心性而跨
天音即天道 金缐音流帶你赴性陀
再修無亮光 普照無明造福人群做

耶穌基督 是也 奉
帝懿旨敬禮 再問諸濟徒對道信念否堅誠

真善美 天國之音 隨天父的恩典
普傳在人間明師能為你指點
回歸永生真顏 只要信念 依循真理
依循真理 天國之音無限 那裡是博愛
是純淨 是光明 就在上帝的國度理天
那里沒有恨 沒有罪 沒有苦
就在天國的音流裏
真善美 天國之音 是天父真正的旨意
明師再入世來指點 回歸永生之真顏
只要信念 依循真理 依循真理 天國之音無限
語寄:天國之音[Heavenly Melodious]
調寄:Unchained Melody

誤解主的教理原意之人當即清醒
不要真顏永如草木無根念真追求
天國之道當奉行得繼承在於心傳
妙悟聖人心來見真父方合天的意
師入世受心法有緣人皆上岸
我時已至 明師難逢、真道難逢、把握良機
我在天國等你們 辭

帝駕

2024-08-24

不休息菩薩慈訓:聖賢之志 菩薩之行

圖片
命乃一叩人自造,人頂天地三才靈,
善用此身識明命,好自為之作賢英。
聖賢之志人可定,菩薩之行人可成。

西元2008年10月19日 民國97年歲次戊子九月二十一日 溫哥華崇德佛院 發一崇德 溫哥華道務中心眾後學 恭請不休息菩薩結緣

資料來源: 

2024-08-23

《百孝經聖訓》第81-84篇

第八十一篇 【念得十遍千個孝】

1.
帶著笑容行孝,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微笑是哪麼的習慣,孝順是那麼地自然,
此二者結合,能讓心靈光明踏實;
讓家庭美滿又歡樂;
更能讓社會繁榮、安定祥和。

《百孝經聖訓》第77-80篇

第七十七篇 【大哉孝乎大哉孝】

1.
天下慈愛的父母,養兒育女真辛苦,
不計心酸奔塵苦,勞心勞力的付出,
無微不至心呵護,父母的心不覺苦。
常懷念幼身安舒,虛心問暖愛心付,
繫子情深要幸福,給予精神的支柱,
讓我安心常駐。

《百孝經聖訓》第73-76篇

第七十三篇 【百行萬善孝為首】

1
立百福之基,人倫首當依。
開萬善之門,納賢良同輯。
孝義傳千古,逆親惡果被。
好事雖做盡,不孝枉善舉。

2024-08-22

《百孝經聖訓》第69-72篇

第六十九篇 【羊羔跪乳尚知孝】
 
1.
宦遊人兒,每從故門歸,望此青山依舊,草木蒼鬱。
常聞人言,總覺是別離人腸中,親情喪,難撫懷。 

《百孝經聖訓》第65-68篇

第六十五篇 【生前能孝方為孝】
 
1.
人生大本,孝當為先,欲報昊天恩。
今之孝著,謂之有養,不敬犬馬同。
親在一日,敬親時刻,文武孝德承。
親心弗得,不足為人,事親豈弗順?
行孝即時,無微弗至,風吹燭熄恨。
萬金空奠,椎牛而祭,何曾黃泉存?
生前盡孝,菽水敬養,亦能承歡心。 

《百孝經聖訓》第61-64篇

第六十一篇 【父母雙全正宜孝】
 
1.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若能生前誠敬養,且勝後墳諸供拜。
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論家常在。
人間百善孝為首,盡人合天身不殆。
子曰:「色難。」明其意,自問深省己心態。
今之孝者謂能養,不敬何以別乎待? 

2024-08-19

《百孝經聖訓》第57-60篇

第五十七篇【兄弟和睦即為孝】

 
1.
天下無有不是之父母,
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情誼。
一木所生,勿離勿棄,
貧富窮通,福禍共棲。
兄弟既翕,和安且耽,
同生羽翼,不分此彼。
手足愛恭,長幼有序,
歡言一室,識諸大體。
弟傲如象,學舜之行,
推田相讓,怨尤平息。
 

《百孝經聖訓》第53-56篇

第五十三篇【五榖豐登皆因孝】
 
1.
孝是一股強大光明的力量,
可以造就溫馨和諧,
又歡悅喜樂的磁場,
五榖在孝心感應下,
都能起良善的變化。
蔬果鮮美,健全有機,稻麥與芽菜含藏活力;
花朵盛開,光彩又美麗。

《百孝經聖訓》第49-52篇

第四十九篇【孝在心孝不在貌】

1.
木鐸一聲徹九天,覺世牖民渡坤乾。
人爵未有天爵貴,普渡收圓綻白蓮。
學聖禮賢佛事辦,善養浩然儀翩翩。
溯德厚生道一貫,央央不絕玲瓏觀。
率性為道無名始,儒風是師百世傳。

2024-08-17

白水聖帝慈訓《源遠流長的大愛》善歌 調寄:牽手

善歌《源遠流長的大愛》是白水聖帝慈訓,調寄「牽手」

《源遠流長的大愛》善歌歌詞

因為戴著天的愛 因為受著師的恩
所以愛護著天下蒼生 感恩著師的傳承

因為知道師的路 因為學著師風度
所以甘願著繼承師愿 重覆著師的腳步

因為道真的感應 因為信愿不曾停
所以行証自己的承諾 克服著一切的際遇

沒有歲月可蹉跎 沒有回頭的藉口
所以安心地勇往前走 莫懷疑當初的念頭

無明心中的憂愁 纔是心路的關口
也許當下看清楚 會感天人的扶助
所以放下那執囿 路上經驗容德厚
一片真心地投入 素位而行中感受

因為辦著天的事 因為圓著人的失
所以學習著辦事人員 明白著道的位置

因為自己的緣故 因為眾生尚受苦
所以最終要人我成全 付出著師的付出

活潑中該守的守 承辦中要修的修
自我肯定的立足 挺立純全德不孤
因為歷練會成熟 因為承擔才成就
所以是正確的路 沒有放棄的理由

所以是唯一的路 沒有逃避的理由

2024-08-16

西元2017年 廖玉琬:以《道脈傳承錄》、仙佛聖訓與祖師著作論證天命道統真傳

以《道脈傳承錄》、仙佛聖訓與祖師著作論證天命道統真傳

作者:廖玉琬(一貫道崇德學院 一貫道研究所副教授兼總務長)
西元2017年 歲次丁酉 陽曆七月

一、前言

  一貫道降世救眾之殊勝在於天命明師之一點超生,而天命明師的道統傳承乃一貫道普渡收圓的主要命脈。但是傳承天命道統的祖師,長久以來卻是學術界與其他宗教批評一貫道的主要標的。有關一貫道的道統,過去道內道親或是口耳相傳,似是而非,或是依據《道統寶鑑》的內容來認定,但是《道統寶鑑》的作者與年代都不詳,無法證實其為一貫道祖師所著,也非仙佛借竅開沙之作;書中所記述之祖師資料部分內容備受批評,尤其是《道統寶鑑》中所寫的七祖白玉蟾馬端陽最被道外斥為無稽之談。因為一般將《道統寶鑑》中的白玉蟾視為南宋道教南七真之一的白玉蟾;又將馬端陽比附為南宋道教北七真之一的馬鈺唐朝佛教的馬道一,學術界往往以此嘲諷一貫道的祖師錯亂無憑!

  此外,一貫道的八祖也頗受道外爭議與討論。在中國明清宗教的研究報告中,許多學者指出白蓮教提倡的無生老母思想是源自明朝教。而近代一些研究民間宗教的學者,依所謂的思想淵源,有推論八祖是明代教的教主羅清,也有主張是初大乘教的羅維行。依此類推,倘若清是羅八祖,那麼以無生老母為信仰中心的一貫道便與邪教白蓮脫不了關係,這致使一貫道難以擺脫邪教之汙名!

  幸濟公活佛恩師奉 老母之命於2002年至2004年藉由五班法會批訓,將《道脈傳承錄》帶到人間,並囑咐此是道統的憑據。為正社會視聽,且讓道親能清楚了解天命道統之傳承,追隨正宗道脈,認理歸宗,特以《道脈傳承錄》為基本,輔以第十二代與第十五代祖師著作及其他聖訓資料,闡述天命道統真傳,並釐清一貫道為邪教白蓮之誤謬。[1]

修道的四門課程:品格、功德、火候、禮節



道濟和尚 開示慈語

規矩範模 千私聖業拓
世天下走 一脈傳悠悠
平淨娑婆 大同現蓮國
惝(心天地闊 九六齊圓收

吾 乃

道濟和尚 爾師是也,恭領 母旨 隱身早參 母駕 再問徒兒個可好!

【情緒管理篇】-2

※你們要多唸經,經通了,你就通了,心就開了。不要有太多的心結,要開朗一點,學學彌勒佛,常常心開,你就不會眉鎖。命運就在你的臉上,笑臉常開,你的命運就開了,懂嗎?

【廣結善緣篇】-2

※當別人事情做得不圓滿的時候,我們去幫他圓滿一下,這樣不只圓滿了自己,也圓滿別人。有時候,我們會把大地方的小細節給忽略掉了,但卻不知道這小細節也許就是別人最在乎的地方啊!也許你自認為沒什麼,但往往就是這些細節的疏忽,使得彼此之間產生了距離喔!

【知命立命篇】-2

※當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往往會去求仙佛;可是,很多事情是你自己就有辦法去扭轉的,因為你們本身就有那個力量。相不相信你們自己有那個力量?人的潛能是無窮的,但是用出來的卻很少。凡事盡了人事,就聽天命吧!當你盡了心,其他的就交給上天,能夠發心可以感動上天,就可以改變一切,可以改變所有的不可能。

【歷練考驗篇】-2

※上天給你考驗,你就要自己告訴自己,是自己做得不好,應該感謝上天能夠給你如此的鍛鍊機會。父母親對你口氣不好,你也應該去感恩,因為父母是要造就我們。在公司裡,上司對你十分不滿意、十分挑剔,你也不能夠氣餒,你也是要感激他,因為他是在成就你,磨煉你的心啊!記住,處事當中,就在這一份的感恩,你才能夠漸漸明白瞭解,原來一個人的潛能是無比的大。為什麼?因為你的潛能告訴自己,你可以包容一切,可以再進步一點。用你這顆心去包容、去珍惜你身旁的每一刻時光。

【學道辦道篇】-2

※你們都還年輕,雖然說人生無常,不可預知未來,但只要能夠把握住每一天,天堂就可以搬到人間,你們每天都可以像在天堂。不管是修道人,還是一般人,在邁向新世紀時,要更有毅力、定力及堅持,而且要多充實自己,不充實自己,對未來就沒有方向,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修道四門課程篇】-2

※什麼叫做「德」?「德」就是因為你博施濟眾,因為你慈悲喜捨,你才有德啊!所以,得道還得要培德,還得要修身、正心。修道能成仁,才能真正的立德,才能真正的立功。

【修道修心篇】-2

※修道人就算辛苦一點也要認命了,因為你做的多,了願的也就多。所以,修道辦道要無怨無悔啊!修道更要把握時機,你現在不修,過了就沒了;該你做的時候,要又快又準,把它抓起來,知道嗎?這個時候,你心無旁騖,就是道了。

【論道篇】-2

※各司其職便是道。把自己的本份做好,就是道。活在這個人世間,處處皆是學問,處處皆有道。你們要隨時隨地多觀察,不是來佛堂才有道,更不是來佛堂辦事才叫行道,在你的生活的各處各地都能行道。

2024-08-15

【養生保健篇】-1

※人為什麽會生病?會生病就是慾望太多;慾望太多、念頭太多,就容易生病;或者吃到不該吃的、講了不該講的、想到不該想的,那你就生病了。因為你心裡不滿足,你心裡要是滿足了、快樂了,你就會認為自己沒有病了。所以,要少思寡欲,神才會清。思慮足以損神,嗜慾足以傷身,所以慾念不可太多。清心寡欲、謹言慎行,就可以少生病。

【情緒管理篇】-1

※如何調和淨化情緒,是修行的一門功課。因為憂鬱的情緒會扼殺一個人的快樂。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情緒,可以影響他一生的和諧。

【廣結善緣篇】-1

※什麼叫做人道?就是做人的道理。應對進退要有禮貌,人與人相處之間,對人恭恭敬敬、和和藹藹、快快樂樂,自然人道就做得好,人道好,必可達天道。

【知命立命篇】-1

※平安幸福的定義是什麽?就是一切不為外力所影響,凡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人要懂得惜緣,該追求的就要追求,不要錯失良機。心要平靜、安閒,自己要力行,凡事勿強求。有緣份,就要珍惜。所謂的平安就是――心平即安。

【歷練考驗篇】-1

※人不要太固執、太執著己見,才能瀟灑自在。太過執著的人,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無形中就會走差錯,遇到困難時,就會說老天不幫你,說你求救的時候老天都不理你,因為你忽略了老天本來就在你的生活中給你契機,給你新生命的消息,可是你卻因固執期待著某些顯化而無知。要知道,顯化是不一定的,契機是因人而異啊!

【學道辦道篇】-1

【修道四門課程篇】-1

※德性不是一天修來的,是經過日積月累、慢慢去修的。人要修,要立德、立品,品德不高尚,就不會受人家尊敬。要有健康的人格,就要有健康的身體;有健康的身體,就要有健康的思慮,要處處合乎天理良心去做事。你們為了自己的生命,再大的困難也要去做;為了自己的健康,再難的習性也要改。

【修道修心篇】-1

※我們常說「修道修心」,到底修的是什麼心呢?就是清淨心,就是去掉人心,去掉不公不正、有所偏移的心,回歸到中正的天心。而中正的天心,就是近乎中道、不偏不倚的心,這才叫修心喔!「修心」必須去除們原來的俗心和俗氣,你這個心如果修不好,人家會說你有修沒修都一樣,說你修道人慾望還這麽重,還這麼俗氣,那怎麼算是修道人呢?

【論道篇】-1

一、論道篇

※什麼叫做「一貫道」?一貫道就是——時時刻刻都要「一以貫之」,要真正的、全心的投入,

你才能夠融合在「一貫道」裡面,徜徉在「一貫道」的快樂之中。那什麼又是「道」呢?就是你們的心,你們的心就是「道」。那什麼才是正道?還是你們本來的心--天理良心啊!也就是你們的自性佛。能夠時時刻刻憑著自己的良知良能來做事,這就是「道」。

不休息菩薩接旨佈道響木鐸

民國91-93《道脈傳承錄》:
「時轉白陽初
中一祖奉旨中節護代理弓長子系白水老人母德師恩留天命瑩如大道展鴻圖」
一條金線降,十字朝真佛,弓長子系奉,天命萬八秋,火德覆平旨,日月換肩責,月隱隱雲霧,雨霖代承籌,口囑瑩如續,一脈傳萬國。

民國92年發一靈隱春季大典 老母結缘訓:
鴻珍兒奉母諭繼志白水,天命放有德受敲響木鐸。

前人於民國97年,西元2008年元月7日歲次丁亥十一月廿九日子時回天繳旨。

民國97戊子春季大典 老母結緣訓:「
白水兒一條金線,鴻珍已繳旨蓮品豐圓;
在理天續領導眾等兒女,好兒女當知曉此時任艱;
母心許孝兒女繼傳大道,辦末期拯頑迷引渡良賢;
天命續永朝豐不有疑慮,同心攜團結力快馬加鞭。」

前人,諱鴻珍,字瑩如,道號元貞河北天津人,誕生於民國12年10月23日」

 

抱心堅石穿 刻苦自勵的毅力

用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的精神

白水聖帝肩責道源代承籌

民國91-93《道脈傳承錄》:
「時轉白陽初中一祖奉旨中節護代理弓長子系白水老人母德師恩留天命瑩如大道展鴻圖」
一條金線降,十字朝真佛,弓長子系奉,天命萬八秋,火德覆平旨,日月換肩責,月隱隱雲霧,雨霖代承籌,口囑瑩如續,一脈傳萬國。

老前人,諱恩榮,字杰卿,又名雨霖,晚年自號白水老人
河北省寧河縣潘莊鎮人,誕生於清光緒27年(1901)」

 

為承繼中華歷聖的道統

為弘揚修齊治平的思想

為師尊師母天命的延續

2024-08-14

白陽三聖:金公祖師 天然古佛 中華聖母

《道脈傳承錄》:「時轉白陽初,中一祖奉旨中節護代理弓長子系白水老人母德師恩留天命瑩如大道展鴻圖

十七代祖 ,號通理子山東濟寧人,誕生於清道光29年(1849)

2024-08-13

善書《濟世寶筏》的道統源流

【第一章】道統源流

調寄蘇武牧羊 十首

(一)兩大之間道為尊,雜然賦流形,體用兩相分,用溥物體賦人,盤古到如今,龍馬神龜現,伏羲識天心,允執厥中傳,軒轅及諸君,以至堯舜,四字相傳,維持世人心。

(二)傳于日,又添十二字,頭一句先戒,人心惟危事,道心惟極微,惟精惟一之,允執厥中理,夏商周如斯,周公絕傳,八百天下,賴德理支持。

(三)至道將亂,天遣水精拯,聃傳洛陽城,明後自救眾,自任化世責,古學集大成,傳歎夭壽,再傳宗聖,曾授子思遙傳後絕道統。

(四)死道統絕,西域釋迦接,傳迦葉二八代,達摩轉東界,史稱水還潮,空化梁武闕,後遂度神光,三祖僧燦接,道信四祖,弘忍五祖,單傳救三界。

(五)六祖至惠能,釋絕儒家統,雖如此道統絕,數百餘年冬,白馬儒七祖,九承,十一,續十二燈,急收圓,日夜祈天,天垂兩部經。

(六)一部是《禮本》,即今點道詞,內明載收圓的,過程及時日,祖恐人知,惹出大亂子,這才全裁去,只留點道詞,今眾點道,念的《禮本》,祖刪定之。

(七)一部是符經祖試久靈,恐遺後人亂用,鬧出亂事情,因此把經字,上下亂排成,故今失了效,怎念天不應,這是祖,為道誠謀,眾當明此情。

(八)祖那時間,正是道光年,天垂象道光出,咱道才開傳,雖然是開傳,一表一名添,此俗至師時,這才大改變,祖坐化,遺囑徐楊,代理續正傳。

(九)徐楊兩菩薩,代理十三代,那時候正是那,兩宮政主裁,無論後好壞,垂象總可怪,由此則明曉,國道運並排,十四祖,十五覺一,白陽卦出來。

(十)清虛十六後,紅陽即滿期,猶如秤十六兩 ,已到極點矣,白陽初二祖,彌勒顛濟,拔樹要尋根,道統有憑據,乾坤修行,遇此正法,成道不費力。

資料來源:《濟世寶筏》

編者注:該書成書時間應在彌勒佛倒裝降世為第十七代祖中一之前,誠如《歷年易理》言「待至丁丑,彌勒出世東震,能收圓。」是以預告方式,指出丁丑(光緒3;西元1877)年倒裝降世的彌勒佛將收圓。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