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文:
財施者,以無求、無著念、無貪慾之心,
行善佈施,捐捨有形,予人得益。
財多,不善用,反為害已;善用者,能利益眾生。
捨財造廟宇者,能廣種功德田。捨財建庠序者,能廣種福祿田。
捨財濟貧苦者,能廣種慈心田。捨財助開荒者,能廣種大悲愿。
捨財供諸佛者,能廣種佛世緣。捨財印善書者,能廣種智慧源。
捨財助佛事者,能廣種菩提園。此為有形之財施。
於平時二六中,能給予人:
溫和喜悅之氣度,不輕易發怒。謙恭有禮之風度,不草率輕浮。
誠懇待人之心肚,不對待起伏。慈眉善目之眼視,不計較彼此。
出口是道之傳述,不狂言妄吐。鼓勵讚美之言訴,不拘泥固執。
樂於助人之體施,不吝嗇付出。
能平時歡喜佈施自己美好的態度,
則和諧會更廣度,合心更深入,當下即是菩薩行財施。
(二)字詞註釋或相關經典佳句:
1、財施:可分為外財施及內財施二種。外財施:身外財物的布施。內財施笑容、禮貌、美、傾聽、喜悅……等身心的佈施。
2、庠序:庠序音ㄒㄧㄤˊㄒㄩˋ,古代的地方學校。後亦泛稱學校《孟子.梁惠王上》「謹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漢書.董仲舒傳》:「立大學以教于國,設序以化于邑。」
3、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日:「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第六》
4、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無相頌》
5、慈悲喜捨,包括施並行: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令得資生之樂。法施:令成智慧之益。無畏施:令離苦惱之境。《聖哲智慧章句》
(三)心得討論與生活實踐:
1、在本文中,您最有體會的是哪個子或段落?為什麼?
2、財多,不善用,為害已:善用者,能利益眾生。您覺得佈施的真意是什麽呢?請分享您的看法。
3、百善孝為先,所謂積財於子孫,子孫未必能用。積德於子孫,子孫受益無窮。您的看法如何?
4、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在助人的同時,也要運用智慧,才可以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請問要如何發揮愛心,才能不讓受幫助的人感受到壓力或是被施捨的感覺呢?
資料提供者:博德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