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12-04

【廣結善緣賦】

 (一)本文:

濟世才者 自宜韜斂

凡事韜晦 不獨益且益人 凡事表暴 不獨損己且損人

人生一日 聞一善言 見一善行 行一善事 方不虛生

一言能傷天地之和 一事能折終生之福

仁人心地寬舒 寬厚則福厚

君子之待人也 內則盡己之心 外則通權達變

心平氣和 應人則善 處事則祥

需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以禮義為處世之道 以廉恥為律己之法

仁言不如仁心之誠 利近不如利遠之博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 今之人飾己以要譽

古人臨大節而不奪 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為聖賢 只要於一顆仁心

為豪傑 只要於一腔義氣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 人有恩於我不可忘

聞人善則法喜之 聞人惡則修省之

我本薄福人 宜行厚德事 我本薄德人 宜行惜福事

平安即是福 知足即是富

隨緣之者自在安 穩享和平之福

【學無止境】

 (一)本文:

凡人之情 莫不常覺已之有餘 而不覺已之不足

聖人為學 常自視已之不足 而時懷學習之心矣

無論貴賤 智愚 老少 皆可視其為師

聖人雖無所不能 豈無一毫之未至

眾人雖無所能 豈無一見之獨精

道理無窮 智愚均有所得 皆足以有益於自身矣

以獨精補未至 豈不善哉 故聖人之所樂取矣

孔子名滿天下 亦問禮於老子

楊時年四十 為求真學 立雪程門

古人求學 無不極盡其力矣 故世人當效法矣

古人求學以涵養氣質 樹立品德 覺後知後覺

教養庶彙 以達世清平矣

如不學則難有所作為 而流於平庸之輩矣

泰山不辭土壤 而益成其高 河海不擇細流 而益佐其深

天下之廣 兆民之眾 取一才一智 即可扭轉乾坤

故世人當懷學無止境之心矣

【坦誠之要】

 (一)本文:

坦白無私,昭如日月,真實無妄,誠意相待。

真則無偽,無偽則明,明則誠矣,朗照萬千。

開誠佈公,誠之為德,知之者眾,能行者鮮。

今之世人,外以誠飾,內以偽欺,表裡不一。

欺人欺已,豈能欺天,欺得一時,豈欺萬世。

君子之心,坦蕩磊落,雖不見聞,亦不敢忽。

神應故妙,以誠顯貴,誠可感人,亦可格天。

盡去私衷,以心交會,推心置腹,坦然無疑。

唯誠是務,自成其誠,誠則至真至姜至美。

之人誠至,人恒誠之,心地光明,要领繁之。

【札根】

 (一)本文:

學以真誠為經緯,用敬為梭,穿以忠信希望博愛絲線,
織用無為,始終一顆心是慈悲,堪成人生真善美。
達人如是,順天時則無虧,守地利大愛推,惟人和達圓覺。
此時,不離八正配正位,克己本分更進階,
一步一印循正軌,生命是用光熱來彩繪。
感恩最美,起心動念如飽穗,道在低處顯智慧,
其圓滿的尊貴,培德如水盈科進,全方位。
品人生真喜悅,在無缺無悔。

【悟透真假】

 (一)本文:

每個人都為了榮華富貴而追求,追到青春歲月都過了難道還不夠,其實名利恩愛的歡樂怎能長久,及時回頭的人能真正解脫。

每個人都知道世間一切不能帶走,可是依舊盲目的迷戀和執著,其實眼前的美景也只是海市蜃樓,是否能夠漸漸漸漸什麼都不迷惑。

在你富裕的時候,有沒有行仁又佈德;

在得失的關頭,聖與凡是否能抉擇;

在你困頓的時候,能不能無怨又無尤;

在名成利就的時候,你會不會來看透。

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真正的快樂是無求;

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真正的擁有是捨得。

【志同道合】

 (一)本文:

以修身涵養氣質,火中品蓮栽。以禮法檢束身心,隱微陋習篩。

以道學登堂入室,方茅塞頓開。以良師日新其德,慈心悲願懷。

以忠恕通情達理,少執著障礙。以操守堅定不移,成棟梁之材。

以涵容颐神養性,隨緣得自在。以信實從善如流,拔賢濟同儕。

以孝悌立身揚名,凌雲壯志酬。以至誠悃愊無華,復赤性嬰孩。

以智慧扭轉乾坤,康莊大道邁。以聖賢嘉言懿行,繼往與開來。

【修福篇】

 (一)本文:

今之修者乃福慧雙修,啟發般若生福德;
欲得福份必先與眾生廣結善緣。
與其燒香求福,不如為善;
與其唸佛避禍,不如去怨恨;
欲消災避難,必先福惠施人。
言人之善,已受福;造福人群之者,已積福氣。
若要貴人之相助,必先無為助他人;
若要享福之人,必先施福于他人也。

【讀經 讀心】

 (一)本文:

讀經讀心,讀懂聖人之明訓。

世道因利名,而昧其心田;因有形有色,而蒙蔽天眼;

因私心執妄,而困住本心;因凡眼短視,而喪失聖人指南之告。

而如今重振儒風,倡提古道仁義,重述聖人之奧旨;

以文字啟發眾生,以天心體聖人指示,明本初發而歸於一。

念茲在茲,以聖訓賢志以啟化眾生。

讀出聖人之精神,行出聖人之智慧;

讀者能知行合一,必可達古里之志也,亦必明己心之真心也。

故讀經者,必先讀己之心,行舉合道;

非表相淺說,非勢造作;時時合天,力行聖志矣。

【財施菩薩】

 (一)本文:

財施者,以無求、無著念、無貪慾之心,

行善佈施,捐捨有形,予人得益。

財多,不善用,反為害已;善用者,能利益眾生。

捨財造廟宇者,能廣種功德田。捨財建庠序者,能廣種福祿田。

捨財濟貧苦者,能廣種慈心田。捨財助開荒者,能廣種大悲愿。

捨財供諸佛者,能廣種佛世緣。捨財印善書者,能廣種智慧源。

捨財助佛事者,能廣種菩提園。此為有形之財施。

於平時二六中,能給予人:

溫和喜悅之氣度,不輕易發怒。謙恭有禮之風度,不草率輕浮。

誠懇待人之心肚,不對待起伏。慈眉善目之眼視,不計較彼此。

出口是道之傳述,不狂言妄吐。鼓勵讚美之言訴,不拘泥固執。

樂於助人之體施,不吝嗇付出。

能平時歡喜佈施自己美好的態度,

則和諧會更廣度,合心更深入,當下即是菩薩行財施。

【願修者】

 (一)本文:

願修者:

要有雅量,接受他人之能。要有度量,承受他人之責。

要有心量,學習他人之賢。要有海量,笑納他人之謗。

要有器量,面對他人之成。要有容量,包容他人之過。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