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一〇七年三月十七日歲次已亥二月十一日 臺北 崇德佛院
            士林區板橋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光明大道
   奔往這條通天路 指引眾生歸故鄉
   珍惜這條修辦路 發心立志更堅強
   建造這條同心路 同德護航脫汪洋
   看重這條試煉路 忍心耐性品蓮芳
   經營這條血汗路 深耕易耨果實香
   堅持這條安心路 鞠躬盡瘁精進方
   吾乃
  濟公和尚奉
母慈命 至佛堂 隱身早參
皇母娘 復問賢徒否安康
    平心靜氣除私妄
    靜待為師批訓評
         哈哈
最是親近師徒情 關愛吾徒問安平
是否真誠開心現 是否學道歡喜迎
是否修道真誠敬 對天對已重任承
是否講道啟智慧 引迷入悟脫牢籠
是否辦道無私我 慈悲喜捨濟賢英
是否行道時精進 積極付出持永恆
種種問句否思索 細細問已否參明
走進這條光明路 大道尊貴感受同
皆有體會无後悔 不歸路途認定從
始終如一不退轉 二六時中法喜充
精誠團結互助力 奮發淬勵感真誠
以真應真互輔助 揚帆啟航領眾行
行出一番輝煌路 明亮十方傳德風
聖賢薪傳真理認 徒兒修持勿著空
步步穩健踏實邁 真修實辦志不同
品格提昇學養也 精心規劃班課從
融入其中明真意 豁然開朗滯塞通
勿再困擾己心意 勿再阻礙已前行
種種藉口已推辭 明已根由奔前程
再次發心使命握 提起責任速前沖
天職身荷勿輕視 尊貴大道顯恩榮
以身示道立標準 因材施教更提昇
隨才器使才能現 皆有才華發揮呈
各素其位盡心力 聖業共辦使命承
擔起重任關係大 影響萬千否知情
一人領眾向何處 謹言慎行勿盲從
言行舉止勿迷昧 舉手投足理法中
中庸之道明行者 自在逍遥意從容
功德累積真誠顯 誠可感應心愿成
心中念想為何事 是否真懂好權衡
利益群生第一件 無我利他真德功
不患人之不已知 默默奉獻不邀功
無為付出眾歡樂 感恩戴德居其中
參悟此生何事辦 豈可虛渡光陰逢
三生有幸真道遇 勇往直前樂在中
何言快樂終尋覓 何不思慮本來從
己身有道誰覺悟 細心靜想可知明
遇事磨煉培火候 經事長智更提昇
遇事退卻豈成長 終失良機失才能
建功立德惟已進 進德修業勿迷矇
真能體天真意者 速奔腳步感恩崇
推動聖業渡賢眾 救人性命出苦籠
唯有真智掃困惑 真仁真勇運道弘
             好嗎
壇主戒律明心間 修煉功夫律已嚴
秉持真智真誠愿 志愿帶動有志賢
同甘共苦耐得過 歷經多少何需言
無怨無尤皆明鑑 天人明曉報湧泉
法航開啟力推動 遇事思考良方前
勿喪其志灰心念 莫忘上天助辦全
法航開啟力推動 遇事思考良方前
勿丧其志灰心念 莫忘上天助辦全
全力以赴歡喜見 建德如偷精進賢
掌握此生已作主 真人當下可定權
通權達變勿失本 固本守德聖言宣
守道行功勿迷亂 真假明辨好主權
皆是使命身上荷 禮節准則代表前
佛前誠敬人皆見 隱微之間慎獨焉
參透實相無貪念 三毒消滅見妙玄
智慧展現抵邪僻 見道成道悟根源
心念皆是對天地 問心無愧辦完全
週遭之事來圓滿 兼善天下膺拳拳
由內而外來伸展 基礎札穩行持堅
有道之者人感念 感懷其德關注全
愛人以德寬待眾 良淑君子躬行前
有志有愿定行辦 絕不辜負於蒼天
愿行如此有根建 立志立品為要先
首要明理正知見 五常之德行完全
壇主職責共相勉 當副壇主學勉焉
勿錯奇緣今相見 豈是偶然剎那間
約定永久共相辦 榮辱與共嚐甘甜
有此心志相連也 心與天契樂無邊
            好不好
好徒兒(有) 好徒兒(有)
人生路走的如何(我們走得如何?酸甜苦辣)
這條路並非三言兩語道盡 是嗎(是)
其中滋味是否清楚(有沒有清楚其中滋味)
是甜是苦哪個好(大聲回答一下)
對嗎(不喜歡苦的) 對嘛
是就是 大聲說(喜歡甜的,不喜歡苦的)(是)
徒不說 師也知 没有苦 哪有甜(是)
苦後回甘聽過嗎(聽過)
這太甜也不好(是) 就腻了
徒兒啊(有) 都有同感嗎(有)
代表每個人感受一樣 皆同心
同理心 懂不懂(懂,謝謝老師慈悲)
成全人 渡化人 同理心 重不重要(重要)
為師為徒舖下這條路 唯有徒兒自己走 自己感受
為師在徒心中 為徒加油與祝福
自我超越 越自我突破 這條路永不孤單
看看身邊多少人伴著你走
這樣更加有勇氣 相信自己 堅持到底
為師一句話能唤醒徒兒 足矣
徒兒啊 師的心誰明曉
問蒼天 徒否知道
问徒兒 是否能解為師心
徒兒啊 認定目標 認真修 精進辦
不怕苦累 勇敢的擔當大任
為師隨時牽著賢徒 教導賢徒 永不放棄
問問徒兒 是否能夠相信自己走完這條路
這條光明之大道 看見了嗎 走不走啊
一起走 走上光明 好不好 好不好
永遠永遠 好不好
師隱壇中 祝福賢徒 善愿成功
           哈哈止
注 釋
◎深耕易耨果實香:把田土翻深,勤除雜草盡力於耕種,才能有好的收成。
◎奮發淬礪感真誠:刻苦磨練,奮發向上,以真誠之心來感動眾生。
◎建德若偷精進賢:建立不朽之德,不敢自以為有厚德,兢兢業業,謙以自牧。《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聖人潛行密用,凡有所施於人者,惟恐人之知己也。故建德若偷」。
◎隱微之間慎獨馬:就是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也能慎重行事。《禮記‧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慈悲喜拾:只有奉獻沒有條件之謂慈;只有犧牲沒有自己之謂悲;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之謂喜;只有付出沒有佔有之謂捨。
◎二六時中法喜充:二六時中比喻每天無時無刻不間斷。每一天時刻裡都法喜充滿,無礙圓融。
◎不患人之不已知:出自《論語・學而》和《論語・憲問》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論語・憲問篇第十四》)意思即是說:不要擔憂別人不瞭解我,擔憂的是我自己是否已經具備有有足夠的能力。
◎各素其位盡心力:《禮記・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君子是就現所處的地位去做他應該做的事,不作出越軌或不明智的動作。所以君子無論
處在什麼地位,都能悠然自得盡心盡力。
資料來源:《發一崇德2019年臺北道場桃園道場壇主班聖訓》,頁7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