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〇一八年三月廿五日 民國一〇七年歲次戊戌二月初九日 花蓮 毅德壇
                臺北道場 花蓮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指示訓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恥祿之不厚,而恥智之不博。
   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1]
   見其大而心泰,心泰故無不足。
   見其利而心定,心定故無所圖。
   見其事而心平,心平故無不伏。
   見其名而心靜,心靜故無所住。
   吾乃
  月慧菩薩,奉
皇母座,復問吾徒皆安否?平和心氣二目守,師母再來訓批說。哈哈!
與徒相聚毅德壇,師母歡喜借筆言。借此問聲好徒弟,大家是否皆平安?
幸得大道明真理,登上白陽菩提船。又能神聖使命擔,義無反顧修圓滿。
問問壇前好徒賢,修辦有無志持專?問問壇前好徒賢,有否真心向道前?
問問壇前好徒賢,有無真誠對天顏?問問壇前好徒賢,有無真意駕法船?
問問壇前好徒賢,有無實意代天宣?問問壇前好徒賢,否有誠意渡女男?
問問壇前好徒賢,修道否能抵萬難?問問壇前好徒賢,是否始終志不遷?
問問壇前好徒賢,否能體師苦心田?問問壇前好徒賢,飲水否能常思源?
問問壇前好徒賢,否能承上啟下賢?問問壇前好徒賢,否能遵規理不偏?
問問壇前好徒賢,尊師重道可做全?問問壇前好徒賢,修道辦道意可專?
問問壇前好徒賢,修道辦道為哪般?問問壇前好徒賢,師母之語可細參?
問問壇前好徒賢,否有愧對天恩單?問問壇前好徒賢,否有內外功德圓?
問同壇前好徒賢,否有懈怠生怨言?問問壇前好徒賢,可有將己來輕觀?
爾們皆稱白陽賢,身擔使命非簡單。修道辦道何為重,自己是否曾悟參?
師母提問徒細想,精進自己發心虔。實心實意真心用,不負自己好因緣。
切切修道真功建,方是真正白陽賢。今生既稱崇德人,死後當為崇德仙。
修辦腳步不退卻,再接再厲猛加鞭。發揮五大原動力,齊步同心聖道衍。
皇天不負有心者,志者向前莫倒顛。一枝草也一點露,上天一切皆看全。
修辦全憑功夫下,建德立功法聖賢。知否?
臺北道場花蓮區,諸位徒兒可好矣?今日相聚母欣喜,徒兒是否亦歡喜。
來到佛堂真修辦,佛規禮節可熟悉?初一十五參駕禮,否有謹記於心地?
十五佛規熟不熟?[2]否有銘記心力悉?十條大愿為何也?[3]有誰能將闡述及?
十五佛規不太熟,此為修道之根基。願吾徒兒常誦念,二六謹記於心底。
作個真正白陽範,標準更要求晉級。修道猶如逆水舟,不進則退當明晰。
願吾徒兒加努力,時時反省求自己。不看人而修辦進,一念為眾無私舉。
不言是非多輿論,但求盡心傳真理。內化自心之情緒,外渡有情眾群黎。
內外如一達規矩,方為真正之賢奇。知否?
好事從來本多磨,人助天助明白否?徒兒心有大志愿,法船開啟遍九州。
惟盼眾等同心力,智慧提出向前走。不畏種種之挫折,無畏眼前困難多。
一切上天有妙意,徒莫質疑起疑惑。莫言上天不慈憫,不明徒等之心窩。
不言上天幫助少,時機成熟明因果。盡己當然順天意,雨過天晴得快活。
順其自然因緣事,有朝定能獲甜果。但願徒兒好好辦,但願徒兒好好修。
不分壇主副壇主,皆須承擔使命佗。渡人辦道法船駕,引眾歸覺居天國。
盡心了達己誓愿,無怨無悔樂道修。知否?
天恩師德記心田,懷抱真心建功端。天催地趕人緣湊,把握當下勿遲延。
言出法隨非兒戲,戰戰兢兢道遠傳。人有一分之誠意,上天九應助力添。
何其有幸能修辦,何其有幸為修賢。速速前進無退意,切實了愿返仙園。
重聖而能輕凡也,以道為尊策力勉。病療在抱慈悲念,誓化九六眾坤乾。
不信眾生喚不回,有此道心道念堅。何愁大道不能展?何憂大道不能傳?
開荒下種根本固,本固方能枝葉展。本末切莫倒置也,終始當能明心間。
德行涵養不可少,文質並進為才賢。好嗎?
師母盼眾好徒童,真修真辦做先鋒。學修講辦一路上,矢勤矢勇不放鬆。
莫忘師母之叮嚀,好好代天真理弘。莫忘白水精神貫,大愿不改貫始終。
莫忘菩薩苦心意,不言休息家風承。愈是修辦愈知曉,道之尊貴與殊榮。
愈是修辦愈知曉,天命為真莫亂評。愈是修道愈知曉,平凡之中不凡增。
明明白白修道路,放心前往建德功。快快樂樂修道進,了愿建功返天宮。
期許吾徒知感恩,不負自身使命承。期許徒兒大步邁,大志無倦壯志騰。
補苴罅漏趁此際,[4]立德立言更立功。不負自己紅塵至,不負身為小濟公。
勤修勤辦絕無錯,師母定是力加乘。知否?
因時有限今言此,不多往下訓言評。徒兒自己多珍重,進德修業每分鐘。
                            哈哈止。
資料來源:《2018年發一崇德各國壇主班聖訓彙編》(南投縣草屯鎮:發一崇德聖訓中心編輯,2019年2月),頁116-119。
[1] 「珞珞」:石堅貌。通行本《道德經》第三九章:「故致數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今《道德經:老子演譯》則改為「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https://tao-teaching-light.blogspot.com/2024/06/39.html 。
[2] 「十五條佛規」:
尊敬仙佛、遵前提後、齊莊中正、循規蹈矩、責任負起、
重聖輕凡、謙恭和藹、勿棄聖訓、莫著形象、手續必清、
出告反面、不亂系統、愛惜公物、活潑應事、謹言慎行。
[3] 「條大愿」:第一條 誠心抱守;
第二條 實心懺悔(乾)﹑實心修煉(坤);
第三條 虛心假意;
第四條 退縮不前;
第五條 欺師滅祖;
第六條 藐視前人;
第七條 不遵佛規;
第八條 洩露天機;
第九條 匿道不現;
第十條 不量力而為者(乾)﹑不誠心修煉者(坤)。
[4] 「補苴」:補綴;「罅漏」:縫隙。「補苴罅漏」指補好裂縫,堵住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