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真正的道是你自己自身上啊,就是這麽平淡這麼平凡啊!道就是這樣,代名詞就是你的自性、就是佛,那個就是道的顯現;可它很平常啊,你看每一個人是不是安居樂業、凡夫俗子一個?道就是這麽平凡。總是有一股冥冥中無形的力量,要不然今天你不會在這邊聽、看、行。所以人生的真諦講的是要讓你知道,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當中,真正的價值是什麽,不僅是妻恩子愛、不僅是你的功名利祿;功名利祿可以去追求,但是自身的道要把持住。
※要知道人有兩個人,真人跟假人;什麼是真人?靈性。那假人呢?假人是肉身的我。所以你「真人」那個靠山沒有了行不行?所以你要靠誰呀?現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頭,靠山還是要靠自己呀!人家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雖然老師不是人哪!但是靠自己最好啊!要認識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充滿人心充滿我欲的自己。把自己不理性的想法慢慢去淡化掉,要用真正的理性、一顆平常清靜的心,那個真正的自己才會跑出來。
※人生的旅途就像你欣賞沿途的風光一樣,看你用什麼角度去欣賞他,覺得他是美、他是醜陋,那都是看你的心境,那就看你欣賞的角度啊!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言而有信》白話訓
哪吒太子慈悲囑語
※今日已求得明師一點要記得內觀、內省,不要讓自己的一生就這樣渺渺茫茫的過。
―語出《論語聖訓・卷三・吾必「謂之」學矣》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我們做好事人家稱我們是好人、做壞事人家就叫我們壞人,若做濟世救人之事,別人就會稱我們是活佛、是菩薩。要做好人還是壞人、要做佛還是要做魔,都是在於你自己。自己選擇的就不要後悔、好好去做,路是自己選的,就不要怨天尤人。
―語出《論語聖訓・卷三・吾必「謂之」學矣》白
哪吒太子慈悲囑語
※心態要自己來改變,命運要由自己來創造,機會是給積極努力的人去爭取的,如果機會來了你都不曉得要好好的把握,那是不是就浪費了你這一生。
※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什麽叫做慾望?就是你不需要的你過份去貪求就叫做慾望。有時候人想要的很多,可是真正需要的卻不多,所以才會說你們貪求的過份,這會迷失你自己。
※這個糖果紙為什麽要包這麽緊?世人就是最喜歡這樣子,愈得不到的就愈想得到它,愈不要你去看它你就愈想看,我就愈想看看裡頭到底是什麼口味?什麽顏色?費盡力氣打開了,最後還不是都給你們吃了,不是嗎?所以人啊!就是這麽不安本分。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吾必謂之「學矣」》白話訓
韓湘子大仙慈悲囑語
※不要想著從外去求得別人的認同,想想自己有沒有認同自己,自己認同自己以後,自然什麽事都如你所願。就怕自己還認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
麼。
※更何況,各位賢士現在已經入了道了,聽了道理,應該知道什麽才是真實長遠、有價值性的。你的品德、你的道德,能提升你這個人的情操,能提升你這個人的光彩。如果你是一個宵小之輩,請問你這個人有什麽價值光彩?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二・使民以時》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順遂,也是人生的一大考驗啊!人生有順境逆境啊!可是徒兒們,順境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啊!你能把握住你這一生都是如此的順遂嗎?如此的一帆風順嗎?所以徒兒們要未雨綢繆啊!當你有能力的時候,就要趕緊地行功立德。
※今天你得了道,你知道你將來要返回理天,但是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這些不知道的人,就要靠徒兒們,你們去告訴他、渡化他,而這就是徒兒每一個人的責任、每一個人的使命。要了解你今天來到這個人世間,每個人都有一個使命,你的使命是什麽?你要完成你的使命,你才能回天交旨,否則下一世再來人世間。
※生老病死,苦不苦?縱然你富有天下,死亡來臨的時候,你害不害怕?恐不恐懼?為什麼害怕?為什麼恐懼?怕失去擁有的一切?可是這一切原來就是你的嗎?世間的哪一切是你的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為什麼徒兒們執著呢?執著於自己所擁有的,可是這擁有的卻不曾是你的,是借用而已,世間的一切都是借你用而已。
※所以徒兒們還是看不透生死關?為什么看不透生死關呢?為什麽?(因為還沒有遇到)對!還沒有遇到。可是等你真正遇到的時候,你來得及嗎?措手不及啊!所以徒
兒們要及早地地準備啊!不要等到那一天的來臨,想要後悔都沒有時間給你後悔。後悔當初沒有珍惜、沒有把握,以致於讓自己白白的浪費了這一生。
※有志向,有愿力就去做啊!有的人剛求道就馬上怎樣?發下大愿啊!對不對?根基不同嘛!根基非凡嘛!其實徒兒都是有來歷、有根基的啊!不用羨慕別人啊!也不用去忌妒別人嘛!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以自己所能,來去開展,來去幫辦,在修行道路上,去闖出一片的天空啊!
※想要認真修行啊,徒兒們必須要捨下名和利,若是你看不透名和利呢?在名利中打轉,那你就會迷失在這裡,而耽誤了修行啊!名利淹沒多少英雄輩啊!多少英雄豪傑,都葬在這名利當中啊!你們泯滅了你的良心,忠肝義膽都不見啦!這樣做人,不是很失敗嗎?
※人之初,性本善啊!其實每個人剛到這個人世間,都是本性善良的,只是在這個紅塵之中打滾,慢慢地迷失自己,然後今天你求道,就是找回自己的良知良能,自己的天理良心。既然找回它了,就要好好的守住他,不要再迷失了方向。
※徒兒們,不要再執迷不悟啦!人生何其短啊!若不珍惜,轉眼之間就白頭了,趁你還有精力的時候,好好去做;等到你沒有力氣的時候,你想做,徒留遺憾哪!想做而做不成的那種心裡的痛苦,為師不希望徒兒們,能夠嚐到那樣的痛苦啊!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賢賢」易色》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生命的意義就是貢獻所知所能,貢獻你的才能為大眾服務,展現你的能力為道場付出,否則你空有才能,不是一種浪費嗎?人生不就是這麽的短暫,真實的生命是豐富的,是得力的,是喜樂的,是茁壯的,這得靠自己去完成自己的使命,邁向自我的肯定,立身行道。
※徒兒們都能明理,讓自己去圓滿自己的人生,在這一生中無怨無悔,不要讓自己在這一生中有所遺憾。
※徒兒啊!要能夠提起放下,能夠進、能夠退,才能參悟道的境界啊!人生轉個彎將是不一樣,別把自己困在死角,心要放得下。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事「父母」》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所謂「志向」,就是效法仙佛聖賢,與祂們並齊,所以慢慢的累積自己的經驗,這些都是你成長的過程,你所學的點滴將來都是你很好的資料,可以與別人一同分
享。
―語出《論語聖訓・卷三・賢賢易色事父母》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徒兒們要記得「入我門者不貧,出我門者不富」、入我公之門,放心啊!不會餓死,但是你為了追求名利富貴而離開了天道,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啊!你離開濟公去追求你的財富,去追求你的人生美夢,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聽得懂嗎?(懂)很難懂的!如果你們都懂,就一個一個離我而去啊!
―《論語聖訓・卷三・事父母「能」竭其力》
南海古佛慈悲囑語
※今天你們求了道相當的不容易,就不要像大海中的一條船一樣,找不到方向。你們在人海中也一樣,就不會茫茫然的過日子,如果再茫茫然的過日子啊,生死無常,人生短短幾十年而已,很好的機會讓你錯過了以後,再沒有第二次了,所以賢士們,你們要能夠把握住機會,好好修道辦道圓滿自己,再去渡你的同胞兄弟,這也是天上 老母的心意啊!
※如果今天你們沒有求道,你在家裡面也是一天過一天,有了假期出去走一走逛一逛,看風景,沒事回到家開個電視,就這樣過了一天,所以開了電視看累了睡了,也不知道是電視在看你,還是你在看電視,有沒有啊?(有)人就是這樣浪費自己的光陰,你們現在知道「道」了,就好好的「往前沖」努力辛苦幾年,以後就有萬八年的逍遙快樂了。
※賢士!你們想不想回到快樂的天堂?(想)既然想,就要受苦吃苦,能夠了那人生的苦,會不會怕苦怕難?(不會)所以你們很善良,上天也不會放棄你們這些原佛子的,
今天時間太寶貴了,所以菩薩送給你們這個「力」字,你們好好加油,當你們「放鬆」的時候,記得想想佛堂的一切,想想你們的老師,這樣你們就不敢放鬆了,知道嗎?(知道)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事父母能竭其「力」》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想想看在這苦海當中有多少的眾生在浮浮沉沉呢?你們能游上岸沒有被水淹到,那是一件很慶幸的事,但是你們的心是否還在浮浮沉沉之中呢?
※講師的演法只是告訴你一個方向,猶如手指著月亮而這隻手並非是月亮,你自己要循著這個方向去走。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事君「能」致其身》白話訓
南極仙翁慈悲囑語
※生死只在一瞬間,在這一瞬之間,自己的生命,自己是不能掌控的,如若今日遭劫之人是你,你會有何感想?
※仙佛告訴你,人走了,靈性是不生不滅的,當人走到那一刹那,你的靈性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天堂地獄是死了之後才去的嗎?天堂地獄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喔!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事君能「致其身」》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人生當中不管起起伏伏有多少,你要相信一點,我們既然能夠沉落谷底,相信我們也能夠一飛沖天啊!人生沒有永遠的失敗,也沒有永遠的成功,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再也站不起來了。
※凡事要看得破、凡事要看得透、凡事要想得開、凡事要看得遠。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三・吾必謂之「學矣」》白話訓
李鐵拐大仙慈悲囑語
※什麼叫瞎?什麼叫聾?什麽又叫做殘廢?真殘?假殘?聽不見自己內心的聲音,聽不到天良的聲音,那是不是叫聾?看不到自己的真我,看不到自己心的真面目,那是不是瞎?這不就是又聾又瞎。受了真理的啟迪之後,要不要睜開?
※諸佛看眾生們個個是自性佛,自性佛充斥宇宙間,可以成就無量的佛;諸佛從來不曾小看眾生,因為都是平等。賢士們得要看重自己啊!生死事大,這可不是小事。聖賢仙佛都是凡人修成的,主要是看賢士們有沒有這個志向?是要庸庸碌碌過一生,還是要找到你的自性,讓你的自性放光輝,往聖賢仙佛路上去追求?都是自己的選擇。
※就算你今天是世界首富,臺灣的首富,帶得走嗎?今天你是乞丐,就像我借個破乞丐的身體來還魂,對靈性有損嗎?所以榮華富貴或貧賤,都是外在的事,與你的心性是無關的。人很容易在外界的亂象當中執著,貧也好,富也好,總是放不下,放不開;有了這個,還想要那個,慾望永遠填不滿。不是錢不夠花,是自己的消費習慣有問題,誠實地面對自己。
※一天到晚的心力都用在名跟利的追求,用在情跟愛的追求,你們生命就這樣一分一秒,一天一年的過去,最後呢?賢士們想要怎樣的人生結局?未來可以預料嗎?(不
能)
※棺材是裝死人,不是裝什麼?(老人)。這一口氣出去,下一口氣吸不吸得回來,不知道?死有時候是一瞬間的事,冬天有沒有冷死人?(有)賢士們,今天能安安穩穩坐在這裡,心裡有沒有感恩?有沒有知足?(有)這個世界上太多太多受苦受難的眾生,相較之下,賢士們是太幸福了,又何苦庸人自擾呢?快樂還想再追求更多,更多的享受和逸樂,那麼永遠永遠都追求不盡,是不是?
※越往外追求,你的心會越空虛,越抓不到你的真主人,越聽不到你內心天良的聲音。你的人生總在是非對錯、種種選擇當中,你沒有辦法看清方向,分別是非對錯,常常內心裡天人交戰啊!因為流浪太久,心已經被凡塵蒙蔽太多了。賢士們,今天藉著法雨好好地洗滌洗滌,恢復本來面目,智慧慢慢地顯露出來,很多事情自然能夠看清楚真相,這樣子才算是不瞎、不聾。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四・無友不如己者》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人生在世幾十年而已,要好好做個打算:在這短短的數十年,規劃自己的人生生涯,否則你不是白來世間走一遭嘛!你下世還能期望像這一世這麽好嗎?(不能)既然你這一世,徒兒們都是有福氣的人,可見前世都行了善事、有了福報,那你就要善用這一世的福報,再去推己及人做利益眾生的事情。
―語出《論語聖訓・卷三・「賢賢」易色》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如果讓你們生活過得太好,你們不修道了怎麼辦?所以人世間,吃一點苦是補藥,對不對?所以你能夠吃一點苦,表示你還是很有福氣的。你看,多少人生在福中不知福!
※你們的心不斷的向外追求,追求到最後,你的心靈枯乏、貧乏,心靈很貧乏。你們希望自己吃得好、用得好、住得好,你們在乎你們感官的享受,可是你們卻不在乎我的心病了,那不是捨近求遠嗎?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認假為真、主客易位了。
※為師我敢說,你追求外面,忙了一輩子,就算是你得到了你想得到的,你的心不會真正的快樂。若你為佛辦佛事,濟世救人、渡人成全、犧牲奉獻、無怨無悔,你做利益眾生的事,你辛苦了一輩子,為師我說值得,因為你沒有白活。人一生當中最怕就是空空的來、空空的去。世間幻海是假,你看一雙手能夠握住多少的東西?一口氣上不來,就算你有千金萬兩,也是要放。你看人生大道不悟,多可悲!徒兒好好的參悟、參悟。
―以上語出《論語聖訓・卷四・主忠信》白話訓
資料來源:《光明的智慧》第20冊(南投縣:光慧文化,2024年10月一刷),頁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