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紀章 第十四 |
第十四講 無相、無聲、無形 |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搏:攫取 |
看不出什麼東西的,就叫做「無相」。 |
此三者不可致詰。 |
以上三樣——無相、無聲、無形,就是道體的微妙,世人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這就是道體的不可思議之處。
雖然「無相、無聲、無形」的理論,可以分開來說;可是它的本體,其實還是混合的。 |
其上不皦。 .皦:音「角」,光明。 |
但有形的世界就不是這樣了,凡是有一邊明的,就有一邊是暗的;例如上面是明的,下面就是暗的。而道體的微妙就不同了,它上面不是明的,下面也不是暗的。
|
繩繩兮不可名。 .繩繩:相繼不絕,無涯際的樣子。 |
它綿綿不絕,充塞於天地、宇宙之間;似乎是有個物體,卻又難以立言,畢竟它是非常虛無的東西。雖然它生長了萬物,但又好像不是它生長的一樣。 |
是為無狀之狀。 |
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體的「物體」。所以,有人說道體是恍惚不定的,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
迎之。不見其首。 |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如果你想在前面去迎接道體的話,根本也看不到它的前頭;你要是想在道體後面跟著它,你還是看不到它的後面在哪裡。 |
執古之道。 |
聖人就是秉持著這古始以來就存在的道,去治理世間的一切。所以,能夠知道古始之道的人,就是能知道「道」的系統的人,因為這個系統就是道的綱紀呀! |
資料來源:《道德經:老子演譯》(臺中市:光慧文化,2015年9月),頁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