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成章 第廿五 |
第廿五講 道的真面目 |
有物渾成。 |
「道」的真實面目,本來就是無名的,是一個無窮大大的混和體,也就是鴻蒙未判之前、天地未分之前的「無極」。它在天地之未分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是「先天地而生」。 |
寂兮寥兮。 .寥:空虛無形。 |
「道」沒有聲音,也沒有形象,是超然獨立於萬物之上;因此,它是亙古而不改變的。 |
周行而不殆。 .殆:疲倦。 |
而且,它運行於天下,循環不息,萬物沒有一樣不是依靠它而生生化化。所以,它可說是天下萬物的母親啊! |
吾不知其名。 |
像這樣微妙的變化,我不知道怎樣去稱呼它,只好給它取個名字,叫做「道」。如果再勉強取個名字,那就可以稱它為「大」了。 |
大曰逝。 |
大到沒有極限,不就是消逝了嗎?所以這個「大」也還不是最恰當的名稱,應該稱為「逝」。而消逝到極限,不就是很遠了嗎?所以,這個「逝」也不是最恰當的名稱,應該稱為「遠」。然而,達到了極限,又能夠循環回來,不就是「返」嗎?所以這個「遠」也不是最恰當的名稱,應該稱為「返」。
|
故道大。天大。 |
因此,能夠生天、生地、生萬物的「道」,是最大的;其次是能夠覆蓋一切萬物的「天」,也是大的;再其次是。能夠承載萬物的「地」,它也是大的;再其次。就是能盡天地之德的聖王。所以,在宇宙之中,可分為四種大,而聖王,就居於其中的一種。 |
人法地。 |
但是,世人只知道聖王大,而不知聖王之所以為大,乃是因為他效法於天地之德。因此,人類受到大地的承載之恩,也應該法大地才是。 而大地街受天的覆蓋,它也是時時刻刻在效法天的法則而運轉。 然而,「道」又是「天」的依歸,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則,而周流不息。 |
道法自然。 |
而「道」呢?它是生天地萬物之母,它是無為的;它無為而為的做法,就好像是在效法自然。因此,我們修道、行道最後的步驟,也當效法「道」的無為自然。也就是說,有功德於天下,也不去居功;有能力,也不仗恃自己的才幹,這樣才能達到無爭、無欲、無為的自然境界。 |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年9月),頁123-126。
.小編注:一些蓼科植物莖多中空而孤直。
「天下母」之相似文理: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01:觀妙章 第一:「有名。萬物之母。」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25:混成章 第廿五:「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52:守母章 第五十二:「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