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12-24

【心量涵養】

有大肚量才能處大事,如果心量不足,人家一句小小話,就讓你火冒三丈,這功夫不到家,心境還不圓滿。計較少,快樂也就多;擁有的少,負擔也就少。知足方能常樂,接納才能擁有,放下方能自在。

※道德要怎麼顯現?要從行為當中表現。修道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肚量,改造因緣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勝量,接受別人給你的建議,別人給你的建議如果你能夠接受,雖然苦口也是良藥,如果你能夠接受別人給你的,加以反省、調整自己的心,改變你的行為,當個好人就有希望了。(如意童子慈悲)

※道,在人的自心,修道人不管別人對你們如何,心中只有感恩沒有怨言,這才能夠顯示你的大肚量,修道人的氣度要像天地一樣那麼廣闊無邊,涵養要能夠像山河一樣能夠包容一切,這才是最不簡單,所以信心是不可以失的,要更堅強自己,對上天要有信心,有這一份的機會、機緣,要好好珍惜。(善才童子慈悲)

※修道要肚量越來越寬廣,講話謹言慎行、對人恭敬、修禮讓的功夫。如果在修道的過程當中,思想、行為、念頭慢慢改了,那麼就會越來越樂道、快樂。(李鐵拐大仙慈悲)

※互助互諒的心不夠,所以你們講道情,缺少人情,情與理它是兼顧、它是並行、它是互相協調的,修道修什麼?(修心)

※修什麼心?為什麼要修心?因為這心容易造罪,這心千變萬化,這心有很多骯臟與雜念,所以要修一顆懺悔、愧疚的心,修道要修包容心、要修不念舊怨、不計舊仇,如果你能不念舊怨、不計舊仇,這種人叫作有氣度、有包容心,才能夠做到如此,可是往往人都忽略這一點,一定要有雅量,接受別人給你的意見,你才會進步,好比說:「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聞善言則拜;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濟公活佛慈悲)

※當別人說你不對或不是的時候,你會對這個人產生好印象嗎?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學習不念惡、不念怨、不念仇你要有大氣度,外舉不計仇,內舉不避親,你在道場擔當職責更要見賢而舉。(濟公活佛慈悲)

※你們常說人間有鬼,鬼在哪裡?鬼處處都可以看得到,你們常會罵人家,這個人小氣鬼,這個人吝嗇鬼,這個人嫉妒鬼,這個人貪心鬼,什麼鬼都有,所以你修道周圍的環境都是你的一面鏡子,當你看到小氣鬼,你心裡就要想,我不能跟這個人一樣心胸這麽小。在世就讓人家稱鬼了,怎樣成仙作佛啊?所以當你看到別人不是的時候,就是你的一面鏡子,你就要反省自己,是否跟他一樣。相信每個人最終的目標是將來能夠回天堂,那你在人世間修道,就要存一份佛心天心,有慈悲的心憐憫眾生,人家會稱你像菩薩一樣,所以當佛還是當鬼就在你的選擇,既然你覺得當佛好,那麼凡事就不要跟人家計較,凡事以天心為己心,把不好的心通通鏟除掉,佛心才能夠顯現,人心沒有了,道心才會顯。(李鐵拐大仙慈悲)

※其實人都有發覺自己的缺點,可是很少有人會積極去改變它,認為生活上有一點缺點是幸福的事,有時你錯在哪裡大家都知道,但是你還執著你的觀念、想法,就讓它得過且過,這個缺點就永遠跟隨你,不只這輩子這樣,來輩子也會這樣,所以眾生宿習難改。聽聞道理明白真理,瞭解自己、改變自己是首當其衝的事,不然固執會害了自己,太有個性也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發覺自己的錯誤其實不難,要改才真正難,如果別人諫諍,你不能改,自己又不反省那就沒救了。修道就是要改變自己,讓性情越來越溫和,能接受別人建議的人有大肚量,常常排斥別人給他意見的人,就有一種自滿驕傲的心,你總以為你的想法是對的,是最好的,不聽取別人的建議,受苦的就是自己。(南極仙翁慈悲)

※有大肚量才能處大事,如果心量不足,人家一句小小的話,就讓你火冒三丈,這功夫不到家,心境還不圓滿。計較少,快樂也就多:擁有的少,負擔也就少。知足方常樂,接納淨能擁有,放下方能自在。修行在乎「心」,凡你所看順心與不如意之處,要學會調整、反省自我,不要一方,原諒別人的錯誤乃是一種美德,更是一門涵養的可是很少人做得到,當我們有很多事務做不到時,要精進不懈才能進步。(濟公活佛慈悲)

※我們辦道人一定要修改自己的不足,才能對得起上天及眾生,每一個人都有不圓滿的地方,但我們不可以因為這樣子就不接納,那就顯得我們氣度太小了,眾生難免都有不足,老天等你們,你們要等眾生,每個人才能夠呵成一貫,好好加油。
(濟公活佛慈悲)

※人要懂得自重自愛,不是時時刻刻都要讓人來點醒你,這樣你修道不會進步,當別人都不說你的時候,你不知道錯誤在哪裡:可是當人家說你時,是否能歡喜接受?像子路聞過則喜,你有沒有這樣的心胸?(呂洞賓大仙慈悲)

※辨道不是兒戲,說說就算,辦得四不像,還常常豎起大拇指說自己很好,老天都笑你,你還很高興,一個辦道人,旁邊都沒有人諫諍你,當點傳師論做什麼事、講師說什麼事,對也好,不對也好,人家都跟你說:「好好好!」喜歡聽奉承的話,說你不理想就不高興,哪能成功?哪能叫修道?修道人最大的內涵就是納諫,天底下少有人會看到自己的缺失,當看不見自己的時候,要藉著別人告訴我們,無論外在或內在的修德,才會更上一層樓。(靈隱禪師慈悲)

※修道人品要好,人品不好,別人批評你又生氣,又不懂得省,這樣你會離中道越來越遠,當點傳師、講師也好,修道、辦道中,都要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才知道怎樣調整改進,一件大事情要完成,或許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樣,但要懂得集思廣益,在溝通中保持和氣,不要越溝通越生氣,而彼此之間的道情破壞了,不值得!既然你能溝通,就要放下自己的我執,多聽聽別人怎麼說,或許方法不一樣,但效果能達到最好。當講師要多聽別人的心裡的話,不是講師所說的話都對,如果沒有自我精進,修道修越久,觀念越要調整,或許偏差了,自己卻不知道,當講師不可以有講師的架勢。(藍采和大仙慈悲)

※我們辦道的人要有一份耐心,來等待眾生覺醒,所以凡事不可以操之過急,要識天時、握人和,還要有地利,兵家所談帶兵打仗,最主要的是什麼?地利,所以你得要悟悟這個禪機,為什麼是地利?那你們呢?是天時也有、地利也有,人和缺欠了一些,是你們要改進的地方。有時候要常常坐下來好好談一談,拋開自我,一切都光明:擁有自我,一切都黑暗,所以要想明白。(紫衣僧人慈悲)

※男子漢大丈夫修道,心量要寛廣,哪個人的不對我們都能夠包容他,這叫做進步,修道不可以意氣用事,要越修心性越豁達,要能包容所有事物,這樣福氣才會越來越大,雖然這過程很痛苦,可是如果你的心境轉換了,你還會欣賞你自己,原來我這麼不簡單,肚量有這麼大,那就是顏回悟道的法喜。很多人在貧窮當中覺得很苦,可是他很快樂,我們在琢磨當中,在苦中如果還能感覺一點,那你就感覺原來天地之間是這麼遼闊。(太子師兄慈悲)

※修道的人生要有一個方向,朝你的方向去做、去學習,志向一定要長久,更應該要堅定,不被外面的誘惑動搖,修道要有始有終將來成就才不簡單,用心學習,專心做每一件事情。什麼心最美?最可貴是你要有一份寬恕別人的心,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希望每一個人去包容,因為每一個人都不是完人,都會有不足、有情緒、有個性,修道旅途當中要互勉互勵,學習佛的心,愛眾生、去教導眾生、等待眾生。(善才童子慈悲)

※修行要學習跟我們合不來的人能合得來,這個人這樣有修養,要有肚量,如果我們都專挑我們喜歡的,跟我們意見不一樣的我們就不能相處,你的心境不足喔!你將來要歸位這上座很難喔!(濟公活佛慈悲)

修道要能夠懂得安貧樂道,隨遇而安,有些人道理聽很多了,有些人剛開始在學習,在道場中大家互相學習,互相教學相長,在前面的就是前賢,要愛護後學,要用愛心來教導。修道人講慈悲為懷,希望每一個人發揮慈悲大愛,天下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都是你的恩人,即使別人對不起你也沒關係,我們原諒他,修道就是要有肚量,要寬恕別人,如果你心中都是記恨別人,修道還會快樂嗎?所以修道要越修越去體諒、寬恕別人,這樣你才能越修越快樂。(茶童師兄慈悲)

※人生有很多突如其來的局面,你要懂得應付它,而且你要冷靜看待它,那才叫做「禪定」的功夫,你不要臨時遇到某一件事就愣住了。尤其你當點傳師、講師、壇主的人,要照料無數的眾生,要接引很多的人,你經歷越多要越沉穩,肚量要越寬廣。在生所有事中,放陽很多的鎖,使你的心更寬闊,不要使你的心越來越狹隘,你有越開的心,你才越能接納更多的人,那麼你所接續的這份緣就無邊無量了。(濟公活佛慈悲)

※我們推展好事情,對眾生有意義,也要有宰相肚,去包容別人對我們的批評,我們要有兔子腳,要比別人跑得更快,最主要我們還要有厚臉皮,苦口婆心,不厭其煩,一切為對方設想,創造機會。(濟公活佛慈悲)

資料來源:《光明的智慧》第7冊,頁48-59

【大哉問!】

天然古佛(師尊)1998年提問「道統是甚麼?」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