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 民國一〇七年歲次戊戌正月十七日 臺北 崇德佛院
           臺北道場 新莊區、蘭陽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十大愿王率真行,[1]誠中形外啟蘊靈。
   禮敬諸佛存恭敬,稱讚如來復真宗。
   廣修供養心純淨,懺悔業障破無明。
   隨喜功德善同慶,常轉法輪道復興。
   請佛住世菩提種,常隨佛學展德風。
   恆順眾生須對症,普皆迴向眾康寧。
   吾乃
  普賢菩薩,奉
母容,復問賢士否安平?主敬存誠待訓評。哈哈!
菩薩濟世文,[2]批示戊戌春。奉告諸賢士,認母齊歸根。
一本散於萬,萬殊歸一本。正本清源際,金線當認準。
識萬靈主宰,天之明命尊。道本無形相,形相化乾坤。
末後收束際,捷足聖域奔。勸賢真主認,抱道奉行深。
明師一指投,頓悟玄北門。二六時中守,修道指南循。
玄妙道中蘊,悟者體聖音。得道貴參悟,道本在自身。
明道貴致用,實踐證元神。行道體真義,格物至善臻。
認理實修煉,覺者日日新。願力蒼天表,磨中守堅貞。
當克己復禮,返樸齊歸根。從善如流作,以德能服人。
考中通關過,至誠感天人。通關顯道貴,道之殊勝云。
本立道生顯,覺悟返故村。惟盼賢士作,耕耘功德林。
達本還源際,逍遙萬八春。末後天時緊,時刻守真人。
修道勿迷昧,佛規禮節遵。承上啟下作,標準修道人。
願道成果就,超凡入聖宸。好嗎?
普賢今批濟世篇,樂與賢士結善緣。天催地趕午未替,諸佛菩薩憂心田。
普賢今日荷敕令,再降凡塵濟坤乾。仙佛神聖同助道,同助濟佛辦三盤。
道之尊貴休輕視,各有使命同承擔。天上不留一佛子,全憑愿力渡女男。
發愿倒裝再降世,同化為人濟世間。普賢有愿來至此,奉勸賢士歸根源。
十大愿王來發愿,學修講辦奉行堅。菩提無樹莫著相,識透之者返天元。
望眾體行普賢義,再發心願志不遷。今日班程同護助,祝福賢士各滿圓。
普賢批此不下判,轉筆濟佛續批言。哈哈止。
   盛開心中一朵蓮,芬芳滿溢遍宇寰。
   栽種心中一棵樹,綠意盎然道氣添。
   流淌心中一泓水,灌溉眾生之心田。
   綻放心中一份愛,讓此世界感溫暖。
   吾乃
  南屏濟顛,奉
母命,降佛軒,躬身參叩
母慈顏,再問愛徒否平安?凝神諦聽待批宣。哈哈!
為壇主,使命高於萬仞山。為壇主,愿力猶如磐石堅。
為壇主,渡眾當展彌勒顏。為壇主,成全學習菩薩愿。
為壇主,修道之心日月般。為壇主,行道心念佛樂觀。
為壇主,肚量如海納百川。為壇主,任勞任怨責荷擔。
為壇主,自性如玉露珠圓。為壇主,無為奉獻效聖賢。
明白嗎?
為師歡喜入佛軒,見眾徒兒道氣顯。感動普賢壇前至,與眾愛徒來結緣。
壇前愛徒須效法,菩薩慈悲宏願觀。為拯世間諸善信,教化女男心正端。
壇主之心如菩薩,循循善誘導坤乾。身為壇主重責負,全心全意護公壇。
壇主使命當看重,護持法船航向前。指標認定不退轉,永矢弗緩道念虔。
秉持前人之志愿,渡化眾生宏願顯。秉持道場之體制,配合推動任責擔。
壇主辦事通權變,執其兩端中庸選。活潑玲瓏臻圓滿,近悦遠來皆大歡。
壇主若是不圓滿,影響公壇壇務展。壇主若是存執念,一壇道氣下降減。
壇主若是失誠意,豈讓眾生體家園?公壇本來家庭似,仙兄姐妹道究研。
因有緣分一同聚,同間公壇同份緣。同間公壇互信任,同間公壇互助援。
分工合作顯道實,團結一致真理宣。壇主當知事情辦,全是上天考驗全。
爾之一念若向善,事情必定達周全。若有事情不圓滿,反躬自省律己嚴。
是否心中態度正?是否理念存正端?是否推己及人作?絜矩之道否實踐?
壇主務必省思慎,差之毫釐謬萬千。認理則進非則退,助道宏揚以身顯。
自覺覺他兼天下,正己成人博愛兼。壇主推動力量大,公壇道務必宏展。
明白嗎?
新莊壇主講師群,辦道是否皆認真?行道是否存誠意?爾心與天地連根。
問徒之心否明瞭?天恩師德廣無垠。徒兒否體為師意?新莊壇主大聲語。
為師宏愿來誦云,考考徒兒之心意。是否明白為師心?是否體會為師心?
三大宏愿唸一唸,[3]新莊壇主來誦云。只有臺上點傳們,能夠背誦齊聲云。
再換臺下之壇主,再來一次大聲云。白陽精神來展現,三曹普渡重責分。
徒願與師同心辦,師必助徒達根本。師必助徒難關闖,直至徒兒返屏山。
好嗎?
蘭陽徒兒壇主群,今日來此否精神?沒有回答無精神,再答一次徒兒們!
望徒精神來體現,壇主素質展現純。是否能夠接受考?問問徒兒道學深。
六度般若來復誦,大聲復誦全體云。再問布施度什麽?詳細回答振精神。
徒兒是否皆實踐?道體生活明根本。再問精進度什麼?徒兒是否實踐身?
還有懈怠己舉手,勇敢承認於此今。臺上點傳往下看,勇者舉手勇氣伸。
舉手之者再精進,改過自新超凡群。爾皆道場悚傑作,助道同心秉勤懇。
好嗎?
今日至此師歡欣,徒兒是否皆歡欣?囑徒修辦不怕苦,囑徒修辦耐艱辛。
師徒之情如父子,二六守候徒旁身。當徒勇敢來面對,為徒驕傲感動深。
當徒發愿再開創,師為徒兒求中親。再給徒兒多機會,了愿建功齊還本。
願徒盡心各竭力,志當道場人上人。為眾服務與奉獻,齊心戮力達根本。
師重道各實踐,承上啟下達標準。飲水思源源作模範,引領九六歸故村。
為師相信徒兒們,徒否相信自己心?將己心願表上帝,始終如一守堅貞。
好嗎?
一年一次壇主班,珍惜今日聚佛前。出班以後各奮勉,力爭上游邁程前。
因時有限不下判,依依不捨祝平安!徒兒徒兒各如意,修辦生命展現寬。
止下乩筆佛軒隱,道聲珍重於徒男。哈哈止。
資料來源:《2018年發一崇德各國壇主班聖訓彙編》(南投縣草屯鎮:發一崇德聖訓中心編輯,2019年2月),頁60-65。
[1] 「十大愿王」指的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所述的普賢菩薩的十種行愿,是佛教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核心,旨在引導眾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最終成佛。 這十種行願分別是: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回向。 
以下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 
1.       
禮敬諸佛:表達對諸佛菩薩的恭敬和讚歎,通過身、口、意三業來表達。
2.       
稱讚如來:稱頌如來的功德,讚歎佛的智慧和慈悲。
3.       
廣修供養:供養佛法僧三寶,包括財供養和法供養。
4.       
懺悔業障:懺悔過往的罪業,消除內心的障礙,清淨身心。
5.       
隨喜功德:隨喜他人所做的功德,以此增長自己的善根和福德。
6.       
請轉法輪:祈請佛菩薩為眾生說法,傳播佛法,度化眾生。
7.       
請佛住世:祈請佛菩薩能夠長久住世,利益眾生。
8.       
常隨佛學:永遠跟隨佛陀學習,效法佛陀的教誨和行為。
9.       
恒順眾生:順應眾生的根性和需求,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
10.   
普皆回向:將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希望眾生都能獲得解脫。
這十大願王體現了普賢菩薩的大行精神,是佛教徒修行的重要指引。
[2] 〈菩薩濟世文〉,指的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3] 三大宏愿:(1)在先天,渡化眾生,達本還源。 (2)在後天,復興中華道統文化。 (3)移風易俗,化世界為大同。
資料來源:〈師尊的三大宏願〉,《修辦津要》(202307版),https://www.tp.fycd.org/examine/qrcode/default.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