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一〇八年三月初九歲次已亥二月初三日 臺北 崇德佛院
臺北區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弘道承師任重遠 山陬海隅不辭險
有教無類能講勸 化挽狂瀾清平現
基礎扎根講培班 四門功課持身嚴
按部就班至全聖 成就偉業莫驚遠
吾乃
南屏道濟奉
母命 降至佛地躬身早參
皇母畢 復問眾徒可安怡 主敬存誠待訓批 哈哈
講培班
「講」者宣也
「培」者育也 講培者乃是培育講道宣揚聖理之人才
班程開設講培班 希賢希聖步理域
爾以修身為之基 各類道學穩札基
從而四門功課累積 此根深而枝茂
能有擴大人才之舉
能有循進聖賢之道
能有步向人生之高處
而為眾生點燃一盞救世之燈
故凡為講培者 皆是道中骨干
皆有擔起三曹普渡收圓之大事
皆可證行白陽修士之聖迹
以代代相傳之理 以棒棒相續之德
行有道 功弗居德可穩 行誼可配 日月天地之長也
哈哈
古道西風送故人 西山峰嶺雨舞紛
切莫醉客夢樓中 但醒西行畫雨中
借問眾徒修道進 可否以身擔責承
可否一生愿力進 誓死以報於天恩
可否真行慎行遠 明道用中不偏行
可否以道持身悟 二六不差主人翁
可否行道精進步 潛行進退無過生
可否達本知理卧 不爭道名與道功
可否精進修辦路 挽化世界為大同
可否犧牲不足掛 奉獻眾生甘如橙
可否以德舖道路 提攜後輩入班程
可否以和為貴進 圓滿團隊與成人
可否精誠竭力展 不懼考驗心不矇
可否辦道恆志顯 五嶽泰山以志伸
可否以此條條悟 携手共辦收圓豐
懂嗎
今與眾徒來會面 見徒各個人才賢
菁英團隊答聲有 目標在前理念堅
堅持道行修辦路 不遇考驗不見賢
風雨飄搖心中定 自有主張心可堅
除去毛病拋習陋 刪去過去達本源
人生價值當體悟 以德養之無怨言
悉洞天地之奥理 真人行道十字間
憑著一身膽和氣 磅礴道路一生顯
懂嗎
徒兒們(有) 什麽是人生價值 修道是嗎(是)
什麼又是人生目的 是辦道對嗎(對)
既然人生「價值」與「目的」徒兒皆知
那麼徒兒可否在每一分鐘中 都握著這四個字
『是否在修道的道路上都可以認真投入
是否在每一次遇到考驗中都可以用智慧來跨過
是否都在每一次考驗中明理而走
是否願意從圓融中達成共識
是否願意放下指間中的固執
是否可以從體諒中與人謀合
是否可以沒有任何罣礙的修行
是否在走過千山萬水之後
悟出了為師的一句話』
徒兒們 修辦修辦容易嗎(不容易)
一邊修一邊辦 不可以缺一邊啊
如果徒兒能明白 為師剛才的這段話
你一定修辦道已經有了體悟了 懂嗎(懂)
「講培班」為什麼今天為師跟徒兒講這講
因為身為一個壇主 你們就是道場的達
亦是佛堂的人才 而這講培班
就是你即將成為講師之前的班程 對嗎(對)
可知道講培班的重要性
這重要性可以說是一個佛堂 一個道場的關鍵
又為什麼呢 想一想
如果這講培班只要有來上了三分之二的課
就可以提拔講師是嗎(不是)講一講
(在座壇主、副壇主,我們都能夠往講培班邁進,將來提拔為講師。提拔為講師要很多條件,因為講師能夠成為道場的棟樑、佛堂很大的力量。提拔講師有幾個條件:第一個自己在培訓班上課缺課不能超過三堂,同時要能夠清口,渡人也要二十位以上,《修辦津要》考試,上下學期平要七十分以上,同時也要參與佛堂的各種學修講辦行,參與道場的運作,同時也要立壇主愿等,經過這樣一系列的學修講辦行的綜合累積,最後蒙道場提拔為一名講師,就成為道場的棟樑之才,成為我們各佛堂的重要人才。)
講培班是培養一位繼往開來的人才 對嗎(對)
所以人才就要精雕細琢 四門功課一科一科考核
因為有提昇、道場的質才能更提昇
因為通過一關一關的考驗人才才會紮實對嗎(對)
所以『講出可以感動眾生內心的話
就要培育自己成為聖賢』
因此徒兒學修講辦行 每一步都不可以漏掉 曠課 懂嗎(懂)
你一關沒真實的走的修
那麽就會像氣球 一針就怎樣(破了)
是啊,所以空包彈有用嗎(沒有用)
因此修辦要落實 懂嗎
一間佛堂多久提拔一個講師 你們說說
三年有嗎(有)
五年都沒提拔一個講師的舉手,為師看看(沒有)
四年都沒有提拔過講師的舉手,不敢舉手的舉手
徒兒們如果一間公壇五年了
那麼徒兒想一想從新民班到講師要七年對嗎(對)
如果一間公壇五年都沒有好提拔的人才
换言之 這個佛堂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為什麼 因為五年、四年都還沒人才上來
也就代表這個佛堂沒有積極的渡人成全對嗎(對)
也就是這個佛堂的道務沒用心在辦
也就是空有公壇 而無實質的道務運作對嗎(對)
今天為師就是提醒徒兒們
人才的培養是不間斷的
像流水細流而涓涓不止
能如此道務一定有在運作
開設公壇絕不是空包彈,對嗎
所以三年成立一間新壇
然而必須再有人才
有提拔新講師的基礎上才可以成立,懂嗎
有的徒兒一年上三班有嗎(有)
一年上兩班有嗎(有)
徒兒(有) 修辦道不是在比速度快
不是跑百米而是接力賽
你培養一個新道親欲速則不達 是嗎(是)
希望每個帶動佛堂的徒兒
都應該要與為師有所理念一致
札實根穩 穩而不懼大風大浪 懂嗎
人才就是在這當中 慢慢磨磨磨 磨出來
這一定 這個人才一定是在日後考不倒的
反之 如果你們用了快速的方法
根不穩 木就不壯 葉就不茂 懂嗎
欲想有修道的果實
就當由此認理而修
修 認理而做 故身為一個壇主 道理亦同 「你肯認真投入 使
德性才會顯露
你肯細心磨煉
你定能成聖成賢」
懂嗎(懂)
好 因時有限 師不多述
祝徒班程順利圓滿
道務宏展人才遍
贈徒人人一篇〈講培班訓〉
隱於佛地此止乩
哈哈止
資料來源:《發一崇德2019年臺北道場桃園道場壇主班聖訓》,頁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