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四書》之四:〈十全救苦〉
宮序
古人論苦,嘗患有生,誠以諸苦以「有生」而愈重。此無生證果,為佛門之上乘也。故人既不能違天命而不生,困於所苦,亦非以其道莫能去。去之之道何由乎?曰:「至簡至易」,亦「去其淫邪之心行」。力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已。此十者,謂之「十全」。
抑「十全」,又何以「救諸苦,證無生」也?蓋人性本源出於理天。理天者,主宰諸天,至靜至善,真空而不空,五常俱備。故人性主宰一身,性體常明,至虛至靈,統四端而萬善兼俱。是知「十全」者,乃人人固有之良知良能也。
夫三教教人,儒曰:「存心養性」,又曰:「盡心知性」。釋曰:「明心見性」。道曰:「修心煉性」。是三教示人「達本還源之徑,脫苦超凡之途」,亦不過教人存心、明心、修心,以養性、見性、煉性而已。
人果能遵「十全」而力行既久,則放僻邪侈,不存于心。非禮非義,莫見乎隱,私慾淨盡,天真獨全,是謂「能盡其心,盡其心則知其性,知其性則天人合一,聖凡無二」。言「無」,則諸相皆空,有色即幻;言「有」,則人倫敘樂,無幻非真。造次顛沛,樂在其中;富貴貧賤,素乎其位。如此,則豈獨性天常樂!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且因陰陽四時之變,無不得感而和,天心挽正,劫煞亦消矣!否則,天豈不仁於人,何以既生斯民而又必欲使之遭盡諸般苦痛乎?降及今世,三教教徒且多乖倫亂德、惡極窮凶,而不知心性為何解?矧在天下蚩蚩者乎?於是逞忿肆凶以為勇,巧言機詐以為智,訕孝行為腐化,頌無恥為仁風,五倫盡廢,八德全隳,良知良能蔽陷日甚,以致陰陽失和,天地變色,上違天心,下拂本性。《書》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又曰:「天道福善而禍淫。」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於是,三八災作,百難遍生,恨地怨天,痛苦萬狀,而不知上天方疾首痛心,更有苦於身受者也。
今幸吾師尊濟公活佛,仰體上天仁德,具大慈悲之心,繼天立極,代天宣化,重明「十全」,普渡眾生,以上慰皇天之蘊痛,而下拯斯民於水火。惟望得見是篇者,幡然改悔,頓覺前非,求天道以革面洗心,拜明師而新民重作,則不僅三八之苦難能脫,即上上乘法可證。皇天慈心得慰,亦即吾師尊之苦心不負矣。是為序。
時在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天運丁丑八月朔日 天津崇華堂 後學宮彭齡 謹序
李序
蓋聞大道,惟一理而已矣。天道運行於上,而春夏秋冬、風雨霜雪,盛衰各因乎時。推而日月之盈虛,寒暑之往來,其一闢一闔,剝復消長,變化之不可測者,無非一氣之盤結也。聖道之盡性立命,位天地,育萬物,兼三才而立極者,無非一理之所貫通。
所謂「貫通」者,在天為理,賦人曰性,故曰:「天人一貫」。此「性」落於後天,受習俗所染,氣稟所拘,物慾所蔽,愈蔽愈晦,大都有而不知其有。故縱情逐慾,流蕩忘返,無所不至,而靡所底止矣。
晚近以來,三教盡失真傳,真傳一失,則三綱絕滅,五常敗壞,強欺弱,惡凌善;骨肉之恩,浸以涼薄,婚姻之理,遂致廢墜。談自由,人多不知長幼;講平權,人又罔識尊親。浸假而尚摩登;講戀愛,變本加厲;千奇百怪,莫可枚舉。人心之壞,已達極點;風俗至此,尚堪問哉!致使濁氣彌漫於宇宙,煞霧沖凌於霄漢。所以上干天怒,降下此劫。倘不懺悔,將來必有一大淘汰。任爾聰明智巧,亦難逃上帝之掌握也。
近年以來,刀兵水火,土匪猖獗,農村破產,廢時失業,早已民不聊生。將見流離失所,屍骨遍野。空前絕後之浩劫,更有不堪設想者矣。嗟嗟!劫運不止,民生何堪?孰為為之?孰令致之?雖曰:「氣數之使然」,亦上帝之對待惡人,有不得不然,而無可如何耳!唐之袁天罡、李淳風,《推背圖》云:「寅卯年來方睡覺,醒醒起來登天道;騰身直上八州峰,六合乾坤如電掃。」蓋預知浩劫收殺惡孽,定有天道救渡善信;仙佛鸞筆協助,心法性理,重明一貫。勸善信早登覺路,喚迷子快出迷津;窮真理,行真善,原性復出。同登聖域,返本還原,共享極樂之世。吾人之佳期非遙,惟在有心人,速發猛省,積極勵志,行功立德,懺悔已往,努力將來,以籲請上帝之宥寬耳!
今觀活佛師尊所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慈」之「十全」,益信其為救世之寶筏,醒世之晨鐘歟!何則?蓋宇宙上下合之謂「十方」,人居兩大,法天象地,為萬物之靈,五常俱備,八德兼賅,而「十全」悉備焉。
所謂「誠意、正心、修齊、治平」者,基於此;所謂「知止、定靜、安慮」者,基於此;所謂「盡心養性,樂天知命」者,基於此;所謂「天德、王道、賢關、聖域」者,亦基於此。由此可知,綱常倫理均係性天中之所流露!蓋「性天」,天道也;「十全」,人道也;故活佛師尊降壇批定「十全」之意義。因人心陷溺太深,貪戀苦海,故活佛師尊不憚煩勞,費無窮之心血,力為勸導,冀世人出苦海而登彼岸,由人道而修天道也。
其內蘊宗旨,空法實法,廣大悉備,望人由近及遠,知顯知微,又要人無躁進,無躐等,循序漸進,知所先後耳!吾人修道,必須將「十全」之人道盡足,方合天道。蓋人道果盡,天道亦不遠矣。昔《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智、仁、聖、義、中、和」之六德;「孝、友、姻、睦、任、恤」之六行;「禮、樂、射、御、書、數」之六藝。此雖曰:「三物」,而實該萬事。德先,行中,藝後,此即本末先後之序也。果能明體達用,身體而力行之,則賢關聖域不難致矣。
活佛師尊探本求源,專就此而諄諄告誡,直指人心。依此,為立身之根本;悟此,為修道之捷徑。自今以往,須各實力遵行。行內功則靜以渡己,行外功則動以渡人。主敬存誠,修己及人,下救生民,上慰無皇,方不負上帝之降道,活佛師尊之苦勸也。更不負己身之得道,一勞而永安也。從此,改過遷善,舊染污俗,咸與維新;澡身浴德,日進高明。鑑之昏而復明,水之濁而復清。充其本然之善,達本歸宗,自可消磨浩劫,化災無形。將見宇宙清寧,社會漸臻安泰仁風,協和熙雍,日進大同,堯天舜日,治臻上理,盛世不難復見於今日。不惟拯救一時,並可垂教萬世。
活佛師尊所垂示之「十全」,誠可謂「修道之秘訣,救世之奧旨」也。願吾乾坤道親等,其
各體之勉之,庶乎其不差矣,是為序。
時在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歲次丁丑中秋 魯滕 李洪志 謹序於津沽寄廬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初九日
道運分轉顯奇異 濟救善良無損失
禪森幽幽靜默語 師垂聖意化迷痴
吾本
道濟禪師 奉
母敕旨 來壇墀 進壇參 批示妙機 哈哈
人代天辦天不負 人虧天補毫不移
得為善者且為善 得喫虧者喫虧的
大人學大大為讓 小人爭奪愛便宜
君子之志大根器 時時必存仁與義
只因今世綱常敗 只講私心心難齊
為人有善還有惡 將來善樂惡悲啼
道劫並降刷淘汰 世風挽回創聖基
天道兼善人人立 所以仙佛應天際
今日臨壇垂聖語 望爾有志加勉勵
哈哈
今天下為士者禮義離身 將十全拋棄了古風紛紜
來壇軒將十全重為解釋 望世人急速的正心修身
此十全原是那孝悌忠信 禮與義廉與恥還有慈仁
世上人行十全人身當份 管保你子孫昌福祿滿門
自鴻濛一開闢茹毛食草 無有禮焉與那禽獸判分
天不忍原佛性如此狼狽 降下了真天子應運聖人
制宮室造器具行仁倡義 刪詩書訂禮樂分判獸禽
今世人把禮義拋去身外 古時興今時滅焉是天心
有士人讀書者知而不行 有農人不勤儉枉把田耘
有工人造物器不堅不固 有商人做生意無有義心
以下的各界人不必細論 所以的陰與陽皆不均勻
惡煞氣霧騰騰沖滿霄外 違皇天大震怒浩劫降臨
你再看世上人能有幾善 焉不使老天爺傷了慈心
降下道救善人速把家返 降劫煞收惡孽押在山陰
十全訓批完善各處傳遍 盼望你各界人早發良心
停機管有為師不再下示 爾眾等齊送駕
辭母 登雲 哈哈 退
第二壇 示孝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初十日
濟世化善勸行孝 公傳天下人人學
爾等躬行要實踐 師生芳名萬古標
我乃
濟公爾師 奉
母諭 離仙島 參
母駕 已畢 批示孝 哈哈
夫孝者,人之本也。無有父母,身體從何而來?父母生我之色身,上天賦我以靈性。世人只知道有生身之母,不知有生靈性之中。自從十月胎足落生,哇地一聲,真性隨而入之。當其嬰幼之時,不能動轉,父母掬育,慈母三年哺乳,就溼偎乾,艱苦備嚐,先受三年屎尿之苦。及至其漸長也,出門入戶,時時父母關心;及至入學之後,父母又憂愁子女,在學堂用心與否?
及其長大成人,安生事業,娶妻生子,聽信枕邊之言,將父母之劬勞,全都忘了,焉不使為父母者傷心?及他子長大,到了安生之時,亦是此種奉養,他心如何呢?到了那時,他難免不後悔了。
所以,聖人立教,先將綱常為先。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父母臨危之時,雖有衣衾棺槨之美,不如在世菽水之承歡。所以自古大聖大賢,無不以孝為先。孝後天之母,先天之中亦樂矣。例如,大舜之孝,終身慕父母;曾參行孝,有哭井湧泉之感;斧斤山林,天降大雪,阻於梁山,思父母之切,作有「梁山之吟」;子路曰:「吾家貧親老,能負粟百里之外」;閔子騫因親老不仕,甘願為傭。此皆孝子之行也。聖人立教,教人行孝於父母,訓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今時爾眾佳期得遇,天道得逢,也可作個奇奇男子,堂堂丈夫。有志行孝者,勿使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詩曰:
父母劬勞養吾身 守身立志報親恩
若是失源忘了本 萬劫難超永墜沉
勸世人把孝字存在心間 父與母生養我費盡心田
此大恩若不報定遭天譴 有為者速立志侍親堂前
晨則省昏則定時時侍奉 有雙親心自安無有怨言
今在世不行孝欠下親債 到來世變牛馬亦得要還
為君子不作過不拉冤欠 隨時行隨時樂無牽無連
今因為失孝道大劫難免 世界上不孝人難脫劫年
天降劫原本是刷惡留善 留下了良善子建立賢關
真天道降於世救渡信善 作惡人墜劫內永難身翻
辭
母駕 不下示停住機管 有為者即是那大聖大賢
哈哈 退
第三壇 示悌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十一日
紫氣瑞靄耀楣門 衣被同眠樂天倫
和睦同氣連枝葉 尚仁行義君子心
吾乃
紫衣和尚 奉
母敕旨 降佛宸 參見
聖母 再將悌論 哈哈
夫悌者,同氣連枝之一致也。此悌者,人人當學。無悌,則家道不興,事業不定,致使兄弟離散,父子不親,皆不行悌道之過也。為人者,把孝字為先,悌字次之,所以今世悌道不講,三世同居者少,七世更言不及矣。人齊家悌字為能,如行兄弟和睦,致父母心歡,敘天倫之樂,豈不咸稱羨哉!哈哈!
連枝同氣無相爭 幾世良緣為弟兄
一番相見一番老 能得幾時再同生
哈哈
聽我今把悌字講 悌字本是在倫常
兄弟不和親難養 不能養親忘爹娘
行悌也是行孝道 兄弟同德心樂暢
今時兄弟不和睦 鄉鄰皆論我短長
我為兄者心存讓 為弟之者遵兄長
爭奪之心變辭讓 黃土皆能成金黃
同心同德家務掌 四鄰以我作法方
我能作千秋標榜 我名亦能萬代揚
自古為聖為賢者 悌道不行不為良
姜家大被同眠睡 好似香油調沙糖
此乃和睦天倫樂 名感天地傳四方
大被同眠無有禮 比喻兄弟本不忘
再看古來佳俗景 伯夷叔齊餓首陽
為人不把悌道講 枉在人世走一場
悌字能使父母樂 能使妯娌無二腸
能使家道日增長 悌字能使子孫昌
瓜瓞綿綿續萬世 光前裕後顯名揚
不行悌道不可講 兄弟如仇如寇傷
父母如同行路者 祖宗遺業敗輝煌
做大哥的不務正 為二弟的鬧不良
為三弟者猶算好 一人難以把家當
父母怎不流痛淚 叫養兒的把心傷
再看今世為人者 在外有事忘故鄉
終朝每日好遊蕩 今日賭嫖明伴娼
賺下洋錢無其數 一文也未帶家鄉
今人許多如此樣 孝悌二字早就忘
誰把孝悌掛心上 行為不能如此荒
兄弟妻子不奉養 臨終只落無下場
為人若是將本忘 上天鑒察有昭彰
我佛憫世把悌講 見者勿作風耳旁
悌字人人皆要講 不行悌道家不昌
辭
母天駕 停機管 見斯語者要參詳
哈哈 退
第四壇 示忠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十二日
濟弊補偏拯閻浮 公成大化掃荼毒
聖脈遍傳明善復 僧人移風能易俗
我本
濟公聖僧 奉
母諭 離西湖 進樓參謁
天母 握管批示訓詁 哈哈
孝字悌字全講通 今日再將忠字評
推己及人謂之恕 成己成人謂之忠
忠字本是中心字 中心即是原性靈
中心應事無不正 執其兩端自和平
不偏不倚謂之正 正心誠意方合中
中心本是原來路 依中能以歸本宗
今時爾眾得歸本 還須按著忠字行
修道之人首要忠 不忠他心並不誠
誠心能以格萬物 誠心能以感神明
誠心能以知萬事 誠心能以智慧通
誠心修之可成聖 不誠心者墜苦坑
誠心修之登九品 不誠心者落殘靈
誠心又能超玄祖 誠心又能位九重
誠能可以知凡聖 誠能可以感而通
誠能可以知定靜 誠能可以建奇功
不誠難以把家返 不誠難以賬還清
自己靈性被擊散 連累九祖痛幽冥
誠心念者斯為美 不誠心者如此凶
世人為事首要忠 不忠萬事辦不成
為農人者它不忠 五穀一定不豐登
為士讀書心不忠 書中意義必不明
為工作者心不忠 不勤不儉懶惰生
為商人的心不忠 他的買賣難興隆
為官宦者心不忠 死後無有榜美名
為兵卒者心不忠 到了前線遭砲轟
無有惡來不顯善 無有奸來哪顯忠
無有秦檜不顯岳 無曹焉能顯關公
古往今來談不盡 蹺蹊之事後更明
忠字大義就如此 收機辭
母 不再評 哈哈 退
第五壇 示信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十三日
靈純本末不紊 妙法運用鼎門
天降丹書下詔 尊貴上藥三品
我乃
靈妙天尊 奉
敕旨 降東林 參叩
天駕 提機示信 哈哈
所謂「信」者何?實也,誠也。「實」本一致不二,「誠」乃信心無疑。此二者,務修之人,當要實行。孔聖人云:「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又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信者,人人當學,此信不待外學,而是良知良能;此信人人本有,胡不實行者?只因世風日墜,尚於名利,奸巧狡猾,損人利己,只講名利為先,信字焉能完全?此「信」者,人之須臾不可離也。
例如,己身無信,世亦難立;飲食無信,飢飽不勻;朋友無信,品格不正;家中信,家道難成;天無信,四時難正;地無信,川溢山崩。天地尚且有信,而人乃天地之樞紐,萬物之靈首,無信焉能立於天地間哉?有志為學者,當深思之。哈哈!
信實乃為身大用 應事接物合其中
無信難把己身立 為學之人當躬行
今再將信字來明 此信字即是實誠
心不實難獲大定 心不誠占卜不靈
此信字人人要守 無有信萬事難行
夫婦中若是無信 兒女別難睦家庭
兄弟中不講此信 祖遺業何能不爭
在外邊洋錢掙下 賭博場一場輸空
回家轉怎長怎短 又受苦又受勞形
又說是錢太難賺 妄言語滿口亂評
此等人巧言令色 把信字焉放心中
古聖賢誰不講信 受所託盡瘁鞠躬
先將信首為重要 朋友間無信難成
修道人第一要信 無有信到時不靈
雜慾念日夜纏繞 管不住六賊勞形
渡化人有前無後 辦事情有始無終
此皆是無信之過 若無信強勝難名
類如那有點小病 求點丹病根除清
不是那天不護你 你自己無信焉行
甘願意遭此劫重 為仙佛拉你不成
不是你自己下墜 孽纏身自己不明
識透人信心早定 百折魔退念莫生
此時際正在淘汰 稍不慎打下苦坑
修天道何等榮幸 忍把信當作虛空
只在於根基深淺 根基大不修難成
根小者勇進不退 根雖小可望大成
此全在信否二字 哪個重哪個是輕
把信字時存心念 行一事以信去成
彼南來此是北往 同一號侶伴商營
五年後看出信用 把大事擔負心中
人若是看你無信 豈能把大事放定
人立信先要信己 不信己應事難成
此乃是先將己正 然後再成人以忠
人無信本身難立 有志人快將心恆
此信字人人當作 失了信修道難成
信字意說到此處 辭
母駕 再將機停 哈哈 退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十四日
南方丙丁火 辭讓禮之端
屏囂人君子 誰能讓誰先
爾修按真理 躬行要實踐
師尹赫赫顯 四維民具瞻
我本
南屏爾師 奉
母諭 來壇軒 進堂參
母駕 速提機管 開示禮字 別語不言
禮也者,勿不敬也。何為勿不敬?即是長幼男女,皆用以禮,謂之「勿不敬」。況爾修行者,修而行之也。有過改,謂之「修」;見善作,謂之「行」。二字者,上下分也;雖分上下,其中無禮主之,分亦難也。
此禮,雖綱常之禮,亦與天理同也。此禮亦無形相,亦非青白;天理之理,謂之「體」;禮義之禮,謂之「用」;有體有用,自然萬事俱化,萬事合中。爾修道之人作事合天理,待人合倫理,體用兼修,前途豈可限量哉!
哈哈!
千恭萬敬禮當先 上睦下和理主全
天理倫禮萬事俱 有志行者希聖賢
禮字開示本不難 人生世上禮為先
有禮能行天下遍 無禮居住亦是難
天理凡夫不明曉 綱常倫理定瞭然
現今為師施教者 知而不行真可慘
讀的聖書胸羅滿 假作聖人愚昧瞞
口裏說得團團轉 背地嫖賭吹大煙
君子之人無此事 君子如竹之潔乾
君子豈被物慾染 百考不折誦於言
真知真行方為善 偏知偏行招罪愆
夫子循循誘人善 博文約禮體用兼
方可盡美能盡善 方達至善之地焉
今時三教之末法 焉得真師之正傳
三千年盡期限滿 一貫正法又復還
綱常設教為名教 持身涉世釣良緣
惡者改正即是善 愚人實修能成賢
天道如此大效驗 濟世如同救命丹
世界萬事皆有禮 無禮上下分不全
倫禮本是教人善 侍長扶幼禮在間
為富不驕貧不諂 執正合中禮自全
今之世風因何墜 只因禮字無人言
說禮還要按禮辦 口是心非不為賢
天道普降重化挽 救其弊來補其偏
理俱天人方如願 方可盡人能合天
此事全在有能辦 時作時行叫他觀
日久亦可他心挽 全賴禮字來周全
從前不孝今時孝 前不和氣今一團
前時兄弟不合睦 今時同胞共喜歡
再看外道諸門面 知而不行不如咱
不批收筆南屏返 禮字為人莫失焉
哈哈 退
第七壇 示義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十五日
西天落東有參差 湖濤海翻現蓮花
聖脈普傳大地化 僧尼喇嘛降俗家
我本
西湖聖僧 奉
母諭 離佛槎 參叩
天駕 提機管 義字闡發 哈哈
義字世人全要行 無義立身終不成
義字本是大辭讓 人人須要掛心中
為君不義臣不敬 為兄不義弟不恭
為父不義子不孝 為夫不義妻不容
世人一時離了義 一事一行無不爭
聖人立教教仁義 教化世人各各行
義字能把陰陽整 義字移俗能易風
惡人行義可為善 奸臣行義可作忠
世人求財要思義 無義之財不合中
行義之人心必正 他心定無偏倚情
能以克己謂之義 以義待人謂之恭
離義難把家中治 離義難把家道成
離義國家不能治 離義交爭難太平
今時之人失了義 東殺西砍各強爭
義字誰人不明曉 可是知者要實行
知而不行為無有 知而行之方賢能
今時切要行大義 千秋標榜此際成
今時將義掛心上 休管他人將我評
一心不愧合天理 天人合一方執中
孔子當時遊天下 他說言語無人聽
削跡伐壇厄陳蔡 人世說她是魔瘋
那時世風已沉下 綱常倫禮無人行
曲調高者合者寡 道高德重謗語興
謗我之人也奉命 不謗天道不能宏
任他口中亂言語 你們忍氣要吞聲
謗我之人只管謗 到時他心必然明
惡似鮮花善似松 今時不如他鮮紅
嚴霜落下再來看 不見鮮花只見松
惡人他心不存義 奸盜邪淫拐騙坑
善人時時存大義 如有非禮人不容
人行義字最易行 非義言語不可聽
非義之財不可動 非義之事不可行
行於義來行於禮 禮義二字一氣通
且把義字要注意 對人對己要實行
今人說長又道短 拍拍良心到三更
或對父母盡了孝 或對國家盡了忠
生身一世無為亂 敢把倫常視毛輕
現今各處刀兵現 不仁不義難逃生
今時再把仁義作 黑天誰人不燃燈
天已黑了再行晚 不如此時把心恆
速速棄邪改為正 速放屠刀把佛成
今朝不把心回轉 瞬時之間悔恨生
我說此語本在義 現時說了後日應
收筆辭
母駕 不下判 步登祥雲返南屏
哈哈 退
第八壇 示廉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十六日
靈山倒裝投凡胎 隱姓不露把名埋
禪興道展宗風起 師表萬世文運開
吾乃
靈隱禪師 奉
母諭 離瑤宮 進佛齋 參叩
母聖駕 握玉衡 廉字批排 哈哈
生成人身要廉清 無論男女要奉行
立志守身事業創 父母郝赫揚名聲
為人不講廉字義 生身一世糊塗蟲
今時修道諸徒眾 莫把廉字看得輕
廉字本是為善首 行善必能得廉明
公正無偏無有倚 執其兩端合其中
代天時時勤宣化 對人對己要實誠
一切虛浮盡打倒 虛偽不是咱們行
以實為實合天意 效天法地秉大公
皇天無親惟德輔 各個見善要奉行
尊師重道按真理 行功立德勇前攻
修道在人成在天 無有真功枉觀空
坐五百年心不動 難超三界了死生
今時皇天開恩典 願教兒女建奇功
輕其內功外功重 今時不修後難行
今時因為家中亂 終朝每日無暇功
或者兒女長大了 或者家資滿富豐
那時再把天道修 你往何處去行功
九十二億齊渡盡 再無分功教你行
那時有功證蓮品 無功之人落殘靈
咱道非同別的道 早修晚修皆可成
三年二載功成就 行與不行在此程
行者得返真極樂 不行之人墜苦坑
修道第一要廉清 看不清者遭天刑
五百雷劫齊發現 立願不了難脫凶
識透此語速努力 為師不是哄瞶聾
你們若是聰明子 何用我來苦叮嚀
皇天考降誠志士 識不透者命緣輕
夙根大者撼不動 穩穩如山心志恆
來時再把賢愚判 焉知誰行誰不行
心志堅決可造就 識不透者論西東
隨時考來隨時用 天時急緊速加功
爾今若不逢天慈 誰敢把道傳古東
皇母 施恩憫善信 派下祖師與長弓
諸佛諸祖齊聽令 二人之下萬人應
佛祖若是不助道 丟功削果打下坑
就算佛祖來降世 不修功果也難成
凡夫俗子不必講 認真認假在爾評
吾今大話說一片 修道第一分廉清
分得清者無限美 分不清者就遭刑
收機不示 辭
聖駕 別眾登雲轉南屏 哈哈 退
第九壇 示恥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十七日
南窗秋夜蟋蟀聲 屏峰遨遊任縱橫
濟世捨身渡群眾 公心共德幾人同
我本
南屏濟公 奉
母諭 離佛瀛 參叩
天駕 再將恥評 哈哈
今世多人無恥羞 綱常倫理身外丟
致使四門不關閉 九竅放蕩任下流
皇天降道善信救 九九劫難神鬼愁
槍彈有眼不傷善 水火無情找冤仇
天理昭彰早設就 欠債不還焉罷休
末劫殘年收惡孽 修道之人天護救
今朝遇道開普渡 可惜得者不實修
可惜世上無恥人 敢把倫禮一旁丟
皇天震怒劫煞降 劫煞專把不仁收
爾等若有錯過者 早回頭來早改心
莫待時至後悔晚 何年再遇天道尊
祖上陰騭己根重 得受天道樂仁人
君子仁人無外法 皆由倫理教化人
聖人綱常立聖教 整頓世風順人民
克明峻德配天下 有血氣者無不親
梯航之國望風至 名垂不朽代代欽
皆是以德把人化 先講三綱後五倫
世人皆知倫常禮 實行之者無幾人
世風日趨日日下 君不君來臣不臣
為人子者皆不孝 視遇父母如路人
何為廉來何為恥 終朝要順血肉心
只顧自己眼前樂 哪管他人欣不欣
自己以為伶俐子 不知即是大傻人
君子立教沉思語 善惡不離自己身
太上亦有斯言語 善惡禍福本無門
前世造下今世受 今世修來下世因
象天本是循環理 週而復始綿綿存
世人只知爭名利 名利乃是造罪根
貪名之人好虛假 貪利之人好奸淫
不貪不妄合天理 即是君子與仁人
非禮之事不去做 當作應作要盡心
士農工商各務本 後聽天命先盡人
富貴不是可求事 如若可求無窮人
皆是好善天降福 富而好禮樂不淫
再看鰥寡孤獨者 皆是前世造孽深
在世之人全有債 來世還債仍變人
只因財色迷人甚 妄卻自己本來心
一世不了一世債 冤債似山擔己身
三期滿要大清算 誰欠誰還報仇恩
皇天降道了冤債 可惜世人還迷心
三番五次叫不醒 都是冤孽暗纏身
識透之人速離脫 改心向善即仁人
又無冤債又保命 一舉萬得真幸心
大罪大債如何造 不仁不恥無義仁
世界萬惡無不作 即是無恥無廉人
停筆不批不下示 辭
天駕 返雲門 哈哈 退
第十壇 示仁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十八日
靈慧陀陀遠悠長 妙諦噩噩宇宙裝
天真洒洒無思想 尊道幽幽永遐昌
我本
靈妙天尊 奉
母諭 離瑤林 進壇 參
母駕 提機示仁 哈哈
仁字內中有原因 四畫合成二個人
一個真來一個假 真假兩個不離身
為何仁字四筆成 就是四勿訓人人
視聽言動皆合禮 即是真人把事分
四勿不正成四非 四非乃是有罪人
視聽言動不合禮 即是四害來纏身
不合禮者假人作 真假乃是善惡分
真人屬善假屬惡 善人一定怕惡人
所以現今世風壞 惡多善寡世道混
天道降世重挽化 明善復初整綱倫
仁字本為五常首 行仁即是君子人
終日之間不違仁 除非君子守己身
不遷怒來不貳過 時把仁字當在心
仁字百善皆為首 無仁難以合諸群
汎愛於眾親於仁 不仁不義誰去親
五倫八德仁為首 孟軻繼傳講義仁
仁本東方甲乙木 大明光照天下尊
心存仁者必惻隱 濟困扶危整乾坤
當仁之事不讓師 此中還要判清分
類如修道立功果 爭功奪果在師身
師尊之仁若不讓 一有爭奪即私心
君子之人無所爭 隨時隨遇執中分
或與師尊行他處 將入於井有此人
救人乃是好生德 此時何能讓師尊
師尊未視你先視 瞬息不救井中存
假如此人入於井 惻隱之心發於仁
設法用計把他救 這是仁人君子心
克己復禮也是仁 己不欲者勿施人
見善猛為即仁德 救生救靈本心仁
殺生害命貪口腹 凌孤逼寡殃子孫
為善之者天福報 為惡之者天禍臨
善惡禍福皆有盡 來往返復大苦輪
為惡不同行善者 有者施捨濟苦貧
苦貧只因口無食 世上無食有多人
家資如山難救遍 救貧不能救非人
聖人為善行至善 成己成人正心身
誠意正心日進善 以前之惡不圍身
積德累仁功修下 誠心實意格聖神
指點善人所居處 方明真假是非分
現今天開宏文運 真寶不惜傳世人
可惜世人迷昧甚 以此為仇不知恩
見道如同水火甚 彷彿求道身不存
天雨不潤無根草 真道豈渡無命人
得求天道夙根重 不可輕棄不在心
仁字本是寬寬廣 世事善惡由是分
收機不示 辭
母駕 止住機管登祥雲 哈哈 退
第十一壇 示慈
西元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六年 天運丁丑 七月十九日
濟人危難如救己 顛沛造次志不移
禪藏真經傳東土 僧道丘尼同世居
我乃
濟顛禪僧 奉
母諭 離南屏 進佛樓 參叩
聖駕 提金乩 慈字批明 哈哈
百愛慈為先 親親禮之端 人若不實作 性惡願移遷
慈字本出善 惡人行之難 今時三期劫 皇天憫女男
不惜真貴寶 沿戶尋有緣 咱不代天化 上天焉慈咱
水火雖發現 皆是天降寰 代天把事辦 一切不膽寒
劫雖無情面 難到我身邊 只因我心善 心善感皇天
下者我慈悲 長上我尊嚴 處世合世理 盡人能合天
真道本一貫 萬事皆貫穿 無微不能入 大小可由焉
大者天地範 曲者萬物含 事物兩分判 有理在中間
無理難完善 無理不週全 上待下以慈 下待上禮端
如今有多少 為父不愛男 你不愛其子 子焉待床前
現今為師者 教導訓不嚴 師生如師友 上下不分班
無有上合下 慈字在哪邊 慈字分上下 為長能行焉
今人為長者 品格多不端 兒子不順心 詈罵禮不端
凡為人子者 此事記心間 父母責打我 請鄰調週全
勿俟親打我 方為孝道全 骨肉受點苦 那也無甚關
父母氣不順 違親欺了天 世上為父子 慈禮要分端
上無慈不正 下失禮則偏 有志實行者 家道得成全
家和萬事合 合即生順焉 順親順自己 芳名萬古傳
今時三期到 立功在此間 好善得為善 好談量力談
好經把經念 好宣各處宣 好道把道辦 好者種福田
今時不來種 還等到何年 此時有心志 鼎力代天傳
時至天元轉 各個吐彩蓮 收機不下示 辭
母 返屏山 哈哈 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