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後一著者,末後方傳這一著也。
蓋自天開於子,萬類自無入有;自理入氣之所自來也。此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以漸入有之次第也。
午會傳道,二帝、[1]三王,[2]道與權合,道法寓治法之中。於時為春,乃抽象還氣之漸。
三教聖人,塵視祿位,大闡天人性命,無聲無臭之大源;乃由氣還理之漸。於時為夏。
末後收圓,道在庶人。闡明理天、氣天,窮人心、道心之來源;究理性、氣性之本始。
夫三會者、乃是推天運之定數,開天閉物之正理,自然而然,非人心造作所能為也。豈奈以蠡測海,難窮大海之深廣;向蟬問冰,不信履霜之嚴寒。此皆拘墟之見,不能窺一斑而知全豹,舉一隅而推三隅之過也。如對俗學之士,言天長地久,無盡無窮;則人皆信之,為至當不易之論。若言天地有毀,乾坤有息,則群焉驚訝曰:非妖即妄也。如果天地無盡,人物常有;何以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也?
蓋一元十二會,一會三十運,一運十二世,一世三十年。
故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之週天。
昔唐朝有一韓公子名湘,乃愈文公、[1]愈之姪孫也。投拜鐘、呂二祖攻書;[2]讀到「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數句,[3]於心恍有所悟,乃求講解。
師曰:「此數句,非爾所能問?」
湘曰:「何人能問?」
師曰:「要修道之人,方可能問。」
湘曰:「不修道之人,問何章句?」
師曰:「只問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湘曰:「死生有命,究竟如何?」
師曰:「死生者,是人生在陽世,片善不修,專好作惡。殺、盜、淫、妄,無所不為;陽壽一盡,陰司受罪,侯罪受滿,選定凶年、凶月、凶日、凶時,發放陽世投世;饑無食、寒無衣、六根不全,貧窮下賤,凶死夭折,故謂『死生有命』。富貴者,祖上有德,又自累積陰功,感格天曹、地府;選定吉年、吉月、吉日、吉時,將爾累世修有因果之人,送到他家,為男作女,聰明正直,詩、賦、文詞,件件過人,金榜題名,連科及第,故曰:『富貴在天』」。
〈三教圓通·論心〉
心者,萬化之主宰也。儒曰存心,道曰修心,釋曰明心,皆不離心以為道。第心有人心、道心之分,即有惟危、惟微之別。後世不得心傳者,只知道在心中,而不知心在何處?多執臟腑氣質之心,以為心者也。是守其心而執象,虛其心而著空,制其心則理欲交馳,聖凡不分,理氣莫辨,無怪其勞心而無成也。此心,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此見而知之者也。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周公以是傳之孔子,此聞而知之者也。孔子傳之曾子,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此又見而知之者也。孟子以後,心法失傳。歷秦、漢、晉、隋、唐,鮮有造其域者。迫至炎宋受命,五星聚奎,文運天開,希夷首出,濂洛接踵;濂、洛之後,厥有龜山;龜山之後,繼以豫章,迫至延平,道傳朱子。而心傳一脈,遂有鵝湖、鹿洞、朱學、陸學,德性、問學之分。而「格物」之學,遂有「事物」、「物欲」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