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4-04-26

【三、禮與仁】

{禮

哪吒太子慈悲囑語

※做人要有禮貌,這樣才會有人緣、有佛緣,不要沉默寡言,不要口難開,要適時的表達你該說的、表達你該做的。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三・吾必之學矣》白話訓

 

漢鍾離大仙慈悲囑語

※做人要謙虛一點點,恭敬別人,禮遇別人。大拇指常常拿出來稱讚別人,會給你帶來好運的。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二・道千乘之國》白話訓

 

布袋童子慈悲囑語

※說一個故事給你聽:以前釋迦牟尼佛祂旁邊有一個服侍祂的人人,人常常見面會不會看輕彼此?其實道就在這裡,你跟一位修行者、大覺者在一起,因為你的習氣、習慣而起的一種不敬的心那就不對了,聽懂嗎?好比今天跟我們的壇主、引保師、點傳師修行,跟我們的同修一起修行,請問他們是不是普通人?(是)所以還在修,如果你起了不敬,就會像當初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的那一位小修行者,最後是墜入地獄,因為他起了「不敬」。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要禮敬、禮敬喔!凡事感謝。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四・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白話訓

 

南海古佛慈悲囑語

※每一個人的因緣際遇、所遇的事物是公平的,但是待遇是不平的,為什麼待遇是不平的?因為一個念頭一個因,結成一個果,你所得到的待遇不平等,是跟你的念頭、理念、正念、邪思有關係的,所以每一個人的因緣際遇是公平的,待遇是不平的,這關係你當下起心動念,是正念多?邪思多?所產生的微妙因緣果報。所以無論你逢源、不逢源,順利或是不順利,學道要用一顆感激的心,當我們有所不足要向別人學習,人有禮,人家就會喜歡你,你對人有敬意,別人就會尊重你。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四・民德歸厚矣》白話訓

 

哪吒太子慈悲囑語

※心要不要洗一洗?要用什麼洗?你們的心要好好地洗,左搓右揉,心太多髒東西了,要多洗幾次才會乾凈對不對?人的心沾滿了越多就越黑,所以叫黑心,不是都罵別人黑心肝,要怎麼洗?(功德水)知道什麼是功德水嗎?不知道,難怪心都黑的,有沒有人心是紅的?一半黑、一半紅、一半好、一半壞、有時善心發出,就用紅的那一半,有時盜心呈現,就用黑的那一半,有沒有人心分成兩半?(有)就是心念的問題,為什麼二心會跑出來?(環境影響)環境影響,不得不,不然會被別人欺負,怕輸給別人,我不甘願!因為環境沒有辦法,不是我的錯,跟我沒關係,對不對?(不對)所以聖賢都要時時克已復禮,對不對?(對)那就是你沒有克已復禮,沒有拴心猿意馬,所以放任自己的心在外面遊蕩。要時時地守住自己的心,收回自己的心,求其放心。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二・節用而愛人》白話訓

 

長生大帝慈悲囑語

※請問海浪本來就有的嗎?平靜的時候有海浪嗎?(沒有)同樣的,你的本性裡面有這些脾氣毛病嗎?本來就有嗎?(沒有)是後來沾染的,是不是?(是)所以修道就是「去其本無,復其本有」。去其本無就是貪、嗔、癡,本來沒有的去掉;本就有的綱常古禮,五常之德把它恢復,要記在心裡。

※剛剛學開車會不習慣很多的交通規劃,但是久了,就自然習慣了,這是保護你們,是不是?(是)所以修道也是一樣,佛規禮節也是一樣,剛開始先忍耐,勉強,慢慢的習慣了就自然了,要讓佛規禮節來保護自己,不要覺得它是一個約東。其實佛規禮節不止是約束身,還要約束心,因為人的心,心猿意馬比孫悟空還厲害,厲害很多倍。孫悟空七十二變,你們的心變呢?有時候這一秒鐘和下一秒鐘的心就不一樣了,是不是?(是)甚至你們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什麼。「我到底是怎麼了?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自己還懵懵懂懂,迷迷糊糊過一生。這是因為還沒有求道之前找不到自己的心,是不是?現在找到了嗎?不要懷疑,不是心臟的心,是源頭的這個心。心找到了就不要再讓它跑掉,跑掉了就拉回來,一直跑掉了怎麼辦?(拉回來)聰明,久了它就乖了,就收放自如,讓它出去就出去,進來就進來。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三・則以》白話訓

 

濟顛和尚慈悲囑語

※你們說仙佛好不好當啊?末後時期仙佛還是真的不好當,有時候當仙佛還夠可憐的,眾生有百態,百樣的人,百態的心。要賭博的也去求神,如果不中呢?神就遭殃了。還有人賭博求神不中的把仙佛給丟了!這是犯很大不敬的罪過啊賭博中不中跟神有什麽關係啊?他又沒有欠你半毛錢!所以凡人就是憑自己的私慾,胡作非為。

※你現在很自由,為所欲為,我想做的有什麼不可以,只要我喜歡有什麽不可以,看起來很自由是不是啊?不要受約束,佛規也不用,法律也有漏洞,看起來神不知鬼不覺。就是因為太自由了,所以到後來玩到地獄裡面,因為做太多的罪過了,太自由好不好啊?你們修道看起來很不自由,受許多的約束,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還要守規矩,要謙恭和藹有禮貌,但是若成就了,自不自由啊?

※像為師我自不自由啊?想往哪兒就往哪兒,因為心已經不會亂動了。因為你們的心太會亂動了,所以不可乙太自由啊,除非你已經修成菩薩了。還沒有修成之前是不是要守佛規啊?什麼叫做佛規啊?要學做佛當然要受一些規範!佛好不好做啊?你

們要不要做?(要)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三・學文》白話訓

 

哪吒太子慈悲囑語

※如果你的眼睛一天到晚一直往外亂亂看,那你們就會亂亂想;耳朵一直亂亂聽,口就會亂亂講;嘴巴亂亂講,心就不能夠靜啊!眼睛看到了就會心動,心動了就會行動啊!所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懂不懂?所以要收收自個兒的心,好不好?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四・學則不固》白話訓

何仙始慈悲囑語

※就像一匹千里馬,如果馬不吃草能跑得了嗎?所以賢士們就算你是一匹千里馬,如果沒有去充實自己的基礎,什麼是基礎?你們的基本功是什麽?可見都沒開始,所以不知道該由哪裏入手。在修道的過程中,首先要一個字,「信」,如果不相信上天,不相信這個道,再修都是修假道,因為你的心不真,什麼都是假。而修道從禮門義路來著手,什麼是禮?基本的佛規禮節,這當中有很多的微禮細節。

※人往往都是太過,因為現在的社會什麼都有了,往往都是太過;看的太多,想的太多,吃到太多,說的太多,浪費的時間也太多。所以為何儒家應運啊?克已復禮的功夫啊!克制什麼呢?什麼該克制呢?慾望更要懂得去克制它。慾望不克制隨著慾望而行,人就不如禽獸了。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三・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白話訓

 

藍采和大仙慈悲囑語

※佛其實就是覺悟的人而已,人是迷昧的佛。賢士心中都有個自性佛,就好像剛剛賢士們聽了「孝道」,那一剎那良心的顯現,那就是你的自性佛,但是你這個自性佛的光亮能夠維持多久?或者已經真正瞭解孝的真義了?還是仍然一知半解?孝、悌、忠、信、禮、儀、廉、恥,都是我們自性佛當中原本就有美德。只因為人受五欲所牽引,眼睛喜歡看美色、嘴巴喜歡吃好吃的東西、耳朵喜歡聽好聽的聲音、鼻子喜歡聞香味、而這個手跟身體喜歡觸摸柔軟的東西。因為這些五欲無法克制,因為這些五欲的牽引,你的佛性慢慢被掩蓋,既然來這裡學道理、學做佛,是不是就要好好的把良心顯現出來?先由這些真理的洗滌,讓你的良心顯現,這樣子上天降道是不是真救了賢士們?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四・主忠信》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學道要從最基本的學起,學什麼?佛規禮節,不學佛規禮節,就不知道尊師重道,尊敬前賢啊!

※徒兒們既然要來學佛,就要遵守「佛規禮節」,這是最基本的,若是你連這個都不懂,那表示你入門還不深,還在門外徘徊,其實真正一個有道者,真正一個有內涵、有修養的人,是韜光養晦的,真理是隱晦不彰的,半桶的水才會搖晃。所以,真正有道者看起來都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顯現不出他的才能,顯現不出他的鋒芒畢露,也許你會看不起這樣子的人,覺得他沒有什麼,可是真正的智者若愚,看起來就是老老實實的,看起來很樸實,所以你看不出來,能讓你看出來就不是真正的韜光養晦了,真正有內涵是在哪裡?「君子聞道,入之於耳,藏之於心」藏在心裡,守住這個。「小人聞道,入之於耳,出之於口,苟言而已」就是一個嘴巴會說而已。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三・賢賢易色事父母》白話訓

 

韓湘子大仙慈悲囑語

※煮菜要色香味俱全。君子不器,什麼都要學,尤其是道中的一切,佛規禮節、基本道義,什麼都要學。不要說我只會一樣就好,永遠來佛堂都打毛巾,這樣會進步嗎?所以前賢交給什麼任務,要勇敢的承擔、學習,不會的要多請教;如果剛好沒有前賢在身邊,可以跟同修切磋,上要跟前賢常常保持聯繋,下要跟道親保持聯繋,這叫做承上啟下,修道才有伴,是不是?修道不要孤獨一個人,要有切磋對象。最近體悟到的道理,不知道好不好,就跟同修切磋,這樣是不是一件樂事?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三・行有餘力》白話訓

 

有心童子慈悲囑語

※首先要渡人,一定要學會佛規禮節,想要學修辦的人,不可以嫌佛規禮節麻煩,好不好?拜託!拜託!

※現在開始要學禮節,從現在開始做起。如果你們表現得好,你的自性會越光明。日日修,日日進;一日修來一日好;一日不修就一日潦潦草草。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每天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活佛弟子,幫助老師的有心人。」好不好?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二・傳不習乎》白話訓

 

李鐵拐大仙慈悲囑語

※用用三寶,把心靜下來,這個三寶不是形式化而已。賢士們如果能夠持之以恆,每天靜來幾分鐘用用三寶,迴光返照,久而久之,性情在默默當中就會改變,這是三寶的妙用。佛規禮節的妙用也在這裡,賢士們有沒有覺得在獻香叩首中,心慢慢沉靜下來,心猿意馬慢慢收攝起來。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四・無友不如己者》白話訓

 

南海古佛慈悲囑語

※佛堂一切禮儀是上天所訂,要好好遵守,莫要紊亂佛規,以免有所擔過。學道之人,要常常戒慎恐懼,要充實自己不要放鬆自己,才能達到謹言慎行,修德行功都不容易,所以要惜緣更要惜福,才不在修道所費之苦心。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四・民德歸厚矣》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以「道之宗旨」為體,以「禮運大同」為用,體用兼備了,才能夠世界和平。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二・道千乘之國》白話訓

 

南屏道濟慈悲囑語

※徒兒們該明白,內盡其誠、外盡其禮,至誠無息、誠能得天,若人人不講理,則天下大亂,禮廢而戾氣彌漫,災害叢生,所以造成空前絕後的浩劫,劫由人造實在是不欺人,人人復起本來的面目,良知良能,徒兒們要好好地體會體會。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二・節用而愛人》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但願你來人間辦道,都能夠遵規守矩,不負老天的託付,達到道務的遠傳,每一個人都能夠「感恩有禮、齊家修行」,希望你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要忘了天恩師德。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其為仁之本與》白話訓

 

{仁}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每一個人時時保持著那一份愛心,仁慈之心地對待眾生、對待自己,那你就是佛。心中有愛的人,時時存著恩的心,那你一切都會很順利、很圓滿.(註1

※「信近於義多麼讃,履行諸諾方圓滿」:我們答應人家的事,是要合乎仁義道德,答應人家去做壞事我們就不可以去做,答應人家的事情是好的、是對的,我們才可以去做。如果不合乎道理,我們千萬不可以去做;如果有人邀今天晚上去偷雞,要不要去啊?好朋友有什麼事情要互相幫忙,但是去偷人家的東西是不好的事情,我們就不能去做喔!(註2

附註:
1.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二・節用而愛人》白話訓
2.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五・於義》白話訓

 

雲遊姑娘慈悲囑語

※希望你們能夠常常到處講道理,講道德、說仁義,讓事情更美滿,盡量放下心,好好的做,應該要做的事情就去做,不該做的不要做,不該講的不要講,這樣就是「道」。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五・遠恥》白話訓

 

靈妙天尊慈悲囑語

※這顆慈悲心、仁愛的心,我們能夠掌握住,那我們處理事情就會很圓融、很圓滿;不枉費為師我打開你們的無縫鎖,看到本來的自性。這盞燈就是我們自性的佛光、我們自性的光芒。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不亦君子乎》白話訓

 

漢鍾離大仙慈悲囑語

※「善心」,就是憐憫的心,就是菩薩的心,就是慈悲的心。所謂「慈」,就是仁慈;「仁」是指上等人。上等人是要做大事立大志。菩薩的心是無限寬廣的,擁有菩薩的心,就擁有寬廣

的人生。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二・道千乘之國》白話訓

 

觀音菩薩慈悲囑語

※每個人都是上天一佛子,社會上的一份子,國家的棟樑,你們扮演非常多的角色,在家裡你可能是為人父,也是為人子,所以在家庭裡面,你有倫理道德;在社會上,有仁義道德;在國家要遵守法律,所以你的心影響這個大局,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如果沒有仁義道德,他什麼也都沒有了。仁義道德要能夠烙印在心裡面不是那麼容易,可能你會因為自己的貪嗔癡,心志就改變了,所以當你知道這個仁義道德,就要趕快去做,做,做,做,就是一直去行,你的命運才會改變。如果你是貪錢財,久了之後,你的心就不光明,被烏雲蒙蔽了,你就不會快樂光明。所以每個人心裡面,都有自己最好的那一份,要以後能夠獻給 老母娘的噢!不要忘記,要好好地修行。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五・宗也》白話訓

 

大笑佛童

慈悲囑語

小笑佛童

※我們學習,還要時常複習,我們複習了很多道理,當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有道理來提醒我們;要遵守仁義道德,我們路就不會走偏。

※「猶似清流之展現,重振仁風大道宣」:我們做得很好就像清流一樣,我們不要當那髒髒的水,要做很乾凈的水,才能把世間的灰塵洗乾凈。我們要把仁風大道宣揚出去,把好的道理傳播給別人,不只自己變好,也幫助旁邊的鄰居、親戚、朋友變燈,甚至發大願,讓更多眾生都能夠聽到道理,都能夠變好。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不亦樂乎》白話訓

 

韓湘子大仙慈悲囑語

※怎麼樣從小仁慈變成大仁慈?如果求了道,不來佛堂聽課,每天在家裏看電視、顧小孩,請問這樣子你的慈悲心會流露嗎?(不會)麽樣才能夠流露慈悲心,在你不斷的渡人,學習去幫助人、成全人,你更發現你的慈悲心會越流露。如果每天只有活在自己的框框裏,活在自己的生活內就滿足了,請問這樣自私自利的味道重不重?(重)你們以前習慣都是自私自利的心態。

※你們之前都習慣了自私自利的心態,都活在自己的框框,自己的圈圈,自己的生活。現在修道知道流露自己的慈悲心了,要進入人群,去渡化人。跟你們有緣的人多不多?(多)不渡人,不出來修道辦道,你的慈悲心流露不出來,你的心會越來越麻木。自私久了心會麻木不仁了。當你們由小仁慈心,慢慢擴大到大仁慈心的時候,慢慢就跟佛菩薩一樣了。

※而且要學會一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跟你有緣的你要渡化,幫助他;那跟你無緣的,也要渡化。其實,無緣,可是你發出一念的慈悲心,就跟你有緣了。所以你要處造這個善緣,你的助緣善緣就會很多,不要覺得只有跟我有緣的人我才要渡。「汎愛眾」,只要你汎愛眾,慢慢的才會把小仁擴充成為大仁。「而親仁」,知道親仁的意思嗎?親近仁德的人。你們的前賢是不是仁德的人?(是)你們懂得親近嗎?還是常常拒絕他們呢?要懂得親近仁德的人,你們才會增長仁德的心。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三・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再忙再累也要撥空聞法禮佛,使自己的善根更紮實,尤其三曹大開普渡,人間佛堂林立,方便啟發每個眾生,你要珍惜這個機緣你若活在古早時代,要出家就要拋家舍業,把你人間所有的東西都放下,頭髮要剃掉,太太要放下,進入深山去修行,還不一定能成正道。白陽時期, 老母開恩,大道降世,在家修行,這是何等殊勝的因緣,應該要好好把握,不可以空渡光陰

※要把握光陰,一方面了塵業,一方面修聖業,聖凡並進而行,是千古以來最難得的機遇,一定要好自珍惜,不要在凡俗當中迷昧了自己,那就很可惜。修道修心,修仁慈心,修謙恭的心,修忠恕的心,修一顆柔和的心。如果你修道越修心量越寬廣,你的福報就會越大,人緣就會越好;如果你越修道心越小,那麼你的路就會很窄。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其為人也孝弟》白話訓

 

仲由夫子慈悲囑語

※「培德養性功夫下,清明靈妙不招愆」:我們只要頭腦清清楚楚,明瞭做人做事的道理,沒有違背道德仁義,自然就不會去犯罪。能夠如此自我要求,各種不好的壞的習性、毛病,也都能一一的刪減,功夫下得深的時候,才能完全的改過,讓自己做一個更好、更賢明的人。

※「還是依仁創不朽,不僅自得樂無邊」:我們在世時間有沒有很長?我們要像草木一樣,生了沒多久就死掉,只是為了吃三餐,奔波勞碌,這樣而已嗎?絕對不是喔!我們要有崇高的理想,我們能夠服務一個人,就去服務一個人,如有能力就服務十個人,甚至服務千千萬萬的人。我們越服務眾生,我們內心就越充足越富裕,而且那種快樂,不是有錢或者穿得漂亮、穿得好可以比的,那種滿足和快樂,是有錢買不到的喔!

※「不分你我站同線,援人以道出苦淵」:不要分古時候的人和現代的人,也沒有分臺灣人和印尼人,大家都要站在同一線,都要濟世救人,救渡眾生,把仁義道德宣揚出去。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不亦樂》白話訓

 

善才童子慈悲囑語

※在佛堂要行出仁道,出了佛堂,在這個社會當中,也要把仁道行出來;在家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你又能夠把這個仁道行出來,那麼你這個人才叫做成功。修道其寶很簡單,重要的是你肯不肯改變你自己,真理千篇一律,都是教化眾生,但是眾生的心接不接受?改不改進?都在於你自己,道傳給你,修行就看個人的心境了。

※修道很簡單,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能夠做到存好心、做好事,那你走到哪裡,處處都有道。來佛堂修道行仁道,出了佛門就為所欲為,這不行的,言行不合一。修道要對自己所做的負責任,你們是很有智慧的,事情的對錯要去分析,真理它是不變的。所以修道要越修越明理,越修心中要越法喜,要越無煩惱、牽掛,越修要越自在,才能慢超越。

※修道、辦道要把你的精神提起來,一個人有精神、有魄力,做事情才不會出差錯,事情也才能夠做得好。如果你看重上天的事,能夠盡心盡力去把它做好,付出你一片的真心,修道人都會逢凶化吉的。助人等於幫助自己,希望你修道、辦道,你的心、你的腳步不要懈怠。

―以上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其為人也孝弟》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那麽對於未吃素的人,希望你也能夠學習吃肉邊菜,學習戒殺放生、長養善根,發慈悲的心,使這臺灣的寶島越來越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哪怕有很多的困難橫在你的前方,希望你有勇氣來面對,希望你胸有成竹,展現出力量。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打開自己的心,回家之後都能夠好好孝養自己雙親,使這仁風、道德能夠再復甦。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未之有也》白話訓

 

太子師兄慈悲囑語

※希望你們的心,存著一顆感恩的心,不要去追求太多,平安就是福,你們要好好惜福,這個國家將來好不好,就要看大家如何來推展,講道德、說仁義,提倡綱常五倫,希望每一個人以身作則,希望你們好好加油。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一・未之有也》白話訓

 

李鐵拐大仙慈悲囑語

※「有志之士乾坤挽,仁風重振做一番」:有志氣的各位賢士,我們要把這個仁德的美好風氣遍佈世界各個角隅,不是只有自己好就好喔!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五・於義》白話訓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世界仁人君子若多,有道德、有仁義的人多,那麼就可以為天下眾生謀福利,修道辦道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有士農工商之分,各層次成全,使他們能夠展其才華,能夠造福人群。(註1

※所以,修行者藍圖,心能靜性,人能弘道,性不能減其心,非道弘人,道是人弘的,人要怎麼弘道?(行為),行為是用說的嗎?行為是做出來的,光說不練、知而不行,道非我有,所以,徒兒們在行道,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仁義忠信不離心,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仁義忠信還是擺第一。(註2

附註:
1.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四・民德歸厚矣》白話訓
2.
摘錄自《論語聖訓・卷三・賢賢易色事父母》白話訓

 

資料來源:《光明的智慧》第15冊,頁40-68

 

 

 


【大哉問!】

天然古佛(師尊)1998年提問「道統是甚麼?」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