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幼小的心靈有沒有受傷?人家講兩句話就很受傷,很難過,會不會?人家不知道我們沒有關係,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總有一天別人會瞭解,不瞭解沒關係,上天會瞭解。最可悲的是自己沒做好,就真的很悲慘,別人瞭不瞭解是其次,自己有沒有做好最重要。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人不知而不慍》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幼小的心靈有沒有受傷?人家講兩句話就很受傷,很難過,會不會?人家不知道我們沒有關係,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總有一天別人會瞭解,不瞭解沒關係,上天會瞭解。最可悲的是自己沒做好,就真的很悲慘,別人瞭不瞭解是其次,自己有沒有做好最重要。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人不知而不慍》白話訓
南極仙翁慈悲囑語
※修道是很簡單的,只要你以平常心,修道要踏踏實實,心女實實在在,要以平常心來做事,常常說好話,常常存著慈悲心,常常做善事,那麼好運就會跟著來。如果你覺得你命運不好,你要去想辦法改進,命運是有辦法改的,只是你做與不做而已,就這麼簡單啊!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其為人也孝弟》白話訓
南屏道濟慈悲囑語
※有沒有常常在研究《四書》?人常説:「半部《論語》治天下」,你們要把一部《論語》都讀熟,《大學》、《中庸》、《孟子》也要多多研究。
※老師要你們多多讀《四書》,就從《論語》開始,把裡面的句子來熟悉;道理熟悉了,就是要把它實行在我們的生活上,才不會說言行不一。我們不要滿口道理要求別人,卻對自己無所謂:對自己的時候活潑玲瓏,對別人就說不遵守佛規,不是這樣子喔!
南極仙翁慈悲囑語
※物有盛衰,而人有生死,順應這自然。人活在這世關上;就要很認真的活著,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最大的價值,這是人生應有的一個態度,所以要愛惜自己的生命,順應這自然。人不管處理任何的困難,或者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你都要用輕鬆而不輕浮的心去面對,或許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出《論語聖訓・卷一・其為人也孝弟》白話訓
靈妙天尊慈悲囑語
※每天很勤勞,因為我們的責任很重喔!我們要濟世救人,不要每天待在家裡都沒有去成全人,把它放在那邊不去做,這樣子就沒有盡到責任喔!
※你不要說,我的慈悲付出一分,就減少一分,不會哦!慈悲心付出一分,它會再多長出三分、多長出十分,就像井水時常去舀,水就會一直跑出來,不去舀它,就會變成死水。我們人的慈悲心、愛心也是一樣的,越付出就越多,不會說,我的愛已經用完了啦!沒有愛了,不會。我們有愛心給人家、給眾生,我們的命運就能夠改變。
大笑佛童 小笑佛童慈悲囑語
※「慈悲為懷誠不變,愛人如已結善緣」:我們要慈悲,慈是給人快樂,悲是拔人出苦,我們要讓眾生快樂,我們要讓眾生能夠出苦。愛人如已,我們不只愛人,也要愛各種動物,你們會不會跟眾生廣結善緣?有的人去到那裡大家都歡迎,也喜歡他、尊敬他:可是有的人去到那裡,別人都討厭他、排斥他、看不起他,那你要做那一種人?要做讓人尊敬的人,是不是?那你們就要跟眾生廣結善緣。我們要跟眾生廣結善緣,是到那裡人家都尊敬我們喜歡我們。要怎樣廣結善緣?平常你們老師常常教你們的方法是「祝福」,我們要常常祝福眾生,希望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好比聽到救護車的聲音,我們祝福他早日康復。我們可以不用錢,又隨時可以做的,這樣會不會?
―語出《論語聖訓・卷一・不亦樂乎》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生活是不是過得很豐富、很精彩啊?不像青陽期、紅陽期修行人,天天悟道,天天參禪,是不是很乏味啊?那這輩子看修道人又學烹飪、又學手藝,又彈琴、又插花,什麼都能做,什麼都行,生活充滿了精彩,比起以往入深仙修行的人是不是幸福很多啊?所以末法眾生修行,上天給予最方便的環境,半聖半凡,帶業修行,千古以來最好的都被我們估盡了,若沒有好好把握很可惜。
南極壽星慈悲囑語
※很多人學了很多的知識,但未必他有智慧,求知識也只是因應這個社會需要、工作需要,你不可乙太過於執著。字是死的,法是活的,所以你要能夠運用,才不會造成文字障。就像你聽道理,你需要往好的地方去尋求,而不是鑽牛角尖、專找問題,道是要教化他人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明白,做一個明理的人。
―語出《論語聖訓・卷一・不好犯上》白話訓
漢鍾離大仙慈悲囑語
※「眾善至理來遵奉,諸惡莫作無不能」:我們學習了道理,要多做善事,就像一個袋子,你每天去儲藏你的寶物:但如果一邊做善事一邊做壞事,就像這個袋子下麵露個洞,裝也裝不滿、填也填不滿,是不是很可惜?我們要行善,也要斷惡,把不好的行為改正過來,把不好的心念修正過來:有不好的習性、不好的稟性,通通把它革除,表現出來才會有好的行為、好的言語,聽懂嗎?
端木賜夫子慈悲囑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怎麼解釋?比如說自己不喜歡吃蘋果,不要勉強別人一定要吃,雖然蘋果是很有營養的東西,但是人各有所好,我們尊重別人的選擇,是不是?推展開來,我們不喜歡人家批評我們,那麼我們就不要去批評他人,我們不喜歡別人沒有公德心而造成環境髒亂,自己就要遵守道德。體會這種不喜歡的心情,我不喜歡這樣,肯定別人也不會喜歡,這就是「將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