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5-06-22

《德字班人才精進班聖訓彙編(二)》[2019、2020年]:(明孝治國不以利;人知十恩入世行道訓中訓)

 西元二〇一九年十月十三日 民國一〇八年歲次己亥九月十五日 斗南 信義育幼院
               雲林道場 德字班人才精進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默化如入室芝蘭,盡己推恩劬尊極。
   家庭樹蘭陔採,[1]心本悅應詠賢舉。
   天地之經古聖續,敬愛答和色容掬。
   潔身自好思賢毓,常安行孝及照迪。
   不義則諍無偏倚,嚮慕君子清風儀。
   明孝治國不以利,孝悌禮樂仁義齊。
   美德垂範感天地,有覺德行修身及。
   李密陳情終養乞,[2]飲水思源孝真知。
   吾乃
  濟公活佛,奉

母慈命,至佛樓,隱身早參
皇母座,復問愛徒平心否?凝神貫注除疑惑,靜待師來批訓說。哈哈!

活潑玲瓏變則通,道法自然表至誠。謙恭有禮為首要,樂道不疲進班中。
參班聞理真實踐,良好機緣難得逢。時光稍縱即刻逝,智者握機奔前程。
班班傳題天人意,費盡心思航原童。徒兄否明道尊貴?殊勝因緣感恩同。
沾恩報恩使命荷,人生真諦當認清。為人終為何意義?探頭索隱勿迷矇。
真知灼見行聖道,孝順慈愛存心胸。為人根本孝悌盡,入孝出樣安心靈。
身體力行標杆立,為人表率闡道行。崇德修慝己復禮,[3]明己明德道中庸。
克化古禮明聖道,人能弘道使命承。承上啟下聖任繼,了愿行功二六中。
願徒把握生命裡,創造奇蹟興人生。惟要至誠感天地,自助人助天助成。
圓滿生命己責任,勿要輕視逐流風。仁風濟世聖道勉,尊師重道踏步程。
聖賢大道今起步,好自向前勿放鬆。光明坦途同步進,志同道合互勉行。
行路順境或逆境,存以感恩之心情。感同身受此世界,善惡兩途自分清。
一念之間升與降,掌權在已否知明?切勿怨天尤人也,豈知心念已追蹤?
念念菩提菩薩愿,聖佛行誼願追崇。立志立品耐得苦,堅心忍耐始至終。
遇考不退顯其志,志法聖佛信心增。日用尋常多感悟,漸修頓悟有過程。
行道之中反觀已,反求諸已無不能。行道宗旨心愿表,感天動地愿助成。
明確此生目標穩,專心修辦能成功。素位而行勿動亂,認理行持志堅恆。
修道逢遇魔與難,接下考卷理參明。答題之者靜心意,祈求上天智慧增。
添徒智慧不愚昧,方能行走修辦程。如若畏懼而縮退,何能突破更上層?
接下考題誠面對,加徒能力更進程。渡人成全能力夠,廣結善緣脫苦坑。
好自思量求進取,相信為師助徒行。好嗎?

  今日為師送徒一份禮,將今年度國內壇主班訓文,取正仁本訓第二段、苗栗正茂普化,與今日之鎮壇依序排列,由左至右,由上至下,集成本訓。菲律賓〈孝〉宇妙訓之本訓,即為〈人知十恩入世行道〉之訓中訓,行草書體,明白嗎?

  人知十恩,哪十恩?誰知道?考考徒兒,現場查一查,查好了嗎?(第一、懷胎守護恩。第二、臨產受苦恩。第三、生子忘憂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迴乾就濕恩。第六、哺乳養育恩。第七、洗濯不淨恩。第八、遠行憶念恩。第九、深加體恤恩。第十七、究竟憐愍恩。)好!十恩銘記。問問徒兒,此十恩容不容易?生來人世此十恩感而受,感悟父母辛苦養育,為人知恩,入世行道即是報恩。入世修,苦不苦?眾生千變萬化,因材施教,濟世救人,皆在成就自己蓮臺。

徒兒入世清靜修,少私寡慾聖道走。洗心滌慮見真我,無我利他逍遙遊。
好否?

晨鐘暮鼓醒黃粱,大夢初醒奔康莊。行道立志非凡樣,承接重任居胸膛。
各將天職職責辦,行功立德於日常。守己至誠顯良善,無為而為現慈腸。
觀今世間多苦難,天垂金線道扶匡。濟眾離苦得至樂,道化萬國立家邦。
正已修身立標榜,身修家齊氣和祥。積善之家有餘慶,古慶祥和由心房。
脾氣毛病自修改,豈可埋怨於他方?真正修持內與外,内聖外王顯慈祥。
佛光普照渡寰宇,內心佛堂放慈光。慈悲喜捨愿莫忘,精誠修辦築蓮邦。
好嗎?

朵朵蓮花開滿園,芬芳傳揚注人間。願諸賢徒互相勉,真實修辦煉性圓。
知過必改不退卻,三達德備立志賢。賢關聖域得登入,好自修煉勿遲延。
師助吾徒了已愿,功圓果滿樂欣歡。莫要時過又追悔,求師亦是難上難。
當下即是好排定,進修課程積極前。徒兒保重好思慮,人生光彩孝親顏。
抱道奉行速前辦,成長喜悦伴身邊。師隱壇中不再語,願徒用心誠意專。
                            哈哈止。




資料來源:《德字班人才精進班聖訓彙編(二)》[20192020],頁104-109


[1] 「郗家庭樹」:郗音chī ㄔ,《晉書•郗鑒傳》:郗鑒於喪亂中哺育外甥周翼,使得其保全性命。後以「郗家庭樹」稱頌舅家深情。「蘭陔」:陔音gāi,ㄍㄞ,「蘭陔」比喻孝子養親之意,劉禹錫〈和州送錢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於華州覲省送僧方及南謁柳員外〉詩:「蘭陔行可採,蓮府猶回瞪。」

[2] 西晉李密的《陳情表》有「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烏鳥私情,願乞終養!」之句。

[3] 《論語·顏淵》: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脩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脩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慝」音tè ㄊㄜˋ ,邪惡;「修慝」是指消除心中的怨恨。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