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行道守佛規戒律
開道辦道續文化風氣
講道闡道應眾生所需
一〇八年度一貫道崇德學院推廣教育專題報導
前言:「推廣教育」的理念與使命
感謝天恩師德,白水聖帝慈悲,發一組各單位成道前人之聖靈護佑,一貫道崇德學院一〇八年度非學分班之「推廣教育」,於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假天元佛院之無極宮進行。一貫道發一組各單位的前賢們,紛紛從海內外循根而歸至,除了臺灣本地的道親,更有來自美國洛杉磯的點傳師、澳州雪梨的講師,以及專程從中國大陸回來參班的壇主講師。為追本溯源不離真宗,為正本清源以固本圖強,合計超過二十餘位的點傳師、近二百位的壇主講師,共襄此年度之盛舉。
時序雖值農曆之季夏六月,理應暑氣蒸騰而酷熱難耐,但龍門山前,晴空朗朗,華日生輝;鳳凰嶺畔,白雲舒捲,涼風徐徐;聲聲的法音,繚繞於無極殿之中,彷彿敲響木鐸金鐘,共探宇宙之奧妙,可謂佳期美景,是天人共聚之大好時光。
本年度推廣教育的課程規劃,包括三大重點:
一、專題:一貫道天命道統真傳。
二、主題——仙佛聖訓:《歸根》、《忠義磅礴之闖五關正六根》、《論語聖訓‧序》、《孟子聖訓‧序》。
三、研究成果:「一貫道聖訓之棟別」、「一貫道得道之研究」、「聖靈與火洗禮之研究」。
不休息菩薩慈訓
〈新春祝福〉
和平合作精誠辦 團結一致道傳遞
永不退縮之愿力 祝福修辦樂怡怡
祝福全體講師們 開創生命更積極
點傳辦道皆順利 平安永在更法喜
如意如意如天意 盡心盡心志不移
宮序
古人論苦,嘗患有生,誠以諸苦以「有生」而愈重。此無生證果,為佛門之上乘也。故人既不能違天命而不生,困於所苦,亦非以其道莫能去。去之之道何由乎?曰:「至簡至易」,亦「去其淫邪之心行」。力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已。此十者,謂之「十全」。
抑「十全」,又何以「救諸苦,證無生」也?蓋人性本源出於理天。理天者,主宰諸天,至靜至善,真空而不空,五常俱備。故人性主宰一身,性體常明,至虛至靈,統四端而萬善兼俱。是知「十全」者,乃人人固有之良知良能也。
夫三教教人,儒曰:「存心養性」,又曰:「盡心知性」。釋曰:「明心見性」。道曰:「修心煉性」。是三教示人「達本還源之徑,脫苦超凡之途」,亦不過教人存心、明心、修心,以養性、見性、煉性而已。
人果能遵「十全」而力行既久,則放僻邪侈,不存于心。非禮非義,莫見乎隱,私慾淨盡,天真獨全,是謂「能盡其心,盡其心則知其性,知其性則天人合一,聖凡無二」。言「無」,則諸相皆空,有色即幻;言「有」,則人倫敘樂,無幻非真。造次顛沛,樂在其中;富貴貧賤,素乎其位。如此,則豈獨性天常樂!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且因陰陽四時之變,無不得感而和,天心挽正,劫煞亦消矣!否則,天豈不仁於人,何以既生斯民而又必欲使之遭盡諸般苦痛乎?降及今世,三教教徒且多乖倫亂德、惡極窮凶,而不知心性為何解?矧在天下蚩蚩者乎?於是逞忿肆凶以為勇,巧言機詐以為智,訕孝行為腐化,頌無恥為仁風,五倫盡廢,八德全隳,良知良能蔽陷日甚,以致陰陽失和,天地變色,上違天心,下拂本性。《書》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又曰:「天道福善而禍淫。」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於是,三八災作,百難遍生,恨地怨天,痛苦萬狀,而不知上天方疾首痛心,更有苦於身受者也。
今幸吾師尊濟公活佛,仰體上天仁德,具大慈悲之心,繼天立極,代天宣化,重明「十全」,普渡眾生,以上慰皇天之蘊痛,而下拯斯民於水火。惟望得見是篇者,幡然改悔,頓覺前非,求天道以革面洗心,拜明師而新民重作,則不僅三八之苦難能脫,即上上乘法可證。皇天慈心得慰,亦即吾師尊之苦心不負矣。是為序。
時在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天運丁丑八月朔日 天津崇華堂 後學宮彭齡 謹序
《白陽四書》之三:〈白陽寶筏〉
第一壇 白陽寶筏篇宗旨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歲次丁丑 七月初八日
(第一壇)
白陽寶筏設深淵 黃篷黃幃九丈三
杏黃旗幟空中掛 千佛萬祖護善男
三佛應運三期末 來在東土賣玄關
先點靈山一塊地 賣給天下諸良賢
吾乃
濟公活佛 奉
母旨 來至法壇 進壇內 先參
一貫大道普地傳 按功定果考良賢
有緣善信登道岸 半信半疑打靈殘
第一壇 明師真傳之殊勝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二月十五日
蓬萊宮闕對南山 奇景勝塵凡
承露金莖霄漢外 濤聲喚群賢
西望瑤池並王母 竟成同為伴
東觀文光射北斗 紫氣滿函關
我乃
爾師濟顛 奉
母 諭 批書留言 爾等沉靜 細聽批玄 哈哈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正月,師尊歷經「金陵五老爐」三百天的受考,獲釋平安回到濟南總壇之後,仙佛到壇慈示:「先前 老母有訓金陵五老爐」。金陵,指的是南京。至此,徒眾方知師尊承受此重大鍛鍊乃天意,也印證天命的尊貴及上天大開普渡三曹之殊勝,從此諸天仙佛之助化也更加顯著。
經「金陵五老爐」的鍛鍊後,師尊、師母隨即在濟南、天津、北平親自主持四次爐會,班員皆來自各地挑選出來的人才,可謂群英賢集。每場爐會,仙佛借竅顯化,藉由種種方式磨煉與考驗班員;又有師尊、師母的親臨主持勸化成全,各個都洗心革面,大徹大悟,發大心愿。畢班時,師尊從班員中提拔多位人才,領命為點傳師,發宏愿矢志開荒闡道,日後都成為道場中傳道的各方前人輩。此後道務從天津、北平、濟南三地逐漸開展,不到十年,道場傳遍中國各地。
5/1/2020
《忠義精神之推動三多》
「將」者五要:智、信、仁、勇、嚴。
智:乃深明推動道務之責,適才任用,正知而行。
信:乃合道表率,内外合一,賞罰有道,體明信之真意。
仁:乃懷之以德,寬容眾生,深明仁德博愛。
勇:乃推動道務中,實行體用,無私無我,大公分明,任職擔當,無有推
諉。
嚴:乃實心不二,鐵血英雄,擔當勇前,開創道務。
故忠義字班任職,人人負責,耕耘道務,播種道苗,
引導後進,群策群力,一馬當先,為眾付出,
奉獻不計,犧牲當仁不讓。
此時期為道務之關鍵,關係未來道場宏展;
身為崇德忠義字班講師,人人提起使命,
開創道務,報恩了愿,言行合一,
人人成為標準的崇德忠義字班講師;
如此,道務必宏展,九六必齊渡,必成就大功德也。
天命道統真傳
作者:廖玉琬(一貫道崇德學院 一貫道研究所副教授兼總務長)
西元2021年 歲次庚子 陽曆一月廿四日
壹、前言
一貫追降世救眾之殊勝在於天命明師的一點超生,而大命明帥的道紙傳承乃是一貫道白陽期普度收圓的主要命脈。由天降明師所傳承之一貫道的天命道統,是以「天命」貫之,以「道」貫之,而非以「教」貫之。天命者,天之明命,故天命道統的傳續是天傳人,而非人傳人。濟公活佛慈示一貫道之傳承乃:「樹修身之根本,志開創之道務,有敦化之厚德,為啟後之標杆,救眾生之宏願,繼先賢之精神,延祖師之道脈,昭天命之永新,失一不可立也。」濟公活佛2020年7月於崇德學院慈示:「辦學之殊勝,乃開啟白陽之先驅樞紐,傳承道統之印證,令後來學者皆可行道正德,方不負天恩師德。」因此,在此開啟白陽普渡收圓之初,明瞭道統淵源至今之傳承,延續天命真傳,以接引後來者齊登聖域,同返理天,實為當務之急!
一貫道的道統指的就是領有天命的祖師之歷代傳承,但是傳承天命道統的祖師,長久以來卻是學術界與其他宗教批評一貫道的主要標的。有關一貫道的道統,過去多是口耳相傳,似是而非,缺乏明確的說法。幸活佛恩師奉 老母之命於2002年至2004年分別於發一崇德臺灣臺南、日本東京、印尼棉蘭共計四班法會批訓,將《道脈傳承錄》帶到人間,並囑咐此是道統的憑據。為正社會視聽,且讓道親能清楚天命道統之傳承,追隨正宗道脈,認理歸宗,本書特以《道脈傳承錄》為基本,輔以第十二代與第十五代祖師著作及其他聖訓資料,闡述一貫道後東方十八代祖師之天命道統真傳。此外,在第十八代祖師弓長師尊與子系師母先後回天後,道場出現對於天命傳承認知的分歧,故而產生「假白陽祖師」、「假天命傳承者」,造成道親對於天命的混淆。對於天命的認知不清,非追隨真天命代理傳承者,縱盡畢生之力,亦難返無極,因此本文亦對於師母回天後之天命傳承略以概述。
2/10/2019
11/10/2019
12/10/2019
13/10/2019
18/10/2019
24/10/2019
27/10/2019
1/11/2019
7/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