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5-01-08

《不休息菩薩慈示訓》(三):(志道據德 經訓參研)

【二十九】
 西元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三日 民國一〇七年歲次戊戌三月廿八日 溫哥華 崇德佛院
                 溫哥華道務中心 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命有夭壽與窮通,形象多變;世事無常難預料,莫令已心流連。
   居易俟命能用行,則力行不殆;志道據德,孜孜不倦,經訓參研。
   學放下己之見,眾生性命為先;身心言行,二六謹慎,方是莊嚴。
   萬事起頭難,意志決然;以正理端正己之知見,來去自如隨緣。
   言力不能支乃愚昧,凡事行盡其在我;果敢堅忍,昂首過難關。
   瓦釜雷鳴,枯木逢春良機候;今欲線獨具慧眼,不被俗務牽纏。
   合理還歸一,正來煩惱除,上士智開;寸木岑樓標準奉,莫耀顯。
   乘長風破萬浪,旗開得勝;高下在心,闡理不言而化,行正品端。
   吾乃
  不休息菩薩,奉

母旨,降東塵,入門早叩
皇母身,復問後學可怡心?平心靜氣勿妄動,再待吾來批訓文。哈哈!

難得機緣至人間,與眾後學聚佛軒。執筆問問後學們,大家是否皆寧安?
難得機會聚此地,當知珍惜好時間。今日開此壇主班,大家有否心樂歡?
壇主之責為何也?是否真正明白焉?壇主之責為哪般,幾人真正來詳參?
設了佛堂為何也?當要明白不迷瞞。非為兒戲湊熱鬧,設了佛堂徒枉然。
非因數字佛堂設,失了真正意義全。佛堂設立原人載,由心而發至誠虔。
朝暮佛前叩拜,盡了一點孝心顏。但願後學善思悟,真正壇主職責擔。
三表五愿學習進,佛規禮節守完全。承上啟下禮節有,尊師重道乃要端。
飲水當是思其源,無命豈可自專前?盡心了愿而修進,顯現道味感坤乾。
行之於外有道氣,彬彬有禮態恭謙。體天而能行其德,以身示道為標杆。
慈悲喜捨如菩薩,渡盡天下諸有緣。摒除邪思與偏見,真正合心道揚宣。
部分壇主副壇主,皆有責任駕法船。不分公壇與家壇,皆須載眾返仙園。
既是立愿天職荷,戰戰兢兢二六間。志在聖賢為聖賢,志在平凡終平凡。
但願後學有體認,學修大道不敷衍。成佛成聖人有份,在於爾志否持堅。
虛空有盡愿無窮,無為而為表上天。真功實善真辦道,他日成果能豐圓。
知否?

修辦非求數字化,你我比較路便差。修辦非在表面化,靜言庸違非賢達。
修道非在形式化,敷衍了事豈為佳?修道非在圖表化,爭功奪果乃迷娃。
修道乃求實際化,一心一意天橋搭。修道當求標準化,中道行之使命達。
修道當求制度化,依規而行步前踏。修道當須落實化,齊步修辦樂無涯。
後學皆是有智慧,體會吾語做賢達。事在人為當知曉,精進不已天恩答。
一路到底不懈怠,有朝方能歸故家。明白嗎?

悲欣交集至佛堂,問問大家否成長?輕閉雙眼們心問,修道之路否成長?
輕閉雙眼捫心問,否有真正聖道揚?輕閉雙眼捫心問,可有盡心駕慈船?
輕閉雙眼捫心問,是否有心聖道彰?輕閉雙眼們心問,最初發心在何方?
輕閉雙眼捫心問,可有尊上敬師長?輕閉雙眼捫心問,否存嫉妒之心腸?
輕閉雙眼捫心問,否有真正肚量廣?輕閉雙眼們心問,有否愧對天職當?
輕閉雙眼捫心問,有否愧對老娘?輕閉雙眼們心問,否有愧對於上蒼?
輕閉雙眼捫心問,否有真正德業彰?修道愈修愈進步,還是退步退縮往?
修道愈修愈謙下,還是愈修愈張狂?修道愈修愈努力,還是愈修愈迷茫?
諸多提問後學們,是否真正常思量?咱們修道日三省,防微杜漸於日常。
莫要漸漸失自己,莫要漸漸無主張。認理實修真功建,方是真正之賢郎。
此地道務好不好?上天一切皆明彰。此地人事否融洽?分彼論此太荒唐。
團結方能力量大,老生常談言語講。道理易明難做到,是否真正如此樣?

但願後學自懺悔,學修講辦當自強。放下成見與對待,團結和氣聖道昌。
固本圖強否知曉?有否真正實踐往?人事不合根難固,根本不固道怎強?
你們自加細思量,吾之所言否正當?

 

(省略鼓勵個人之慈訓)
人才培養永續事,代代相衍薪火傳。為上之者理明確,方能引導眾賢男。
借力使力明白否?閉門造車太愚瞞。臺灣前賢多請益,必有收獲可明詮。
道務不展爾著急,吾亦著急否明全?但願爾們互協助,齊步同心再向前。
知否?

壇前皆是好後學,皆有真心駕法艤。明白上天傳道意,體會母娘慈悲儀。
人有善愿天助力,各有公心聖道趨。實地而為無二念,真功實善當積極。
修辦之路行長久,始終如一志不渝。修道之路行長久,堅持了愿德業積。
看重自己擔大任,真實不虛傳真理。一心不二走到底,方能成就樂怡怡。
但願吾之好後學,重發心愿上天許。一枝草來一點露,上天不負苦心矣。
一步一印真功立,方是真正之賢奇。好要更好上層進,標準更要標準提。
設立目標與方向,勇往直前不休息。白水精神世傳遞,濟弱扶傾挽迷子。
彌勒志業傳恆久,萬家生佛化世夷。好嗎?

因時有限言至此,不多往下訓文批。雖是不捨亦得捨,相見時難別難兮。
請下佛桌之供果,大家分享甘甜汲。酸甜苦辣共承荷,和諧道場由此啟。
大家揮手道再見,後會有期否明悉?相信下次再相會,大家別開生面矣。
即止玉管隱佛地,珍重珍重行積極。哈哈止。

資料來源:《不休息菩薩慈示訓》()(南投草屯:發一崇德道務中心,西元20209月初版),頁238-242

小編注:「三表五愿」包括
求道表文、超拔表文、結緣表文;法會愿文、清口愿文、壇主(副壇主) 愿文、講師講員辦事人員愿文、懺悔愿文。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