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悲觀音聖像
普悲觀音具有平等普遍的慈悲心,是觀音化身中的自在天身寶相,象徵三界最高神祗。《法華經・普門品》載:「應以大自在天身得渡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之觀音化身。普悲觀音立於山嶽上,身穿白衣,雙手藏於法衣向前垂下,威德慈悲,普及人類萬物娑婆世間,俯瞰廣大周遍眾生,施予歡樂與解救蒼生的痛苦,視眾生如赤子,懷著一律平等的慈悲之心,見眾生之苦,猶如自己之苦,感同身受衍生擴及對眾生的慈愛與悲憫,保佑眾生平安渡世。
前人輩秉承師尊師母之遺願,普渡三曹,挽救苦海眾生,病療在抱,犧牲奉獻,一命交天,精神與普悲觀音同心同愿,如今皆列位白陽仙真,但道脈薪傳豈能在此時告終?我們每一位白陽弟子皆應立志為普悲觀音的化身,當踵武前賢,救渡眾生離苦得樂。
中華民國一0九年歲次庚子四月十二日 西元二0二0年五月四日
普悲觀音慈悲指示訓
普渡眾生大道傳 犧牲奉獻命不凡
慈悲為懷行忠恕 四無量心濟迷男
觀往知來信因果 反求諸己斷塵緣
大音希聲卻悅耳 愿無始終即佛仙
吾乃
普悲觀音 奉
母命 降至佛門 參叩
皇母身 再問賢士否安心
哈哈
手持乩筆留訓文 信愿行證為方針
登天有梯四要件 成佛指南必依循
一貫薪傳非容易 道脈費隱留精神
槍林彈雨中辦道 生死拉平救原人
官考魔考中辦道 定傾扶危道途奔
病考道考中辦道 一心許天守堅貞
如今瘟疫遍塵地 試問爾等存何心
是否展現信愿愛 是否承愿思前人
信愿行證淺言示 賢士各當研明分
信為道源功德母 正信諸佛善言真
堅信佛性乃平等 正信業報果與因
入門發心乃要道 十條大愿定方針
佛前誓言原動力 天事人辦愿弘深
躬行實踐誠可貴 三施並進意義臻
超越自我化阻礙 一步一印且行深
人間修辦此身度 證得天爵美名存
福田耕耘有收穫 一日修行證一分
夙夜匪懈積極取 盼望賢士大志伸
感恩之心災劫度 信愿行證渡病瘟
語此不判止玉管 辭叩
母駕 返瑤琳
哈哈退
要義
第七篇啟發我們,師尊、師母、前人輩,修辦的德範,信愿行證的精神。師尊、師母與前人輩,用犧牲奉獻的生命,辦理白陽大事,普渡三曹。用忠恕慈悲的無量心來服務迷昧眾生。他們深信因果、頓斷輪迴、愿無始終。因此能夠在槍林彈雨、官考、魔考、病考、道考中辦道。做到生死拉平,一命交天;定傾扶危,勇往直前;一心許天,堅貞守愿。所以,成就先天果位。我們要學習這份精神,挽災化劫救渡眾生靈性,必須做到信愿行證。
◎信:信入源頭真功德,堅信佛性平等。正信諸佛真理,正信因果業報。
◎愿:十愿是修道入門,行道指南,是修辦原動力,人辦天事靠深厚弘愿。
◎行:知行合一,三施並進,超越自我。化除阻礙,一步一印,行深到岸。
◎證:自性自渡,雙證福慧。早晚不懈,日日修證。證得天爵,美名長存。
注釋:
◎四無量心:佛教用語。佛教四支修行方法。即慈、悲、喜、捨。
慈無量心—善與人同,隨緣歡喜。
悲無量心—同體大悲,拔苦為悲。
喜無量心—常存歡喜心、讚嘆心。
捨無量心—無所求的平等心。
◎觀往知來:觀察過去的事實,便能推知未來可能的變化。
◎大音希聲:對於形容詞的「大」,旨在對「大」的辨證經成眾人對「道」的境界作感悟。沒有聲音的聲音是世界的聽覺感受。
◎費:廣泛、顯著。
◎隱:藏匿。
◎生死拉平:無所謂生,無所謂死,把生死拉平了,把生死這關都看開。
◎定傾扶危:指在國家危殆將傾覆之時扶持之,使安定。
◎信為道源功德母:道源就是修道的第一個方法。《寶炬陀羅尼》云:信為一切修行之前導,一切功德之源泉,其如母親出生、守護、增長一切功德。
◎躬行實踐:親自去實行踐履。
◎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
◎天爵:tiān jué,在理天受老中敕封的果位。
◎夙夜匪懈:sù yè fěi xiè,夙夜是早晚、朝夕的意思;匪是不的意思;懈是懈怠。形容日夜勤奮,從不懈怠。
資料來源:《過劫》(新北市中和區:明德出版社,2020年7月),頁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