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圖訓二
高風亮節之三(完結篇)
西元二00四年六月二十日歲次甲申五月初三日
日本東京赤羽 行德壇 北海老人 道濟慈訓
濟公活佛慈語之一
〈詠竹詩〉
寫竹屏山上 詩吟西湖旁
畫竹塞胸膛 竿節枝葉章
養竹樹德廣 本性固苞桑
參竹𥯥群壯 天帚開𥳇香
洗竹筠色蕩 箹挺笑風霜
「參竹𥯥(音插)群壯」,這個意思就是什麼?就是竹列一排的意思;竹,是密而不紊,然後它是群居。
來者正是 南屏山上
傻道濟 奉
母命 至佛地 隱身早將
皇母叩畢 再問我~這群好徒弟 歡喜否歡喜啊
誠心的基礎
徒兒們,今天開心不開心啊?真的開心?為什麽會開心?開心你中獎啦?不然開心甚麼哪?開心你要來佛堂嗎?確定?今天你有誠意要來,為師有心要講,咱們師徒不會因為形象,把咱們給區劃了。你今天看到形象,說老師來了,平常沒有看到仙佛顯像,仙佛沒來,我可以放肆嗎?不行~,仙佛是無所不在,隨時隨地就在你的身旁。寧可信其有,不要信其無。
所以,今天你來到這裡,為師希望徒兒們,能夠先拋開形象。你今天,拿了~Camera(照相機),拼命的想要捕抓鏡頭,請問一下徒兒們!這是長久嗎?當然不是長久。
「老師〜你落伍啦!我把你拍下,我可以天天看;我心情不好,可以跟你聊天。」這並不可笑,也不能說不可以!;但是,為師今天要教導徒兒們的就是——你要怎麼樣昇華?你要提升你的心境,修道是完完全全在於自己的那一顆心,而不是藉著形象來成全你。
每一個人都有誠心,只是誠心有大、跟小而已,是不是?你誠心很大的舉手,誠心,不是用形象在衡量;但是,誠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你明理之上。一個人明理,他一定誠心。誠心,是對誰?對自己,還是對你的同修?誠心,還是對上天呢?一個人的誠心,可以感動天地。(此時十五代祖臨壇,已緩步入佛堂。)
今天徒兒們,都是帶著誠心敬意而來。因為你們的誠心,可以感動另外一位明師臨壇。同樣的道理,就是為師方才說的,今天你要先屏除形象;用什麼來捕抓仙佛?這些鏡頭~,應該是用你們的「誠心敬意」。是不是呢?(濟佛於壇前右批訓〈一盞燈〉)
北海老人慈語之一
學者當知
誠心敬意在哪裡啊?那麼久沒見面了,你們好不好啊?誠心敬意在哪裡啊?
學者當知
吾道乃發前聖未發之秘
補前賢未補之蘊
不但會通三教 而理天實超三教之上
不但包含萬法 而無極實為萬法之祖
道大莫容 曲高和寡
辦此道者 當存遜世不見而不悔之志
果能入於其道 自然天下化成
吾乃
北海老人 奉了
母命 來至佛樓隱身已將
母參叩 再問你們好不好啊
五行相生之法
(眾人恭請祖師上座)
你們坐吧!這裡不是東震堂~。
道濟:「這兒當然就是,東瀛的行德壇〜。」
雖然地方、名字不一樣,可是來到這裡,聽得懂不懂啊?雖然名字不一樣,但是同樣都是原佛子,是不是啊?
來這裡既是要修道、學道,就要拴心猿意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要如何入手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懂不懂啊?不懂。
道濟:「因為平常〜道書太少扎根啦!」
那麼再講淺一點的道理好啦,你們平常吃些什麼啊?吃五穀。飯是白色,菜是綠色,青色像天。一年四季中最喜歡那一季啊?春天。所以,如果天不照四時來走,人是不是就難受啊?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性理,天如果不照四時走,如同人沒有了四端一樣。
來〜筆給我,東西南北中(寫圖一),東〜屬春天,在人的五臟當中,人養春天之氣,宜養肝,人吃蔬菜,是青色的,人吃蔬菜養肝以筋。南~屬心、屬火,屬紅(赤)。所以人吃紅色〜來養血。西〜屬肺,肝心脾肺腎,脾居中。木、火、土、金、水,這是五行。
五行,你是要相生,還是要相剋啊(畫圖二)?五行要相生,是不是就要怎樣啊?就要照理走。所以〜乾九坤六,加起來,是不是十五啊?既乾九坤六,就要九六同上法舟;月圓是不是在十五啊?所以末後收圓,就要九六同上法舟。
心永遠純正光明之法
那麼再來談~這個理、氣、象。
人稟物慾、氣,人有物慾,著氣,所以才會生四相三心,是不是啊~?那麼要如何去掉物慾?是不是就是要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來下手啊?
那何謂「象」呢?現在所看這些有形有象。如果把電燈關掉,還看不看得到啊?看不到。所以,在象界有了明就沒有暗,有了暗就沒有明為什說象假?當你看到時,它在眼前;當你看不到時~,它就消失了。
再講這個「氣」,有明有暗,是不是啊?(祖師走到某班員身旁),你站起來~,我問你~,你會不會生氣啊?(會)。但是你也不會生氣,對不對?(是)。所以當生氣的時候就是明,當不生氣的時候就是暗。
再來講這個「理」,理是明還是暗啊?(明)。理是明而沒有暗,所以我們常教你們要明理~明理~!,是不是啊?如果你們能夠超脫這個「形象」,修去這個「氣」,達到這個「理」,那麼你的心,是不是永遠純正光明哪?所以修道,能夠從貧富而昇到富貴,能夠從一無所有而發事,就在於你們願不願意去這個「象」,來達這個「理」〜。
只為走入這超生了死之路
你們看這汪洋大海,如果十年不下雨,會不會乾盡哪?(會)。地球的汪洋大海,十年不下雨,會不會乾盡哪?(不會)。那如果你們人~,十年不下雨,會不會乾盡哪?沒水喝,對不對啊!?(三天不喝水就很難過了)。是不是啊?同樣,你的心是要像這人間的水,還是要像這汪大海的水一樣?
我三歲喪父,七歲喪母,身無一文,就為訪道〜而來人間。身無一文,卻能夠訪道明師,修道成為一代祖師。那你們現在每一個人〜,錢都比我當時攜帶的還要多,那你們應該更有把握,能夠修道成哪!是不是?(是)。這麼小聲哪,這麼沒有把握啊!當初訪道,我跋山涉水,可不是坐機啊!也沒有快車可以搭〜,兩個腳,就是飛機、就是車,為了要普渡有緣人〜,一山走過一山,一河踏過一河啊!為的可不是求功名利祿,可是要走入這超生了死之路啊
當初學道者多,但是學道精神〜沒有你們這麼差呀!每個人〜只要一走入佛堂當中,坐〜就一定是抬頭挺胸〜,眼睛都不敢闔閉;所以說〜這年代是一代不如一代!人心是不如〜,一代一代越越壞,是不是啊?所以你們應該要趕快修回此心哪——原來的那一顆心。(祖師續在黑板前批本訓)
濟公活佛慈語二
修道的意義在哪裡
你們認為修道的意義是在哪裡啊?讓你日子過得更好,還是讓你的錢越賺越多,哪一種?還是讓你能夠成名就?是這樣子嗎?不是。那你不喜歡功成名就?你們不喜歡有錢好過日子?是嗎?
所以人往往都很矛盾,明明知道不可求,但偏偏想要去求;當你求不到的時候——求不得苦啊!誰苦啊?因為你內心有所求;誰讓你難過?自己啊!所以,生活過得好〜跟不好,貧窮〜還是富有,成名〜還是名落孫山,並不是在於這一個形象上面的定義。
好!說說看,為師帥不帥?為師帥,還是他們兩個帥(指操持)?耶〜怎麼突然間沒有人回答?(老師帥)。有人不回答是什麼意思?當然我「ㄕㄨㄞˋ」啦!為什麼為師「ㄕㄨㄞˋ」?因為啊〜率性之謂道嘛!你們凡間的人〜只止於「帥」字,為師是這個「率」,所做出來都合乎道,凡人都存在著這個「帥」,因為你存在這個「帥」,少了一橫,就不能當「師」啦!
所以啊,中國字很有意思,除了有意思外,這個也是! ――先聖留下來的〜要啟迪眾生的福音。所以〜不要再處心積慮爭這一個「帥」字啊!這個只能夠替人家走前鋒打仗,不能夠運籌帷幄(手指「師」字)。所以今天,徒兒們求了寶貴的大道,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因為你可以自己做主。
為什麼那麼在意旁邊走動的人呢?這個就叫做「心沒有定」嘛!你來不是為了看看我們嗎?看〜看到了嗎?你們看到老師了嗎?(看到了)。看〜到〜了〜嗎?(看到了)。錯〜,沒有看到!因為你的心,還沒有完全交給為師,你的心還在浮動耶〜。所以,徒兒們!這就是修道。修道不是叫你旁門奇想,你要回歸到正宗,回歸到自然,回歸到這一脈真傳。
一盞燈
把這首善歌唱一唱。第一次唱,以平常的拍子唱;第二次再快半拍;第三次再慢個一拍,這首歌完整是要唱三次。
每一盞燈是一脈薪傳 燃起了希望驅走黑暗
每一點光能照亮世間 讓異鄉的遊子登上彼岸
為了苦海的眾生 大道化三千
接續萬古的道脈 傳承者聖賢
每一盞燈是一脈薪傅 每一個人都要完成志願
每一顆心都純真至善 每一個人都要尋回根源
語寄:一盞燈
調寄・・傳燈
(十五代祖走到班員中間。善歌唱三回之後,操持領眾人恭請祖師慈悲。)
北海老人慈語 之二
凡事從至善入手 自然容易成功
大道普渡三曹,要救原佛子上。當時八股文興盛,講的是注重外表,不重實在意義,而今仙佛臨壇,每訓文所記載,皆是性理心法。如果你們真正去體悟、去研讀,你們就會明白性理,已是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哪。
這是什麽啊(祖師畫‧)?一點〜還是一個圈啊?(點)。如果我說是圈呢?是圈,也是點,是不是啊?這是什麼啊(祖師再畫○)?(圈)。那如果祖師我說是點呢?它有沒有比地球還要大呀?(沒有)。沒有〜,那何以說它是「圈」哪?所以這一個點,可以把它看成是圈,就看你有沒有用「理」去看它、去度它。所以凡事從至善入手(祖師指著‧),事情自然容易成功。就可以從這麼一點,擴展成這麼一圈。
但是當你要收的時候,不是就應該把這麼一大圈(祖師再畫○),收成這麼一小點哪?什麼時候該收啊?當你心起不平,想要罵人的時候,就該收〜;當你起了嗔恨之心的時候、癡心妄想的時候,就該收,收回你明師一指點的那個地方啊!
所以〜祖師我剛說的,東西南北中(畫圖三),東、西〜,如人的兩個耳朵;人的兩個眼睛,如同置南編對;舌頭〜是在北邊,鼻子是在中間。如果人能夠統四端,是不是耳朵就是應該聽正的音哪,眼睛該看正物啊?而你嘴巴應該要講好的話,自然你的一呼一吸,鼻子的一呼一吸當中,你就能夠存養其性、放下心念。
所以,木火土金水,要讓它能夠相生而不相剋,那就要看你遇到屬金的人,你如何能夠——使其相生而不相剋。
所以味道重〜,屬陰;味道薄、輕〜屬陽;味淡屬陽,味厚屬陰(見圖四)。是不是啊?味淡屬陽,就可以養氣而上升,味厚屬陰,就會養血而下降。所以吃素的人能夠清心寡慾。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人能夠修道,純德全道,自然能夠與天地共配享啊;天地人位居三才,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能夠順著天理來行~,是不是就能夠與天地共配享啊?所以當初覺一我達本能夠性理而入,就是能夠清心寡慾,身旁旁貸,闡道說法,普渡眾生。
人身本是木火土金水所聚,有一天終會壞,當道個假體壞掉以後,什麼能夠長存哪?就是你的真性,真理永遠不會壞啊!所以道傳庶民,有情眾生有緣有分皆可得聞大道;末後收圓應真儒,只要你們肯修、肯辦,必定能夠蓮綻花香。
誠心敬意修此道 盡心盡力辦大道
修道就是修心煉性,嚴以律己。(壇前有重物移動聲,操持請班員勿分心)。剛說的嘛,修道就是修心煉性,心一動~!,五官就跟著動,那麽這時候~是不是應該可以閑目而養神哪?守心猿〜拴意馬~。全部都把眼睛閉起來,心止一點——明師一指點。(操持:大家不要睡著了)。睡著也無妨,閉目要養神;如果你閉目而沒辦法養神,那就是你心念動、妄念生。把眼睛閉起來,耳朵關起來,嘴巴起來,調息你的呼吸,不要為一個小聲音而動了你的心哪!心平氣和,一呼一吸,運轉你的小周天;一呼一吸當中皆是法,一呼一吸皆有理。
大道普渡三曹,拯救有緣人上岸,你們應該承繼聖賢之心志,將這個大道廣布人間,普渡人間有緣佛子上岸。所以~以身示道,至誠無息;化導他人,惟理是箴哪!己不做,誰做?渡己~渡人~,同上法舟~。
能夠睡上一小覺也不錯嘛,這表示你心平氣和,所以靜心、淨心,時時靜心~,養足精氣神,不被外欲所幹擾。當初我座的弟子,各個是嚴律戒守,在外就是,更何況是在佛堂之內!道之尊貴,珍惜者易得之,不珍惜者~易失之啊。所以珍惜此時大道普渡三曹之佳機,誠心敬意修此道,盡心盡力大道。
如何可以—得福 得祿 得壽
真道〜你們得之,真理〜你們要行之;真道得之,真理不行出來〜,那真是枉費你們得了這千古大道啊!每一個人皆有佛性,性理本歸一,如果性離開了理,那就不為性了。理、性合一,方能夠把這個大道給走出來。所以〜你們的路要走得廣,不管是聖業還是凡業,以道入手,以理走,自然可以得福、得祿、得壽。
今日相聚,希望你們能夠謹記,好好緊握大道普渡良機啊!此時不修何日,此時不辦人生〜。一更嘆來,原郎迷人間,(翻譯不解),可見得他沒有讀過祖師我的〈嘆五更〉(見附註一)。
性理心法,你們自己好好握住,得之且用之,用之〜更要好好的至誠無息的保持之。理〜永遠是真理〜,永遠不變;人的心容易變,但是這個「道」永遠不變,要把人心歸回道心。(十五代祖退竅)
濟公活佛慈語 之三
高風亮節
(濟佛畫完竹圖)
今天風大不大?這一幅圖,就是被風吹動著的樣子;這是取〜剛好竹中間的一段景,旁邊為師題了那四個字――「高風亮節」。在這一幅圖裡面,寫著從七代祖一直到十五代祖師。這篇訓文,是 老母的旨命,把它傳下來〜到人間。希望徒兒們,能夠好好的參研這一篇妙訓。
(編按:本訓第二、第三行,恩師於本班有修訂,故與進德法會文字有些不同。)
〈竹圖訓〉訓中訓
(即「一條金線圖 道脈傅承錄」本訓之第十二排到第十九排)
不渡僧尼渡俗夫 白馬雙承順天數
著經天機羅祖觸 道隱絕傳千年枯
神佛獨授口訣咐 正宗道統九祖出
靜林跨鶴歸仙處 聞詩解悟得了苦
接續無欺徐楊祖 頂劫了道袁祖復
五老雲城章程著 鶴天奉旨道盤扶
覺一達本性理入 末後收圓應真儒
明師一指通天路 慈航太真眾生普
註:神佛獨授口訣咐……九祖出:濟佛批訓時為板書人員講述:「咐,囑咐、叮嚀的意思。當時他是在夢境當中得到心法,得到上天的正宗道脈。」
〈高風亮節〉訓中訓
單傳雙承道統載
道隱道顯順天排
註:讀〈竹圖訓〉的順序:竹幹、竹枝、竹葉。(詳見附註三)
希望兒們回去,好好的研究;能夠參研道理,應該要好好的把握。徒兒們今天能夠在千載難逢的這一個機會裡,看到這訓文的完成,是不是你們的福氣啊?好好的把握這個機緣,這就是道跟教不同的地方。所以希望每個徒兒,好好的用心來研究。
立身行道最好的方法
修道是看別人,還是修自己?(修自己)肯定嗎?不後悔?「哎呀!跟你講,以前啊我真的是看人修~~;但是今天哪,親眼目睹——仙佛臨壇做這一幅畫,哎呀~真的打從內心讚嘆!才知道真的,道~就在自身。」是不是看人家修啊?人家講話態度不好,你就不來;在親戚裡頭,他處事你不覺得喜歡,你就不去道場。是嗎~?所以要修自己。別人好跟壞,好~也不是你,不好~也不是你;要修自己——修心、修口、修意念,還要修你的行為。
好奇~,好不好?好~?看用在什麼時候,是不是?肯定大道,肯定大道普傅的奧妙;歷代這麼多、這麼多祖師,為了救渡眾生,自己都能夠頂劫救世,那樣的大慈悲心,你們可以做得到幾分哪?你們可以頂劫救眾生呢!你們可以做得到幾分?真的是「人溺己溺」,別人掉到水裡,好比自己掉到水裡一樣·那樣的心,你們能夠體悟嗎?體悟不到,是不是?講白話一點,沒有錢,苦不苦?當你肚子餓了兩餐,看到一個麵包才一百元,你都沒有法去買,你很想~得到這塊麵包,但是身無分;這時候,你不希望人家幫助你嗎?很想、渴望的那樣子!那一種疾苦,多希望別人救你。歷代的祖師,就是乘願而來,為渡眾生,不惜一切,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再苦~,他都吞下去。
你們今天能夠坐在佛堂,要感謝誰?感謝自己而已嗎?你的前賢沒有發慈悲心,他怎麼會把大道傳到日本?所以今天你們能夠在這裡求得大道,你們說珍貴不珍貴?相當的珍貴。徒兒們,打從內心真正感恩~。沒有天,哪有地;沒有父母,怎麼會有你們。為人子女不感恩,知恩不,就不是一個明理的人哪!等到父母離開你,你才在那邊後悔;整個道盤收圓了,你才在那裡歎、後悔、怨嘆,那時候就太慢了。
所以好好的立身行道。道,真的能夠——解救你,讓你了脫這個紅塵,了脫六道輪迥。徒兒們,道那麼珍貴,你們今天都已經得道了,為人不修道、不辦道,告訴為師,你要做啥好啊?所以立身行道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不好的改變掉,救渡有緣的眾生上彼岸。
徒兒們,人生在世,不懂得時脖把握當下,那就沒什麼意義了。道跟教的不一樣,不是要你迷信;而是明明白白告訴你這一大道,這個都是有跡可循的,絕對不是憑空想像的。徒兒們,把你的心對為師講——你願意修道嗎?願意修道,是自己~給自己承諾,你就要好好的從自己改變起。
放下執著才會真快樂
既然你願意要修道,就不能夠跟以前一樣,那麼愛跟人家計較,一直比較下去是苦了你自己。一切歸於自然就是「道」。任何事情莫要強求,強求,你得不到,你就會很痛苦;放下你的執,你會真快樂。
佛堂,是 老母的地方,是仙佛菩薩救渡眾生地方。所以你們有空,能夠回到佛堂多行功了願,你賺得這一些無形的,當有一天,真的需要用得到你的功果的時候,你才銀行有存錢嘛!就像在理天開了一個銀行,功德就是無形的錢,把它存進去。這樣明白嗎?
辦道,就是要〜學習,不學習,就不能夠更上一層樓。越怕做事,你就越不會做事;越怕吃苦,你就會遇到更多苦;你越去執著某件事情,越去執著某個人,你就會越不自在。所以凡事,惟有放下,你才能夠得到
你們唱唱〈一盞燈〉,這首善歌裡頭,寫著延續這一脈薪傅。希望回去好好的研參。(眾人唱〈一盞燈〉、〈北國之春〉時,濟佛為鎮壇訓題詩名,並為壇前點傅師逐句講解。詳附註二)。
尋回根源
徒兒們!尋回根源, 尋回咱們的家。別忘了師徒的承諾,別忘了咱們師徒的相約,每一回師與徒相會,總是萬般的不捨。雖然離開徒兒們,是多麼的不捨,但是,咱們一定要相信,為師是時時刻刻的在徒兒們的身旁。好好的修道,好好保重;你好好保重自己,就是在保重為師啊!
《維摩經》講了一句話,聖人就是看到眾生的疾苦,菩薩就是看到眾生的疾苦,他寧願眾生的苦,他來承受。所以很多的在世活佛,為什麽會為眾生而辛苦奔波勞累,然後會生病,病倒了?不是他自己把身體調理得不好而已,重要的是,他的悲願,他願意承擔眾生疾苦。徒兒們,保重自己,記得為師的話。把最後這邊唱兩次,唱慢一拍。好好保重,徒兒們!(退竅)
(在〈一盞燈〉歌聲中,師徒揮手道別)
注釋
鎮壇訓-〈詠竹詩〉注釋
1、畫竹塞胸膛:竹先胸有成,心中有定見。喻修道人心有定見、理想、目標。
2、竿節枝葉章:畫竹乃先畫竿,再畫節,再畫枝,最後才畫葉子,順此章法順序而畫出。喻修道有體而有用,由本而末,依理而行
3、養竹樹德廣,本性固苞桑:全句意謂培養竹子,就像培養德行要寬廣,要穩固本性根基。苞,本,植物的根。苞桑,原指桑樹的根,因桑根眾多,深入土中,故引喻根基穩固紮實。《易經・否卦》:「其亡其七,紫於苞桑。」《疏》:「苞,本也。凡物繋於桑之苞本,則牢也。」
4、參竹𥯥群壯:參,參悟。意指竹葉看似疏,其實疏而不漏;看似密,但密而不繁。𥯥,音插,竹列。全句意竹子之性不孤立,其根部會再長出新竹子,而形成群叢之壯觀景象。
5、天帚開𥳇香:喻修道人發揮自天而來之本性,不斷涵養自己德性,終能散發自性之德香。天帚,竹之枝條猶如向天際散開掃帚。開𥳇香,當竹子開花時,散發出幽香。𥳇,音復,竹花。《竹譜》:「竹生花實,其年〈即期年,一年。〉便枯死。」
6、洗竹筠色蕩:全句意謂,經過風雨之後,竹之青翠本色因而顯現。比喻以古聖先賢之真理來洗心滌慮,使自性之光明現。筠,音雲,竹之青皮。蕩,萌動顯現。
7、箹挺笑風霜:全句意竹節挺拔,任風吹霜降,竹子仍能挺立,不凋不蔽。喻修道人要有高尚之節操,不變之志節,即使遭遇艱難困苦險惡情境,仍能不屈不撓,堅守志節,不改初衷。箹,音要,竹節。《竹譜》:「竹之節曰箹。」
鎮壇訓-〈學者當知〉注釋
1、蘊:深奧之義。
2、道大莫容:道大莫容,道極廣大無邊,無法以言語文字完全述之。全句意謂道大理微,能會通徹悟道之玄奧者實極稀有。
3、曲高和寡:曲調愈高深,則能與之唱和者愈少。語本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野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後比喻言行卓越不凡,知音難得;或品艱深高妙,賞識者很少。
4、遜世不見而不悔:遜,音頓,隱逸。遜世,避世也。全句意修辦大道之人,一心以行道為職志,因而自甘於淡泊無華不求人知,終身雖未得名利亦無怨無悔。《易經・乾卦》:「不成乎名,遜世無悶。」〈中庸〉:「子日: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遜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5、天下化成:《易經・恒卦象》:「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意將娑婆世界化為蓮花邦。
竹圖本訓注釋
1、天運樞機疏竹出:全句意謂仙佛奉老中之旨意,藉著疏竹之妙訓來闡述天時之運轉,代代祖師傳承天命之蘊奧。天運,天時之運轉。樞機,喻主要之事物。
2、禪門密寶林中悟:代代祖師乃傳授上乘密法,眾生得受明師指點後,更要常自悟自解「雙林樹下見如來」之真實義。
3、一指玄黃:謂受明師一指而開悟自性。玄黃,玄為天,黃為地。此喻玄關自性。
4、道載九六返瑤都:全句意以道接引眾生返回理天。瑤都,理天。九六,泛指乾坤眾生。九,是初九,乾之代稱;六,是初六,坤之代稱,易卦卦象始陽始陰,此指陰陽之別,男女之分,因此「九六」二字是指原靈之性。
5、八風不動:八風,指「利、衰、苦、樂、稱、譏、譭、譽」。八風不動,意謂八種強烈外境現前時,仍能不動妄心。
6、行無忒:忒,音特,差錯也。行無忒,行為端正毫無差錯。
7、勇氣恆固石盤鳩:意謂修辦渡眾的勇氣,要永遠如大石聚合般地穩固不移。盤與磐通用;石盤,即石,指大石。鳩,音,意聚集、聚合。如:鳩合、鳩集。《左傳・隱公八年》:「君釋三國之圖,以鳩其民。」
8、志恆佐:意謂要永遠以堅定志向來輔助承擔重任之勇氣。佐,助。
9、鶴天奉章程仁義行:姚十四祖,諱鶴天。意姚十四祖當時在西乾堂奉行〈雲城章程〉,推行仁義。
10、倒懸解民:比喻解救人民於困苦之境。倒懸,縛人兩足倒掛。比喻極為困苦。《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世,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11、矢志:下定決心。
12、斯不渡僧尼渡:上天有命,道降火宅,道脈傅承不再是僧尼。
13、著統:著,著作、記載;統,道統傅承。承上句,意六祖之後,道統所傅者不是出家人。
14、解詩一指通:何十一祖解悟吳十祖的詩:「七七四九春色秋,三六苦中出幽悠,若問春色歸何處,八八雞猴申上休。」因而承繼道統。
15、釋家宗劫終,如雲俗夫白馬承繼天命:劫,意即世、時間、時期;《隋書・經籍志四》:「一成一敗,謂之一劫。」如雲,比喻德化廣大,如雲一般潤澤群生。《史記・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史記索隱》:「如雲之覆渥,言德化廣大而浸潤生人。」俗夫,此處指未出家的人。六祖之後,道脈不再傳於釋家宗門,而俗家的白、馬兩位祖師德化廣大,繼承天命道統,即是七祖。
16、覺一明師聞收圓始:覺一,王十五祖,諱希孟,字覺一,號北海老人,於二十七歲得姚十四祖傳授至道,姚祖回天數年後,老母於沙盤授王祖天命,接續道統,由此上天開始辦理收圓事。
17、救世道頂,祖袁復五老:徐、楊十三祖頂劫救世,受考成道後;袁十二祖復出掌盤調理,至道光十五年了道歸空。道光二十三年(西元1843年),上天於沙盤揀選五行掌理道務。
18、道獨雙順天數:道統是單傳或兩位祖師共掌道盤,皆是順從上天之運數。
19、著經天機羅祖觸:羅祖,即羅八祖,繼承七祖道脈後,因著經洩漏天機,受皇風大考,捨身了道。
20、神佛道收歸無生:羅八祖成道後,天命被上天收回,道脈中斷。
21、正咐訣口授上乘,繼續一脈道統應真儒:黃九祖夢中得仙佛傳授真道,遙接天命真傳,成為第九代祖師,闡道說法。
22、蓮花道歌:第十二代祖袁志謙為渡化徐、楊二祖著作〈蓮花道歌〉,裝似乞兒,每日到他們門前唱誦。
23、靜敬越滄波:十三祖――徐、楊兩位祖師,接續袁十二祖之後,四處開荒播種,闡道渡眾,懷靜敬不二之心志,無怨無悔,度過種種波瀾與考驗。
24、頂劫道護將身拋:於風考嚴峻,人人心驚膽寒,十三祖心想如此考驗,大道何日才能普遍,乃發願替眾生頂下災劫,以護持普渡聖業得以順利推展,因而犧牲生命。
25、念念切切:念念,猶言一切之心念也。切切,憂思貌。
26、林跨鶴:吳十祖靜林成道時,跨鶴飛昇。
27、無影山:指的是玄關寶地。《彌勒救苦真經》:「無影山前對合同。」此處指祖師傅承之心法。
28、隱道顯順天排:道隱或道顯必須順從上天之安排。
29、篳路藍縷:古人指駕柴車、穿粗布衣,胼手胝足以開闢山林。此謂歷代祖師歷經艱辛困苦渡化眾生,開創聖業。
30、苦續接播:何十一祖了苦,接續吳十祖道脈,濟渡眾生。
31、擎天:托住天。比喻強壯高大而有力。唐・孟郊〈懷南嶽隱士詩〉:「見說祝融峰,擎天勢似騰。」
33、顒顒卯卯:額顯:音ㄩㄥˊ,溫厚恭敬的樣子。卯卯,氣概軒昂的樣子。《詩・大雅・卷阿》:「顒顒卯卯,如圭如璋,令開令望。」形容聖人的行誼風範。
33、共濟衷和:意即同心協力,互相幫助。此處謂天人同心,共搖法丹,濟化蒼生。
34、大千:指世界。
35、大德敦化:謂聖人的德行如天地生物之德,潤澤群生,化育萬物。《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36、東瀛:日本。
37、千古:不朽之意。引申為不朽的聖靈。此處指歷代祖師。
38、廣植玉樹:廣,眾多。植,培育。玉樹,比喻美材,美善不凡的人材。《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後人乃以「玉樹」稱美佳子弟。
39、聖科:科,等級、品級。南朝梁・皇侃・疏:「科,品也。」聖科,即聖佛之品。
附註一
〈嘆五更〉北海老人著
一更裡,坐茅庵,遊聖地,嘆一番。
典籍猶存人事變,金石絲竹依然在,國風雅頌向誰談。
庶草蕃廡閑庭院,頓令人傷心慘目,不由的回想當年。
註 庶草:眾草·蕃廡:茂盛。
二更裡,月滿天,背泗水,面尼山。
河嶽鍾靈麟鳳現,刪詩定禮參造化,繼往開來續心傅。
東西南北都遊遍,在陳蔡絕糧七日,過宋衛削跡伐檀。
三更裡,月當中,古闕裡,舊家風。
三千七十同講誦,天本無言四時運,聖由天縱萬化通。
窮理盡性達天命,上承接執中精一,下開啟主敬存誠。
四更裡,月轉西,哲人往,道路岐。
漢晉隋唐紛紛議,濂洛關閩紹真派,鵝湖鹿洞未決疑。
道海茫茫何處是,又興了半山八股,為青紫天下熙熙。
註 1、漢晉隋唐紛紛議:漢代儒學盛,但思想而失精義;儒則高談清虛之學,空大無實,隋唐重詩賦,崇尚華麗辭藻,孔孟心法入室者少。
2、濂洛關閩紹真派:濂、洛、關、閩,是宋代理學大派。周敦頤,號濂溪先生,後世稱他的學說為濂學;程顥、程頤兄弟住洛陽,稱為洛學;張載, 關中人,稱為關學;朱熹生於福建,稱為閩學。四人雖傳聖人心法,但未承繼道統。
3、鵝湖鹿洞未決疑:朱、陸鵝湖寺之會,理學、心學所論各執一邊,即使後來朱熹邀請陸九淵於白鹿洞書院講學,此疑惑仍未解。
4、半山八股:王安石,號半山,開八股文之肇始。
5、青紫:本為古時公卿帶之色,因借指高官顯爵。
6、熙熙:放蕩多欲的樣子。
五更裡,月西沉,撫斯世,想古人。
窮神知化向誰問,格致誠正怎下手,位育參贊何處尋。
三易河洛成虛論,金絲堂琴瑟在架,春風壇四顧無人。
1、三易河洛:指三易、河洛之理。三易,三代的《易經》,夏稱《連山》,商稱《歸藏》,周稱《周易》。河洛,即《河圖》、《洛書》。引喻三代聖人之學。
2、金絲堂:金代為紀念孔藏書,在孔子故宅內修建了「金絲堂」;因傳說魯恭王拆孔子故宅牆壁取書時,有金石絲竹之聲,六律五音之美,故名「金絲堂」。
3、春風壇:聖人春風化雨的壇場。
附註二
濟佛慈釋〈詠竹詩〉
寫竹屏山上,詩吟西湖旁:瞭解意思嗎?寫,要寫~,寫竹~在屏山上;吟詩~,就要在西湖旁。
畫竹塞胸膛:就是怎麼樣?就是胸有成竹。
竿節枝葉章:這個當中——竹的、節、枝葉當中來做文章。
養竹樹德廣:養竹,是種竹的時候,就像修道,要培你們的養德一樣
本性固苞桑:苞桑,就是根基恒固的意思。就是它本性要怎麼樣?劄實;然後就是要穩固。這個本身的穩固,就是和修道的德性一樣,它是個根本。
參竹𥯥群壯:參竹,參悟這個竹的時候。𥯥群壯,竹它是疏而不漏,密而不繁。就是竹列,一列、一列的,它是相當怎麼樣?它不是隨便就會當生呢(「就會當生呢」臺語)。瞭解嗎?什麼叫「群壯」呢?竹,它不孤;眾,它不會獨獨就長那麼一根,伊一定閣會生出來,它是群居的。就像修道,你一定要怎麼樣?你一定要瞭解這個。
天帚開𥳇香:天帚,就是竹的這個枝。𥳇,就是竹花;竹開花,聽過沒有?沒聽過!但是竹子會開花,聞說〜竹開花,所有百花要盡殘。所以要遇到竹開花,那麼~是難得一見的景象,就是很難得的意思。
洗竹筠色蕩:洗竹,就是下雨的時候。筠色,筠本身就是竹的青皮,竹的皮。洗竹筠色蕩,就是啊~當雨過後,是不是把這些塵埃洗滌盡了,它原來這個(筠色),就能夠顯現出來了(蕩)。
箹挺笑風霜: 箹,就是竹的節。竹子為什麼它能夠一截一截?它就是靠這個節接續,上下能夠接續。箹挺笑風霜,笑,不是嘲笑的意思喔~不是在笑它的意思喔〜笑是怎麼樣?笑,就是〜竹子讓風吹襲著、讓風一直吹打著,叫作笑。所以這個裡面就是在詠竹,詠這個竹。當你看到的時候,你的那一個情境、一個感受,能夠把整個竹把它表現出來。笑風霜,風和它哪~已經融合在一起了;你看洗竹、霜雪它也都不怕。
當第三篇為師要結合的時候,就會明明白白告訴你們這些徒兒們,為什麼用竹子
來畫出承續這一脈的真傅,究竟答案在哪裡?為什麼不用蘭,為什麼不用別的,為
什麽只用竹呢?竹子是代表君子? ~~不只喔,竹還能夠寫盡歷往,為什麼它能夠
從古至今轟動文人雅士?為什麼,能夠一柱擎天?為什麼竹,能夠寫盡道統一脈的
真傳?
附註三
讀〈竹圖訓〉的順序
訓中訓文字,依主幹、竹枝、竹葉順序而畫出
*I〜12說明竹幹、竹枝所對應的訓中訓
1、主幹上截,由上至下,訓中訓:
不渡僧尼渡俗夫 白馬雙承
2、主幹中截,由上至下,訓中訓:
順天數 著經天機羅祖
3、主幹下截,由上至下,訓中訓:
觸 道隱絕千年枯 佛
4、主幹左上枝,由下而上,訓中訓:
獨授口訣咐 正宗
5、主幹右上枝,由下而上,訓中訓;
道統九祖出
6、主幹左下,右枝的下截,由上至下,訓中訓:
靜林跨鶴
7、主幹左下,右枝的中截,由上至下,訓中訓:
歸仙
8、主幹左下,右枝的上截,由下而上,訓中訓:
處 聞詩解(處,向上畫一「枝芽」。)
9、主幹左下,右枝的右分枝,由下而上,訓中訓:
悟傳了
10、主幹左下,中枝,訓中訓:
苦
11、主幹左下,左枝,訓中訓:
接續無欺
12、主幹左下,右枝的左分枝,訓中訓:
徐楊祖
*13~23,說明竹葉所對應的訓中訓:
13、主幹左上枝,上節的竹葉,訓中訓:
頂劫了道
14、主幹左上枝,次節的竹葉,訓中訓:
袁祖復
15、主幹左上枝,下節的竹葉,訓中訓:
五老雲(五,畫一葉,越主幹,到「著」下方。老,橫劈一葉,越主幹,到「城方。)
16、主幹右上枝,下截的竹葉,訓中訓:
城章程著
17、主幹上截右側的竹葉,訓中訓:
鶴天
18、主幹右上枝,上截的竹葉,訓中訓:
奉旨道盤
19、主幹左下,右枝的右分枝竹葉,訓中訓:
扶 覺一達本性理入
20、主幹左下,右枝的左分枝竹葉,訓中訓:
末後(畫兩葉)
21、主幹左下,右枝的竹葉,訓中訓:
收圓應真儒 明師一指通天路
22、主幹左下,中枝的竹葉,訓中訓:
慈航太真眾
23、主幹左下,左枝的竹葉,訓中訓:
生普
資料來源:《道脈傳承錄—增訂版》(光慧文化,2017年12月1日),頁1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