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積章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一講 聖人的使命 | 
| 信言不美。 | 信實的話,不是花言巧語,所以聽到耳裏,總是不悅耳、不動聽。花言巧語的話,雖然動聽,可是不一定是從心裡講出來的;因此,這種話總是缺乏信用實在。 | 
| 善言不辯。 | 美好的事物,良善的言語,不必去費口舌爭辯;費了口舌爭辯的事情,便非良善的言語,也非美好的事物。 | 
| 知者不博。 | 求真知的大智慧者,社會知識不必廣博,廣博反而得了「知障」,這就是聖人「守一而萬事畢」的原理。 所以,求得外在廣博的知識,不一定就是真知的大智慧者;因為,追求外在的形象,越追越遠,越追越迷,而且永遠無法探求真正的答案。 | 
| 聖人不積。 | 因此,聖人不必追求外在的知識,更不必追求物慾來佔為己有。 他只是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人,去禮讓人。然而,他卻沒有想到自己所做的結果,反而受人來欽佩,讓人來崇敬。不但如此,另一方面,更使他的博愛精神留在世人的心靈中,刻下了永恆的追思和懷念。 | 
| 天之道。利而不害。 | 因此,他好像上天的道理,只是利益萬物,而不去侵害萬物。聖人的道理,只是負擔調合大自然的使命,而不與人相爭。 |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年9月),頁283-284。
其他參考資料:〈道德經淺言(十七)〉,《發一崇德雜誌》2021年八月號(第175期),頁152-153。電子書
「無私」之相似文理: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07:無私章 第七:「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19:樸素章 第十九:「見素抱樸。少私無欲。」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81:不積章 第八十一:「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不爭」之相似文理: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03:安民章 第三:不尚賢。使民不爭。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08:若水章 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22:抱一章 第廿二: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66:江海章 第六十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68:不爭章 第六十八:是為不爭之德。是為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73:天網章 第七十三: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81:不積章 第八十一: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