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5-01-16

西元2021年 廖玉琬:天命道統真傳、白陽期天命真傳之辨析

 天命道統真傳

作者:廖玉琬(一貫道崇德學院 一貫道研究所副教授兼總務長)
西元2021年 歲次庚子 陽曆一月廿四日

壹、前言

一貫追降世救眾之殊勝在於天命明師的一點超生,而大命明帥的道紙傳承乃是一貫道白陽期普度收圓的主要命脈。由天降明師所傳承之一貫道的天命道統,是以「天命」貫之,以「道」貫之,而非以「教」貫之。天命者,天之明命,故天命道統的傳續是天傳人,而非人傳人。濟公活佛慈示一貫道之傳承乃:「樹修身之根本,志開創之道務,有敦化之厚德,為啟後之標杆,救眾生之宏願,繼先賢之精神,延祖師之道脈,昭天命之永新,失一不可立也。」濟公活佛20207月於崇德學院慈示:「辦學之殊勝,乃開啟白陽之先驅樞紐,傳承道統之印證,令後來學者皆可行道正德,方不負天恩師德。」因此,在此開啟白陽普渡收圓之初,明瞭道統淵源至今之傳承,延續天命真傳,以接引後來者齊登聖域,同返理天,實為當務之急!

一貫道的道統指的就是領有天命的祖師之歷代傳承,但是傳承天命道統的祖師,長久以來卻是學術界與其他宗教批評一貫道的主要標的。有關一貫道的道統,過去多是口耳相傳,似是而非,缺乏明確的說法。幸活佛恩師奉 老母之命於2002年至2004年分別於發一崇德臺灣臺南、日本東京、印尼棉蘭共計四班法會批訓,將《道脈傳承錄》帶到人間,並囑咐此是道統的憑據。為正社會視聽,且讓道親能清楚天命道統之傳承,追隨正宗道脈,認理歸宗,本書特以《道脈傳承錄》為基本,輔以第十二代與第十五代祖師著作及其他聖訓資料,闡述一貫道後東方十八代祖師之天命道統真傳。此外,在第十八代祖師弓長師尊與子系師母先後回天後,道場出現對於天命傳承認知的分歧,故而產生假白陽祖師假天命傳承者,造成道親對於天命的混淆。對於天命的認知不清,非追隨真天命代理傳承者,縱盡畢生之力,亦難返無極,因此本文亦對於師母回天後之天命傳承略以概述。

貳、外界對一貫道道統的誤解與討論

一般而言,學術與宗教界將一貫道歸類於所謂的「民間新興宗教」有關一貫道的興起,學術界有主張是從後東方十八代祖的王覺一祖師(第十五代祖)算起,也有認為是第十六代祖清虛創立一貫道。祖或是祖,都是屬於清代晚期的人物,一貫道因而被視為清代末期興起的民間宗教。至於祖之前的祖師,道外更是指出「那些都是儒、釋、道傳統宗教或其他民間教派的人物,卻被一貫道列為自己的祖師,來闡述一貫道的道統」。因此,將一貫道歸到「非正統」宗教之列。

過去,不論是道內或道外多視《道統寶鑑》為一貫道道統之依據。但是《道統寶鑑》的作者與年代都不詳,無法證實為一貫道祖師所著或仙佛借竅開沙之作;書中所記述之祖師資料前後矛盾,且部分內容備受批評,尤其是《道統寶鑑》中所寫的七祖日土蟾與馬瑞場最被追外斥為無稽之談。因為一般將《道統寶鑑》中的白玉蟾視為南宋道教的大師白玉蟾;又將馬端陽比對為南宋道教的馬鈺或唐朝佛教的馬道一,以此嘲諷一貫道祖師不但朝代錯亂,且將佛、道教的祖師請來當自己的祖師!

此外,一貫道的八祖也頗受道外爭議與討論,近代一些研究民間宗教的學者,依所謂的思想淵源推論,認為明代羅教的教主羅夢鴻就是一貫道的八祖。而且,因為七祖既是南宋的白玉蟾,九祖是又是清代人,所以認為一貫道的八祖是明代人是合理的推論。另有學者主張一貫道的八祖其實是清朝大乘教的羅維行,大乘教的淵源也是來自羅教·這些推論都使得一貫道與羅教脫不了關係;而在中國明清宗教的研究報告中,部分學者認為明清白蓮教提倡的「無生老母」思想是源自明朝羅教的「無生父母」思想。以此類推,以「無生老母」為至上神的一貫道,便與邪教白蓮難以切割,致使一貫道無以擺脫邪教之汙名!

針對外界的種種誤解,我們整理道內的資料加以釐清,俾以更加深入理解吾道之正法正傳、正知正見、正德正修,而廣推正道於人間。

參、青陽、紅陽、白陽三期觀

自上天降道起,分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三期,所謂「大道源起應三期,青陽紅陽白陽期。」青陽期始自伏羲皇周昭王周穆王時代,接續為紅陽期,紅陽期由西周時代至清朝末年,約歷經三千年;最後進入白陽期。《一貫道疑問解答》:「自開天以來,共有六萬餘年,已有三期之分。第一期日青陽劫,應於伏義時代;第二期日紅陽劫,應於昭王時代;第三期日白陽劫,應於午未交替之際。」

青陽期乃「道在君相」、「一人化天下」,有道明君以道治理天下,這個時期「道未分教」王覺一祖師有言:「午會傳道,二帝、三王道與權合,道法富治法之中。」、「上古之世,創宮室、制衣冠、造器皿、作書契,以補造化,以近萬民;禮明樂備,男女有別,尊卑有等,長幼有序,此制度文章,自無入有之漸。是道也,始於伏義,成於黃帝,盛於堯、舜,此太古制器尚象,修象之世也。至堯傳心,漸入精微,無象之學,即基於有象之世也;至周則象備文盛。」,但是「自昭、穆以降,至於幽、厲之世,精微漸失,文象漸蔽;富強詐力之風盛,則二帝、三王之道德仁義,幾於掃地盡矣!」

至青陽期末期,世道漸衰,人心不古。祖云:「制器尚象,皇降而帝也。賞罰威信,帝降而王也。權謀詐力,王降而霸也。」君王失道,霸權橫行天下,故由「道在君王」轉為「道在師儒」「一人化一方」的紅陽期。在此時期上天派各教聖人降世於各地,以真理教化世人。紅陽期由老子孔子後,[1]西出函谷關釋迦摩尼佛,而後又有耶教、回教之發展。所以,在紅陽期是「一道分五教」。祖曰:「三代以上,道在君相,以一人化天下;此教之整也,整則不分。三代而下,道在師儒,以一人化一方;此教之散也,散則分矣!斯道之傳,由堯、舜至於文、周,自昭、穆以降,至於幽、厲,世衰道微,民不興行;聖人之道,自合而分,此天地間之一大變局也。當斯時也,天命水精,誕降東魯,一車兩馬,教化四國,齊、楚、宋、衛之外,孔子教及;故老聘歷仕周朝,明道德之原,識禮樂之歸,問禮之後,猶龍之此儒、道之有相資而無相害也。紫氣東來,函關西度,佛教之興,亦資於老。」

覺一的《歷年易理》云:「先天佛號燃燈,已末午首;,舜傳成湯。至西周青陽世,九劫已滿,才轉換中天佛,五葉紅陽;周末時,自一道分成三教,三千年十八劫。」紅陽期先有三教聖人降世,後又發展為五教。五教盛行將近三千年,教化雖殊,但是「五教各有經典,各國俱有遺文;經典遺文,皆上世聖賢化民成俗,代天宣化之言。雖文有萬殊,而理無二致。」「無論釋教、道教、回教、耶教,皆可以升其堂入其室,徹其底蘊,得其心法命脈。道者、使之成仙。釋者、使之成佛。回者、耶者、使之靈魂出苦,同回天主之國。默移潛化,使之皆大歡喜,已入我賢關、聖域,而不自知也!此因時、因事、因地、因人通權達變,隨方設教之大略也。」

在東方儒、釋、道三教聖人中:「孔子之道,寓至理於文象之中。太上之道,則超出文象之外,理氣合發,即氣以顯理。釋迦之道,則掃象超氣,而獨歸於理。」「三教聖人,塵視祿位,大闡天人性命,無聲無臭之大源。」然其後各教的教化逐漸流於形式,真理漸蔽,儒家流於文字學說·道教囿於煉氣,而佛教則執於空相,祖言:「孔子之教,寓至理於文象,末流則國於文象之中。太上之教,道寓至理於五氣,末流則執於氣矣。釋迦之教,掃象起氣,獨歸於理;末流學者,既不屑於象、氣之粗跡,又未窺見至理之玄奧,則高談闊論,漫無入手,而入於頑空矣!」

紅陽期自西周後期起,經約三千年,至清朝末年天時運轉進入白陽期。白陽期乃在庶民」「萬法歸一」,所謂「儒釋道教皆泯滅,失去真理焉為尊,」道降,三教合一收萬門。」、「末後收圓,道在庶人。闡明理天、氣天,窮人心、道心之來源;究理性、氣性之本始。」白陽期一萬零八百年,上天大施恩澤,普三曹,要回九六原佛子,完成末後大收圓。

自子會開會生天,丑會生地、寅會生人,原佛子下凡間治世,恐原子迷途不知返,無生老中自閉會之始一午會起派遣三佛,分別於青陽、紅陽、白陽陽期掌盤救原子,「青陽會命燃燈倒裝降世,暗選了二億子返回無極。至紅陽命釋迦又化凡世,又回二億子也返故西。青紅陽共了四億佛子,剩下了九二億苦海永迷。現如今白陽展彌勤應運,命天然掌道盤普化中西。」天命道統之傳承,最終之目的實乃為白陽末後普收圓大事,救九六原佛子回天。

肆、一貫道道統傳承之六十四代祖師

一、前東方十八代祖師

伏羲皇(1)、神農皇(2)、軒轅黃帝(3)、少昊(4)、顓頊(5)、帝嚳(6)、堯(7)、舜(8)、禹(9)、湯(10)、周文王(11)、周武王(12)、周公(13)、老子(14)、孔子(15)、顏子與曾子(16)、子思(17)、孟子(18)

二、西方二十八代祖師

摩訶迦葉尊者、阿難尊者、商那和修尊者、優婆逸多尊者、提多迦尊者、彌遮迦尊者、婆須密多尊者、佛馱難提尊者、伏馱密多尊者、脇尊者、富那夜奢尊者、馬鳴大士、迦毘摩羅尊者、龍樹大士、迦那提婆尊者、羅喉羅多尊者、僧伽難提尊者、伽耶舍多尊者、鳩摩羅多尊者、闍耶多尊者、婆修磐頭尊者、摩孥羅尊者、鶴勒那尊者、師子尊者、婆舍斯多尊者,不如密多尊者、般若多羅尊者、菩提達摩尊者。

三、後東方十八代祖師

初祖達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白七祖與馬七祖、羅八祖、黃九祖、十祖吳靜林、十一祖何若、十二祖袁志謙、十三祖徐還無、楊還虛、十四祖姚鶴天、十五祖王覺一、十六祖劉清虛、十七祖路中一、十八祖張光璧、孫慧明。

有關青陽期、紅陽期之道統祖師傳承的概述,係依循活佛恩師以下三段慈訓:

盤古開天,伏羲畫卦,軒轅繼,文化興。

唐堯 虞舜接承命,惟精惟一,允執其中。

三皇五帝古傳言,周公 孔子緒道統。

李耳西出函谷關,道脈暗轉釋迦承。

一劃開天六萬年,七佛治世三佛圓。東方十八續心印,儒道中絕孟子年。

文佛三千掌釋教,西方廿八再轉寰,老水還潮東方後。

自古真道未輕傳,單傳獨授代代連。伏羲畫卦為開始,一劃開天至妙玄。

三皇五帝道脈續,道在君王一一傳。 之後上而下,士儒應運始得焉。

老子傳道至東魯,關裡猶龍之讚嘆。至聖孔子接承續,人倫天道兩並宣。

明設杏壇施教化,三千暗釣拔良賢。出類拔萃英才有,得受真傳唯

孟軻之後時運轉,道轉西域應因緣。釋迦牟尼天盤掌,落髮出家紅陽年。

迦葉靈山而得悟,傳至達摩數滿圓。老水還潮因緣至,東土初祖命承擔,

神光二祖心高傲,講經說法四九年,不知自性歸何處,難脫天道輪迴圈。

受了顯化始覺悟,速拜達摩指玄關,一指即脫閻羅手,無上大法是妙玄。

而後道統繼承續,僧璨 道信代代傳。弘忍再傳惠能子,一介俗子衣缽傳。

佛性不昧慧根有,明鏡非台見底端。釋家從此絕宗風,儒教運乃順天。

自後道降火宅內,凡夫俗子得真傳。

此外,院長大人亦云:「我道有道統可證,如人之家譜然。天道乃伏羲神農[2]周公孔子,以及如來傳之歷代祖師,至達摩東來是為初祖,至今已傳至十八代矣!至此紅陽了道,天盤交卸,白陽繼起,彌勒應運矣!天真收圓矣!應於末劫之日也。」

伏羲一劃開天,道降君王,三皇五帝傳續道脈,帝再傳,歷朝、朝,道統傳承十三代,此為「青陽期」。而後進入春秋時期,君王無道,道脈進入「紅陽期」。老子見君王無道,遂出以孔子,道脈乃由老子傳至孔子,此時中華大地諸侯爭權,戰亂不斷,雖孔子仍致力於遊說諸侯以仁道治國,但當時天下已無如般之明君,老子孔子所倡說之政治理想未能實現,於是「道在君王」已不可期,故而天時轉為「道降師儒」。祖云:「周末時分三教,道在釋儒又一盤;道興周、儒興魯,釋迦摩尼興西天;道守一、釋歸一、儒明一貫教分三。」道脈在儒家,由孔子傳至,再傳子思,繼而為孟子孟子仍力圖倡導仁義治國之王道政治,可是七雄爭霸,天下大亂,已難挽頹勢。孟子除了在政治上努力外,也極力於儒家心性,仁道的闡述,惜後繼無人,祖云:「自孟子而後,心法失傳,大都教者失意以傳言,學者誦言而忘味,此經學所以不明也。」故而孟子之後,天命於中土止傳。其實,孟子之前道脈已運轉西方,老子東周出仕,見中士仁道淪喪,大勢已去,遂在孔子後,又西去化釋迦牟尼佛太上老君慈示:「西出函關佛朝拜,紫氣東來聖人迎。道脈故而轉至印度佛門,經迦葉尊者傳至達摩尊者,歷經二十八的傳承。

依學術界對於佛教史之研究,將印度佛教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屬於開創期,約在西元前五世紀至前三世紀(約為中國東周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創立佛教的學說、實踐、教團等基礎。第二個階段指的是西元前三世紀中葉到西元四世紀初(約從中國東周戰國中期至東晉後期),先是部派佛教的興盛期,不久則興起大乘佛教運動。最後一個階段指的是西元四世紀初起,隨著笈多王朝的崛起,婆羅門教開始進入印度教亦即新婆羅門教的轉化。這時期的佛教雖發展出中期大乘佛教的新思想、學說,且佛教寺院仍存有勢力,但是人民皈依佛教的趨勢日衰,使得佛教在印度社會優勢漸失,故西元四世紀初以後視為印度佛教的最後一個時期。


比對印度佛教的興衰與道脈傳承的發展,印度的佛教萌芽初期,約在老子孔子之後,所謂李耳西出函谷關,道脈暗轉釋迦承」「道轉西域應因緣,釋迦牟尼天盤掌」,接著佛教在印度逐步開展,於兩百餘年之後,由西元前三世紀中葉起,進入興盛期。在佛教開始大興的時期,也是中國的東周戰國末期,此時在中國,道統已傳至前東方最後一代祖師一孟子,然後「儒道中絕孟子年」,道統於中土中斷。但到了西元四世紀初,原於印度沒落的婆羅門教,因改革而再度復興,而佛教在印度反而逐漸趨於衰微;直至西元五世紀末,佛教在印度更加不振,此時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佛教則在中國大興,西方第二十八代祖師一達摩尊者,由印度渡海到中國,將道脈傳回中國,開啟後東方十八代祖師之道脈傳承,是所謂「老水還潮東方後」

西元二世紀,佛教傳入中國;三世紀初起大量佛經在中國譯為漢文,西元五世紀末,達摩祖師由印度來到中國;西元七世紀,佛教在印度已明顯衰微,難以復起,僅存密教一支仍興;而此時在中國,道統的傳承也是六祖惠能之後的「釋終儒起」之開端,實可謂「釋家從此絕宗風,儒教應運乃順天。自後道降火宅內,凡夫俗子得真傳。」

伍、仙佛聖訓與祖師著作之後東方十八代道統祖師之闡述

一、《道脈傳承錄》聖訓

2002-2004年發一崇德臺灣臺南、日本東京、印尼棉蘭計四班法會之訓文)

【竹圖一 訓中訓達摩祖師、濟公活佛慈訓】

西來達摩為初祖,踏葦度江一字無,單傳獨授心法付,點燈何須油來注。

神光斷臂左旁物,僧璨相承道信囑。黃梅孝僧弘忍度,惠能碓米見功夫。

明心見性本來路,不惹塵埃自如如,迷時師度當覺悟,悟了自度出塵俗,

不立文字莫執書,只傳心法不傳物。儒起釋終火宅入,日後三期開普度。

【竹圖二 訓中訓北海老人、濟公活佛慈訓】

不度僧尼度俗夫, 雙承順天數。著經天機祖觸,道隱絕傳千年枯。

神佛獨授口訣咐,正宗道統九祖出。靜跨鶴歸仙處,聞詩解悟傳了苦

接續無欺 祖,頂劫了道祖復。五老雲城章程著,鶴天奉旨道盤扶。

覺一達本性理入,末後收圓應真儒。明師一指通天路,慈航太真眾生替。

【竹圖三 訓中訓濟公活佛、中華聖母慈訓】

太公倒裝清虛祖,三教合一歸真路,火宅紅陽了道覆,時轉白陽初揭幕。

付囑一脈中一祖,奉旨拯滌返朝都。榮瑩續傳記功簿,真經鴻鈞字真悟。

續如萬國中節護,代理金線降佛書。華夷怖戰雲雷鼓,弓長 子系道脈扶。

苦難時代霧承阻,子系奉命乃天數。坤輩得甘霖籌福,證萬八秋果位築。

丁亥三六繳旨覆,月換乙卯德永駐。天命留恩師德母,肩責白水老人付。

丙子瑩如接旨怖,隱隱大道展鴻圖。大德受命天必助,名留道脈傳承錄。

 

【一條金線 訓中訓】

達摩神光僧璨道信囑,弘忍惠能,心悟莫執書,火宅二

天機祖觸,道統九祖出,靜林跨鶴歸,解悟傳了苦,無欺 祖,

鶴天 覺一指,通天清虛祖,時轉白陽初,中一祖奉旨,中節護代理,

弓長 子系責,白水老人付,母德師恩留,天命瑩如接,大道展鴻圖。

【道脈傳承錄 訓中訓】

一條金線降,十字朝真佛,

弓長 子系奉,天命萬八秋。

火德覆中旨,日月換肩責,

月隱隱雲霧,雨霖代承籌,

口囑瑩如續,一脈傳萬國。

二、《以德傳家》訓文

2014919 發一天恩群英 印尼雅加達 圓成佛堂 南屏道濟慈訓)

老水遠潮東方後,達摩 神光 僧璨延,司馬道信承天命,五祖弘忍黃梅禪,

傳至惠能歸俗家,禪宗絕隱火宅間。 二人七祖繼,八代羅祖收穩先,

南北七真應運降,等待天時世局安。九祖黃公傳禮本,公相繼焉。

開荒之祖乃祖,調理掌盤傳十三, 替眾頂劫難,祖歸後五行援。

鶴天十四傳十五,覺一始收圓,清虛大化合三教,紅陽期滿白陽盤。

繼彌勒 金公遞,應運一萬八百年,白陽初祖續道脈,鴻慈悲願掌天盤。

弓長 子系十八代,道降黎庶三曹傳,大開普度始開演,共辦末後齊收圓。

三六四八來相助,飛鸞開化啟迷頑,同心同德萬民濟,神人共闡述聖言。

為護道種避國難,月慧隱德蹤跡瞞。一脈白水蓬萊注,開枝散葉北中南。

三、袁十二祖之《金不換》

達摩祖西來大意,神光祖錯悔心欺,普庵祖後皈法旨,曹洞祖拋財散貲,

黃梅祖九道大誓,惠能祖不顧身軀, 祖火宅初起,八祖還鄉拋屍,

九祖苦到極底,十祖服牢洗衣,何若祖遭刑幾次,無欺祖弟兄三師,

這就是祖脈世系。將天盤傳授                

四、五行的水老(素一老人)所著之《歸原寶寶筏》(同治七年版)

達摩祖領佛旨纔下東岐,梁武帝不識這西來之意。

神光普庵 曹洞相繼,五祖接衣缽時方倚歲,

授六祖號惠能火宅隱秘,傳 始雙承釋終儒起,[3]

八祖行大道捨卻身軀,[4]這衣缽在唐朝老母收矣,

後發出三千門異種旁枝,先天道隱公案筆發於紙,

使眾生行功德待候三期,因時至老母命九祖元始

為原人顯大道回無慘悽,十祖接法船洪都調理,

奉天命開大道雞犬不啼,只考得無有那插身之地,

傳十一何若祖藥火傳齊,遭風考有數次充軍龍裡,

傳十二老祖道號無欺,大慈悲領天命不畏苦趣,

開雲貴過西蜀受盡孤悽,初到彼道不行機緣不遇,

盤貲完衣當盡紅薯充飢,可憐的食三月不灰心志,

立苦行感天地大道宏施。然祖派十二代周天圓已,

至道光有六年母下丹書,定 為先天陰陽妙蒂,

共成了三五數河圖洛書,二慈尊開普度考風隨起,

說得個眾男女叫苦悲啼,考五行穩道根待候十地,

傳魔子見考懲誹謗無虛,那魔子起貪妄不以規矩,

發假恩取頭領滅祖欺師。有多少眾男女貪圖便易,

誤投了魔子類名入黑籍,佛不考投魔人安泰得意,

道高謗德高誹古言不虛,五老會十地齊三天共議,

立雲城排十方八寶煉齊。

五、王十五祖覺一的《歷年易理》

達摩初祖、神光二祖、普庵三祖、曹洞四祖、黃梅五祖、惠能六祖、

七祖、八祖、九祖、十祖、十一祖、十二祖、

十三祖、火木土水金五祖,為水金掌道。

金祖稱西乾堂,丁醜轉盤東震。東震繼西乾,傳玄大收圓。

靈山會開西域,二十八代向東傳,達摩祖東震旦,單傳神光一指禪。

普庵祖傳曹洞,黃梅五祖掌佛盤,傳惠能隱火宅,青衣黃衣絕真詮。

祖開廬山,以後祖接心傳,九祖十祖,十一祖十二

開普度辦龍華,盤交 在四川,已歲皇風考,替眾頂劫命回天。

陸、東方後十八代祖師傳承之天時應運

(一)白陽期普度收圓之進路

1.南北朝到唐朝·道脈由禪宗轉入火宅

達摩初祖於南北朝時代來到中國,乃道統傳承之老水還潮。「達摩無字示妙玄,此一指教外別傳,只意會不可言傳。」達摩祖師單傳獨授無字真經,神光二祖受指得心法,再傳僧璨三祖、至隋代之道信四祖、唐代之忍五祖、惠能六祖,之後天命止傳佛門,自七祖起道隱火宅。但傳至八祖,因急圓,著經洩天機,未合天時,遭上天收回天命,致使道統在唐朝中斷。

2.唐朝到明朝,道脈中斷,心法續傳,趨向三教

在唐中葉之後,經五代、宋、元、明朝,期間雖無天命道統傳承,但有三教心法之延續,如宋明理學蓬勃流行,佛教禪宗大興,發展出五宗七流;還有,道教在南宋創立主張三教合一的全真派,世出南北七真。但是,南宋之後。禪宗衰微,明末佛教雖有禪、淨四大名僧欲復興佛教,但憨山大師有禪宗五家不振之嘆;而道教全真派到了明代也逐衰不振。由唐至明朝,這近千年的歲月中,對於道統傳承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不論是儒家、佛教或是道教的發展,在義理上都是趨向於融合其他兩教,顯然是因應天時,使「三教合一」的氣象日趨成熟。

3.明朝初,上天捎書傳信,末劫收圓訊息傳大地,千門萬戶興起

明朝初年,上天為白陽普度收圓大事預做規劃,定就辦理收圓聖業中的各個腳色。祖的《歷年易理》云:「斯道自大明定鼎,三教會議於天宮,定就。腳色。」、「這回收圓事大,令傳五百年前,先開千門萬戶,後傳九轉金丹。」由王祖接續道統時的清光緒初年回推五百年,約是明朝初年。所以,上天自明初開始「捎書傳信」,讓「三期末劫」、「彌勒掌盤,救度九六原佛子返歸無生老母」之訊息,遍傳人間大地。祖言:「蓋因收圓事大,非先傳旁門外道,使之捎書傳信,令大地之人皆知有末後收圓之事。」上天於普度收圓將未至之時,先傳訊息,讓大地兒女預知普度收圓之事,先修功德,積累善緣,以等候三期普度之佳期。自此,提倡「無生老母」信仰,[5]打著「彌勒救世」旗號的民間宗派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這就是宗教學學者所稱的明清民間秘密宗教。在傳統佛教、道教逐漸式微,疾呼「三期末劫、彌勒救世」的民間教派興起的同時,也醞釀著儒家應運,救度九九六億原佛子的正宗正脈之大道即將降世。

4.清朝初年,黃九祖降世,正宗道統出,啟動白陽普度收圖

至清朝初年,承續正宗道統的黃九祖出於世,上天重降天命,因於唐朝八祖相隔久遠,故而「神佛獨授口訣咐,正宗道統九祖出。」此後東方十八代祖道脈傳續,啟動白陽普度收圓之進路。

達摩初祖至東土,只傳心法不傳物,代代單傳獨授,延續道脈。十二祖《金不換》中的二祖合冊、卷六、〈告知音修持篇〉云:「自達摩下東土,嶺了佛命。祖祖傳、師師授無字真經,叫眾生掃文字守著靈性。此一法西來意,上上大乘。皆因是羅八祖墜道廢命,天差下九祖普度眾生,晝夜間告蒼生,憂心耿耿,西方上才出現三冊經文,都只為癡眾生迷昧不醒。設文字,消罪孽,栓鎖血心。有《禮本》和《願懺》天機洩盡,累次的遭風波,要問充軍。何若祖眼見得,他心不忍,提羊毫刪改了,做過奏呈。至無欺行大道,數年清靜。」清朝初年,天差九祖續正宗道統,九祖因懷化眾生之悲心,向上蒼禱告,得天賜《禮本》、《願懺》和《雷唵》三冊經文,卻屢遭風考。十一祖不忍大大考連連,遂將經文加以刪改,以避官考。所以,十二祖無欺能有數年清靜,得以為普度聖業開荒下種。

5.清道光年間,袁十二祖始開荒下種;光緒初年,王十五祖辦理細收圓

《歷年易理》云:「先天道中天完,青紅接白又一番。先傳信、繼開荒,末後出細來收圓。」青陽、紅陽期滿後,白陽期接續,上天為啟動白陽期之普度收圓,是先傳信、繼開荒,然後再收圓。祖言:「這大事三倒手三次轉盤,起初時在西乾開荒下種,二傳在東震地出細傳玄,三期劫中州會收圓果。」、「大道急功難普也,自順皇道光,御極十二,祖始自雲南開道西川,而玄關一竅遂普傳於世。道光者,大道漸漸光明也,祖以前為捎書傳信之世,祖以後為開荒下種之世。」九祖於清初接續道統,但傳至十一祖仍為單傳獨授,普度開荒始於十二祖,由十二祖傳十三祖至五老、十四祖都是普度之初的開荒期。待至光緒初年, 老母授天命予十五祖,自此啟動末後收圓大事,祖初辦「細收圓」,傳無極一貫真傳,直點玄關,超氣入理。所謂覺一達本性理入,末後收圓應真儒。」

6.十六祖紅陽期滿,路十七祖白陽揭幕,十八祖三期普度大收圓

清虛大化合三教,紅陽期滿白陽盤。」道統傳至十六祖清虛祖是紅陽期最後一代祖師。接著「火宅紅陽了道覆,時轉白陽初揭幕。付囑一脈中一祖,奉旨拯滌返朝都。」彌勒佛分靈降世的十七祖為白陽初祖。待至十八代弓長子系祖則奉命辦理三期普度大收圓,濟佛慈訓:弓長 子系十八代,道降黎庶三曹傳,大開普度始開演,共辦末後齊收圓。」

(二)天命在隱顯之間

《道脈傳承錄》:「單傳雙承道統載,道隱道顯順天排。」《金公祖師闡道篇》也言:「大道隱顯天穆彰,隱要隱辦,顯則宣揚。」、「真天道,不用辨,有隱有顯。道一隱或一顯,人難知詳。」《歷年易理》序文:「蓋大道非時不降,有微而顯;微則難見,顯則易知。」都是說明天命道統傳承的過程中,時而隱,時而顯,是顯是隱皆是天數,不是人意。大道隱而不顯時,乃順應天時,祖師隱姓埋名,守護道脈。但基本上,真道大顯之時,即是收圓之時,如《金公祖師闡道篇》:「大道非時難發現,一治一亂理循環。隱者自有隱者義,大道明顯即收圓·

《歷年易理》序文敘述王十五祖前的道統顯隱:「昔五祖授法六祖並傳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且告以衣以徵信,代代相承,是則天命授受之顯。其後道轉火宅,衣止不傳,乃為真道之隱。六祖而後,累傳至十三祖,天命在隱顯之間。十三祖以後,天命實暗轉於山西鶴天,是為十四祖,其時魔子興行,爭奪天盤;祖歸空後,道統自此以混。下傳覺一,仍像暗授道統益亂。」六祖之前,道脈傳承在禪宗,是為顯。傳至七祖道降火宅,經唐朝八祖,遙傳至清初九祖,這中間真道隱然未顯,故七祖、八祖、九祖在仙佛聖訓與祖師著作中都只有姓、沒有名。由於無名,也就沒有所謂「史料」記載。十祖、十一祖也未及普度開荒之際,因大道未開,故而隱身渡化眾生。

待至十二祖銜上天之命啟動開荒聖業,大道始漸彰明。但袁祖棒交十三代祖,徐、楊兩位祖師僅僅掌命兩年,即遭官考,了道回天。袁十二祖雖復出,然袁祖回天後道統傳續不明,道場混亂。明處是五行掌教,暗裡則是天授姚十四祖、王十五祖接續道統。十五祖之後,未承繼道統真傳之旁支分流,自立門戶;正宗道統由王祖傳至劉十六祖,劉祖再傳路十七祖,正式邁入白陽期;待傳至第十八代祖,即是大道彰顯,辦理普度收圓大聖業。

(三)普度收圓前兆

在東方後十八代祖的天命道統傳承中,十五祖與弓長子系十八代祖分別辦理「細收圓」與「大收圓」。「細收圓」是指收圓的初期,此階段尚未進入白陽期;而「大收圓」實乃真正的三期普度收圓,白陽期至,天開科選,普度九六佛子大收圓。在邁入兩階段收圓前,有共同的徵兆:

1.道場混亂,弟子分支,祖師傳承暫止,上天指派代理天命者。

辦理細收圓的十五祖在接續天命前,十二祖、十三祖皆已回天,檯面上由五行代掌道務,暗裡上天授命姚鶴天為第十四祖。待金老與祖相繼回天後,道統混亂,有心之人紛紛自立門派,自稱祖師。上天遂先授命由素玉素陽代理天命五年,而後 老母才盤交十五祖。對於當時道場的亂象,王祖《歷年易理》云:「若不亂,待怎麼天機應驗;若不亂,待怎麼聖出人間;若不亂,待怎麼聖號改換;若不亂,待怎麼老母臨凡。」

另一個階段,是在十七祖回天後,弟子不乏自以為功高德重者,不待 老母明命,各自當家。 老母先授命祖的妹妹老姑奶奶路中節代理天命,待六年之後, 老母才敕令弓長子系同領天命,是為辦理普度大收圓的第十八代祖。《金公祖師闡道篇》云:「大道非時難發現,一治一亂理循環。」大治之前,上天出考,去蕪存菁,天命再出,辦理上天大業。

2.辦普度收圓之祖師皆由上天親授天命

祖在《歷年易理》中說道:「時因道統混亂,老母親身臨凡,命予代為理辦,重立三極天盤。」祖是光緒3年由 無生老母沙盤授天命。而第十八代的弓長祖、子系祖則依 老母指示,於1930年同領天命,辦理普度三曹聖業。

(四)順應天時,不違天、不逆天

《歷年易理》云:「三十年前乃開荒之時,並非收圓之時也,不但為徒者夢夢不覺,即為師為祖者,亦若晦若明也。故先時而動是謂逆天,皇風屢考良有以也。金祖而後,凡修道辦道者以前言不應,皆以收圓為漫漫無憑之事,故諸事茍且,希圖供養而已,此為不識時務,謂違天。」十五祖所言三十年前指的是十二祖掌道開荒之時,但開荒之時並非收圓之時,到了祖接天命,西乾轉東震後,才能辦收圓。所以,在王祖之前,欲辦收圓的祖師因逆天時,而屢這大考,因此祖收圓,至遭罪戾。二祖收圓,以身頂劫。水祖收圓,終身未遂。金祖收圓,亦成畫餅,以是知此事重大。」金老與十四祖都回天後,相隔數年,待 老母命王祖接續天命,即是啟動收圓之時;此時,若還苟且偷安,不識時務,不能因應天時而動,就是違天。

(五)東方後十八代祖師傳承之天命傳承方式

1.師徒相接傳(承天之命)

兩代祖師彼此相遇,承上天之意傳授天命的,例如達摩祖師傳神光二祖,五祖弘忍傳六祖能等。袁十二祖在《金不換》中也提到他傳承給第十三代祖徐還無楊還虛「將天盤傳授,罷罷罷一切丟下,不久間吾要歸家。」

2.遙傳(由天降傳)

在世時未相遇的兩代祖師,必是屬於遙傳。如唐朝的八祖與清朝初年的九祖。另外一種是由上天親授天命的方式,例如十四祖、十五祖以及弓長子系十八祖,皆因逢道場混亂,弟子爭祖位,上天為保護道脈傳承,由 老母親授天命。



染、歷代祖師重要及受爭議資料

1. 達摩初祖

《道脈傳承錄》:「西來達摩為初祖,踏葦渡江一字無,單傳獨授心法付。」

2. 神光二祖(慧可大師):《道脈傳承錄》:「神光斷臂左旁物」

濟公活佛慈示:神光舌燦蓮花,拜達摩斷孽種,方見如來真本容,左旁不思存,剔恚嗔再見神龍。」

3. 僧璨三祖(鑑智大師)

(在第十二、十五代祖師著作稱為「普庵」,此非宋朝之普庵禪師)

《道脈傳承錄》:僧璨相承道信囑」

4. 道信四祖(在第十二、十五代祖師著作中稱為「曹洞」)

《道脈傳承錄》:僧璨相承道信囑」

5. 弘忍五祖

《道脈傳承錄》:「黃梅孝僧弘忍度」弘忍惠能

6. 惠能六祖(六祖之後儒起釋終、道隱火宅)

《道脈傳承錄》:「歷代明師衣缽付,六祖應」、「惠能碓米見功夫」

7. 七祖、七祖(唐朝人,兩位祖師名字未詳)

在祖師著作與聖訓中都只有姓,沒有名。

《道脈傳承錄》:「不度僧尼度俗夫, 雙承順天數。」、「火宅二 」「釋家宗劫終,如雲俗夫 承繼天命。」

《以德傳家》:「禪宗絕隱火宅間,白 馬二人七祖繼。」

《歷年易理》:「白 馬祖開廬山」

《金不換》:「白 馬祖火宅初起」

「六祖歸家,僧遂無緣。流傳火宅,在俗參禪。」

以上資料說明一貫道七祖有兩位,一位是白祖,一位是馬祖,兩位祖師都隱在火宅,而不是佛教、道教的名門大師。

一般所謂一貫道七祖是白玉蟾馬端陽(或馬道一)的說法,主要是採用作者與年代都不詳,無法認定是一貫道道統之依據的《道統寶鑑》內容。

依中國宗教史資料加以分析:

1白玉蟾:中國宗教史上,白玉蟾是道教南七真之一,在中國海南出版社所發行的《白玉蟾真人全集》中,敘述白玉蟾早年得丹道大師陳楠陳泥丸)秘傳,後為南宋著名的道士,既是南宗道教的實際創始者,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在南宋時期名氣很大,隨學者眾多。

2馬端陽:中國宗教史上,沒有馬端陽此人之資料,一般將馬端陽解釋為唐代的著名禪師,師從懷讓,開創南嶽懷讓洪州宗的馬道一。另一種說法是馬端陽就是全真教的第二代祖師,也是北七真之一的馬鈺馬丹陽)。

在《以德傳家》訓文中,濟佛慈示: 二人七祖繼,八代祖收隱先,南北七真應運降,等待天時世局安。」明確敘述南北七真是在七祖、八祖之後,而白玉蟾是南七真之一,馬丹陽是北七真之一。所以,此二人必然不是一貫道的七祖。更何況依仙佛聖訓,一貫道八祖是唐朝人,唐朝是在宋朝之前,那麼七祖又怎麼可能是宋朝人!

《歷年易理》說六祖惠能之後的道統是:「隱火宅,青衣黃衣絕真銓。」上述白玉蟾馬丹陽馬道一三人都是所屬宗教中的大師,有其明確的師承及眾多信徒,並不符合一貫道六祖之後「儒起釋終、道隱火宅」的道統發展之說。且佛、道教中所記載的個人資料與《道統寶鑑》內容也幾乎無一相符,比較資料詳見下表。所以,可以斷言南宋道教的白玉蟾馬丹陽不是一貫道的七祖。祖、祖不是佛、道教的宗教大師,順應道統的天時之「隱」,兩位祖師隱身火宅,可謂名不見經傳。

表《道統寶鑑》的七祖白玉蟾、馬端陽與佛道教資料比較

 

《道統寶鑑》

道教資料

道教資料

佛教資料

 

白玉蟾(白衣居士)

端陽(道一居士)

白玉蟾

 

 

馬鈺(馬丹陽)

 

馬道一

朝代

南宋

南宋

年代

救被惡僧尋追的六祖
(六祖638-713

1194-

1123-1183

709-788

 

祖籍

廣東曹溪

生於瓊州(海南)

山東寧海州

四川什邡

師承

六祖惠能

陳楠(陳泥丸)

王重陽

懷讓禪師

地位

一貫道七祖

道教南宗傳人
南七真之一

全真教二祖
北七真之一

創洪州禪

晚年

江西廬山

海南

山東

江西南昌

代表

釋終儒起

教全真派

道教全真派

佛教禪宗

8. 八祖(唐朝人,名字未詳)

在祖師著作與聖訓中八祖只有姓,沒有名,且明確載明八祖是唐朝人。

《道脈傳承錄》:「著經天機祖觸,道隱絕傳千年枯。」

「神佛道收歸無生」

《以德傳家》:「八代羅祖收隱先,南北七真應運降,等待天時世局安。」

《歷年易理》: 祖開廬山,以後羅祖接心傳」「羅祖收圓,至遭罪戾。」「論收圓羅八祖就要成道」

《金不換》:「羅八祖還鄉拋屍」

八祖因天時未至,卻急辦收圓而觸犯天機,因此上天收回天命。待相隔近千年之後,黃九祖才於清朝初年世出接續道統。由清初往前推算近千年,八祖當是唐朝人士。在五行之水老的《歸原寶筏》中也提到:「羅八祖行大道捨卻身軀,這衣缽在唐朝老母收矣。」

《道統寶鑑》中的八祖名羅蔚群,此書中或言祖是元朝人,或言祖距離清康熙時期已一千餘年,說法矛盾。而在學術界始自宋光宇,多推論羅蔚群是明朝羅教的教主羅夢鴻羅清)。羅教創立於明朝,其教主羅夢鴻自認是當時大乘佛教主流禪宗的繼承和發揚光大者。羅教最初的譜系中,羅夢鴻是直接接續六祖惠能。羅夢鴻掌教時期,羅教內部就編有禪宗西天二十八祖、東土五祖、祖(東土第六祖)的道統和輩份制。羅教創教後的前三代譜系是「創教祖師羅夢鴻,一代傳燈李心安祖),二代傳燈秦洞山祖),三代傳燈宋孤舟祖)。

源自禪宗思想的羅夢鴻高舉「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八字真訣,自此成為明清許多民間教派的信仰中心。羅夢鴻去世後,羅教分支成為四個系統:一是羅夢鴻的弟子,此支傳至華北,但只傳承八代。二是羅夢鴻家族的傳承,其子羅佛正傳承後裔十代;而羅夢鴻之女羅佛廣與其婿王善人分支的系統發展為大乘教。三是漕幫,在江南一帶傳播,到了清朝發展為青幫。第四支在閩浙發展,改名為老官齋教,有殷繼南姚文宇等領袖,後來形成齋教龍華派系統。

學術界的論述,是依據所謂的思想發展,認為教的「真空家鄉、無生父母」觀念,就是後來「無生老母」的由來。所以指出在羅教之後的明清民間宗教以「無生老母」為信仰中心的都與羅教有關。有些宗教學者提出,所謂的「邪教白蓮」其發展從彌陀思想轉變為彌勒思想,是因彌勒教之故;而其「無生老母」的信仰則是受到了羅教「無生父母」的影響。這導致致凡是主張「無生老母、彌勒救世」的教派都與羅教、白蓮教脫不了幹係。而一貫道也有「無生老母派彌勒救世」之說,所以,就此推論一貫道的羅八祖就是明朝羅教的羅夢鴻,甚至據此將一貫道冠上邪教白蓮之汙名!

但是,依據道場的仙佛聖訓,祖是唐代人,並非明代人,所以羅教的教主羅夢鴻不是一貫道的八祖,以下資料尚可佐證:

1羅夢鴻的相關著作中從未自稱「八祖」,更沒有任何承繼自七祖的說法。羅夢鴻其後的羅教發展之支派中,也未有提及「九祖」之傳承者。依羅教後來發展的大乘教之《大乘正教宗譜》羅祖法嗣記載:第一世羅夢鴻,第二世李心安。如果羅夢鴻是一貫道八祖,那麼一貫道的九祖依羅教的法嗣應該是李心安,而不是九祖。所以視羅夢鴻為一貫道八祖實乃無稽之談!

2)《歷年易理》中祖在清光緒3年言:「這回收圓事大,令傳五百年前,先開千門萬戶,後傳九轉金丹。」所指的五百年前就是明朝初年,《道脈傳承錄》又有「正宗道統九祖出」。所以,唐朝八祖回天之後,直到清初九祖所代表的正宗道統現世之前,期間的明代羅教只是上天先開的「千門萬戶」,並非道統真傳。
(小編注:清光緒3年為西元1877年,前500年是1377年前後,據《白陽四書》的〈血書真言〉:
明朝戊午年大道普拯 至今時方可以渡回眾生」,得知1377年前後的戊午年應是1379年,即明太祖洪武11年。)

3)《歷年易理》中十五祖云:「八卦之教其傳皆出清初,其真言有八,號曰『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其玄關指在自門,其用功運後天口鼻之氣,使之上衝囪門而出。其真修實行者,可以修來世之福果;而妄想無知之輩多,至於廢時失業,遺害流毒者。因立教之始,原為收圓大事捎書傳信而設,並非適當其時也。」祖指出當初提倡「真空家鄉、無生父母」之角色,是屬於上天安排來捎書傳信,並未傳承正脈,其所傳之道只能令修者積來世之福。祖如此批判羅教的「真空家鄉,無生父母」之說,羅夢鴻定不在道統真傳系統中。

9. 九祖(清代人,名字未詳)

在祖師著作與聖訓中九祖只有姓,沒有名。

《道脈傳承錄》:「神佛獨授口訣咐,正宗道統九祖出。」

「正咐訣口授上乘,繼續一脈道統」

《以德傳家》:「九祖黃公傳禮本」

《歷年易理》:「黃九祖傳禮本,普行中外」

《金不換》二祖合冊、卷六、〈告知音修持篇〉:

「天差下黃九祖普度眾生,畫夜間告蒼生,憂心耿耿,西方上才出現三冊經文,都只為癡眾生迷昧不醒。設文字、消罪孽,栓鎖血心。有禮本》和願懺》天機洩盡。」

八祖在唐朝被 老母收回天命後,清朝初年世出續道統的九祖是由天授真傳,自九祖起正宗道統復降世間,重啟白陽普度收圓之進路。

10. 十祖靜林

《道脈傳承錄》:靜林跨鶴歸仙處」

《金不換》:十祖服牢洗衣」

11. 十一祖,字了苦

《道脈傳承錄》:「聞詩悟傳了苦」

《金不換》:「何若祖遭刑幾次」

《金不換》二祖合冊、卷六、〈告知音修持篇〉:

「有《禮本》和《願懺》,天機洩盡。累次的遭風波,要問充軍。何若祖眼見得,他心不忍,提羊毫刪改了,做過奏呈。」

12. 袁十二祖志謙,字無欺,號退安

《道脈傳承錄》:「接續無欺 祖,頂劫了道祖復」

《以德傳家》:「開荒之祖乃袁祖」

《金不換》:「將盤口傳祖,弟兄同調」「無欺祖弟兄三師」

《金不換》二祖合冊、卷六、〈告知音修持篇〉:

「至無欺行大道,數年清靜。」

《歷年易理》:祖以前捎書傳信之世,祖以後為開荒下種之世。」

祖前捎書信為道舖展,祖後傳三都道開西乾。」

「普度起自祖,道根種在西川。」

十二祖之前,天時仍屬「捎書傳信」階段,未至開普渡的時期,傳承道統的祖師僅能以「單傳獨授、暗釣賢良」的方式化眾生。自祖起,方開始辦理三期普度之「開荒下種」祖約於四十歲遇十一祖傳承天命,接續道統後,因為銜上天明命辦理普度開荒,道務日廣,遍及雲南、貴州、四川三都,規模日大,逐漸具有教派之組織運作。祖在西蜀開荒時遇二人,祖為化他們,做有〈蓮花道歌〉以接引之。《金不換》二祖合冊·卷六〈辭別師祖〉中有云:「結緣歌蓮花樂」《道脈傳承錄》也言:「祖處歸根悟,唱蓮花道歌。」

祖在道光6年將天命傳給徐還無楊還虛兩位十三祖。誰知二位祖師在道光8年即雙雙了道回天。祖只好復出掌理道務。《金不換》述文中敘述:十二祖,諱志謙,號無欺,又號退安,元始天尊化身,誕生貴州省貴陽府龍里縣,入泮食餼。遇祖傳授道脈,以開普度,過西蜀往返四次,機緣未遇,盤纏費用完,衣服當盡,每日賣小,所得無多,以紅芋充飢,三月之久不灰心。後乃度十三祖,接道統之傳,證果,祖乃重立佛綱,再傳道柄,五花十葉,扶湊收場,復行大蜀。生平所著詩詞歌調,連編累牘,煞費心血。發明列祖之未發,其有內外章程,玄妙法則,纖毫畢具,曲體人情,洞達世故。」

13. 十三祖還無十三祖還虛

《道脈傳承錄》:「接續無欺 、楊祖,頂劫了道袁祖復。」

《以德傳家》:「開荒之祖乃袁祖,調理掌盤傳十三,徐、楊替眾頂劫難,

袁祖歸後五行援。」

《金不換》二祖合冊〈鐵筆八條〉:「內盤無、外盤虛,陰陽對照。」

〈擬議頭頂詞〉:「見還無頗性命,死了一道;見還虛解天機,遊轉逍遙。」

《歷年易理》:「十三徐、楊接續,皇風了道還原。」

「道光六年正二七,徐、楊祖始掌天盤,出堂口發天恩萬靈齊選,為開荒去下種四外普傳。」

「開普度辦龍華,盤交途、楊在四川」

十三祖僅掌盤兩年便因皇風大考,雙雙了道回天,《道脈傳承錄》有言:「接續末後仙,靜敬越滄波。天考驗,人示道,頂劫道護將身拋,念念切切三曹事。」之後祖復出。

祖約於道光14年回天,道務初交火老(陳依精)代理,道光23年,在雲城會議中憑乩選出五行,分別是彭依法(水行)林依秘(金行)、陳依精(火行)、安依成(木行)、宋依道(土行)總理道務;另選有十地(十人),分派各主持道務。《歷年易理》言:「歲至癸卯河圖出現,老母慈命設立沙盤,五行十地憑乩取全。」道光25年,火、土、木老回天,道務交予水老主理,水老天後再交予金老。《歷年易理》云:「三星已歸,十地敗焉。金水相生,普度良緣。戊午水歸,咸豐八年,西乾金祖,掌道統辦。」金老於同治12年回天,十二祖先於同治 10年已臨壇指示金老,天盤不必下交,由素玉素陽代理天命5年。正是「金公掌道,癸酉回天,暗託,暫掌天盤。」

在袁祖回天後,五行掌理道務期間,道內便開始分裂《歷年易理》:「咸豐時山主門道統散亂,五老掌魔子興爭奪天盤,並不明無太皇天天人一貫,鬧烘烘亂紛紛三十餘年。」咸豐8年水老回天,接著金老掌教,先有周位掄叛教,又有劉儀順葛依玄)自創「燈花教」後又有黎晚成自稱甲子(同治3年)領命,弟子奉其為第十四代祖,後創立「同善社」。同治3年,道中新五行()亂道,假稱金老回天,且謂夢中得授命;次年四人共推曾子評為收圓之圓明祖,追奉水老、金老為第十四代祖,曾子評為第十五代祖,創立「圓明聖道」其後之第十六代祖艾元華,於同治10年將「圓明聖道」改稱「歸根道」。祖師言這是「魔子興行,爭奪天盤。」

金老於同治9年將原道場「太和堂」之名改為「西乾堂」,待金老於同治12年回天時,道內十地中的餘道龍、謝道恩與韓道宣三人自立為三華堂派,與西乾堂(相對於三華堂,西乾堂後稱為西華堂)的素玉素陽對立。祖云: 分三華,玉陽仍號西乾。 ,乙丑同辦收圓。 原根猶在,屈指數之不完。古稱法門無二,今竟兩兩三三。」這也就是祖所說的「金祖接,水祖緒,三五數滿亂佛盤。西華女,三華男,圓明、歸根各一般。數不盡,說不完,千門萬戶掌天盤。」的亂象。

水老掌理道務時,在雲城會議中,奉上天之命將奉「無生老母」改稱為奉「瑤池金母」,至十五祖重立道盤時,復稱奉「無生老母」。其後,五老分支另立教派的三華堂系統仍稱奉「瑤池金母」,歸根道則改為「無極聖母」。此可作為正宗道統之判別。十五祖的《祖師四十八訓》云:「當初道統原是無生老母建立,至道光25年改為瑤池金母,今日無生老母因金祖歸空,開荒事罷;故親臨東震,轉盤換象,安排收圓大事,好救九二原人。」

14. 十四祖鶴天

《道脈傳承錄》:「五老雲城章程著,鶴天奉旨道盤扶。」

「不忘愿了,鶴天奉章程,仁義行,萬難不辭倒懸解民,天賦性覺明,矢志效法聖哲。」

《以德傳家》:鶴天十四傳十五」

在五行掌教,道內混亂之時,為維繫道統,上天將天命暗授祖。祖當時也是遵奉七聖於雲城會議降品所訂之雲城章程扶持道盤,但因魔子亂盤,祖的受命是隱而未顯。《歷年易理》的序文記:「十三祖以後,天命實暗轉於山西鶴天,是為十四祖。其時魔子興行,爭奪天盤。」祖回天後,天命由素玉素陽暫時代理。祖在《一貫探原》中提到:「二十七歲蒙洱東萬春劉師之引進,得山西鶴天姚師之指示,入室靜坐,涵養本源,由定靜而悟大化。」十五祖雖受教於祖,但十五祖的天命卻是在祖回天數年後,由老母親授。

天時至此,雖屬普度開荒之階段,尚未至收圓期,當時入道者須修煉九節功,借明師「指示玄關」後,一層層地修煉,視自身之修為與參悟,超氣而入理,此謂「先修後得」此時期修道者多,但成道者寡,欲蒙天恩得明師點開玄關,直入理本,即所謂「先得後修」,則須待上天命十五祖啟動收圓聖業。

15. 十五祖覺一,號北海老人 [6]

《道脈傳承錄》:覺一達本性理入,末後收圓應真儒。」

「覺一明師聞,收圓始。」

《以德傳家》:覺一始收圓」

《歷年易理》云:「河圖出金公歸剝卦數陷,自癸卯至癸酉三十年完,玉、掌五年坤卦數滿,至丁丑陰數足陽得轉盤。」金老及祖回天後,素陽代理期滿,老母於光緒3年臨壇指示天命由西乾轉東震,授命祖為第十五代祖。祖三歲喪父、七歲喪母,在《歷年易理》中自述:「俺自幼曾忝在西乾會上,登高山涉低水萬苦備嘗,自下乘參悟到上乘最上,無太皇三極理聊窺門牆。丁丑年無皇母親身下降,領千真並萬聖東震立震立堂。」祖師又說到其領受天命續道盤之後,老母「先命我到中岳會星山上,拜天罡淳風二師門牆,闡明了元會數河洛卦象,才略知興衰理九野災祥,度九曜歸覺路會星事罷,這大道才普傳二南三江。」祖深悟易理,通達無極,倡理氣象之理。自此「大道將興疾如箭,六年遍行滿世間。」

三期普度的開荒下種始自十二祖,但普度開荒之時,並非普度收圓之時;開啟收圓天時始自第十五代祖王覺一祖奉命出細收圓。《歷年易理》云:「三極合一,然後可以收圓、可以結果,登斯民於仁壽,化斯世為大同也。故祖收圓至遭罪戾,二祖收圓以身頂劫,水祖收圓終身未遂,金祖收圓亦成畫餅,以是知此事重大。」收圓事大,必奉天時,所以在祖之前的歷代祖師急辦收圓大事,是謂逆天,因此屢遭皇風大考。祖時稱「末後一著」,即是收圓之意。祖言:「辦普度金水奉定,挽原人東走西奔,到丁丑老母親命,辦收圓要吾擔承。」「先西乾為開荒下種門面,後東震末後著出細收圓。」「出細收圓」的意思是收圓之初,仍是篳路藍縷的初始階段,未到普度大收圓之機緣。

「末後一著」也意謂一指躲閻羅之法眼,在祖辦理收圓之前的開荒時期,未至一指超生、超氣入理之良緣。在王祖當時辦道的《進道文》內容就有:「開荒闡大道,指關未指玄。末後這一著,出細來收圓。若遇明指示,衝破太極圈,點開玄中妙,透出天外天。」《歷年易理》:「開荒法傳離坎,不同中庸一貫傳,又摳苗又助長,千百無一結大丹。時未至不准傳,後有東震緒西乾,才傳出真空理,一指能躲五殿間。掃有為還無為,才算末後一指禪,合理天辨氣天,了然聖域奧賢關。」《祖師四十八訓》則云:「自達摩祖以來,即是此道。至惠能六祖得道有偈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曰:『釋迦從此絕宗風,儒明得萬法通;末後三期開普度,正心誠意合中庸。』至後來因開荒下種,故傳取坎填離。上乘法門,以待末後方傳,通天徹地,無太皇三極一貫之道,方可三教歸一,萬法歸一,而成收圓結果之大事也。」《金公祖師闡道篇》亦言:「古修道先修禪,然後再點。今三期末一著,普傳東林。」

祖的未後一著,不但能令得道者一點超生,且可拔九玄七祖,化三曹。王祖承命後,先後化了城隍社令、二十八星宿及十殿閻王等。《歷年易理》云:「上度惺有象天星斗河漢,下度惺幽冥地十殿諸諸閻,中度惺飛潛動有情眷屬」「丁丑領了無皇命,內外大事要辦全,先向中州度九曜,二十八宿度燕南,城隍社令齊求道,洪鐘喚惺十殿閣。」這是收圓期才有的殊勝。

此外,祖不但開啟末後收圓,也是真儒應運之時《道脈傳承錄》:覺一達本性理入,末後收圓應真儒。」在《歷年易理》講:「上蓮池先天大道,中蓮池釋家掌道,下蓮池儒家明道。」「不信你向聖廟看,伯陽無從受香煙。末後收圓儒家管,題目認錯是違天。」「六萬年三期會滿,換白儒教當先。」在紅陽即將期滿,準備邁入白陽期前,天數已轉為儒教當家,也就是道降火宅,在家可修,由盡人道達天道。

十二祖受天命續道統,辦理開荒下種開始,至十五祖奉命出細收圓,這七十年的期間,雖然道務開展,但道統混亂,十三祖了道,十二祖復出,五老掌教,群魔亂舞,道統中斷。在驚濤駭浪中,辦理收圓大事的祖師應運而出。《歷年易理》敘述此緣由:「若不亂待怎麼西乾道斷,若不亂待怎麼東震掌盤,三十二零您汙若不亂待怎麼天機應驗,若不亂待怎麼聖出人間,若不亂待怎麼聖號改換,若不亂待怎麽老母臨凡,這其中天機事人不易見。」

自袁祖到王祖之道統傳承,以及五老弟子分支發展初各派別整理如下圖:


16. 十六祖清虛[7]

《道脈傳承承錄》:太公倒裝清虛祖,三教合一歸真路,火宅紅陽了道覆,時轉白陽初揭幕。」

《以德傳家》:清虛大化合三教,紅陽期滿白陽盤。」

十五祖在光緒10年回天後,十六祖於光緒12年接續天命。由十六祖起,始正式稱名「一貫道」《一貫道疑問解答》提到:「十五代王祖覺一歸空時,上天敕令改東震為一貫,稱曰一貫道。」學術界稱此轉變為改「末後一著教」(道內資料並無「未後一著教」之稱)為「一貫道」。至此紅陽期滿,進入白陽期。

17.十七祖中一,聖號儒童金公

《道脈傳承錄》:「合全手中提扶,怖降佛書吐真言。」

「白陽初祖名中一,脈中祖,三教合一歸」

《以德傳家》:「後繼彌勒金公遞,應運一萬八百年,白陽初祖續道脈,鴻慈悲愿掌天盤。」

祖在掌道十幾年之後,自覺年事漸高,遂請示上天道務應由何人接續,老母訓曰:「若問彌勒在那裏?曲江池內觀仔細,頭戴羊絨帽,身披俗家衣,張口吐真語,常將仁義施,瞪眼雙分路,中間一點機,日月合明鑑,人工手中提。」

其中即暗示「路中一」之名,且此人手掌中有「合仝」二字。後來道統果然由彌勒佛倒裝降世的祖於光緒 31年(1905年)承繼,是為白陽初祖。《金公祖師闡道篇》中有言:「現已至末劫年,三陽開泰白陽天。白陽祖,大肚漢。」「白陽世,天盤轉,笨祖應運。」

《歷年易理》章帖:「袁十二祖現身謂金祖日:『二十臨凡把道辦,十五代祖掌道盤,開荒祖數已滿。往下無祖,天盤不必下交。暫交素玉素陽,暫掌五年。待至丁丑,彌勒出世東震,才能收圓。』」依此文內容,東震堂的十五祖和其後的十七代祖都是彌勒佛倒裝降世。其實在《歷年易理》十五祖早有言:「後來的有一人,明暗手字必一樣。古佛印,日月章,合成明皇白白王。俺先進,他後來,先師後徒共一堂。那時節,明道期,六合乾坤如電光。你若是憑據全,三家合一辦收場。」文中已預言後有白陽初祖祖,而三家(儒、釋、道)合一辦收場,指的是未後收圓。最初青陽期是「道降君王、一道未分教、聖帝明王一人治天下」;到了紅陽期是「道降師儒、一道分五教、各教聖人一人化一方」;而最後一個階段的白陽期辦理普度三曹、末劫收圓,此為「道降庶民、萬教復歸一理」。

祖於1925年回天,於1926年借山西楊春齡竅手在山東濟寧道場顯化一百天,口吐《金公妙典》,又說《彌勒救苦真經》傳世。祖回天後,道盤無人承接,歸空百日後, 老母臨壇指示暫由祖的妹妹路中節(老姑奶奶)代理十二年。後因天時緊急,上天縮短時間,以陰陽合歷計算,改為六年。《道脈傳承錄》云:「續如萬國中節護,代理金線降佛書。」「時轉白陽初,中一祖奉旨,中節護代理。」

18. 弓長子系十八祖[8]

《道脈傳承錄》:「華夷休戰雲雷鼓,弓長 子系道脈扶。苦難時代霧承阻,

子系奉命乃天數。坤輩得甘霖籌福,證萬八秋果位築。

丁亥三六繳旨覆,月換乙卯德永駐。」

《以德傳家》:「弓長 子系十八代,道降黎庶三曹傳,大開普度始開演,

共辦末後齊收圓,三六四八來相助,飛鸞開化啟迷頑,

同心同德萬民濟,神人共闡述聖言。」

1930年 老母敕令弓長、子系同領天命,承命為第十八代祖,是為白陽二祖。聖訓云:「弓長 子系承天之景命,繼道統以普度原童,八卦爐中聖恩垂示重·同領命乾坤共救拯。」且「弓長 子系奉,天命萬八秋。」弓長子系祖執掌道盤一萬八百年,辦理普度大收圓。

師尊弓長祖於1947年中秋回天繳旨,師母子系祖持續帶領道場,一肩扛起普度三曹大任。1954年來到台灣後,師母「為護道種避國難,月慧隱德蹤跡瞞」隱居不出,日日萬叩首,為使大道鴻展,以身頂劫,直到1975年功果圓滿回天。師母回天後,1980615日在日本天一宮落成之時, 老母臨壇,亂筆囑咐韓老前人「代爾師傳天命,眾生普渡」,肯定老前人代理天命。師尊、師母雖不在人世,但天命仍留世間,1984年懺悔班聖訓《天運樞機》訓中訓強調弓長 子系職復天,道源仍然在人間」,而老前人是為天命代理者,1991年秋季大典 老母慈訓垂示:恩榮兒辛辛辛苦苦,承天命領著無數兒賢。」1994年冬季大典再垂訓:皇母有命大德選,明師子系與天然,雨霖繼承聖事辦,點燃薪火照世間,兒女認准一金線,前賢後學心相連。」在訓文中, 老母同時警示萬不可自行稱師做祖,不可擅自放命:

「今時道場紊亂顛 各立門戶樹旗旛 各稱師祖一方估 各稱放命掌大權

各有天命垂金線 各有道場後學全 目無尊長自專辦 欺師滅祖違逆天

如此孽子娘感嘆 一失之足墮魔圈 這非為娘出考驗 這非為娘天命頒

只因兒女起貪念 只因兒女八邪偏 忘恩負義名相攬 為娘順水推舟前

道場將有大考選 各當慎獨懺過愆」

《道脈傳承錄》:「一條金線降,十字朝真佛,弓長子系奉,天命萬八秋,火德覆母旨,日月換肩責,月隱隱雲霧,雨霖代承籌,口囑瑩如續,一脈傳萬國。」1994年,也就是老前人回天前一年,即口囑前人自行至東南亞放命,老前人於1995年成道之後,天命代理由前人承接。在1998年元月11日 老母慈示:「甲子年已明示瑩如續辦,此天命依舊在認理而行。2003年春季大典,老中於發一靈隱結緣訓:鴻珍兒奉中諭繼志白水,天命放有德受敲響木鐸。」《道脈傳承錄》亦言:「丙子瑩如接旨佈,隱隱大道展鴻圖。」前人於2008年回歸本位,證「不休息菩薩」果位·2011年的夏季大典 老母降旨:「發一組受命者是兒萬年,發一組各單位新局再創」、「鴻珍兒之心意四位人選,崇德人崇德命使命承擔。」明示發一組由老點傳師萬年受命天命傳承,而發一崇德依前人遺書安排,由四位天命保管群續放天命,持續道場聖業。

白水聖帝在發一崇德20186月新加坡壇主班中慈訓:

盤古開天道已存,一條金線指原人。三皇五帝開闢路,代代相傳時至今。

天然恩師中華母,同領天命辦末辰。道統傳至十八代,六十四卦圓滿臻。

至此不續道統祖,莫要認假以為真。於此天命代理續,無有稱師道祖雲。

吾續代理尊天命,回天繳旨繼鴻珍。功果圓滿返天理,封菩薩不休息

回歸本位責任續,天命保管交代雲。茲事體大當慎重,全體修士當認清。

末後以假亂真者,驅諸罟獲難翻身。末後不遵天命者,自墜苦淵永沉淪。

白水聖帝慈示道統與天命之重要,尤其在末後亂世中,更應認清真道統、真天命!天命傳承必然是奉上天之明命,道統真傳是一貫道之宗脈,故分別旁正的基本依據即在道脈傳承;凡脫離正宗正脈之旁門,必另立道統,恣意稱師做祖。所以,帥尊、師母是白陽二祖,也是辦理末後後收圓的最後一代祖師,之後若有稱師道祖,自稱白陽三祖、四祖、五祖.....者,都非真天命!而發一組之天命傳承也必然依循白水聖帝此篇慈訓:韓老前人是師母回天後的天命代理者,老前人之後是前人。前人之後的傳承,同樣是遵循著 老母的旨意,由老點傳師與崇德天命保管群放命,此方是天命真傳。

捌、結語

活佛恩師2018年慈示:「為護持天命流傳,為使道統正宗正脈,淵遠流長,永續傳承。使大道傳遍寰宇,白陽聖業發揚光大,鴻圖大展,歷代祖師及前人輩之德音,響徹世間每個角落。使皇咖鴻恩、聖賢仙佛普度眾生,這一份無私大愛,點燃每一盞心燈。」我們藉由仙佛及歷代祖師所間述之一貫道天命道統祖師的傳承,威恩歷代祖師與前人輩的奉獻與傳承,更證成一貫道天命道統之真傳。這其中也從上天先「傳信」再「開荒」、後「收圓」的安排,深刻地體認到天命,天時的珠勝。誠如釋迦摩尼佛慈訓:「諸佛菩薩都是秉持 維皇上帝的明命、天命,方能辦末後這一場白陽大普度國緣。如果沒有天命,大道天命如何在世間一代一代流傳?就算是你有心要修行脫離苦傷回天,沒有遇到這一代的明師給你一指點,也是辦不到的。諸佛菩薩就算再慈悲,也只能給你教化,只有這一代的明師能給眾生一指點,這是是天命。」又有慈訓曰:「天命道統當認定,不受假祖行頗偏,好自為之一理認,歸根認申返根源。」活佛老師202010月慈示「一貫真傳的殊勝」乃是印證天命道統真傳。真天命、真道統拋傳承方是一貫真傳,唯有此一條金線方能接引九六億原佛子達本還源。

現今乃第十八代祖掌盤辦理白陽期末後收圓的佳期,道場的點道詞即言「末後一著昔未言」皇母訓子十誡》亦云:「論天大論地大惟命大,順者昌逆者亡天淵之分,此一次開普度互古無有,萬古的真奇緣巧遇此春,上度仙下度鬼中度善信,收千門並萬教同歸正根,傳末後一著鮮天機玄妙,得一指開金鎖現出金身。」身為白陽弟子,當把握此「先得後修」亙古未有的機緣,追隨天命真傳之一條金線,於道場落實學修講辦行。活佛恩師慈悲:「我們一貫道所求的道是三教聖人的真傳,明師一指超生了死,這是道的首要尊貴,也是一般宗教做不來的。考察聖賢仙佛,看看三教經典,沒有打坐念經,也沒有因做慈善事業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孔老夫子都是濟世教人。用什麼濟世救人?用道用德來濟世救人,救人靈性脫離苦海。我們修辦得認清根本,不要捨本逐末。我們的使命,不是做慈善,而是普度三曹。」普度三曹是師尊、師母領受天命所要完成的聖業,白陽弟子深受天恩師德,定當矢志追隨師尊、師母之天命真傳,致力於修己度人,創造大同世界、彌勒家園。 

資料來源:《天命道統真傳》(一貫道崇德學院,西元2021年歲次庚子 陽曆124日)。

封底頁 

白水聖帝慈訓:

盤古開天道已存,一條金線指原人。
三皇五帝開闢路,代代相傅時至今。
天然恩師中華母,同領天命辦末辰。
道統傳至十八代,六十四卦圓滿臻。
至此不續道統祖,莫要認假以為真。
於此天命代理續,無有稱師道祖云。
吾續代理尊天命,回天繳旨繼鴻珍
功果圓滿返天理,封菩薩不休息。
回歸本位責任續,天命保管交代雲。
茲事體大當慎重,全體修士當認清。
末後以假亂真者,驅諸罟獲難翻身。
末後不遵天命者,自墜苦淵永沉淪。



以下附注皆為小編所加:
[1] 
西元前51111月,老子94歲時接見孔子後,西出函谷關。由於釋迦牟尼佛生年不可考,以祂29歲出家修道,並苦行6年而悟道言,當在29-35歲期間遇到子。而老子西出函谷關,經過西域諸國,攀越蔥嶺帕米爾高原),應該0.5年內步行可達,故應在西元前512年見到釋迦牟尼佛。由此推知釋迦牟尼佛生於西元前540546內,約當周靈王(前571-545年在位)、景王(前544520年在位)期間。老子接見孔子時間,可參朔雪寒(葉原宏):《道德經論正:疑古謬論綜駁》,頁39105-106

[2] 道統含「三皇五帝」。三皇: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五帝:帝少昊、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

[3] 廖玉琬教授研究指出,有學者認為白是指白玉蟾,馬是指馬端陽,皆錯,因為前者是宋朝道家人物,後者是唐朝佛家人物,二人不可能同在一個時代。

[4] 廖玉琬教授表示,羅亦不是羅蔚群。

[5] 同時期,尚有「無生老父」「無生父母」的說法。

[6] 彌勒佛降世。

[7] 姜太公倒裝降世。

[8]《三教應劫真經》下卷,劉伯溫曰:「不像僧,不像道,頭帶四兩羊絨帽。真法不在寺院內,他掌彌勒元頓教。」表示明末後真主彌勒落於俗家寒門。 

* 光緒31年(西元1905)歲次乙巳3月15日,路祖(時年57歲)奉天命掌白陽天盤。故西元2024年為「白陽文運120週年」

陸隆吉經理(校長)課後慈悲補充:「發一組天命傳承

〈端正同氣〉:學修道辦行,學者「重堅認道統」

修道 道心(堅定) 天命 上帝命令/道統

講道 道義(堅守) 人命 人的交代

辦道 道念(堅恒) 自命 邪教(臭)

行道 道脈(堅貞)

《孟子·萬章》:「天與之」(政教合一之「與」),可知道統是「天與之」,非「人與之」。

中國人將來能被領導全球,不以武力,而以文化!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1994年,老前人至台北市錦州街7樓找陸經理,批評《崇德月刊》,因雜誌記者曾訪問林某某錄音稿,否定林為點傳師,並說:「大姑被迫害,則大道沒有了。」梁大姑不言其他道長,而提韓道長,顯為真,並求韓放命給她,見她跪求一小時,不慎言「好了,不要鬧了」,亦可佐證韓老前人有天命。2001年「師空一個補一個」

一貫道之「天人一貫」 白陽期收圓 普渡收圓

亥會:前終後始

寅卯會:天生人

辰會:人生人

午會:青、紅陽期

〈五教〉訓中訓:臨初有太公

〈七佛寺碑文〉:臨初公傳聖道 (佐證姜太公倒裝降世的十六祖劉清虛接續天命,稱一貫道,為紅陽期滿,進入白陽期,)

紅陽期自老子始。
44
篇道統訓文,得知道統祖師無伊尹姜太公

 

君樸則民樸,無為而化

禮以節之,樂以和之,賞以引之,刑以威之。

天命水精指孔子

老聃歷仕周朝,朋道得之原,識禮樂之歸。

三皇:降世治洪荒

五帝:制器尚象,皇降而帝。(傳16字新法)

三王:賞罰威信,帝降而王。

李耳西出函谷關,道脈暗轉釋迦」印度有老子廟。

《瑞應經》:「佛因授記曰: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

 

1.  同治三年(上元甲子,1864年)

2.    光緒三年(王覺一接天命,1877年)彌勒出世東震,才能收圓。

3.    光緒卅一年(路中一接天命,1905年)

1984年(下元甲子,為雙春雙雨水之年)。

白陽期10800年,令萬教歸一,萬法歸一。(教之合也,合則歸一)

三期持念的佛號:

青陽期:阿彌陀佛

紅陽期:南無阿彌陀佛

白陽期: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10字,故彌勒佛又稱十字佛)

 

〈末後一著 儒家收圓〉

「紅陽期會今已滿,皇極世道儒當先。」

 

儒家,在家修,修人道,達天道(〈道之宗旨〉:盡人道,達天道。

人間堯天舜日、彌勒家園、大同世界之時,彌勒佛方三次降世。

 

十五代祖始收圓之〈進道文〉:「若遇明指示,衝破太極圈。點開玄中妙,透出天外天。」

南海古佛慈訓:「先天大道今指點,不再苦海輪迴連;直超生死常與善,改變命運天恩沾

濟公慈訓:「自古大道傳不易,先修後得證天仙,千里訪師求口訣,萬古千辛不辭艱,三千功來八百果,圓滿方能得妙玄,今日天時非昔往,先得後修自明詮。」 

明體:自明明其德,繼天立極。
達用:教人明之德,待天宣化。 

「白陽修士,修辦一體」

自修難,共修易;渡人中,渡己易;濟眾生,佛前行。

道場中學修道、廣渡人結善緣、了愿行使天佑。

性受清虛真空,自天而入;性還清虛真空,盡人合天。
一人真萬人真,同登彼岸;一人假萬人假,同墮獄間。

2018年,崇德新加坡道場的壇主班,白水聖帝臨壇針對天命道統、一條金線提出指示:

盤古開天道已存,一條金線指原人;三皇五帝開闢路,代代相傳時至今。
天然恩師中華母,同領天命辦末辰;道統傳至十八代,六十四卦圓滿臻。
至此不續道統祖,莫要認假以為真;於此天命代理續,無有稱師道祖云。
吾續代理尊天命,回天繳旨繼鴻珍;功圓果滿返天理,母封菩薩不休息。
回歸本位責任續,天命保管交待云;茲事體大當慎重,全體修士當認清。
末後以假亂真者,趨諸罟擭難翻身;末後不遵天命者,自墜苦淵永沉淪。

南屏濟公在〈新時代大格局〉中慈示:
欲在新時代中走出大格局,需……
在學道中堅認道統,在修道中堅定道心;
在講道中堅守道義,在辦道中堅恆道念;
在行道中堅貞道脈,順境如是逆境亦如是。
人人不失其本源,不亂其金線,不入於旁門,不行於左道。

濟公活佛傳承獎聖訓中,也慈示白陽修士的傳承之道:
傳承之道乃
樹修身之根本,志開創之道務;有敦化之厚德,為啟後之標
杆。
救眾生之宏愿,繼先賢之精神;延祖師之道脈,昭天命之永新。失
一不可立也。
故志士仁人,於天職使命上,能自厚其責,團結所舉,使
百代之聖業能淵源流長,永續傳承也。


廖玉琬:白陽期天命真傳之辨析

〈肯定〉訓中訓:護持真天命 肯定古道統

民國90年元月27日 臺北崇德佛院

王祖《歷年易理》云:「有旁門外道。邪教正教之殊。即飛鸞開化者亦然。有自鬼仙而成者。只知善惡報應。故其乩筆所言。勸人為善有功於人事而已。有自精靈而成者。微知道之粗適迹。即有所傳授。亦不過閉目調息而已。有自散仙而成者。雖能講金丹中乘之教。而終不能盡洩真機。外此野狐邪鬼。冒名仙真。哄騙供養者亦復不少。此乩筆之旁門外道也。此皆因其人根基。前因而然。若真仙真佛真聖降臨。其議論講說。必三教之命脈。大道之淵源。其同事者必上聖高真。其所近之人。必三教之嫡派。此所謂家裡有君子。門外君子至也。人與神其義一也。」

真實聖訓特色:合訓用語常涉四書內容,含時間、地點(單位 國家地區 城市 佛堂 班別)、佛號、開場問候、叮嚀。

現在訓文以道務指導為主,故多為師尊師母、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慈訓,之前常見的八仙臨壇,近期已少。

1994年11月 發一慈法 雅加達 印尼法正堂 
明明上帝慈訓:
今時道場紊亂顛 各立門戶樹旗旛
各稱師祖一方佔 各稱放命掌大權
各有天命垂金線 各有道場後學全
目無尊長自專辦 欺師滅祖違逆天
如此孽子娘感嘆 一失之足墜魔圈
這非為娘出考驗 這非為娘天命頒
只因兒女起貪念 只因兒女入邪偏
忘恩負義名相攬 為娘順水推舟前
道場將有大考選 各當慎獨懺過愆
為娘今日告一段 天機洩漏給兒男
謹記在心過莫犯 素其本位按就班
了達聖業了大愿 慈悲忠恕為要端
告誡領袖德培圓 以德服人啟後賢
皇母有命大德培 明師子系天然
雨霖繼承聖事辦 點燃薪火照世間
兒女認準一金線 前賢後學心相連
天道明朗多考驗 三六四八攬地盤
有真有假理不變 有佛有魔驗心堅
若為領袖無正念 若為領袖想霸權
若為領袖師道犯 若為領袖行邪偏
兒要什麼娘如願 讓兒擁有名利兼
撥轉魔子來相伴 擁護助爾當前賢
他日大考大清算 清濁分班判艾蘭
故為領袖兢兢戰 領導後學慈心田
同是一申皇胎子 同是一師之徒男
前後相拉人才選 無為無私法地天
推功攬過方智漢 放下一切擁萬千
警告三才道神器 神道設教將過時
敬佛佛在有妙意 藐視仙佛耍稀奇
為娘設乩竅手立 亦是有限之時期
將把妙竅及妙乩 一一收回歸平實
他日旁門左道起 道場再有三才乩
各顯神術創奇異 各有乩竅訓文批
說有天命辦大事 說有老 命頒伊
五花八門各樹立 怪亂現象心中迷
兒女可要認仔細 破除形象為第一
妙智覺理守戒律 孝悌持心道不離
迴光返照省自己 正己成人真功積
天命金線申敕令 一貫薪火代代承
弓長子系真天命 雨霖代理奉命行
平收萬教歸一整 臻化世界呈大同
天道明了至末秋 還鄉覺路認理修
道脈金線祖祖授 不向旁人天命求
昇降關頭分良莠 謹慎謹慎小心走
果子成熟將收穫 猶怕風雨蕭颼颼
安頓自己命自救 信立智慧爭上游
勿信轉世稱彌勒 勿信濟公駕慈舟 (如自命「一貫天道」)
勿信錦囊有遺留(如彌勒大道白陽三祖)勿信道長天命有(如師兄組/孫道長)
勿信領導掌樞紐(如師兄組/樞紐前人 勿信觀音渡迷儔(如九蓮聖道、先天觀音大道、白陽三盤、白陽四盤、白陽五盤
牢栓心猿意馬鎖 任它猢猻鬧各洲
如來不動觀真我 自己無生在心頭
明德親民德敦厚 才可消災解冤仇
速速了愿勤修辦 才可躲災保平安
他日功成圓滿果 龍華會上享萬秋

劉師母月輝 正義輔導會都用「天」字輩為壇名

路祖時期有職,其中「頂」有2位,「保」有11位,
求道表文唸到
張天然 孫慧明時,師尊續路祖用「欽加保」,1947年師尊成道後,孫母始用欽加頂」;1988年 一貫道總會成立之後,採併為「欽加頂恩 張天然 孫慧明

以下是自命自立門戶者:
  • 王德昭(圓通子)
  • 陳火風自謂:獲師母錦囊。(孫師母不識字,裹小腳。師母於民國43年來臺,53年中風,最後2年不良於行,又不識字,如何授錦囊」?)
  • 王好德(山東人)1974年亦謂擁有師母錦囊」,1976年因不得一貫道十三組線前人的認同,乃避居新加坡,傳揚先天大道
  • 汪慈光2006年在臺設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
  • 顏妙始2000年在臺登記成立「彌勒大道」(道統不同於發一崇德,獨尊彌勒佛)
  • 「一貫天道」創始人林振和(善德老人)在南投民間設有南屏研修院,強調三曹普渡,稱與發一崇德僅辦天曹、人曹有所不同,尚有渡動物靈,倡道辦萬國,三曹一定揚。彰化二林的廣懿宮,宜蘭的廣慈宮皆屬之。
  • 「發一和善」源於發一德慧組,自稱「空有老前人」,下轄10位前人,千位點傳師。

2018年恩師慈示〈卓越人才〉訓文: 
承續祖祖修道之精神 能屈能伸 
接續聖聖修心之法門 自性反聞 
永續師師密付之本心 率性為根 
持續佛佛行道之至尊 達源還本 
繼續菩薩渡眾之方針 悲天憫人 
延續前人開道之責任 了愿報恩

發一崇德在民國69(西元1980)年學界等辦開盛況泓展,因制度跟不上道務,遂有彭姓點傳師等人爭衣缽,互抨清修 錢財清,前人陳大姑檢討歸咎於「金字塔領導制」,此後改為「集體領導 整體帶動」體制,另有「本地人辦本地事;本國人辦本國事」等制度設計。

彼時,員林玉皇宮,出現雲湧入殿之顯化,乃諸天仙佛臨壇向濟公恭喜:道運可期也。1992年,曾有十三位仙佛於〈道之宗旨〉訓文(始於1985年)完結篇慶賀,頌曰:此後格局將大不同矣!」。

上天普照發一崇德,老前人於一貫道總會,自詡「我與你們不一樣,我死都不怕」。回憶昔日各地爭取開辦法會,老前人雖虞槍斃危險,仍決志同意開辦,稱曰:「越抓越開,傳道萬國九州」。因而求見師母,希望能放命更多點傳師時,周邊有四位乾道護持,由浩然組前人梁華春大姑服事中風的師母,見證師母三次回答「以後你自己看著辦」(王好德不過是打雜)

1988年一貫道總會成立之前,化整為零;成立後,討論放命」時,梁大姑乃陳述上述的放命乙事。當時的理事長張培成(基礎組前人)乃採納此意見。

民國83(西元1994)年5月,年,老前人94歲到東南亞提拔點傳師,擔心旅途勞頓,又不便請當地點傳師來臺訓練(會失去當地國的工作),要陳大姑自己舉才放命,「自己看著辦,你自己放命就好了。」(洪秋梅見證之),起初陳大姑不以為意,後再獲確認同意「放命」,仙佛此後亦稱之「有天命的前人」。

老前人有師母的推薦,在民69(西元1980)年開荒日本,老母頒旨要老前人代理天命:「叫我兒起來吧只好認命,娘旨下敢推卻膽大包天

【相關報導】一貫道崇德學院二〇一九年度推廣教育的課程規劃,包括三大重點:

  1. 專題:一貫道天命道統真傳。(陸隆吉點傳師、崇德學院廖玉琬教授)
  2. 主題「仙佛聖訓:《歸根》、〈忠義磅礴 之闖五關正六根〉、〈論語聖訓・ 序〉、〈孟子聖訓・序〉。
  3. 研究成果:「一貫道聖訓之揀別」、「一 貫道得道之研究」、「聖靈與火洗禮之 研究」。

參考資料:《發一崇德雜誌》2019年10月號(第164期),頁85-109。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