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12-04

【以施除私】

 (一)本文:

施真理於眾生,則可化人一念之邪,而轉菩提。

施真誠於眾生,則可化人虛心假意,而轉虔敬。

施財物於眾生,則可化人吝惜之情,而轉法喜。

施寬和於眾生,則可化人狹監短見,而轉仁厚。

施關心於眾生,則可化人冷漠無情,而轉大愛。

施慈悲於眾生,則可化人無明惡行,而轉喜捨。

施中正於眾生,則可化人私心偏頗,而轉公道。

(二)字詞註釋或相關經典佳句:

1、佈施有三:財施、法施、無畏施。

1)財施:他人有難時,基於慈悲心,將資產,包括錢財與物資等,捨捐出去,令人解困得益。

2)法施:將自己所解所行之真理正見闡述、宣說,令人悟解心開,心生法喜。

3)無畏施:以勇猛無畏的大悲心助人,使眾生心靈得到安定與希望,免除恐懼、憂慮。

2、菩提:佛家用語,梵語bodhi的音譯,意譯為覺悟、智慧。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圓滿之智慧,即最究竟的覺悟。

3、只有奉獻沒有條件謂之慈,只有犠牲沒有自己謂之悲,只有義務沒有權力謂之喜,只有付出沒有佔有謂之捨。《聖哲智慧章

4、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

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無私章第七》

6、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老子.不積章第八十一》

7、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已,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中庸》

(三)心得討論與生活實踐:

1、在本文中,您最有體會的是哪個子或段落?為什麼?

2、把陽光帶給別人者,本身也會沾滿陽光,所以捨得捨得,一捨就得!在服務、付出的利他過程中,自己自然的充滿了正向能量,同時也減少負面的想法,這樣的良性循環,您也有實際經驗嗎?

3、「佈施」為「除私」的絕佳妙方,本文中哪些佈施是您覺得最想要優先實踐的?

4、當面對自己內心的眾(念叢)生,也就是我們的無明煩惱時,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伏、轉化?

5、如何將本文的重要概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具體作法為何?
資料提供者:博德書院

【大哉問!】

天然古佛(師尊)1998年提問「道統是甚麼?」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