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篇 【羊羔跪乳尚知孝】
1.
宦遊人兒,每從故門歸,望此青山依舊,草木蒼鬱。
常聞人言,總覺是別離人腸中,親情喪,難撫懷。
總網頁瀏覽量
2024-08-22
《百孝經聖訓》第65-68篇
第六十五篇 【生前能孝方為孝】
1.
人生大本,孝當為先,欲報昊天恩。
今之孝著,謂之有養,不敬犬馬同。
親在一日,敬親時刻,文武孝德承。
親心弗得,不足為人,事親豈弗順?
行孝即時,無微弗至,風吹燭熄恨。
萬金空奠,椎牛而祭,何曾黃泉存?
生前盡孝,菽水敬養,亦能承歡心。
《百孝經聖訓》第61-64篇
第六十一篇 【父母雙全正宜孝】
1.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若能生前誠敬養,且勝後墳諸供拜。
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論家常在。
人間百善孝為首,盡人合天身不殆。
子曰:「色難。」明其意,自問深省己心態。
今之孝者謂能養,不敬何以別乎待?
2024-08-19
《百孝經聖訓》第57-60篇
1.
天下無有不是之父母,
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情誼。
一木所生,勿離勿棄,
貧富窮通,福禍共棲。
兄弟既翕,和安且耽,
同生羽翼,不分此彼。
手足愛恭,長幼有序,
歡言一室,識諸大體。
弟傲如象,學舜之行,
推田相讓,怨尤平息。
《百孝經聖訓》第53-56篇
第五十三篇【五榖豐登皆因孝】
1.
孝是一股強大光明的力量,
可以造就溫馨和諧,
又歡悅喜樂的磁場,
五榖在孝心感應下,
都能起良善的變化。
蔬果鮮美,健全有機,稻麥與芽菜含藏活力;
花朵盛開,光彩又美麗。
《百孝經聖訓》第49-52篇
第四十九篇【孝在心孝不在貌】
1.
木鐸一聲徹九天,覺世牖民渡坤乾。
人爵未有天爵貴,普渡收圓綻白蓮。
學聖禮賢佛事辦,善養浩然儀翩翩。
溯德厚生道一貫,央央不絕玲瓏觀。
率性為道無名始,儒風是師百世傳。
2024-08-17
白水聖帝慈訓《源遠流長的大愛》善歌 調寄:牽手
《源遠流長的大愛》善歌歌詞
因為戴著天的愛 因為受著師的恩
所以愛護著天下蒼生 感恩著師的傳承
因為知道師的路 因為學著師風度
所以甘願著繼承師愿 重覆著師的腳步
因為道真的感應 因為信愿不曾停
所以行証自己的承諾 克服著一切的際遇
沒有歲月可蹉跎 沒有回頭的藉口
所以安心地勇往前走 莫懷疑當初的念頭
無明心中的憂愁 纔是心路的關口
也許當下看清楚 會感天人的扶助
所以放下那執囿 路上經驗容德厚
一片真心地投入 素位而行中感受
因為辦著天的事 因為圓著人的失
所以學習著辦事人員 明白著道的位置
因為自己的緣故 因為眾生尚受苦
所以最終要人我成全 付出著師的付出
活潑中該守的守 承辦中要修的修
自我肯定的立足 挺立純全德不孤
因為歷練會成熟 因為承擔才成就
所以是正確的路 沒有放棄的理由
所以是唯一的路 沒有逃避的理由
2024-08-16
西元2017年 廖玉琬:以《道脈傳承錄》、仙佛聖訓與祖師著作論證天命道統真傳
以《道脈傳承錄》、仙佛聖訓與祖師著作論證天命道統真傳
作者:廖玉琬(一貫道崇德學院 一貫道研究所副教授兼總務長)
西元2017年 歲次丁酉 陽曆七月
一、前言
一貫道降世救眾之殊勝在於天命明師之一點超生,而天命明師的道統傳承乃一貫道普渡收圓的主要命脈。但是傳承天命道統的祖師,長久以來卻是學術界與其他宗教批評一貫道的主要標的。有關一貫道的道統,過去道內道親或是口耳相傳,似是而非,或是依據《道統寶鑑》的內容來認定,但是《道統寶鑑》的作者與年代都不詳,無法證實其為一貫道祖師所著,也非仙佛借竅開沙之作;書中所記述之祖師資料部分內容備受批評,尤其是《道統寶鑑》中所寫的七祖白玉蟾與馬端陽最被道外斥為無稽之談。因為一般將《道統寶鑑》中的白玉蟾視為南宋道教南七真之一的白玉蟾;又將馬端陽比附為南宋道教北七真之一的馬鈺或唐朝佛教的馬道一,學術界往往以此嘲諷一貫道的祖師錯亂無憑!
此外,一貫道的八祖也頗受道外爭議與討論。在中國明清宗教的研究報告中,許多學者指出白蓮教提倡的無生老母思想是源自明朝的羅教。而近代一些研究民間宗教的學者,依所謂的思想淵源,有推論羅八祖是明代羅教的教主羅清,也有主張是清初大乘教的羅維行。依此類推,倘若羅清是羅八祖,那麼以無生老母為信仰中心的一貫道便與邪教白蓮脫不了關係,這致使一貫道難以擺脫邪教之汙名!
幸濟公活佛恩師奉 老母之命於2002年至2004年藉由五班法會批訓,將《道脈傳承錄》帶到人間,並囑咐此是道統的憑據。為正社會視聽,且讓道親能清楚了解天命道統之傳承,追隨正宗道脈,認理歸宗,特以《道脈傳承錄》為基本,輔以第十二代與第十五代祖師著作及其他聖訓資料,闡述天命道統真傳,並釐清一貫道為邪教白蓮之誤謬。[1]
【大哉問!】
【近一週熱門文章】
-
不盈章 第十五 第十五講 古代的有道之士 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古時候的有道之士,他們的靈性是微細奧妙的,他們的本性是永遠通達的。這都是外人難以窺測 、 難以瞭解的玄機...
-
西元二〇二三年三月四日 民國一一二年歲次癸卯二月十三日 桃園 泓德佛院 桃園道場 竹一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如何安放身心靈〉 安放身,身強體健,養胃健脾;扎穩實務,從中學習。 安放心,心無墨礙,無有恐怖;顛倒不生,心念真佛。 安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