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12-11

【修道修心】

抉擇修辦的前程 踏上智慧的人生
心境的提昇培養傑出的才能
從平安走向標準又永恆
決定天責來擔承 堅持任務來完成
儘管路難行 步步為營永不停 就算失敗也要拼
至誠的心 赤真的情 交匯出力量
充滿信心 在洪流中佇立 需要彼此的牽引
有共識的心 才有美好的前景
扶持無助的心靈
造就無數的精英 無為的犧牲
換來千秋的光明 活出真正崇高的生命

調寄:抉擇

  • 只要有誠心、佛心,隨處都可修行。
  • 所謂「修道修心」,要修什麼心?就是修一顆清淨心;也就是去掉人心,去掉不公不正、有所偏移的心,回歸到中正的天心。中正的天心就是近乎中道、不偏不倚的心。
  • 何謂修道?何謂行道?修道有七要件:一、修身養性;二、滌去妄想;三、掃三心、飛四相;四、合乎自然;五一心清淨;六、不疑不惑;七、主敬存誠。行道也有七要件:一、行功立德;二、濟世救人;三、犧牲自己;四、照亮別人;五、普渡眾生;六、以身作則七、正己成人。
  • 只要自己的念頭一動,你就要去注意了,一旦念頭動錯了、動歪了,以後走的路也會是錯的、歪的。絕對不要以為別人不了解我們動了壞念頭,任何念頭一定都會傳達到天地之間,而天地也一定會幫你把這個音訊傳達到任何一個人身上。所以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欺騙自己的良心。
  • 不管你們做任何事情,一定都會付出代價的。不要害怕會付出什麼代價,而要害怕你自己的心是不是常常動搖?所以,不要只想著要見到成果,卻不想付出代價,那是不可能的。
  • 人的自性如果蒙上了一層污垢,就難以明白真我。就像人的心地一樣,能常往善的地方走,心地才會光明磊落。
  • 萬般的變化皆是心的變化。你看到這個人會覺得他很討厭,那是你的心在討厭;看這個人很可愛,會喜歡他,那也是你的心很可愛。如果你看這件事情很順眼,那就是你的心很平順;如果看這件事情不順眼,那也是你的心不平和。
  • 做事之前須衡量輕重、後果,更要時時檢討自己的心念,因為,心念一善就是天堂,一惡就是地獄了。天堂地獄就在你的念頭。所以,我們應該常把自己的念頭拿出來檢討、體會。
  • 修道就在當下,只要有心,不在深淺,不在新舊。你的一個念頭出來,好的能去把握,壞的能夠警覺,這是修道。
  • 人在後天,思念是很多的,向外思則順,向內思則逆。順行為鬼,逆行為神。換言之,放作鬼,收作聖。故勸人學道則曰「回心」,回心即回思,回思即迴光返照也。如此,靈性才不會再輪迴四生六道。
  • 只要守住自己的心念,那就是修道了。收心才能修心修心才能清心,清心就合天心。那你們的心有沒有收回來啊?有沒有掌握住自己的心呢?你的心在這裡嗎?你的思慮、你的一切,你常想東想西,你的心就會被外物所動。
  • 你們不要把心放錯位置了,這個心的位置如果差之毫釐,就會謬之千里。所以這個心不可以錯用啊!本來心是偏了一大邊,現在開始調整,這就叫做修就叫做學。學跟修都要從自己的身上下工夫。講師講的只是一種啓發,你要從自己的身上找,那才是最根本。
  • 我們說修道修心,就必須去除那份俗心、俗氣。這個俗心若修不好,人家會說我們有修沒修都一樣,會說修道人慾望還這麼重,怎麼算是修道人呢?
  • 為師要你們去追,不是去追財神爺,而是追回你們的心猿意馬,再現你的智慧,而不是用知識,這知識有時是會誤導的啊!沒有去理解運用的知識,是會導悟入迷的。
  • 凡事要反求諸己,不可一味認為別人該為你做什麼,他人要如何才是對的。自以為是的主見、我執應除去,要拿出真心給上天。你現在所承受的一切都是上天給的,而非自己所擁有的,就連你自己那一點靈性也是上天給的。若不信天不敬天,哪還能呼吸啊!上天造就這天地,就連你的一個呼吸,也是天地之間萬物的造化。參贊化育一切,均由這個「天」,而不是你這個「人心」可以作祟的。
  • 在修道路程中要誠心修煉,就是要「以覺為師、以智為友」。唯有常提醒自己不要迷昧,不要被外物所誘惑,才能真正有成。
  • 你們在工作、讀書、開車的時候,常會有些莫名的、自己不曾想過的念頭浮現出來,為什麼會有這些念頭呢?而且越是不去想它越是一直跑出來,為什麼?人在無形當中常會有所執著,這種執著是不自覺的,若你想用另外一個念頭來壓抑它,它也只會暫時熄滅而已,但那反而會把問題弄得更糟。很多問題總是要自己去面對的,做人就是要懂得面對自己。「覺」就是要覺醒就是要面對。
  • 你跟仙佛之間沒有交流嗎?想想看,在你最至誠的那一剎那,心裡會有一股暖流流過,那就是你們的良知良心。在你找回良知良心的那一剎那,你就能感覺到有「道」在那裡,就在你的所做、所行、所演。
  • 當下你的磁場跟上天相合,那就是所謂的「心心相印」。所以一個人要常常秉存著正念,你的磁場就能跟仙佛相合,就能慢慢地跟仙佛相通。而所謂的磁場即是你的心念、心態、理念。
  • 能敬奉上天三分仙佛就給你七分,十分圓滿。有捨有得一捨即得。即使有回報,也不求同等的回報。「不想得到回報的施捨,才是真正的施捨。」真心的付出是不需要得到回報,這是真正的修道。
  • 要讓自己的心「歸空」,心量才能擴大啊!能歸於空,才能彌六合,才能來去自如啊!既是歸空,就能與天地合一;既與天地合一,就應秉持天心。天心即大公無私,是很自然、很無為、很公平的。
  • 修道不是論你的道齡有多久,最重要的是能夠「放下」執著的心,放下虛妄的心。執著的心要趕快放下來,放下心來即成佛,放不下來,就是人。
  • 當你的心能放下時,心就會定;你的心定於何處,你對道的體悟就在何處。可是當下你要用真心
  • 做人如果沒有志向,就好像沒有舵的船一樣,會隨著波濤東奔西流,永不得安定。所以,你們要做自己的主宰,要有自己的方向,去完成這短暫的人生。如果你懂得放下一切,懂得拋諸煩惱,把你的心、你的情放在無形的宇宙裡,那種心量是何其的廣、何其的大、何其的快樂啊!自古聖賢仙佛就是懂得放下一切,所以才能求得清靜之樂。
  • 什麼叫做「一行三昧」?行就是定,三昧就是慧。「一行三昧」就是修道的定慧功夫。「定」—調攝你的亂意;「慧」—觀察、觀照事物的道理,然後明白。一行三昧就是「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專一修行定慧的功夫。修道修到最後不為外境所動,內心也不執於頑空,那才是真境界。
  • 我們修道不只是在外表,内心更是要扎實。內心的功夫若是扎實,你的道心才能永久保持;如果你的基礎沒有扎實,就像一棵樹的根不深一樣,遇到強風就倒了。所以,你想要修道、學道、就要把自己內心的根基扎穩,這是一種修行的功夫。
  • 眾生為什麼會當眾生?因為有迷、有執。你執於善惡,就生善惡心;執於人我就生人我心;因執於得失,就生得失心;執於生滅就生生滅心,所以對於一切都要不執著。你生何種心,就會執著何種心,即使你生善心,也會執著於善心,一旦可以為善,那就不是真善了。你能把這個善念從日常生活中做出來,又能無執無著,那就是菩提心的顯現了那才是真善。如果你執著於功德、苦樂,那就叫做固執
  • 人的苦與樂都是由心所造成的,所以心能做天堂,也能造地獄。你的心念怎麼轉、怎麼變,就生出怎樣的境界來。只是當你走到一個境界之後,就要試著去突破這個境界。
  • 凡事各有因緣,不能強求一強求就會落入對待,落入執著。對執著之後,就會起凡心,起了凡心,就不能定,那智慧一定不能開展。
  • 誠心跟愚誠有什麼不一樣?誠心是有誠懇的心,加上一個智慧的心;愚誠雖有誠懇的心,但卻是依恃著自己的主觀意識、依自己的環境、自己的崇拜、自己所悉,所以視線會看得窄看得不遠。因此,要多看別人的想法,再看自己做得對不對,別人對,你跟著走;別人錯你也跟著走,這就是愚誠。所以要用理路去分析,修道、辦道不是光跟著前面的人一直走就對了喔,萬一前面的人走錯了,怎麼辦?
  • 有的人太自負過頭也會變成自卑喔!自負的人一旦受到挫折,他會很快的退縮,但表面上這股氣又沒辦法放下,看上去好像很強,實際上卻很弱。其實,當面對執著時,不如反省反省自己退一步反觀去想,就很容易想通。只要能站在旁觀者立場看看自己就不會執著在其中,看什麼事情都會很明白、很清楚了。
  • 你們來此聽聞善法,感受良多,受益匪淺,但只是知道,卻不去實行,對你有什麼益處?脾氣毛病都沒改,內心的障礙塵垢還是沒洗滌,那就不算是在家修道,那只是聽、只是知。只要沒去行,那就不算是一個修道人。
  • 要用至誠才能夠跟天地有感應,不然,聖人何以為聖呢?聖人就是有那一點至誠的心與天地相通,才能造化無私、造化無心。天地的造作是非常的無心,可是這個無心就是能夠生天育地。
  • 你們修道不但要把善和惡分清楚,還要把善和惡融合為一體。心中無善無惡才是真正的純淨,才是真正有修到内在,才是真正的沒有對待。
  • 只要心念是善的,那就會步步皆美;心念如果不是善的,那就步步皆醜惡。佛家講「臨終一念」,但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最後的臨終一念是什麼。所以,每個當下都可能是臨終一念。所以要專注當下的每一個念頭,只要撐過現在,你就會覺得不虛此行。
  • 你們要渡到自己的心,要把自己的心渡到一個不變的境界,不會起起伏伏,那個地方就是你的心要住的地方,那才叫做「往生西方」。你的心要是都很乾淨、很莊嚴,那就是佛堂了。
  • 一個人自出生後認識事情開始,就會自然地、漸漸地去尋求一個正理來走,那就是在修道,不見得是求完道之後才叫修道喔!
  • 修道辦道要有所體悟、有所行,不然等於空、等於零。保持初發心,成道有餘。落實你的心,才能夠落實你的腳步,你的前途才有希望!
  • 聽了道理之後,心也要去行,光聽不去行,是不可以的。從前有個和尚為了要成道,每天盤腿而坐,師父就問他為何盤坐,和尚答道:「為得正道!」這就像牛車若沒有牛來拖拉,牛車是動彈不了的。所以,你們有心要做什麼事,不必為師給你們方法,方法是自己找出來的,路是自己開拓出來的;為師當然會暗中幫助大家,但是也得你們自己心要堅定呀!
  • 你們今天看經典,是不是常被經典所轉?你有沒有想到這部經典是否適合你的因緣、你的修道方式、你本人的心境?你應該用你自己的自性去印證經典。
  • 性、心、身三者你要樂在哪一點?唯有樂在這個「性」上,你才能充滿法喜之心。你充滿法喜之心,就能形於外。所以每個言語舉止、日常生活的事事物物,都是要我們來觀這個「性」,因為體悟到「見性」才能「現性」。你要明心見性,但你「見」了性,卻沒有「現」性。我們不但要「見性」,更重要的是還要「現性」。
  • 凡事都要符合中庸之道,符合天地運行之道做事要有規矩,做個堂堂正正的萬物之靈,不要辜負你自己。自己做不好,辜負了自己傷害的也是你自己,到最後苦的也是你自己,自己所做的終究要自己承擔,別人不能替你承擔啊!
  • 眼睛有時候不是長來看是是非非的,是要用來看你那顆真誠的心啊!要好要壞,就看你的眼睛怎麼看。你想好,眼睛就看得好;想壞,眼睛就看得壞。你想當好人還是壞人啊?你想當好人,就應該要有「性眼」去觀好人的心,你才會存善當好人。
  • 修道就要常常往自己身上觀照,要往自己身上找。往自己身上觀,是聖人之道;往別人身上看,是小人之道。你的心定了嗎?若能常常迴光返照,時常想到自己的不是,不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了嗎?如果你能忙中偷閒,常常靜思己過,心一收回就是從遠而入。朋友的「朋」不就是二個目?「有朋自遠方來」不就是你的真主人回來了嗎?
  • 你們只會講先天大道,怎麼不講求「心道」?求道是為了使你的天心得到安靜、圓滿。你們的佛祖有在你的心中坐了嗎?你的主人在不在家?只要你們有誠心、專心的把道理聽進去,那你們的真心就在了只可惜平常你們的主人都不在家,都是客人比較大。客人就是你的七情六慾。當你的慾望高於理念的時候,就是客人高於主人。
  • 你們的生死之門在哪裡?日月合德在這裡,陰陽交會在這裡,至靈至善也在這裡,這你們都知道,可是你們沒有登堂入室啊!要登堂入室就要真功實善。你們希不希望發出光、出神入化、超脫苦海呢?那就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實修;看經典、看訓文時,不要執著於文字表面,不要執著於老師給你們的這一點,凡事自然成。你們執著於玄關跟人走,道在自心,往心裡面去求,但不是私心妄想,而是你那個天心。
  • 真人要如何靜坐?二六時中,時時刻刻迴光返照,二目守玄,眼晴閉八分睜二分,看住我們明師所指點的地方,不思善不思惡就是所謂的真人靜坐。如果行住坐、臥之間都能夠守住真之地,那就不離本性。
  • 人的心時刻都在變,所以要平穩自己的心,就要自我修持,而不要讓很多污穢、黑暗面把我們光明的心給趕走了。光明的心被趕走了,留下黑暗面,當然就找不到自己原本的光明面了。脾氣毛病是屬陰的,屬陰的就不光明。你只要把這些陰的除掉,心的光明面就顯現出來,這就是一片公心了。
  • 「無我相」就是不要有我.沒有自私的我、貪心的我、迷昧的我、執著的我、嗔恨的我、不平的我。所以,聖訓裡有云:「有我則小、無我則大;有我則凡、無我則聖。」
  • 人活在這個世間上,總是有一些情慾、妄念,這些都會使自己迷失一個人當他一心想追求某種東西時,都會想盡辦法來自我滿足。可是,當你們追到之後,得到的又是什麼?你們有沒有想過雖然滿足了自己身體上的需求,但你們的慾望是不會就此而停止的。想去除慾望就得知足,凡事知足就好,有得用就好,不要要求太多;凡事過得去就好,何必去爭?爭得來,算你好命、好運;爭不來,後悔的還是你自己,把自己身體糟蹋了,心也累結果什麼都沒有,那有什麼意義?
  • 這顆心要怎麼洗呢?要用懺悔心,還有智慧水與功德水,才能洗掉內心污穢;而且最重要的是天天洗,時時刻刻不離「這個」,二六時中不離自性。
  • 你的想法能清洗乾淨,才能真正的接近佛性;要是你的心還不能夠掌握的話,你對修道就會比較沒有把握。修道就在掌握自己一顆善心,對別人好,就是你的善心發現;如果計較心起,就是惡念發生。
  • 修道修久了,往往就只看到別人的腳步,而忘記自己的腳步是對是錯。你盡心、用心的去衝,可是也忘記什麼時候該加速、什麼時候該減速,也忽略了什麼時候要剛剛好。
  • 當你闖出一片天空時,你們的心是不是也開了一片天空?當你心廣時你有否注意到你也跟著自大起來了?記住:「要廣不要大」。你們雖然不在道場外爭名利但是也不要在道場內爭名爭利。
  • 你越是謙虛,越是不想要,上天給你的就更多;你心裡沒有佔有的心,你擁有的也將更多。你越想佔有,你能得到的就是那麼一點點。
  • 當心歸於「零」時,心量是無限大的,什麼都擁有若想要擁有很多,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若你的心不執著,就能擁有更多東西。你來到這佛堂,是否擁有這個空間?這裡是仙佛的,也是眾生的,所以你想來就來每個佛堂就是你的家,是人間的家。就一個加油站,車要加油,人也要加油,無形中便能獲得更多你在家裡只有那有限的空間,若到佛堂,走到哪,就擁有到哪.要是你不受拘束,睡在地上,那床就更大了,可以與天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心胸要放大,才能擁有更多。
  • 不能夠輕慢不能夠鬆懈,這就是修道。修道不是放鬆自己的心,而是時時刻刻注意你的心。由於它是發於內在赤誠所表現出來的,所以它不做作,而且也不困難。這個心也不是另外一個個體,而是你們本來俱足的,因此你們要降伏你們的心。
  • 什麼事情能夠讓你刻骨銘心?是徒兒們認識自己、明白了自己、認定了自己的使命、認定了自己的腳步,那才是真正的刻骨銘心。
  • 你們的真諦就是你們的人生使命,也就是要普渡眾生,拯救所有的眾生。除了普渡外面的眾生之外,也要普渡你們裡面的眾生;普渡自己裡面的眾生是利己,唯有先利己才能夠利人。
  • 你的菩薩心腸要持久、要恆長,要時時刻刻把你的光芒顯耀出來。縱使你是一支小小的蠟燭,只要你點燃了,你就能夠照亮。

仔細想想……

一、仙佛慈悲說:「你的一個念頭出來,好的你能去把握,壞的你能警覺,這就是修道。」仔細想想,自己可有如此的觀照功夫?念頭的起落,是否能清晰的察覺呢?觀照到之後,自己又有怎樣的念頭接續下去?

二、仙佛慈悲說:「修道必須去除俗心、俗氣,心若修不好,人家會說有修跟沒修都一樣,修道人慾望這麼重怎麼算是修道人呢?」仔細想想,自己還有哪些世俗的貪慾未除?對名與利、情與愛等是否隨緣看淡,而不存心追逐攀緣呢?

三、仙佛慈悲說:「真心付出是不需要得回報的,這是真正的修道。」仔細想想,仙佛這裡所指的「付出」,只是針對道場或眾生嗎?對家庭、家人、工作、朋友、社會……等的付出呢?是否也做得到不求回報嗎?

四、仙佛慈悲說:「不論道齡多久,最重要的是能夠放下你的執著心,放下虛妄的心。」仔細想想,道場内是否常見道齡越資深的前賢,在觀念上越僵化、狹隘、固執?自己是否也有把「執著」錯當「堅持」的偏見呢?修道的理路是更加清明、開闊,還是未見成長?

五、仙佛慈悲說:「凡事各有因緣,不能強求,一強求,就

會落入對待,落入執著。對待執著之後就會起凡心。」仔細想想,修道歷程中,自己是放下的越來越多?還是提起的負擔越來越重?心中是否總是圍繞在是非、對錯、好壞、善惡、得失、應該不應該……等困境而煩惱不已?

資料來源:《光明的智慧》第2冊,頁29-56。

【大哉問!】

天然古佛(師尊)1998年提問「道統是甚麼?」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