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4-06-13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81:不積章 第八十一

不積章 第八十一

第八十一講 聖人的使命-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信實的話,不是花言巧語,所以聽到耳裏,總是不悅耳不動聽。花言巧語的話,雖然動聽,可是不一定是從心裡講出來的;因此,這種話總是缺乏信用實在。  

善言不辯。
辯言不善。

美好的事物,良善的言語,不必去費口舌爭辯;費了口舌爭辯的事情,便非良善的言語,也非美好的事物。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求真知的大智慧者,社會知識不必廣博,廣博反而得了知障,這就是聖人守一而萬事畢的原理。

所以,求得外在廣博的知識,不一定就是真知的大智慧者;因為,追求外在的形象,越追越遠,越追越迷,而且永遠無法探求真正的答案。

聖人不積。
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以與人己愈多。

因此,聖人不必追求外在的知識,更不必追求物慾來佔為己有。

他只是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人,去禮讓人。然而,他卻沒有想到自己所做的結果,反而受人來欽佩,讓人來崇敬。不但如此,另一方面,更使他的博愛精神留在世人的心靈中,刻下了永恆的追思和懷念。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因此,他好像上天的道理,只是利益萬物,而不去侵害萬物。聖人的道理,只是負擔調合大自然的使命,而不與人相爭。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9月),頁283-284

其他參考資料:〈道德經淺言(十七)〉,《發一崇德雜誌》2021年八月號(第175期),頁152-153。電子書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80:不徙章 第八十

不徙章 第八十

第八十講 純樸的世界

小國寡民。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如何回復到純樸的世界呢?應該像人民很少的小國家一樣,大家都過著純樸和諧的生活。在這個時候,即使有一些人才幹能超過十人甚至百人,也用不到他的才華;人民安居樂業相處無事,就會尊重自己,也不想到處搬家了。

雖有舟車。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這個時候,雖然有船有車,也沒有人爭先恐後,想去乘坐。就是有武裝的兵器,也不知道要放在那裡。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樂其俗。

使人民回復到自然純樸的世界。這時候,人民吃飯都覺得甘甜,粗衣都覺得華麗,居家都覺得安適,風俗習慣都覺得樂趣。

鄰國相望。
雞犬之音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與鄰近的邦國互相遠望,都覺得友好;聽到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覺得調合。這時候,人民生活滿足,就是活到老,也沒有怨言,更不想搬家了。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9月),頁281-282

其他參考資料:〈道德經淺言(十七)〉,《發一崇德雜誌》2021年八月號(第175期),頁152-153。電子書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79:合契章 第七十九

合契章 第七十九

第七十九講 上天的德性

和大怨。
必有餘怨。
安可以為善。

世人好勝之心甚強,私心過重。所以,常常為某些不如意的事情發生爭執,或是結下仇恨。這都是雙方自負心甚強,才產生的結果。

因此,縱然在某種機緣下,有人出面調解了恩怨。可是雙方仍然有些不愉快的心情隱藏心中,還是難以化解的。

像這種勉強的和解,難道可算是完善的結果嗎?

是以聖人執左契。
而不責於人。
左契:即左劵,契約的左半。古代借貸財物時所用的契劵,用竹木制成,劈為兩片,左片叫左契,刻著負債人姓名,由債權人保存;右片叫右契,刻著債權人的姓名,由負債人保存。索物還物時,以兩契相合為憑據。
:索取、求取。

所以,唯有聖人的心,虛靜恬淡,不與世人紛爭計較。如果有恩於世人,也不惦念心懷。

故有德司契。
 無德司徹。

.徹:周代的田賦制度,十取一稅法。

就好像放款的官員,儘管發出款項,沒有捨不得的念頭,也沒有回報的思想,這就是有德之士的作為。

可是,世人的心就不同了,就好像是催討債款的人,借多少就要討回多少,一點也不放鬆。這不就好像無德的人,佈施了一些金錢財物,心裡就一直惦念著回報嗎?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所以,只有上天的德性是最令人欽佩了。因為它養育萬物,是不分親疏貴賤,同樣的施予恩惠。因此,行善之人的心境,應該學習上天的德性,跟它一樣擁有一顆大公無私的心。然後,你就是上天的知己。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9月),頁278-280

其他參考資料:〈道德經淺言(十七)〉,《發一崇德雜誌》2021年八月號(第175期),頁152-153。電子書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78:水德章 第七十八

水德章 第七十八

第七十八講 柔弱的益處

天下柔弱
莫過於水。
而攻堅強者。
莫之能勝。
以其無以易之也。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沒有一樣能超過水了。水雖然柔弱,可是如果有其他堅強的東西去攻擊它,它總是得到最後的勝利。比如把石頭丟到水裡,石頭就被水涵蓋,因為水有包涵性;如火遇到它,就會被撲滅,因為它有化解性;如泥土遇到水,就變得柔軟,因為它有柔韌性;如木材浸在水裡就會腐爛,因為它有滲透性 如鋼鐵浸在水裏就會生鏽,因為它有浸蝕性。而且,水無論在什麼地方,柔弱低下的本性絕不更改,因為它有平等性。

故柔勝剛。弱勝強。
天不莫不知。
天不莫能行。

以上這些都是代表著柔能勝剛弱能勝強的原理。像這些事實,天下沒有一個人不知道的,可是,世人卻少有人能夠學習水的榜樣。

是以聖人云。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所以,聖人說:能夠承受全國人民的汙穢與侮辱之人,才稱得上國家的主人翁;能夠承受全國災難的重擔,才稱得上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你看,像這種卑下委屈的話,就是聖人柔弱的真正本性,但是,卻能得到反面的益處啊!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9月),頁276-277

其他參考資料:〈道德經淺言(十七)〉,《發一崇德雜誌》2021年八月號(第175期),頁150-151。電子書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77:天道章 第七十七

天道章 第七十七

第七十七講 天道的微妙

天之道。
其猶張弓乎。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天道的微妙,就好像拉開弓箭准備射擊的情況。目標在高的地方,弓弦要往下拉;目標在低的地方,弓弦就要往上拉。

有餘者損之。
不足者補之。

目標距離較近的,拉弓的力量就要小一點;距離較遠的,拉弓的力量就要大一點。

天之道。
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道的微妙也是如此,物極必反,循環不已。萬物總是在平衡又調合的情況下,生生化化,調節運轉。

人之道則不然。
損不足以奉有餘。

可是,世人就不是這樣了。比如在為人處事方面,常常去做錦上添花這些虛偽的事;而救濟貧困這些實質的工作,卻少有人要去做。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
唯有道者。

所以,有誰能夠將有餘的精神與財力,奉獻給天下貧困的人呢?我想,只有有道德的人才做得到吧!

是以聖人。
為而不恃。
功成而不處。
不欲見賢。

因此,聖人體悟大道,還不敢仗恃自己的能力,順天行道也不想自居其功,這就是聖人他不願處處誇耀自己的能力,而是將自己的長處去補助天下百姓的不足。這於是聖人所行的天道啊!

.小編注:《道德經》傅奕本作「功成而不居」、《馬王堆老子乙德經》作成功而弗居也」。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9月),頁274-275

其他參考資料:〈道德經淺言(十七)〉,《發一崇德雜誌》2021年八月號(第175期),頁150-151。電子書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76:柔弱章 第七十六

柔弱章 第七十六

第七十六講 柔弱與剛強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堅強。

人在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之後,身體才變成堅硬。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

萬物也是一樣,你看花草樹木,它在活著的時候,也是柔軟的;死了之後,它才變得堅硬。

故堅強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由以上的道理可以知道,一味守住剛強頑固的人,就是想快點邁向死亡的人;謙退柔弱的人,反而才能走向永生之路。

是以兵強則不勝。
木強則兵

因此,逞強於兵力,喜歡戰爭的國家,往往得不到勝利。就好像樹木強大的,反而會遭受砍伐。

堅強處下。
柔弱處上。

所以,經常自誇強大的人,反而使人討厭,讓人看不起他;而以讓退柔弱自處的人,反而讓人崇敬擁戴。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9月),頁272-273

其他參考資料:〈道德經淺言(十七)〉,《發一崇德雜誌》2021年八月號(第175期),頁150-151。電子書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75:貴生章第七十五

貴生章 第七十五

第七十五講 暴政之下(二)

民之飢。
以其上食稅之多也。
是以飢。

暴政之下,執政的人只顧自己縱欲玩樂,對人民無可言,這個時候,國家的課稅必然超過人民所得,人民在入不敷出,又勞力用盡的情況下,自然就飢餓不堪了。

民之難治。
以其上之有為。
是以難治。

執政者失去以人民也跟著奸詐虛偽等到這個時候要治理百姓就困難重重了。

民之輕死。
以其求生之厚。
是以輕死。

一旦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人民也就不怕死了這都是在上位者縱欲玩樂過份奢侈,造成人民不怕死的結果。

夫唯無以生為者。
是賢於貴生。

所以。唯有清心寡欲恬淡虛靜才是真正看重自己的生命;自奉太深縱欲太深反而是輕視自己的生命。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9月),頁270-271

其他參考資料:〈道德經淺言(十六)〉,《發一崇德雜誌》2021年四月號(第173期),頁152-153。電子書

【大哉問!】

天然古佛(師尊)1998年提問「道統是甚麼?」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