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章 第四十六 |
第四十六講 天下有道與天下無道 |
天下有道。 |
天下有道的時候,國泰民安,人人知足,這個時候,能夠用來戰爭的馬,都可以讓牠在田野之中糞田施肥,清閑自在。就好比有道的人,身心泰然,沒有心猿意馬、胡亂奔馳之患,而以中正之道立命,以和煦之氣養身,自然清靜無為。 |
天下無道。 |
一旦到了天下無道的時候,人人貪得無厭,戰亂難免就要發生,兵馬也都要生死於荒郊野外了。就好比修道的人,如果不守清靜無為的話,時時產生貪得無厭之念,導致心上之「刀兵」橫出,性中之「意馬」胡闖,不得一時的寧靜。此時三魂七魄盡成魔君之輩,時刻擾亂不休;五臟六腑亦盡為交戰之場,神無一刻之守舍,心無暫時之安閑,這就是人心無道之時。如此,性命怎能長保呢? |
罪莫大於可欲。 |
由此看來,天下下最大的罪惡,莫過於這些多思的欲望,如兄弟鬩牆、朋友反目、覆宗滅族之事,皆是一念之微所害,就好像星星之火雖微,卻可以燎原廣闊。所以,修道之人,先要止念,念頭如果不止,雖是日夜不眠的一心求道,卻只不過是勞形而已。因此,學道之人可以說就是受到「欲望與不知足」所害。 |
故知足常足。 |
所以,知足之人無所不足,無往而不泰然,因為不求身外之物,反得身中自性之寶,如此之人還有什麼可貪求的呢? |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年9月),頁188-190。
「知足」之相似文理:
- 【老子演譯上篇——道經】33:盡己章 第三十三:「知足者富。」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44:知止章 第四十四:「知足不辱。」
- 【老子演譯下篇——德經】46:知足章 第四十六:「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常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