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5-03-26

《2020年發一崇德臺灣壇主班聖訓彙編》:(身心言行意志展道味)

 西元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二日 民國一〇九年歲次庚子五月廿二日 苗栗 崇德佛院
                   苗栗道場 壇主班 恭求仙佛慈悲指示訓

   崇正黜邪,身合道場秩序;
   崇德辨惑,心合道場規矩;
   崇仁尊賢,言合道場教義;
   崇道搏節,行合道場倫理;
   崇論宏議,意合道場宗旨;
   崇義孝廉,志合道場軌儀。
   知如實理者,
   以戒為師,以聖為友;以仁為本,以慈為親。
   身心奉獻於道場,言行展現出道味。
   當自勛勉,無以懈慢;當自思惟,無以退轉。
   常持正道,功行並進;心恆喜樂,精勤修習。
   隨順眾生,尊重承事;廣宣法要,永無乖諍。[1]
   吾乃
  濟公活佛,奉

母旨,降觀音宮,進門參叩
皇母容,復問傻徒可安平?靜靜心氣勿妄動,為師再來訓批評,哈哈!

明真仙徑在目前,悟者依循道念堅。修道要務首明理,妙理徹意虔虔虔。
以戒為師行端正,躬行以禮為標杆。以聖為友立志向,不讓古人志沖天。
以仁為本德業樹,仁愛寬厚人敬瞻。以慈為親常與樂,善與人同樂綿綿。
持身有道行不倚,正心正念仰聖賢。滌除玄覽迴光照,安泰自保不攀緣。
學而時習更新知,不恥下問廣博參。業精於勤皆知曉,力爭上游莫等閒。
成德達材君子者,含容巽順隨方圓。全心全意修辦道,不作二想功德添。
巧譬善導愛心有,循循善誘言真傳。因材施教闡道義,引人入勝探根源。
內心光明常喜樂,犯而不校肚量寬。崇尚道德為無為,身心言行須儼然。
庸言庸行合於道,淡中自有滋味鮮。樂天知命豈憂懼?隨遇而安人見歡。
哈哈!
師徒相聚在佛樓,執筆問徒皆安否?徒兒們呀否快樂?徒兒們呀否憂愁?
快樂憂愁隔一線,心念能轉樂悠悠。煩惱菩提自明悟,無須作繭將自囚。
長長久久修辦路,當要堅持心恆久。不因困頓不前辦,不因挫折不肯修。
不因他人之言語,心起怨懟在心頭。不因前賢之指責,垂頭喪氣淚婆娑。
修道修正己言行,有過之處求改革。苟日新也日日新,惕勵自己上層樓。
道在聖傳修在已,一切惟心要記得。濟公之徒非弱者,勇於精進不退縮。
經過淬煉有成長,經過考驗智慧活。此時此機修辦進,全憑真心積功果。
但願壇前好徒兒,皆能真心道闡說。有誠必應得天助,心誠則靈助力多。
一顆真心許上天,精益奮勉道程拓。立定目標發心愿,堅持到底聖道謀。
成功之本在有恆,道心堅決勇前走。德功建立三施並,全力以赴駕法舟。
天人共辦此一場,師徒同心手攜手。渡化羔羊原佛子,皆能覺悟返天國。
好嗎?

師問壇前好徒郎,否有盡心道推揚?不問徒兒道務量,只問徒兒志否強?
不問徒兒諸數字,只問徒兒理否詳?修道辦道為什麼?徒兒有否細思量?
不願徒兒求數字,忘了最初誓言講。不願徒兒落形式,盲目修辦太荒唐。
不願徒兒本來忘,失了自己之主張。不願徒兒求形象,道權道利握於掌。
不願徒兒生我慢,輕視前賢成愚郎。不願徒兒我執起,任意而為職推搪。
修道之者時返照,自我檢討光明往。修道之者真實念,不改初衷對上蒼。
只願壇前好徒兒,皆能修道樂洋洋。明白己責之所在,義無反顧職責扛。
明白如何代天化,誠心誠意渡原皇。明白使命握宗旨,不離本心做棟樑。
有形有相皆虛幻,破相明理頭一樁。惟願徒兒體師語,求化精進不迷茫。
力求振作與進步,盡心了愿不狂張。好要更好腳步邁,永無止盡修辦往。
言行相顧為修者,立好榜樣引賢良。言行舉止皆有道,何愁道務不能彰?
知否?

壇主講師副壇主,細聽為師一段言。道場之中天職荷,果敢堅決莫迷瞞。
尊師重道心頭記,承上啟下理周延。佛規禮節知謹守,飲水更能思其源。
感恩之心心中抱,感謝天恩大眾焉。懺悔之心二六記,三省已身煉性田。
修道言之甚簡單,不離根本是要端。認理而能實修者,風雨不動安如山。
知理而能真辦者,必有收穫享甘甜。自我期許法輪轉,渡化有緣彼岸還。
再接再厲奮翅鼓,迎向光明之藍天。天道酬勤當知曉,一點一滴記簿單。
踏踏實實而修進,行功了愿建品蓮。趁著今時把道奉,他日逍遙萬八年。
誰修誰得非妄語,徒兒好好思索前。不再觀望不前進,錯失良機悔恨難。
天時緊急非戲語,觀今世上災殃連。惟須今時將功建,了愿了業消冤愆。
生命無常難預料,無常一至萬有捐。上智之者宜速進,急行急辦功德添。
無論身處於何地,無論遭遇何種難,道心道念永持保,天恩師德永弗暖。
知否?

師今言此一段述,願徒明師之心田。雖是不求數字講,亦要努力代天宣。
雖是不問道務量,徒兒莫要懈怠全。同修之間互勉勵,兄道成道伸手援。

眾志成城聖業創,齊步同心道務展。知否?

依依不舍離壇地,揮手道別好徒契。莫忘為師之叮嚀,進德修業要積極。
天上果位人間證,有心之者終晉級。珍重再見徒兒們!待下有機訓言批。
                            哈哈止。

資料來源:《2020年發一崇德臺灣壇主班聖訓彙編》〈南投草屯:發一崇德道務中心,西元20212月出版〉,頁216-220



[1] 《華嚴經·淨行品》:「若修於觀,當願眾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諍。」「永無乖諍」是指一切一切都與人無爭。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