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修士篇〉
今之修士當孜孜學道,
明乎孟子所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志為傑出修士,宜每日開卷,
閱讀經訓,探究妙理,參悟聖賢仙佛之教誨。
於自心中,
須慎思是否正知正見,須省察是否知過能改;
須懺悔往昔所造惡業,須格物六根不染六塵。
常用智慧觀照,使其內外明澈;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
古德云:「佛說一切法,為渡一切心;
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故修士實洞徹,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常體道家所謂「常無欲以觀其妙」,
佛家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於日常行住坐卧之中,修者自悟:
背覺合塵,或背塵合覺?
孔子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若修者法乎君子,慎獨於隱微之間,
而能不思善惡,正與麼時,必能識得明上座本來面目。
一心一念,不倚不偏;一言一行,從容中道;
隨心所欲而不踰矩焉。
明此文者切實踐,堪稱傑出修士;
必定活出佛之智慧,成為現代活佛。
西元二〇一八年三月十七日 民國一〇七年歲次戊戌二月初一日
臺北 崇德佛院 臺北道場中壢區壇主班
資料來源:《不休息菩薩慈示訓(教材)》(南投縣草屯鎮:發一崇德聖訓中心,2021年2月),頁44-45。
總網頁瀏覽量
2024-10-08
《不休息菩薩慈示訓(教材)》:傑出修士篇
【大哉問!】
【近一週熱門文章】
-
不盈章 第十五 第十五講 古代的有道之士 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古時候的有道之士,他們的靈性是微細奧妙的,他們的本性是永遠通達的。這都是外人難以窺測 、 難以瞭解的玄機...
-
西元二〇二三年三月四日 民國一一二年歲次癸卯二月十三日 桃園 泓德佛院 桃園道場 竹一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如何安放身心靈〉 安放身,身強體健,養胃健脾;扎穩實務,從中學習。 安放心,心無墨礙,無有恐怖;顛倒不生,心念真佛。 安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