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章 第五十七 |
第五十七講 治國之道 |
以正治國。 |
治理國家要以正道的方法,不要以奇巧的方法;只有在用兵時,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奇巧的方法。因為,想治理天下,就要讓百姓生活平安無事,才可以取得天下百姓的心。 |
吾何以知其然哉。 |
我為什麼知道這個道理呢?就是以下的道理給我的啟示。 |
天下多忌諱。 |
比如,治理國家,如果發布禁忌太多的政令,就無法便民,人民就不能順利工作;無法順利工作,農工商生產就要減少,人民就會越來越窮。 |
人多利器。 |
如果人民擁有太多利害的殺人武器,打殺的事件自然就多,那時要治理人民,就會感到混亂。 |
人多伎巧。 ‧伎巧:機心也。 |
如果人民有奇巧的居心時,一些邪惡又奇怪的事物,也會越來越多。 |
法令滋彰。 |
在法令設得很多的時期,就是道德仁義失落的時候;當道德仁義失落的時候,盜賊恐怕就要越來越多了。 |
故聖人云。 |
所以,上古的聖人曾說:只要我渾全天理,順天應人,人民就會自我約束、自我導化。 |
我好靜而民自正。 |
只要我虛心恬淡,不妄動、不縱慾,人民就會自然歸於清正。 |
我無事而民自富。 |
只要我不施禁忌太多的政令,去擾動百姓的行動與安寧,就是便民,然後人民自然康富足。 |
我無欲而民自樸。 |
只要我不貪慕享樂,人民自然也會歸於純樸。 |
我無情而民自清。 |
只要我不動七情,沒有分別,不生好惡,人民自然清新。在上者,不以有情之私智用之於下;而在下者,不以有情之私智奉之於上。聖人之情與百姓之情同歸於一,皆出以真。 |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年9月),頁223-226。
其他參考資料:〈道德經淺言(十三)〉,《發一崇德雜誌》2020年十月號(第170期),頁134-135。電子書
「無欲」之相似文理: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01:觀妙章 第一:「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03:安民章 第三:「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19:樸素章 第十九:「見素抱樸。少私無欲。」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34:成大章 第三十四:「常無欲。可名於小。」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57:治國章 第五十七:「我無欲而民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