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4-08-28
【觀音菩薩偈】 【觀音菩薩十六大願】
【觀音菩薩偈】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時洒。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願我早得智慧眼。南無大悲觀世音。
《百孝經》
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中庸》經文首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大學》經文首章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本經出自《大正新脩大藏經》第21冊,編號:1325
此經是釋迦佛為眾比丘廣治諸病所說,「痣」泛指一切出生後所患疾病。凡虔誠念誦,深信不疑,堅持多誦必驗,多有絕症、頑疾獲癒,實例感人。
- 如癮病指心臟病;
- 腹中痣含胃、腸、膀胱、肝、腎、子宮疾患;
- 脊背痣含頸椎病、骨刺背痛、椎間盤脫出;
- 血痣含動脈硬化、白血病、血小板等疾患;
- 痣病含良性腫瘤、骨質增生、癌瘤。
《玉皇心印妙經》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 回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昇。 知者易悟。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呼吸育青。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體真。 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 不凋不殘。松柏常清。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 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 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 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持誦萬遍。妙理自明。
【大哉問!】
【近一週熱門文章】
-
不盈章 第十五 第十五講 古代的有道之士 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古時候的有道之士,他們的靈性是微細奧妙的,他們的本性是永遠通達的。這都是外人難以窺測 、 難以瞭解的玄機...
-
西元二〇二三年三月四日 民國一一二年歲次癸卯二月十三日 桃園 泓德佛院 桃園道場 竹一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如何安放身心靈〉 安放身,身強體健,養胃健脾;扎穩實務,從中學習。 安放心,心無墨礙,無有恐怖;顛倒不生,心念真佛。 安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