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班的意義
一、前言:
教育的成敗,繋於師資的良竄。
活佛師尊慈悲:「上台傳題法王座,皆是不簡人才焉,深入佛理探本源,必然可及聖賢顏」。身擔傳題講師的殊勝,由此可見。
二、傳題講師應自許崇高的修道品格:
(一)不休息菩薩慈悲:「學道修道,應端正思想,效法聖賢。」身為傳題講師,應以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自勉。
(二)恩師慈悲:再則,傳題授課者,⋯⋯⋯⋯你上台傳題,你可要清楚這是「法王座」。你若是簡簡單單準備,甚至馬馬虎虎,當你以為的三寸不爛之舌,要闡揚佛法的深義,可以嗎?(不可以)舌根可以立功,亦可以造罪。
(三)以身示道,自我要求。
三、結語:
(一)聘書是神聖的,應戰兢以對。
(二)誠敬備課,切不可照本宣科,怠忽敷衍。
(三)活潑教學,善用影音輔助。
(四)遵照教學目標,不可離題。
(五)終身學習的示範者。
如何提升傳題品質
一、前言:
(一)不休息菩薩慈悲:
「求道是有根基,學修辦是有愿力』。
因為求道讓生命發光,法會讓生命發亮,進修班讓生命有力量,進而邁向學修講辦行之路。
(二)活佛恩師慈悲:
修辦道程圖「三線共構」,「三線」就是「班程、天職、十組」,缺一不可,其中班程的開辦關係著人才的培長與道務的興衰,其重要性由此可見。
(三)進修班是道親學道的園地,人才培育的搖籃,更是修行者明理覺悟的基石。進修班經營的良竊,影響道場發展甚鉅傳題品質是經營進修班極其重要的因素。
(四)代天宣化,替佛學言。
(五)【囑咐講師】
講師者,謙和心慈以引後賢,戒慎恐懼以承上情。⋯⋯當時時慎行獨也,知恩報恩,立愿了愿。做道場之人才、佛堂之棟樑、點傳之橋樑、道親之典範、眾生之服務員。是以此戰戰兢兢,恪己天職,法喜充滿,扛起使命與責任,共辦三曹之大事也。
如何提升傳題品質 37
二、本文:
(一)傳題講師應有的心理建設
1·正確的理念
(1)正確的理念,述而不作
子曰:「吾述而不作,好古敏以求之。」
所以我們講道都是傳述道真、理真、天命真,讚揚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
(2)正知正見正心正念
(3身正 心正 言正 行正
(4)以經訓為修辦基石
(5)遵從崇德體制規範
2·堅強的道心
(1)堅強的信心,肯定道真、理真、天命真。
誠於中,形於外,由眼神到語言,到肢體動作,都要展現信心,才能啟信於人,因為信為道源功德母。
(2)千魔萬考我志不退,冰霜雪雨我愿不變;
毀言謗語我心不轉,萬水千山我情常在。
3·感恩的心
(1)感恩的心,替佛學言
登法王座說法,自古是佛菩薩才有此資格。
今逢大開普渡,吾人才能有此機會,當存感恩之心,
感念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
(2)是圓是缺己明悟,不再迷眛;
是長是短己心透,不再論說。
存感恩才能造恩,能造恩者才能化眾;
報恩即可時刻存心中,不離正道存正念。
4·平常的心
(1)平常的心,察言觀色聽課的對象不同,班員的反應不同,會影響講道者的心情,當毀譽不動,保持平常心。更要察言觀色,適時調整方法,因材施教。
(2)修道沒有奇特、怪異。
(3)不談神通,不談靈媒。
(4)修道在日用行常,行住坐臥,起心動念。
5·慈悲喜捨
(1)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講道要懷著慈悲喜捨的心,帶給班員法喜,放下執著,存著慈悲為懷的心境,方能與班員契合。
6·〈千萬個愿〉
千萬個愿,願天下眾生都平安;
千萬個愿,願天下眾生都圓滿;
千萬個愿,愿行深遠燃起心燈。
照徹眾生千萬年的愚顛,斷除煩惱;
解脫眾生千萬年的執著。
從黑暗到光明,是一種信任;
從堅持到永恆,是一種信念。
千萬個愿,願天下眾生都得解脫;
千萬個愿,願天下眾生得登彼岸。
我有千萬個愿,願天下和平平安。
(二)傳題講師應自我充實好內容
活佛恩師在《忠義鼎》訓中訓慈悲:
「學訓道風樹,實務行證全,修持正誠信,鼎足立有三。」因此,經訓、實務、修持三方面作為平時自我充實的內容及方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傳題前依題目需要,蒐集相關資料,作深入的研究,如此才能胸有成竹,從容以對。
1.經訓道學
(1)充實基礎道學、白陽聖訓、聖賢仙佛的傳記、五教經典等,建立正知正見及正確修辦理念。
(2)熟背經訓
2·實務行證
(1)投入辦道實務的見證及參與十組分工的心得,精進學修講辦行,三施並進、六度萬行,以身作則。
3·修持修養
(1)遵守佛規禮節、三清四正,務實踏實老實修行,使身心靈健康、以身示道。
(2)身口意皆能清靜
清心寡慾,心無雜念,乃真修持。
4·法王上座
(1)法施者,語妙善之法,為眾演說。
用慈悲、恭敬、喜捨,轉動眾生執著、因緣、疑惑。
使眾生轉迷入悟,心生法喜;
由法喜心生信,而發宏誓大愿,
進而勤修菩薩道,自利利他,同證佛果。
(三)傳題講師應自我評鑑以提升傳題品質
於講課的對象、班別不同,要講述的大綱及內容能事先準備教學活動設計(教案)及詳細的解說適宜故事的引證,有助於提昇上課的氣氛及效果。
1·教學目標:
(1)單元課程教學目標:能合乎五大分類及各進修班單元之教學目標。
(2)正知正見的修辦理念:能印證道真理真天命真之義理,合乎前人修辦精神。
(3)啟發精進修辦的動力:能勸發菩提心,精進修辦,積極學修講辦行。
2·教學内容:
(1)合乎班務傳題手冊綱要及內容
(2)補充道場資料
(3)補充切題資料
3·教學方法:
(1)講述教學法
(2)啟發教學法
(3)互動教學法
4·教具準備(PPT):
(1)顏色配置度:自然清爽,視覺優雅,能提振精神。
(2)生動活潑性:字型大小適切,切合主題變化,能圖形化與階層化。
(3)創意創造性:能應用活動影片或自行剪輯影片、拍錄短片,或製作動畫,善用E化的教學媒體以增進教學的多元化。
5・傳題講師應自我省察
(1)〈省察覺思〉
省思者,省察覺思;
內省思之,自律嚴,修行真。
明理者,明德認理;
篤行敬,恐德有傷,貽親羞。
要感恩,祖德深厚能修辦;
要報恩,玄祖晉升能沾光。
要誠修,毋辱雙親;
要實辦,揚名顯親。
6・真修真辦,言行合一
(1)〈真修者〉
堅持到底,莫忘初衷;負起責任,愿力深弘。
義無反顧,有始有終;駕起法舟,敢做先鋒。
仁德俱優,展現道風;三清四正,永銘心中。
委曲求全,不辯不諍;懷揣忠恕,調伏怨憎。
(2)言行不能合一,不能渡眾,不能做為道親楷模。
(3)講道不能成道,惟修辦行才能成道。
(四)傳題講師傳題時應把握的要領
1·引經據典,條理清晰。
2·分析說理,深入淺出。
3·眞人眞事,動之以情。
4·選擇適用的故事。
5·活潑莊重,趣味性。
6·語音清晰,抑揚頓挫。
7·把握上課時間,準時守時。
8·主題明確(前言、本文、結語)
9·充分準備(不能只照傳題手冊唸)
10·不談政治,不談生意。
(五)激勵班員發菩提心
1·〈聖恩德被〉
浩浩聖恩,眾之有幸能共乘法舟,當思同胞手足。
故,人人發愿,渡化眾生;
人人真修,立德行功;
人人抱道,修真奉行,
斷生死之輪廻,還果報之斤斤。
真修真成,以一心之修辦節操,生不改志,死不改寫。
2·〈見道成道 護道行道〉
(1)見於眾生之苦難,以菩薩之心救之;
見於世界之臨災,以慈悲之心化之;
見於道場之莊嚴,以護道之心報之;
見於同修之無助,以天心成之。
(2)故,道場於開道、辦道之中,眾志當成城;
一心而行,團結而報答天恩;
護道場之莊嚴,渡眾生之道成;
以德化之,以德感之,寬容處事,
以道迎接眾生踏上修行之路也。
3·講師要參辦佛堂道務:
(1)人人都是成全組。
(2)渡人即渡己,改變命運。
(3)渡人學菩薩,創造價值。
(4)佛堂辦活動,廣邀親友參與(如:母親節、元宵節⋯)。
(5)初一、十五平安齋,廣邀親友。
(6)分享個人的修辦心得及渡人經驗。
(7)白水聖帝慈悲:真正團圓〜
三、結論:
(一)不休息菩薩慈悲:
『精進講道者,必先力行辦道,方有領悟以達落實;
神聖修行者,必先謙虚學道,方可提升以奠基礎;
指引方向者,必先才德郁茂,方能穩立以創格局;
標杆模範者,必先自身圓滿,方行教化以樹根本。』
(二)濟公活佛慈悲:
因為天恩師德,所以開闡渡化;
因為尊師重道,所以任勞任怨;
因為飲水思源,所以敬老尊賢;
因為立愿了愿,所以義無反顧;
因為盡忠盡孝,所以全力以赴。
道場是栽培造就的場所;道場是安頓身心的歸處;
道場是行功立德的園地;道場是成聖成賢的所在。
常用教學法基本功
壹、前言:
一、感謝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大道普傳,讓有緣佛子能得聞大道,進而學修講辦行。
二、五年進修班乃道場培育人才的搖籃,傳題講師擔任授業解惑的神聖使命,亦是眾生邁向覺醒理路的重要橋樑。
三、多元化的時代,為了隨順眾生的需求,講師們的傳題方式亦應自我精進,以更加契合眾生的根器。
貳、活佛恩師的叮嚀
活佛恩師對負責講師、輔導講師及傳題講師慈悲:
(112.7.30台北道場學界負責講師傳題講師研習班)
1.負責講師、輔導講師及傳題講師四有:
(1)有參與才有歸屬感
(2)有推動才有成就感
(3)有目標才有使命感
(4)有幫辦才有責任感
2.傳題講師四當:
(1)當思考如何深入淺出,以闡述經訓
(2)當思索如何生動活潑,以成全班員
(3)當思量如何舉一反三,以觸類旁通
(4)當思慮如何心領神會,以解行相應
3.傳題講師六不:
(1)不落於俗套(2)不過於浮誇(3)不偏離主題
(4)不應付了事(5)不推卸傳題(6)不炫耀自己
參、教學法的模式
1.一般模式
2.以教學著為中心:雙向活動(建立講師、教材、班員)三者一體關係
(1)動腦想(2)動手做(3)動口說(4)動耳聽(5)動眼看
(6)互動達成最佳教與學的效果。
肆、道場研究班教材
一、課程類型
1.道化生活類:如何廣結善緣、養生之道、道化生活、如何聖凡並進福慧雙修、創造幸福美滿人生、白陽修士的現代生活。
2.修辦成長類:聖哲典範,知命立命、建立修道人生觀、求修辦道心路歷程、渡人經驗談。
3.道場道義類:三清四正、認識道場、道真理真天命真的見證、一貫真傳的殊勝、白陽三佛行誼、新世紀修道答問錄。
4.聖訓佛規類:皇中訓子十誡、佛規禮節、妙訓、光明的智慧。
5.各教經典類: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金剛經、六祖壇經。
二、課程內涵
第一層 由迷入悟: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第二層 悟已本來:明師一指 自淨其意
第三層 成佛之路:正己成人 自覺覺他
伍、常用教學法基本功
一、講述教學法
l 要點說明:
1.講述的內容配合班員程度(解釋概念時,舉班員能理解的例子來說明)
2.講師應注意講述時的站位、動作、表情(親和)和正向語言
3.避免照本宣讀(不應照著講義內容宣讀),善用教學媒體(ppt)
4.隨時與班員保持眼神接觸(S形環視法)
5.適時的強調重點(暫時停頓)
6.注意自己的口語習慣
l 實務說明:
1.傳題好幫手〜善用ppt(以訓文~修辦道程圖為例)
2.傳題循循善誘〜生動活潑的應用(以光明智慧內容為例)
★遊戲中學習寓教於樂:與佛相見~每次緣份都是仙佛送給我們的禮物
光明的智慧(一)
★用大富翁活動方式(擲骰子前進)〜走到愛心號碼一點開(一段白話訓)班員讀(分享感受)〜給予適時引導
參與活動的過程〜班員〜在遊戲中學習,是開心輕松松的,自然沒有壓力
光明的智慧(二)
★選自己的幸運圖(一顆赤子之心學習~戳戳樂的概念)
3.傳題舉一反三〜心領神會的應用(以六祖壇經内容為例)
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苦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結合故事:老和尚與三個徒弟
有一位老師父,他有三個徒弟。有一天,小徒弟站在老師父的身後,正在侍候師父,大徒弟和二徒弟則在門外爭辯。忽然二徒弟氣沖沖地跑進來,對師父說:「某本經典裡面,佛陀講的這個道理,我認為應該這樣解釋,可是他(指大徒弟)不以為然,和我爭辯,師父您看我的解釋對不對?」師父聽了說:「你的解釋不錯。」二徒弟歡歡喜喜的跑出去了。不一會兒大徒弟跑進來說:「師父啊,他只是依文解義,沒有明白佛陀所講的真實義,我想解釋給他聽,可是他卻和我強辯,現在他說師父您也說他的解釋是對的。」老師父聽了大徒弟的解釋後,說:「你的解釋不錯。」
*這一來小徒弟方面可有問題了。「師父,如果大師兄是對的話,那麼二師兄就是錯了;如果二師兄是對的,大師兄的解釋就應該不對。怎麼可以二師兄是對的,而大師兄也是對的呢?」老師父回過頭去看看小徒弟說:「你也對。」
★省思分享:為什麼三個徒弟都認為自己是對,而別人是錯,可是這位老師父卻說他們都是對的呢?
發一崇德台北道場【114年負責傳題講師研習】
4.傳題深入淺出〜圖像化的應用(以論語內容為例)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日: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第四)
(曾子得了老師的大道真傳;之後,曾經為天下人透露了一句孔子所教他的真心話:「忠恕,違道不遠。」)
二、啟發教學法
l 要點說明:
甲、啟發教學法的參考步驟:
1.預備 2.提示 3.比較 4.總括 5.應用
乙、教學方式:
1.一段小品文或小故事的領悟。
2.一段影片的啟示。
3.問答及腦筋急轉彎。
4.人生哲理圖文
l 實務說明:
1.講故事(所見所思領悟)
*鋪梗
*過程中,重要情節
*主角完成心愿、理想。
2.小品文:四支蠟燭的故事(製成錄音影片)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因為心情不好,所以一個人獨自跑到山裡頭。不過隨著天色漸漸的變暗,走著走著⋯他竟然迷了路,正當他覺得非常的緊張惶恐時,他遠遠的看到前方有一間廟,而廟裡靠著一些燈光。他心想:「哇,那邊應該有人吧?!那邊應該會告訴我回家的路。於是他非常開心的跑過去,正當他靠近廟口的時候,聽到裡頭傳來一些微弱的聲音,於是他先從窗户偷偷的往裡面看,沒有想到廟裡頭一個個也沒有,只有四根蠟燭在裡頭慢慢的燃燒著,那四周非常非常安静,所以安静到小男孩可以偷聽到他們之間的對話。
第一根蠟燭說:「即使我熄滅了,也不會有人注意到我。」話才說完,他的火焰就突然減弱,然後啪的一聲熄滅了,這支蠟燭的名字叫和平。
第二支蠟燭說:「和平說得没有錯,我想通常人們也不需要我,我的繼續燃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話剛說完,他嘆了口氣:「唉!」晃動了兩下,火焰也跟著熄滅,第二根蠟燭他叫信心。
第三根蠟燭說話,他輕輕的說:「我的名字叫愛心,看到兩個好朋友都已經熄滅了,我真的很難過,不過,我也真的已經沒有再燃燒的力量,我發現沒有人在乎我,他們甚至連自己的親朋好友,連自己的家人,都忘了去付出應有的關愛。」說完這句話,他的火焰也慢慢的熄滅了。
小男孩聽到他們的對話,不禁留下難過淚水,他推開廟門,走進裡頭。很難過的邊哭著說:「你們為什麼都不繼續燃燒呢?」
這個時候,最後的第四根蠟燭開口,他安慰小男孩說:「孩子阿,不要害怕!只要我們還燃燒著,就可以再將其他的蠟燭點燃,因為我的名字叫做希望!」於是,這個孩子拿起了這支叫希望的蠟燭,含著淚水,慢慢的將其他的蠟燭一一點燃。
★省思:我們是扮演第幾根蠟燭角色呢?
3.人生哲理圖文
三、練習教學法
l
要點說明:
甲、練習教學法的步驟:
1.引起動機
2.探討重點
3.講師示範
4.指導練習
乙、練習教學法方式:
1.佛規禮節的演練
2.單元課程練講
3.兒童讀經班的帶讀
4.節目演出的排練
l
實務說明:
以佛規禮節獻香的演練為例
四、討論教學法
l
要點說明:
甲、討論教學法:以講師為主的討論法(慢慢轉移到班員的參與和討論)
一、學習夥伴(輪換)彼此分享(2~3分)
二、團體討論法(大主題)15~20分 操作要點:
1.題目:非常聚焦且有目的性
2.給明確的指令
如:提出10個看法 提供兩個意見 15分鍾完成
3.小組長的職責
*分配任務*管空時間*邀請每個組員參與
三、海報圖繪法(有創意用圖畫+文字描述)
如:一位標准修道人的特質
l
實務說明:
1.學習夥伴(2~3人):
★觀賞影片:三十年後的報答(連結課程~建立修道人生觀)
★觀賞後:討論分享
影片內(爸爸、女兒、偷藥孩子)三個角色(你看到甚麼?)
2.以小組討論為例(8~10人一組)
★討論90秒 ★上台發表30秒
★討論主題:為什麼傳題效果不佳?
★歸納:1.題目要清楚 2.用粗筆寫大紙
3.時間要抓緊 4.邀請上台發表
陸、結語:
活佛恩師108年於學界負責、輔導及傳題講師研習慈
(108.7.27 崇德佛院)
佛家中〜能登上法王座非是一般
希望每個徒兒都可以明白這個重要,懂嗎?
從講師中,再去考核他們講道的能力。
提昇,升格化,他們才可以擔當為授課講師,慢
接著更要去明白,傳承人才的重要!
一個題目你講了十年三年,也當要提拔下一個人
來好好深入性的去培養人才,這就是提昇再提昇,
就是深入性的栽培人才,
從練講再到會講〜再到能夠入其性理去分析,
就是一層再一層,再提昇人才,懂嗎?
不是在大班培訓中,而是分題分類組去真實深入
才可以一道題目,能夠講得深入,
也就是人人可以成為道場,可以代天宣化的#
真正會講 可以講 可以辦 這才是基礎扎根
這才是一個道場,可以深入人才傳承,
也就是道場,可以傳承永續可大可久,懂
資料來源:《發一崇德臺北道場 一一四年
負責傳題講師研習手冊》,頁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