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章 第十九 |
第十九講 回復純真 |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
真正的聖人,不會自以為聖人,如至聖先師孔子在世的時候,有聖人之行,但不以聖人之名自居,反而能使他的聖名更為長久。這是因為他能夠棄除智巧的心機,順其自然,反而能夠讓人民學習他言行的榜樣,這對人民來說,是利益百倍的。 |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
在力行仁義的時候,也是一樣,不必刻意去標榜自己;能夠這樣的話,人人才能回復到孝慈的自然本性。 |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比如說,人人都不以奸巧的手段去欺騙人,那麼其他的人也就不會起盜賊之心了。 |
此三者。 |
以上這三種理論,有些人認為是多餘的文章,是難以感化天下的,所以我就另外傳下一種啟示,來教導天下的百姓。 |
見素抱樸。 |
那就是持守樸素純潔,少私寡慾,回復到純真的本性。 |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年9月),頁104-105。
小編注:「素」是尚未染色的原絲;「樸」是指帶有細枝的原木。
「無私」之相似文理: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07:無私章 第七:「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19:樸素章 第十九:「見素抱樸。少私無欲。」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81:不積章 第八十一:「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無欲」之相似文理: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01:觀妙章 第一:「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03:安民章 第三:「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19:樸素章 第十九:「見素抱樸。少私無欲。」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34:成大章 第三十四:「常無欲。可名於小。」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57:治國章 第五十七:「我無欲而民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