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5-11-01

【修道不失赤子心 常保快樂】

 哪吒太子慈悲囑語

你們的心快不快樂,能不能使自己快樂是自己的問題,是你自己的原因,是你的心讓自己不快樂,大家要從日常生活中去想一想為什麼會不快樂,那都是自己心的問題,知道嗎?

語出《論語聖訓・卷三・事父母「能」竭其力》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你生活在這個天地當中,你存在的重點就是要快樂啊!對於快樂的定義自己去尋覓,因為現在人不曉得生活著是為了什麼,快樂也失去了,不曉得要怎麽重新再找回我當初的快樂、我那種平靜安詳的感覺。但是你從進入道場以後,知道要修辦道,很快就知道那個快樂的要領,不求什麼?求你自己心安理得、求你自己腳踏實地、快樂快活啊!每一個人都快樂快活了,請問會不會世界大同?就是這樣而已啊!

你自己散發出快樂來,你才能感動你周遭的人、你最親密的人。不要永遠都只會說,老師更希望你們去做!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快樂,生活品質好,就是透過修行。因為這個世間上有太多不如意的事,讓我們很難快樂起來,但是我們要懂得去轉它,不要被它轉、不要被它影響。我們常常說「快樂也一天,痛苦也一天」,說得好像口頭禪一樣,但是我們真的做得到嗎?我們都很自然去做痛苦的一天,人就是這麼自找苦吃,所以你們現在開智慧了,不要再去吃苦了,那個苦是無意義的,還不如多吞一些快樂,散發出的光亮讓人家也快樂。

雖然外在的物質養我的肉體沒錯,但是知足常樂就行啦!沒有也不需要自己自暴自棄、自怨自艾,這是非常不聰明的。當別人站在我眼前的時候,我那個比較的心就不由得出來了:坤道容易比美醜,乾道就是比身份地位、比事業,所以各有各自需要調整、需要糾正的不足。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言而有信》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你們的質都是善良完美的,就如你們的自性皆從天而來,那是最純真的,只因受了後天物慾所染,才會讓你的本質變壞了、變味了,失了原味就見不到真章。

語出《論語聖訓・卷三・吾必「謂之」學矣》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瀟灑就是要把自己的物慾摒除,人坐在這裡,心不要想著家;人坐在這裡,心不要被物慾所擾。很多事情冥冥中都已注定了,該是你得的就是你得的,不該你得的你強求也求不來的。人因有肉體受氣稟所拘、受物慾所染,擾亂你原來的自性佛陀、擾亂了你真面顏,所以你就不快活、不瀟灑,你就沒辦法展現那喜悦的笑容啊!

※剛剛為師批的這首歌叫「一半臉兒」,你們的臉是一半的還是全部的?你們最擅長一半臉兒喜、一半臉兒憂;也擅長一半臉兒白、一半臉兒黑,皮笑肉不笑的一半臉兒把扮好人、一半臉兒扮壞人,是不是?不可以這樣唷!咱們是老實人要安安分分的,不可以讓自己的臉變來變去的,變來變去那不是真的你。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吾必謂之「學矣」》

 

靈隱道濟慈悲囑語

可愛就是天心、就是佛心、就是與生具來的心,咱們今兒個學道、修道就是要恢復赤子之心。

「學則不固」,就是半桶水!修道人不要修到半桶水,好不好?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終啊!有始有終才會成功,明白嗎?有心要學道、修道,要學、修、講、辦,要做就要做的徹徹底底,要修就要修到清清白白、光明正大、坦坦蕩蕩,容不容易啊?就是太不容易了!所以你們才顯不出可愛之處啊!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四學則不固》白話訓

 

哪吒太子慈悲囑語

那什麼叫赤子之心?你看小朋友,媽媽打他,他會不會恨媽媽?(不會)他哭一哭還是去找媽媽,是不是啊?那你們呢?人家打你,你恨不恨他?有好長好長時間都不理他,那就不是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沒有怨恨、沒有貪心、沒有痴心妄想。你看,小小的嬰兒,他吃飽了就睡了,是不是?所以就是無求、沒有什麼慾望,那個就是赤子之心,懂不懂啊?所以,希望你們都恢復赤子之心,好不好?

語出《論語聖訓卷四學則不固》白話訓

 

小濟公慈悲囑語

地上臟了要掃地,心如果臟了也要打掃,掃地掃地打掃心地,只要你們心地乾淨,心性就能夠自處,淡泊明志,把自己內心不好的垃圾揪出來,當你揪出來的時候,就能放得下解得開,就不會再有煩惱、執著、妄想,心開了結松了,你就能夠夠快快樂樂歡喜又自在。

語出《論語聖訓・卷四・過則勿憚改》白話訓 自是自助

 

漢鍾離大仙慈悲囑語

有句話叫「大人不失其赤子心。」你們的赤子心還在嗎?在哪?唯有在脆弱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變成小孩子了,就會想要再回到媽媽的懷抱撒嬌,有沒有?(有)那個時候還蠻有赤子心的。

雖然人生苦,也要苦中作樂,是不是?遇到很悲傷難過的時候也是要笑一笑,自我解嘲一下才會輕松,不要把情看得太嚴重,什麼事情過不去?在苦海當中就是要常常給自己幽默一下。

修道也要修得快樂,縱使生不好渡,不好成全,也是一樣,苦中作樂,才會越修越越快樂,是不是?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行有餘力》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修行,不要想的太複雜。其實人的心,不要想的太複雜,你想複雜了,也就複雜了,其實本來是都是很簡單、很純真、很天然的,但是被你們這樣一有所思,若有所想,就怎樣?變複雜了。那這事情一複雜,不要說修行了,你自己都團團轉了,哪有時間在修行呢,對不對?而且一複雜,事情一複雜化,煩惱憂愁就跟著來了。所以世人常怨嘆那,為什麼我的煩惱那么多,我的憂愁那麽多,其實啊,都是自尋煩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啊!你們說說看,哪一件事情不是你們自己去自惹麻煩、自尋煩惱呢?所以都說是傻徒兒嘛!為什麼還是這麼傻呢?

心裡要放開,心胸開朗,身體才會健康,心裡郁悶,當然生病啦!沒病也病了。心裡要保持愉快,知道嗎?這樣你就不會力不從心了。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賢賢」易色事父母》白話訓

 

活佛師尊慈悲囑語

如果說,修行、修道,徒兒們覺得不快樂,那是什麼原因呢?不快樂就是因為你念頭差了,方法錯誤了,以至於不能與大家和樂融融。

語出《論語聖訓・卷三・賢賢「易色事」父母》白話訓

 

活佛師尊慈悲囑語

本來是凡人,現在就是要來學神仙,所以,以前種種的放不下,現在慢慢地放下,心中如果沒有沉重的負荷、繁重的負擔呢,那不是一身輕嗎?不要把人世間的事情看得太重,什麽事情都往自己的心上去放,放太多了讓你的心太累了!常常你們都會說:「我的心好累啊!」累什麽呢?放不下凡情俗事。

一個容器,如果裝滿了東西,它還可以裝得下其他東西嗎?你這容器裝滿了,那你原本裝滿了什麽東西,你這容器就是這些東西。那你的心是哪一些東西,看你裝了什麼?錢財名利、七情六慾、貪嗔癡三毒,如果你裝滿了這些,你就是永遠都是這些。

所以,心空可以生妙有,才可以生出很多的東西。清空了,可以再裝新的東西,有的都是舊有的,可是你舊有的放久了會怎樣?會壞掉、會腐爛,所以,為什麼你們心裡太沉重了,然後放太久了,沒有辦法抒解,結果,你的身體就出了問題了!你的健康就拉警報了,對不對?懂這個意思嗎?(懂)

智慧從哪裡來?(從心來)還是心的問題啊!那你的心怎麼會這麽累呢?智慧不是從外來的,是從內心來的,要有一顆清靜的心,你沒有一顆清靜的心,心裡所思所想的太複雜了,亂七八糟的沒有清淨,你能夠體悟出更好的道理來嗎?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賢賢「易色事」父母》白話訓

資料來源:《光明的智慧》第20冊(南投縣:光慧文化,202410月一刷),頁52-62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