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章 第三十九 |
第三十九講 道的根本 |
昔之得一者。 |
大道是清淨無為的,它的本體是精一無二的,所以,「道」又稱為「一」。 |
天得一以清。 |
自古以來,天如果得到「一」的話,就顯得很清明;地如果得到「一」的話,就顯得安祥寧靜。 |
神得一以靈。 |
神得到「一」的話,就玄妙靈敏;人得到「一」的話,就明理清靜;山谷如果得到「一」的話,就會充足盈滿;萬物如果得到「一」的話,就能生化成長。 |
侯王得一。 |
君王如果得到「一」的話,天下就安定自足。所以,這一切的事物與「道」都很有密切的關係。 |
天無以清。將恐裂。 |
否則,天無道而不清明,就會崩裂;地得不到寧靜。恐怕就會暴發天災地變。 |
神無以靈。將恐歇。 |
神無道而不玄妙靈妙,恐怕就會衰頹消失;山谷得不到充盈,恐怕於要乾涸竭盡了;萬物無道而無法生化,恐怕就要滅絕了。 |
侯王無以貞。 |
在上位的人,如果不以正道去治理天下,還要以尊貴的高位自居,恐怕就要遭到顛簸坎坷的命運了。 |
故貴以賤為本。 |
所以,尊貴的人要以低賤為根本,高尚的要以低下為根基,這樣才能契合萬機,沒有分別之心,才能和合。 |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不穀:不善。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詞。 |
因此,侯王尚且要自謙稱為「孤王、寡人、不穀」。這些名稱不都是以低賤為本嗎?難道不是嗎? |
非乎。 |
不相的信,我們就拿車子做比喻好了,如果要算它的零件,那當然是很多,但要算車子的數量,卻只有一部,這一部就不用算了。這就是由「一」而歸於「無」,「無」才是「道」的本體,才能合於萬物之用。 |
不欲碌碌如玉。 .碌碌:比喻少;玉少所以貴。 |
所以,高貴的人,不要將自己看成寶玉那麼的尊貴,不要將別人看得像石頭那樣的低賤,因為,這樣已失去「道」的根本了。 |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年9月),頁166-169。
小編注:
1.「碌碌」有形容為玉石色彩美麗之解釋。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總術》:「落落之玉,或亂乎石;碌碌之石,時似乎玉。」
2. 「落落」有作稀散貌,如《文選·陸機·歎逝賦》:「親落落而日稀」,以及有「落落无合」、「落落難合」的孤涼貌。
3. 此外,「碌碌」與「落落」可能都有滾動的意思。「彔彔」有滾動與忙個不停的意思,如《易經證釋·屯卦·宗主附注》有言:「鹿」字為獸名,亦為「祿」、為「錄」、「碌」,以明勞而無功之情,本可通也,即如「山麓」之「麓」,亦可會通解之,古人「鹿」、「錄」、「祿」、「麓」,常通用,且有與「戮」、「鏐」通者,如「轆轤」、「磟碡」之類。
4. 綜上,「碌碌」有忙著炫耀的意思,而「落落」則是疏遠輕視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