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是全球海外華人人數第三多的國家,僅次於印尼與泰國。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的人口將近一百八十萬,其中華人約有六十五萬。馬來西亞也是道場開荒海外較為早期的地區,發一崇德馬來西亞吉隆坡道場成立已超過四十載,是崇德海外的第三道場。原歸屬於吉隆坡道場的巴生區,在二○一八年,不休息菩薩指示成立巴生道務中心後,現今吉隆坡道場分為六區運作,包括吉隆坡區、八打靈區、蕉賴區、芙蓉區、太平區與關丹區,目前有公共佛堂一百二十九間,點傳師二十九位。過去包括巴生區每年求道人數超過萬人,現在不含巴生道務中心的吉隆坡道場,每年求道人數將近七千,不但扎根吉隆坡,更開荒東南亞各國,近年來推動固本圖強,老中青少全面動起來,道務蒸蒸日上。
在吉隆坡道場提出申請後,一貫道崇德學院安排於二〇一九年七月暑假期間,由校長陸隆吉點傳師與廖教授遠至吉隆坡崇德佛院講述「天命道統真傳」。此班參加人員主要是吉隆坡道場的點傳師與忠義字班講師,約有三百三十位。為了配合當地講師上班的工作時段,課程安排第一天(七月二十七日)是由下午三時開始,在莊嚴的開班獻供之後,依序為吉隆坡道場莫華興點傳師慈悲之開班意義、陸點傳師慈悲「天命道統真傳之殊勝」、廖教授講授「青陽、紅陽、白陽期之三期觀」、「後東方十八代祖應運意義與天命道統傳承歷程與方式」與「由單傳獨授到普渡開荒」、「由普渡開荒到普渡收圓」。
在第一天的課程中,陸點傳師不但慈悲講述認清天命道統真傳的重要性,強調「天命」乃天授予,既非「人命」,更不可「自命」;同時也不忘為崇德學院進行海外招生。廖教授的課程則是主要以〈道脈傳承錄〉與其他仙佛聖訓以及後東方第十二代祖師袁祖志謙、第十五代祖師王祖覺一的著作為依據,來釐清一貫道道統之六十四代祖師;並且引用王祖覺一的〈三教圓通〉義理,闡述青陽、紅陽、白陽期之意涵,由其中勾勒出人心純樸的青陽期「一道未分教」、紅陽期人心不古的「一道分五教」之聖人教化,到白陽期末後收圓之「萬殊歸一道」的三期歷程,讓班員更深入體會白陽期之殊勝。
第一天晚上,講述到道統發展至袁十二祖到五行掌教之「普渡開荒~先修後得」的階段,廖教授特別敘述了在袁十二祖回天後,因道場分支所產生的旁支教門,隨著向海外的擴充發展,在港澳以及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緬甸、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發展的狀況。這一系列分支的發展在中國清末民初時,紛紛傳入東南亞,因為華人的聚居,所以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有過一段蓬勃的歲月,多以觀音堂、齋堂、佛堂、精舍等名義立足。目前雖多已衰落,但仍有部分存留,幾間較大的觀音堂仍是當地居民十分熟悉的廟堂,在場的班員也多表示曾經去過,只是過去不知這些廟堂與我們的淵源,藉由此次的課程才有所了解。
第二天(七月二十八日)的課程由上午九點開始,先由廖教授講授「普渡收圓期」,接續的兩節課是陸點傳師以過去追隨老前人與前人之親身經歷,慈悲闡明發一組的「天命真傳」,下午廖教授再講授「天命傳承之辨正」。在普渡收圓的課程內容中,讓班員體會過去普渡開荒期只能得傳道師之「指玄關」,入道者須修練九節神功,但還不一定能夠超脫氣象界;直至王十五祖奉上天之命辦理末後一著細收圓後,入道者才能得明師之「點玄關」,超脫氣象界。而今,天賜良機,師尊、師母辦理白陽普渡大收圓,我們方能得此明師一點,超生了死,當感念歷代祖師犧牲奉獻,歷盡千辛萬苦之脈脈傳承。但師尊、師母分別於一九四七年與一九七五年回天後,祖師雖不在世,但天命仍留人間,天命代理之傳承我們必當認清,要緊握一條金線,萬不可受到假祖師、假天命者之蠱惑:應矢志追隨老中所欽定之韓老前人、陳前人大姑之正宗正脈傳承,在白水聖帝韓老前人與不休息菩薩陳前人大姑在天領導下,人人致力於道務之開展,己立立人,使道脈傳承永續,好接引九六原佛子返天。
在所有講述課程結束後,特別安排了座談的時段與班員互動,班員針對兩天課程的內容,踴躍提出問題,希望更明確認清天命真傳:座談現場由陸點傳師與廖教授針對班員的提問,加以回答說明。兩天課程圓滿結束後,聽課的人員紛紛表示受益良多,藉由兩天的課程不但釐清一貫道的天命道統真傳,且過去對於假祖師、假天命的混淆不明,以後也能清楚分辨。
資料來源:《發一崇德雜誌》2019年十月號(第164期),頁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