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從前有一個孝順媳婦,家裡非常窮,丈夫上京赴考,都沒有寄錢回來,害她餓肚子,而且上有公婆,要如何?結果,媳婦煮整碗白米飯給公婆吃,自己的飯碗裡,下面裝米糠,上面鋪白飯,鋪得尖尖的,比公婆還大碗,給長輩吃的是整碗實在的白米飯,而自己的飯下面鋪米糠,她也不敢說日子不好過,讓她公婆感覺媳婦吃的比我還好,結果去廚房偷看,才知道娘婦吃米糠,這樣是不是很感動?日子不好過,也不能對父母表現出來,才是孝。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從前有一個孝順媳婦,家裡非常窮,丈夫上京赴考,都沒有寄錢回來,害她餓肚子,而且上有公婆,要如何?結果,媳婦煮整碗白米飯給公婆吃,自己的飯碗裡,下面裝米糠,上面鋪白飯,鋪得尖尖的,比公婆還大碗,給長輩吃的是整碗實在的白米飯,而自己的飯下面鋪米糠,她也不敢說日子不好過,讓她公婆感覺媳婦吃的比我還好,結果去廚房偷看,才知道娘婦吃米糠,這樣是不是很感動?日子不好過,也不能對父母表現出來,才是孝。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文王在世時很孝順,早上雞一啼,就趕快起床,整理好服裝儀容,來到父親(王季)房門外請安,中午、晚上也一樣請安:而且常問內侍大臣,父親吃得多不多?三餐菜色有否更替?如果聽說父親吃得多,他就快樂:如吃得少,或身體不舒服,晚上又睡得不好,文王就憂愁,擔心得連走路都走不穩了;要一直等到王季身體好了,文王才會恢復正常的生活,才會面帶笑容。
韓湘子大仙慈悲囑語
※喝一杯水,有沒有喝出、悟出什麼道理來?常常喝,久而不覺它的味道;飯常常吃,但是覺得很平常,沒有什麼很特別;就像你父母親、你的長輩對你的愛,也是很平常、也是很自然,沒有什麼特別,但是,那跟外面的人對你的感情,就是不一樣,那是要你真的用心去感受,你才會覺得,原來那個是很珍貴、很珍貴的情感。
教化菩薩慈悲囑語
※如你生命過得好不好?你生命中過得當然好,父母的照顧之下,當然是幸福:雖然有的父母在遠方,但是父母的愛,永不會失去的。除非你自己願意放棄家鄉的母愛,自己不想念自己的父母親,而嚮往別人,那你永遠就會失去這個愛。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孝道,每個人都要去做,都要去行:而行孝唯一的方法,就是做出來,以真心、誠心敬重你的雙親,順從父母親。當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做子女的應該要和氣委婉的勸導。父母親養你們這麼大,從小把你們呵護在懷抱中,讓你們能夠無憂無慮的長大,幫你們擋風擋雨,怕你們吃不飽,怕你們穿不暖,你們現在長大成人,就應該要孝順。學佛的人,要以「孝」為開始。
老萊子大仙慈悲囑語
※要真正一元復始,就要一心問道;而萬象更新,就是讓我們的心清清靜靜。真正身體健康,就是要惜命護生,我們愛惜所有的生物,每一個生命都要保護它,自然我們就能身體健康。要怎樣才能萬事如意,就是要萬善奉行;要心想事成,就要心端身正;想要大吉大利,就要大慈大悲。這些都是我們平常過年互相恭喜的吉祥話,只要我們做得到,自然就來到我們身邊。
§行深修道四門功課§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禮節跟什麼有關?修道功夫有哪四門功課?品格、功德、火候、禮節。※做得好不好,要自己下功夫,功夫行得深,自然做得成;功夫不下深,你會做得好嗎?是不是就會大打折扣?修道四門功夫,是缺一不可的,都是很重要的,不可以小看它。你修得好,得好,但你火候很欠缺,那也不理想;你很會渡人、很會辦道,但是卻不懂得禮節,不知禮,還常犯錯,那有圓滿嗎?就沒有圓滿了。
§單純的心遇見生命真善美§
李鐵拐大仙慈悲囑語
※人修道沒什麼特別,就是三網五常做到就好。攜老扶幼就是道的表現,可是攜老也要有智慧,要瞭解老人家,一如孩子的性情。大家在一起,像一個家庭,自己要能融入,才像一個大家庭。修道就要去關心別人,關心別人要講出來,不然別人怎麼知道?我們要學習把快樂與大家分享。
※看人愈來愈順眼就會舒服,否則就會起無名、煩惱、對待,就不快樂了。想上天堂,天堂在眼前,卻不進去,地獄不開門,偏要扣門而入,這些煩惱是誰給你的,也沒人賣給你,還不是自找的?可有人出生至今從未生氣、怨尤,而總是知道感恩,又很滿足的?所謂滿足就是逆來順受,順來逆受,不管如何都能甘之如飴。
※怎麼蘋果的缺口是對著我呢?人最容易見到自己的缺失,能見到自己的缺口就是幸福的人。既有缺口,就有圓滿;有缺口,就要正大光明的補起來,而不是偷偷摸摸私底下補,到時一曝光,缺口就又展現了。
附註 錄自〈功德〉1995.0916.美國 洛杉磯 光明聖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