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前人
姓陳 諱鴻珍又名瑩如 道號元貞
西元二〇〇八年六月廿二日
日本天一宮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歲次戊子五月十九日
南海古佛讚語
元者乃為萬物之始,聖德廣被;
亨者乃為萬物之長,生生不息;
利者乃為萬物之遂,潤化蒼黎;
貞者乃為萬物之成,日月相繼。
「元亨利貞」
為萬物宇宙之「始、長、遂、成」。
蓋一切之天地包羅,
如日月星辰,輪轉無息;
如川流涓涓,淵遠流長;
無老、無終、無休、無息。
如菩薩之願,
行:慈、悲、喜、捨,無歇、無止、無盡,
此乃謂「不休息」也。
故而「元貞」,
其「信、願、行、證」,
堪讚為「不休息菩薩」也。
封底頁
不休息菩薩慈示訓
精進講道者 必先力行辦道
方有領悟 以達落實
神聖修行者 必先謙虚學道
方可提昇 以奠基礎
指引方向者 必先才德郁茂
方能穩立 以創格局
標竿模範者 必先自身圓滿
方行教化 以樹根本
持古聖先賢之精神
為己修行之指標
序
不休息菩薩,大德前人俗姓陳,諱鴻珍,又名瑩如,道號元貞,民國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歲次癸亥十月廿三日,誕生於天津市。天性純孝,友愛弟妹;十八歲拜明師,得真傳,勤學勤參,立志效法觀音菩薩;以天心為心,師志為志,一生清修,持身聖潔,威儀莊嚴,普渡有緣,開荒台灣,廣闡大道於世界各國。來臺六十年,茹苦含辛,濟世救人,行佛之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與時俱進,至誠無息,智慧溥博淵泉,將傳統的修修辦道模式帶向現代化可大可久的道務結構,以冀世界大同之理想。其善巧方便、審時度勢、通權達變,造就無數如騏驥駒一般的人才;循循善誘,引導眾後學精進向前。其於道之體用圓滿周全,將老、中、青、少權分三界成全帶動,三界一元,猶如與四時合序,生生不息。故承上天之讚許,賦予景命,繼聖脈、續傳衍,眾後學尊稱前人老為「永恆舵手」。 大德前人於民國九十七年,西元二〇〇八年元月七日,歲次丁亥十一月廿九日子時回天繳旨,戊子春季大典日,老母慈光駕臨東土,與眾原胎佛子結緣,指引今後修辦南針,云及大德前人:「承白水繼珍兒一條金線,鴻珍兒已繳旨蓮品豐圓;在理天續領導眾等兒女,好兒女當知曉此時任艱;母心許孝兒女繼傳大道,辦末期拯頑迷引渡良賢;天命續永朝豐不有疑慮,同心攜團結力快馬加鞭。」
大德前人六十年如一日,慈悲喜捨、無怨無悔地犧牲奉獻,秉大忠、大孝、大仁、大義、大智、大勇,為法忘軀,正氣浩然、道高德劲,終得宇宙至尊無極 老母慈封豐圓蓮品之天爵。崇德海內外眾後學緬懷大德前人隆恩德澤,於民國九十七年(西元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五日歲次戊子五月十二日,以誠敬之心在草屯光慧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的崇德佛院,叩請前人老結緣,得悉 老母賜封為「不休息菩薩」。前人老在世時,常慈勉眾後學們要存菩薩心、發菩薩愿、行菩薩道,且以身示道。此次結緣中依然慈勉眾後學們:「修辦要更積極,人人做個不休息菩薩,還怕道務不開展。」期盼眾後學們,重發心愿再接再厲;別忘了祂老是不休息菩薩,永遠與大家同在。慈勉眾後學應將思念之情化作力量,好好的發心修辦;並垂示祂老聖靈將到海內外各道場及道務中心結緣勉勵。
二〇〇八年下半年,各地道親都懷著感恩的心,深切期待這一天的到來。於是從戊子年五月十九日起,祂老無量的慈心悲愿,親臨日本道場開始結緣,依序下凡教導澳門道務中心、香港道務中心、印尼雅加達道務中心、印尼棉蘭道務中心、砂勞越道務中心、臺北道場、彰化道場、苗栗道場、雲林道場、澳洲雪梨、菲律賓道務中心、日本華人佛堂、溫哥華道務中心、溫哥華道務中心西雅圖區、舊金山道務中心、臺中道場、洛杉磯道場、洛杉磯道場波士頓區、高雄道場、紐約道務中心、加拿大多倫多、臺南道場、英國倫敦、新加坡道場、亞羅士打道場、吉隆坡道場、汶萊,泰國道場、發一崇德道務中心負責群、清靜班、緬甸,最後於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一日尼泊爾道務中心止,共垂示卅四篇結緣訓。每篇慈訓中,如有個別指示內容則暫不列印;本冊慈示訓只選擇共同開示部分。
前人老成就「不休息菩薩」,對各地道務現況,瞭如指掌;對每位後學,更清楚其心中所想所行,是否言行相顧、心口如一。因此,不休息菩薩對道場高瞻遠矚的開示,與再創新局的做法,及對後學們的指引和調教的內容,更為深入,剴切針砭,直指心靈,明確導航,令發一崇德眾後學們,深刻體認:「前人老雖已回天,但是在理天仍繼續領導著我們發一崇德有更大的靠山,有更高明前瞻的領導內涵。」
全體崇德眾後學,莫不以十二萬分感恩之心,感謝天恩師德,感謝上天對發一崇德如此得天獨厚的安排,以及特别關愛;我們自覺上天將給予更大的使命要承擔,有更多的任務要完成。不休息菩薩的結緣訓語,句句箴言,字字珠璣,全體崇德人當自我期許,謹記在心,信受奉行;自我警惕,真修真辦,力行不怠。
後學等無才無德,忝蒙前人慈悲提拔,誠惶誠恐,今後矢志在不休息菩薩之鴻慈大愿庇祐領導下,時時惕勵自勉,盡心負責;祈願大家齊心戮力,共創崇德更宏觀的新局,以達可大可久,傳承永續。後學等無限感激大德前人再度以永不休息的精神示現,期盼大家一定遵循指示,學習祂老的精神,再發心,再盡心,以報答前人老永遠領導、護佑發一崇德的慈悲喜捨精神及對我們崇德人的再造之思。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 |
謹識 |
沐恩後學 負責群 秘書群 |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歲次己丑閏五月初八日
西元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
資料來源:《不休息菩薩慈示訓》(南投草屯:發一崇德道務中心,民國98年6月30日),頁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