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發一崇德雜誌》2024年八月號(第193期),頁298-299,302。電子書
敬、靜、淨三個字,是我們修道人的三步功夫。一個修行人,不能忽略自己,不能不重視自己。應該培養敬、靜、淨,才有浩然正氣,有那種威嚴來修辦道。這三個字,音相同,但是字不同,意義也不同。
這個「敬」,就是主敬存誠,要誠實,要尊賢。人如果對仙佛主敬存誠,仙佛一定幫助你。自古以來,先聖先賢傳授的一個根本源頭真理,就是這個「敬」,「敬」字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們盡我們的心
,能敬守此心,守住我們的本性,守住我們的道心,守住我們的真心,你的心就能定,沒有障礙,你不尊敬你的心,你的心就不定,障礙就多。如果你收斂一切後天不好的習氣,不合正氣的氣,以意志作主,那你就能心平氣和;如果你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心中沒有歸向,不能安心定性的在自己的崗位,天天不知道在做什麼,總是心浮氣燥,就是沒有敬的功夫。我們一個人有動有靜,動靜之間要主敬:動也敬、靜也敬、什麼時候都會靜下來,火氣自然消失;一切事情的成功,只在一個「敬」,而失敗必定是在於怠慢。
我們的心很容易動搖,受到外在的感染誘惑,而搖擺不定。如果我們定力如山的話,外在一切干擾不了你,美色現前也不會動心,經得起任何考驗。一個人沒有定力,就很容易昏沈,很容易迷昧而難以清明,唯有主敬存誠,就能由敬而明。我們要有「慎獨」的功夫,不要隨便動念頭,你動這個心思邪念,腦海中均上呈現十隻眼在看你,十隻手在指你,所以要「慎獨」,嚴以律己。
一個人主敬,內心敬於身、敬於事、敬於人,敬於仙佛,你自然就身體強健,很有魄力,很能辦事。你以仁德的心待人,以慈悲的心助人,人人都會喜歡你。我們如果能習於接受勞苦,為道場奔波奉獻,自然就感動得人敬神欽。防杜胡思亂想的慾念,不給它萌芽,如同去挽逆水之舟,剛歇點力,馬上就被水沖下去了。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用力把它拉住。我們盡力做善事,如同攀爬沒有枝極的樹,很困難,一不小心說滑下去了。所以有德行的君子處理每一件事,都很敬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恭恭敬敬的。躬行實踐「敬」字,要恕以待人,凡事皆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嚴以律己,事無巨細,不敢疏忽。大事要謹慎,小事也不要輕忽。老前人常說:「老師常常叮嚀的一句話:小事交給你,你不辦,大事不敢交給你」。這話講的很對。
多看書才會更努力,書中聖人講的話,都是教導啟發的話,自己負責的事,我們也要請別人共同來做,如果成功了,要感恩大家,沒有大家的幫助配合,怎麼會成功?所以有功不能獨居;事情做不好,應該在失敗以後好好檢討改善,不該把責任推到大家身上。常常記住:「功不獨居、過不推諉」這兩句話,就可以擔當重大的責任,得到無量的福氣。所以談敬要主敬存誠,專心致志,這樣做你一定會成功。
第二個是「靜」字。這個字不容易做到,人能常清靜,天地自然會接納你,你也能夠接納天地。聖人說過:「定、靜、安、慮、得」。老師慈悲,傳道給我們,開了我們的竅,讓我們知道止於至善的地方,把我們的志向定在這個佛性的地方,二目守玄,常清常靜才有定力。你的心一靜身體就輕,心就不會放縱,立於不動之地,能隨處安祥,做事時思考力會很強。思慮從自性的良知良能出去,就能感受到一股奧妙的泉源,調和身心,平衡心性。如果心有所思,身就跟著有所作,那你的心身就不調和,能靜才能夠恢復原精、原氣、原神。清靜能夠修養你的精、氣、神而延年益壽;思慮雜念會傷害心性。
你有一個刻薄、對待的念頭,你就沒有仁心,如果你貪心要取得不義之財,做不該做的事,你就是不義之人,所以我們要善養浩然正氣,守住「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也就是存心養性,五氣朝元,最後才能到達天人合一、自性圓明、智慧大開的清靜。我們開會不誠心誠意、心不投入、心不在焉,心就不能靜。精神生於安靜,智慮生精神;精氣神飽滿,才有智慧。精神充沛,日久淵深就有功夫了,如果內心裡邊擺了一個「戀」字,擺久了你就不能靜。一個人戀財、戀色,過去的貪戀改不了,是自找麻煩。過去的,統統沒有,都不要了,你就十分清靜。修道求其放心,身心一切都放下,說清靜自在,心很靜,性很清,就可以恢復本性的光明,現出光輝、現出智慧。我們動的時候,不要常常生出念頭,胡思亂想,那會造成很多的罪過錯;清靜之後照見萬物,自然皆有春意。春天萬物欣欣向榮,鳥語花香,呈現一片美景。此即一切惟心造,萬法由心生也!
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我們心中寧靜,事來則應,事去不留絲毫。這個常清、常靜有二種方法:第一要避免進入是非的場所,不要製造麻煩。第二是不進入勢利的場所,那也會影響你的清靜。
靜不是徒守寂靜而已;即使臨時匆忙,應接不暇而神識仍定,條理井然。自己有主見、有定力,是何等的鎮靜;你靜也可靜,動也可以靜,動靜都能篤定,這就證明你這個人有功夫。
清靜無為而無不為,辦道要有大無畏的精神,辦大事者,如同我們一個修行人,以心靜無我、無私、無為的心,才能夠達到無所不為的奉獻;你拘泥於小我,統統為我,你就不能做到大我,無法擔當大任,人家就不提拔你,尊崇你。我們辦道,受苦、受罪、受勞、受毀謗,一切都不怕,要有這樣大無畏的精神,如果心裡不夠鎮靜,一點小事就動心,一點小事就計較,沒有定靜之力,魔由心生,自性就會生起障礙考驗,然後輾轉之間,慢慢的走到荊棘坎坷之途,而自己考驗自己必致左右為難。
再來談「淨」。修道人要心體無染,身、心、意三業俱淨:做個乾乾淨淨的人,內心不染塵,沒有貪嗔癡愛、怨恨惱怒、名利恩愛、酒色財氣,統統沒有,內在的慾念也沒有,修煉心性,反璞歸真。身要正、口要淨、煉就純陽、潔白自性。如同白玉無瑕,才能回歸清明的本性。遠離一切是非,內心乾乾淨淨。心氣常淨,自性的佛身就能經常顯現出我們真正的妙智慧;如果心裡很污濁,氣會破,精神也破掉,你就見不到你的自性佛。所以修道人要守戒律,人在世心要出世,妻為朋來子做伴,才能清清淨淨。
我們的心常常不乾淨,一動就疑東疑西,疑神疑鬼,自己徒生煩惱,徒自干擾,自己攻伐自己的心,這樣自己的智慧,就會慢慢消失,切宜戒之。意念乾淨,沒有煩惱,一切都順其自然;沒有煩惱的污染,就叫做「真淨」。我們修道人應該安貧樂道,隨遇而安,什麼都好,逆來順受都很快樂。如果常常快樂,自然名之為「淨」。如果常常煩惱、搖頭嘆氣,好比困坐愁城,天天受苦,自尋煩惱。私慾雜念太多,影響心不淨,自然身體就不健康。所以心要乾淨,口要乾淨,身也要乾淨,堅守戒律,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戒律,那你自性就能光明。
敬、靜、淨都做到了,那你這個人就能無往不利,到那兒去,人家都歡迎你,老天也喜歡你、幫助你,那你將來辦什麼事情都一定會成功。
不解開這布袋天地不壞 解開了這布袋遍地遭災
天該老地該喪人民該敗 花世界戊己土大劫齊來
怕得是這世界不能久載 撤釋迦今世界另有安排
這天下一盤棋有勝有敗 卒和相見出馬老將復來
士和相看守車不離將帥 當頭炮響一聲烈馬車差
一盤棋三十二世人論猜 明明的論輸贏早有安排
紅陽輸白陽贏道興魔害 解布袋又倒出八難三災
遭荒旱生賊寇蝗蟲天蓋 絕五穀大地人難把頭抬
種青苗生草蟲糠多米賴 米糧價隨時貴有錢難買
餓的人難行走東倒西歪 一家人顧不住各自分開
十分中死七分三分受害 後還有水火風實是悲哀
眾男女不解意只圖爽快 到那時落後悔誰人救來
觀音母騎青獅噴水出現 渰乾坤滅世界都要遭災
文殊母乘梅鹿火燒山海 燒山川燒房屋一概燒來
普賢母騎白象大風扯起 把世界天合地吹倒塵埃
這三災掃過去世界康泰 三位母來助道奉天欽差
十二母下南閻普渡齊載 但等候三期至乾坤收來
地藏母撤地獄回天交代 發下了七二願豈能空來
彌勒佛四八願天宮領命 娑婆國改蓮花永不虛來
觀音母在南海等候多載 專等那善男女上舟躲災
彌勒佛又領下笤帚十把 一掃天二掃地三掃塵埃
頭一把金笤帚打掃天地 掃濁氣魔鬼妖不留形骸
第二把金笤帚賴人掃盡 丟一派忠孝人立世重栽
第三把金笤帚掃妖除怪 掃千門滅外教受人錢財
第四把金笤帚魔王掃敗 掃五毒不信神理所應該
第五把金笤帚惡獸掃壞 狼虎豹蟒蛇蟲火化灰篩
第六把金笤帚五六掃敗 掃南北合東西中央安排
第七把金笤帚掃城掃寨 掃廟寺掃庵觀聖像湮埋
第八把金笤帚一貫掃開 掃萬國並九州八卦安排
第九把金笤帚掃清魔害 重治世無地獄永不冤災
第十把金笤帚掃人爽快 明心性不執什盡是賢才
諸仙佛盡皈天世界重排 移星斗換天盤乾坤整來
赴龍華進雲城何等自在 朝無皇滿天願喜笑顏開
未來佛散理性騰空接彩 收千門並萬教雲城躲災
一掃清紅光顯新主重改 立一個成就世永遠不壞
人管人畜管畜兩不相礙 無強盜無惡徒不見凶災
遵信了布袋經心腸早改 持齋戒誦佛經得赴蓬萊
不遵信布袋經無根作怪 不能進雲城內可惜可哀
遵真傳真天命不偏不歪 經卷錯口訣差打下天台
真天命真口訣進去朝拜 依功果定品級永無受災
殘靈子也許你掛號去拜 新立世准許你去投人胎
參老母會群真九祖同載 享清福享洪福任祖安排
功果大住天宮千百萬載 住瑤池何等樂永不再來
布袋經真實語不可疑猜 天機事未來話一一指開
能依此行功德全家自在 修下了清平世何等爽快
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 十叩首
元二〇二二年三月六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二月初四日 苗栗 崇德佛院
栗道場 壇主講師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以懃懇兼善為徑,求化精進,廣行布施;
常不退轉菩提路,利樂群生四相除。
君子自強不息,扶危濟困,堅固感恩隨喜;
教理行果,平等博愛;
不落於懈怠慳吝中,以致前功盡棄矣。
凡修辦者,
常行普敬,破除我執。
老實修行,就有道而正焉;
踏實辦道,就有德而親焉。
落實修辦之基本功,乃眾修者所應為也。
吾乃
濟公活佛,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十月九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九月十四日 花壇 正仁佛院
臺中道場 越語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根基深厚真誠修,廣結佛緣渡良儔。
聖道真理明深究,志慮忠純少煩憂。
學思並重真修者,排除萬難樂悠悠。
盡心知性一指受,脫出輪迴駕慈舟。
吾乃
南海古佛,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三月十三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二月十一日 臺中 正鴻佛院
臺中道場 乙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破除四相自性觀,
靈山塔下會真玄。
合全赤子抱,真經止至善。
服膺拳拳,明良心根源。
洗心滌慮,改過遷善,
贊天化育正氣參。
見動心忍性,慎獨除隱患,
離苦淵,愿了返理天。
調寄:懺悔歌
語寄:真修煉
吾乃
濟公活佛,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三月十二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二月初十日 花壇 正仁佛院
臺中道場 甲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縱觀今之修者,尤須:
以道提升內在之德,修心慎行;
以德充實本性之真,修己安人;
以真恢復自性之純,修身煉性;
以純照徹天性之美,修辭立誠;
有恢弘之器量,有凌雲之志向。
為天下第一等人,以利益眾生為前提;
做天下第一等事,以渡化九六為職志;
辦天下第一等事,以世界大同為宗旨;
發天下第一等愿,以無始無終為盟誓;
行天下第一等道,以成就原人為目的;
揚天下第一等理,以引迷入悟為動力;
立天下第一等志,以名標天榜為榮譽;
成天下第一等德,以仁禮義正為終極。
如是為之者,人生才有依歸,生命才有光輝,
更由是得見修辦之核心價值也。
吾乃
濟公活佛,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二月廿八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正月廿八日 中寮 正茂佛院
臺中道場 乙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知止於至善,明心見性志堅恆。
處紛擾之時,素位而行,心止於定;
處動蕩之時,專一修真,心止於靜;
處迷盲之時,慎獨毋欺,心止於安;
處疑惑之時,格物致知,心止於慮;
處無常之時,履中行善,心止於得。
吾乃
濟公活佛,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二月廿八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正月廿八日 光慧 崇德佛院
臺中道場 乙四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三論忠義氣貫長虹,撼動山河凜冽忠心。
堅如金剛牢不可破,無堅不摧橫掃萬軍。
日月昭昭乾坤朗朗,纖塵不玷烈火純精。
天地憑誰千古常在?星斗唯耳萬世長存。
吾乃
伏魔大帝,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二月廿六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正月廿六日 員林 興真壇
臺中道場 明善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處世,定靜安慮得;
持心,毋憂,毋悲,毋恐,毋驚。
慈悲無量,以救世救人;
感恩無盡,以自渡渡人。
白陽修士無懼苦難,
永遠相信,黑暗過後必有光明。
白陽勇士無懼煎熬,
永遠相信,磨練之後必能提升。
擔天職者聖志永續,
定然相信,拯世化災必賴愿行。
吾乃
活佛師尊,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二月廿六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正月廿六日 中寮 明善寺
臺中道場 明善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修辦之核心價值在於:
啟發眾生,明悟本性,歸根認母;
督促自身,洗心滌慮,歸真返璞;
勸發菩提,繼聖立命,歸元德儲;
教化人心,移風易俗,歸善復初。
非假借修辦之名,行不義之事;
非假託修辦之義,而妄自尊大;
非假冒修辦之實,以顛倒是非;
非假言修辦之事,逕斂財貪色。
如若虛心假意,退縮不前,何以代天宣化?
如若不遵佛規,陽奉陰違,何以負道闡化?
如若推過攬權,私心用事,何以廣行教化?
如若瞞上欺下,好大喜功,何以眾生感化?
吾乃
濟公活佛,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四月十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三月初十日 花蓮 毅德壇
臺北道場 花蓮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感恩 祝禱 懺悔 祈願〉
濟弱扶傾,以無為喜捨之心行布施。
遵行佛規,以律已惕勵之心行持戒。
認理實修,以安分覺察之心行忍辱。
真功實善,以明理誠敬之心行精進。
真人靜坐,以內聖養德之心行禪定。
斷疑生信,以圓融通達之心行般若。
吾乃
濟公活佛,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四月十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三月初十日 臺北 崇德佛院
臺北道場 越語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當願修者:
以至誠許天,則神靈感知,助力升級。
以至誠事上,則敬老尊賢,不失於禮。
以至誠待下,則嘉善容眾,合情合理。
以至誠處世,則廣結善緣,進退合宜。
以至誠行道,則福慧雙修,文質並齊。
以至誠修辦,則人我皆無,唯懷道義。
十心十如修者奉行,至誠至真始終不渝。
理行二化修者體行,至誠至善始終不移。
理智感性修者雙行,至誠至美始終不離。
內外提升修者兼行,至誠至德始終不已。
吾乃
濟公活佛,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三月廿七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二月廿五日 臺北 崇德佛院
臺北道場 三重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内化理行:
以理入手,覓真求本,入佛知見。
以理實修,抱元守一,成見除删。
以行著手,磨煉意志,修心內觀。
以行實踐,知行合一,意如石堅。
外轉心境:
以理智應事,不帶情緒,不沉於辯,不溺於辭。
以感性待人,不有好惡,不迷於言,不惑於語。
如日予人溫暖,如月予人和善,
如星為眾座標,如梅不畏嚴寒,
如松挺立不拔,如海廣納百川,
如竹高風亮節,如雨滋潤世間,
如山無所動搖,如水隨方就圓。
吾乃
濟公活佛,奉
西元二〇二二年三月廿六日 民國一一一年歲次壬寅二月廿四日 臺北 崇德佛院
臺北道場臺北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壇主者乃眾生之服務員,
要有道氣的顯露,要有熱忱的態度,
要有宏觀的角度,要有真誠的付出,
要有實質的幫助,要有貼心的照護。
懷謙卑心,善待眾生,兼容並蓄。
懷懺悔心,存養省察,修身律已。
懷奉獻心,服務有情,無有目的。
懷感恩心,知足常樂,不計得失。
懷敬慎心,禮敬天人,豈敢造次?
懷精進心,鞭策磨礪,無稍歇息。
懷好學心,增益道學,知新舊習。
懷無為心,邀得天心,搭造天梯。
懷無私心,培育人才,知賢薦舉。
懷歡喜心,豐富圓滿,常樂隨喜。
吾乃
濟公活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