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聖像
觀世音菩薩,漢語音譯「阿縛盧枳低濕伐羅」,名號意為「觀察世間聲音覺悟有情」的菩薩。因唐太宗李世民的本名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薩」改稱稱為「觀音菩薩」,其實「觀音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
寶藏佛為祂授記曰:「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祂便前往救渡,亦稱觀世音。《法華經・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音菩薩慈悲指示訓
觀照自心振精神 存養浩然大志伸
音信篇篇諸佛示 身體力行依方針
菩提樹下如來見 真人當家不染塵
薩埵無畏度苦難 堅守願行表真心
吾乃
觀音菩薩 奉
母命 至東林 進門先參
母金身 再問賢士否安心
哈哈
木筆沙盤留訓言 修心防疫今日談
三心四相煩惱起 千經萬典此心研
世人執念三毒染 習氣毛病六慾貪
喜怒哀樂愛惡欲 情感交錯苦牽纏
顛倒妄想惹災異 一念偏差釀禍源
此時疾疫做反省 相由心生仔細觀
人來人往人散播 無色無味無期間
保持距離怕傳染 閉閣思過自在觀
惡念如同病毒菌 恣意妄為造罪愆
自卑自負自狂傲 無聲無息無邊沿
如今生死僅一線 生命只在呼吸間
速速覺悟修性地 處安思危求助援
訪師求道抱三寶 借假修真脫苦淵
念頭生發當下止 以戒為師功夫嚴
是否放下無掛礙 心胸開闊展笑顏
是否知足寡私慾 學會取捨心自寬
是否諒解化厭惡 能忍自安樂無邊
盼眾賢士轉善念 真心懺悔祈平安
回歸本性光明面 洗濯磨淬復心田
言批至此止玉管 辭叩
母駕 返瑤天
哈哈退
第四篇講明修煉心性,防止疫情法要。菩薩指示修煉心性五個
要點,觀照自心、真人當家、存養浩然、大志無畏、堅守願行。防
止疫情,菩薩告誡我們,惡念比病毒可怕並告誡:三心四相情識
苦。七情六慾染三毒。念善念惡,顛倒妄想,惹禍源。自卑自負,
狂傲妄為,造罪愆。
防止疫情,菩薩叮嚀:
◎訪師求道,修復本性。 ◎覺悟修性,居安思危。
◎善用三寶,借假修真。 ◎止息妄念,以戒為師。
◎放下墨礙,歡笑開心。 ◎知足少欲,取捨寬心。
◎諒解包容,能忍安心。
這篇修心防疫,要做到真心懺悔,洗淨心田,回復本性的光明。
注釋
◎音信:音訊、消息。
◎薩埵:sà duó ,梵語。摩訶埵之簡稱,即大士,大菩薩。南朝梁元帝《梁安寺剎下銘》:「薩埵來遊,屢徘徘徊於紺馬。」北魏楊街之《洛陽伽藍記·聞義裡》:「十二月初,入烏場國⋯⋯髀羅施兒之所,薩埵投身之地,舊俗雖遠,土風猶存。」
◎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六慾:色、聲、香、味、觸、法。
眼觀美色-觀色而生好色之心起淫念。
耳聽邪聲-聽聲而生好聲之心出穢言。
鼻聞味香-聞香而生貪香之心思飲食。
口貪生靈―嚐味而生貪味之心開殺戒。
身貪淫慾―觸覺而生著適之心動妄念。
意追邪情-覺法而生遠離之心起思維。
◎災異:因事物的反常而造成的災禍。
◎釀:niàng ,比喻事情積漸而成。
◎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個性、心思與作為,可以通過面部特徵表現出來。
◎閉閣思過:bì gé sī guò,關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錯。
◎恣意妄為:zì yì wàng wéi ,恣意:任意,隨意;妄為:胡作非為。隨心所欲,胡作非為。
◎處安思危: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
◎以戒為師:佛陀即將入滅、涅槃時,阿難尊者代大眾發問,佛弟子們在失去了佛陀這位導師後,該怎麼辦?佛陀回答,佛弟子們只要能奉持戒律,將戒律當作指導修行的導師,那就與佛住世的時候一樣了。因此,戒在即等於佛在。如果不學戒,便表示不以佛陀為師。「以戒為師」,是所有佛子都應遵守的本分。
◎能忍自安:對於事物若能稍加忍耐,便可得到平安。
◎洗濯磨淬:xǐ zhuó mó cuì ,指修養鍛鍊,即洗心滌慮的意思。
資料來源:《過劫》(新北市中和區:明德出版社,2020年7月),頁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