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四十八訓》第十七條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一則理;國有三公,莫知適從,二則亂。故五花十葉必受命於當家一人;頂、保、引、證、恩執、眾生,受命於五花十葉。尊卑有等,上下有分,方可有條而不紊。如大小領袖,各自當家,不尊上命,是為混亂佛綱,公義責罰。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年8月),頁38。
《祖師四十八訓》第十七條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一則理;國有三公,莫知適從,二則亂。故五花十葉必受命於當家一人;頂、保、引、證、恩執、眾生,受命於五花十葉。尊卑有等,上下有分,方可有條而不紊。如大小領袖,各自當家,不尊上命,是為混亂佛綱,公義責罰。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年8月),頁38。
《祖師四十八訓》第十三條
凡千門萬戶認理來歸者,必須聽從掌道之分派,將其所有之事合盤交出;將道理、性理講通,方不至有差之毫釐,謬之千厘,自誤誤人之弊。然後因材器使,交於憑據,方成一團和氣,一道同風,庶幾與道有益無害,方為助天闡道,而為聖賢之亞流,仙佛之嫡派,光前裕後,流芳萬古也。
不依調度,偷道、盜道、妄傳、妄受者,誓願自己承當,與掌道者無干。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年8月),頁33。
《祖師四十八訓》第九條
凡傳道者,必須洞明「窮理盡性」、「一合理相」、「三品一理」之「理」到底為何事,然後可以掌道、傳道;如不然,堰苗助長,上之得罪於聖賢,下之為害於將來,不同三教聖人,是為異端邪說。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年8月),頁29。
《祖師四十八訓》第五條
末後大道,乃發萬聖之未發,補萬賢之未備。道合三教,理貫人天,註書立說,必須引經據典,合天、合地、合人,有理、有氣、有象。
知理者,可以制禮,而親親之殺,尊賢之等,方有條而不紊;知氣者,可以制樂,知參天可以作六律,知兩地可以作六呂。而六律之隔八相生,五音之三分損益有其源;而宮、商、角、徵、羽之五音,與君、臣、民、事、物之五等,與夫十宮之周天有其本矣。
再明伏羲之卦,本於天地;文王之卦,本於伏羲;孔子交易,乃合天地、伏羲、文王而一之。易未畫時,易在天地;易既畫時,天地在易。未有不知天地而知易,亦未有知易而不本於天地者。夫然後上推往古,下推將來,以一貫之也。不明乎此而註《易經》者,皆伏羲、文王、孔子之罪人也。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年8月),頁24。
《祖師四十八訓》第一條
吾人當知,斯「道」乃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大體;成佛、成仙、成聖、成賢之大用。會通三教,貫徹天人;有無顯微,體用合一;中邊本末,事理兼賅。是「道」也,以覆冒萬物而言,則謂之「天」;以主宰萬物而言,則謂之「帝」;以真實無妄而言,則謂之「誠」;以萬物共由而言,則謂之「道」;以無所不理,各得其理而言,則謂之「理」。在天謂之「天理」,在地謂之「地理」,在物謂之「物理」,在事謂之「事理」。
是「理」也,以賦界而言,謂之「命」;以稟受而言,謂之「性」;以應酬萬變而言,謂之「心」;心之所之謂之「志」,心之所憶謂之「意」,感於萬事,而生喜、怒、哀、樂,謂之「情」。千名萬號,不可枚舉,究其本源,莫非「一理」之流露也。故 無生真宰,把「理性」散將下來。
何謂「理」之究竟?《中庸》云性即理也,理即五常也,學者必先窮乎理,而後可以盡性,未有不明乎理而能盡性者,未有不能盡性而能返本還原者。「理」者何?應知理即無極也。無極者,至靜不動天也;至靜不動天者,天外天,生天、生地之天也。此「天」,萬物統體一天,物物各具一天,必知人人各具之天,通萬物統體之天,而後可以收圓。不明此「理」,而妄稱收圓者,皆自誤誤人者也。故使學者必先明乎「理」,而後傳之以「道」,方不至流為異端,上之得罪於聖賢,下之為害於將來也。
資料來源:北海老人:《祖師四十八訓》(南投縣草屯鎮:光慧文化,2020年8月),頁20-21。
封面頁內頁
一貫道後東方第十五代祖王覺一祖師,諱學孟,號北海老人,生年不詳,據目前研究約在清道光十二年(西元1832年)前後,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承命掌盤,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成道於天津楊柳青鎮。王祖曾在《歷年易理》說道:「壬午年,奉母命,又到荊襄;荊州城,設乩壇,諸神下降。天命俺,著條規,四十八章。」其中提到的「條規四十八章」,應該就是《祖師四十八訓》,壬午年即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此為《祖師四十八訓》成書之時。
封底頁
王祖所說的「理」,
不是一般的修身之理,而是三極一貫之理,
此理不雜乎氣象,卻貫乎氣象,
沒有生滅來去,可以生化萬物,
亦為萬物依循之常道;
在人身上則是秉自於理天之性,
發而為五常之德。
★2020(民國109)年12月23-24日,第十屆「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會議特明訂每年「12 月 23 日」為「中華道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日」。
【卅四】中華民國九十八年歲次己丑三月十六日
西元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一日 尼泊爾加德滿都富德佛堂
發一崇德尼泊爾眾後學 恭請
不休息菩薩結緣
「飲水思源 承上啓下」
夫修者,應能「飲水思源、承上啟下」。
飲水者,感恩、謝恩,誠意有;
思源者,知恩、報恩,天恩酬。
承上者,立愿、了愿,無怨尤;
啟下者,立志、立品,才德優。
更應學習佛、菩薩之大愿宏深:
大慈心,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大悲心,荷擔眾生難行苦行;
大行心,恒順眾生普皆廻向;
大勇心,道志不退勇猛精進;
大智心,體解契入諸法平等。
在修行路上,戰戰兢兢,不敢稍縱歇息;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縱使,跌跌撞撞,仍然甘心,沒有怨言;
受盡屈辱,仍然歡心,沒有怨懟;
嚐盡冷暖,仍然樂心,沒有怨恨;
遭受誤解,仍然真心,沒有怨想。
要相信:沒有突不破的難關;
沒有解不開的難題;
沒有過不了的火焰山!
每一個挫折、每一個打擊、每一個傷痛,
都是上天最好的禮物。
每一個逆境、每一個困難、每一個磨練,
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每一個要求、每一個問題、每一個壓力,
都是成長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