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12-19

【念念清淨 原來無一物】

 念念清淨 原來無一物

批訓地點:嘉義慈善堂
批訓日期:西元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
     民國八十三年歲次癸酉十一月二十日

「無壽者相」冠頂訓:
 澄心欲除 不隨物競逐 情識兩忘 原來無一物
 頓悟無生 真實性如如 但依方便 願力修行持

「無壽者相」訓中訓:
 一切眾生皆由執我愛 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 不能入覺域
 若復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依摩訶般若波羅密
 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對一切善惡禍福 苦樂憎愛
 得失人我 乃至生滅等 皆無憶毋著 不取不捨
 常生正知見 不遭邪惑 離諸垢染 念念清淨
 心遇諸境界 心無變異 渡生死海 到涅槃岸
 佛說 是人得清淨圓覺妙心


飲水思源報親恩
  什麼是孝?你們在家有沒有好好孝順父母啊!孝又分為什麽孝?(小孝、中孝、大孝、大大孝)何謂大大孝?(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中孝呢?(侍親之事)小孝呢?(口腹之養)
  順親心不只是光供養口腹,能口腹之養也要懂得順親心,順親心之外,更要立身行道,揚名父母,由小到中到大,逐階段去做、去成就。我們為人要知道根本,人如果失其根本,就會無所適從:如果我們能夠知本、不忘本,就好像我們知道父母的恩德,時時去感念父母: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如果沒有父母,我們如何長大成人,父母教育我們、培育我們,所以不要對父母有所不滿,不要有意見上的不合,我們應該量去圓融他們、包容他們,這樣才對。
  如果對待父母親不好,不懂得怎樣去應變,固執不通,家庭就不和了。這與做人處世有關係,懂得如何做人,就懂得如何生活、就懂得如何對待一切事情。

放下我執圓融處世
  生活是一種智慧,光靠聰明不夠、光靠義氣之爭不夠,這得要有智慧。智慧的運用,好好的計劃,這樣家庭一定和樂融融。家庭生活是需要建設的,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其思想,人是個「個體」,皆有我見、我執,在有我見我執的時候,你能夠放下我見我執,去圓融、去處世,這樣你的人生一定過得很快樂。如果一昧固執己見,不懂得虛心下氣,不懂得讓自己生活過得更圓滿,自己折磨自己、自己破壞自己,也破壞別人。因為破壞自己、不信任自己,進而影響到別人的情緒。人不只要認識自己,也要看周遭的朋友,如果自私自利,定生種種怨恨心,生種種怨恨心就不平衡,有怨恨心就有埋怨,埋怨了就衝突。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知善依循善道,如果能常抱此精進心而不間斷,一定會有成就。懂得心平氣和能夠平心靜氣,就是修行。
  世人看我總是顛,但我身顛、心不顛;如果我心顛,還能在這裡給你們講道理嗎?為師的「道」很簡單,就是「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放得下、放得開,不用此心,如何放得下、放得開?但在我們境界還不夠的時候,還是需要用有為法進入無為,要由漸修進入頓悟,這個過程大家總是急不了的,也沒有一個仙佛免得了這個程的。沒有一個人能不從一就得到十的,一定要從做一,然後二、三做去,才能到十的。所以這個過程你們自己去走,自己去做主,自己去體驗、體驗來的,走得過去的,才是你們的福氣,是你們自我實踐,自己成就自己。走不過去的,心性障礙是你自己破己,自己毀滅了自己,不能怪仙佛。
  有人責備、訓誡我們的時候,我們還要感激他,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不告訴你有哪些缺點,那你有沒有改過的機會?所以,子路他「聞過則喜」、禹「聞善則拜」呀!人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別人說兩句就沒有信心,自己要勇敢果決,不要隨波逐流:別人說的有理,我們要反省改過,別人說的沒道理,我們還是要擇善固執。
  心不誠、欲不止,人就不能安:人不能安就顛倒錯亂、煩惱妄想,所以人若能誠心、止欲,就不會隨外面環境的好壞而悲傷喜樂,也不會隨物質環境來改變自己。
  傻傻的人有福。傻傻的人,就能夠把工夫做得確確實實的;聰明的人,就不行了,因為想多了,障礙也多,就不能確確實實地下工夫。所以,為師傻傻的就得了一個活佛的果位,這不是為師自己的,而是天下的人這麼叫我。所以天上就有這個果位,因為「
天聽自我民聽」,所以如果大家都叫你活佛菩薩,以後你們就會成就活佛菩薩這個果位:但不是刻意去叫的,而是要實際去做到的,然後人家才去稱呼你,這樣才有用。

讀經明理轉化心念
  電,你們看得到嗎?電變成燈光,你們就看得到。同樣的道理,為師的佛身,你們看得到嗎?但是為師借竅來跟你們說話,你們就聽得到。所以你們不要想太多、要求太多:如果想太多、要求太多就會自障了。
  你們是要信真理,不是信我呀!不要看到濟公活佛就拜、就求呀!有病要去看醫生,看不好,就要誠心懺悔,真心懺悔感動了天地,活菩薩才暗中撥轉。
  修道的路,有時候會遇到橫逆不順,就算你不入道場一樣也會遇到不順利,不要說一進入道場,就是要來求這個「道」。事情不順利、身體不健康就來求,這有沒有道理?如果你沒有求道,事情也許會更糟糕。但是你有求了道,仙佛也許暗中撥轉,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修道就是要懂得心念轉化,把煩惱轉化成菩提,菩提轉為樂。煩惱即菩提,因為沒有煩惱、沒有掙扎,你如何成就你的菩提,有煩惱是因為你有佛性,有這個「性」,感悟而動、而生出來的,所以煩惱即菩提。要常常讀經典,經是「理」,是不變的路;你們常常奉持著經典,然後能夠去體會,依照經典裡面所講的去行、去做,你們一定會豁然開朗。不看經典,光修道、辦道,心性昏暗,講道理懵懵懂懂,誰信你,人家信的是真理。
  所以,要常常研究經典,就像吃飯穿衣一樣,天天要去做。經典是離不了身的:離開了身,定力就不夠,定力不夠就隨波逐流。你們餓了,需要食糧,你精神空虛、心靈空虛的時候,就是你的精神上有了缺陷,它們也餓了,它們需要食糧。你們精神空虛、有煩腦的時候,就是你精神不能集中、意念不能突破,要常常研讀以往聖賢仙佛所留下的經訓。問問看,哪一位仙佛離開了「經」?「經」就是「道」,不要執著我所講的字面之義。

公心就沒有痛苦
  這些水果都是眾生的錢買來供奉的,那麼我也把這些東西拿來供養你們這些未來佛,要感謝佈施的人:所以說你們佈施的功德,佛堂不會給你們埋沒掉。不要說、也不要心想:「我們錢拿出來,不曉得會不會拿去亂花?還是點傳師拿去用?」這樣子就心有邪念,不是真佈施。所以說拿出來佈施,得要做到真佈施。「佛家一文錢,大如須彌山」,有誰敢濫用?如果他濫用了,以後的罪過他自己擔:現在你們佈施一點,懷疑心就來了不信任人你的品格就有了缺陷。既然拿出來了,就要相信人。
  為師倒希望為師的「心」都讓你們偷去,為什麼?因為為師的心都是「公心」,如果你們偷走了我的「公心」,那你們也都「公心」了,那不是很好嗎?所以為師倒希望你們來偷,偷得走,為師還樂的喜不勝收,就怕你們偷不走。凡世的人為什麼會痛苦?因為有私心。有私心,沒有公心就痛苦了!如果說把這個私心拿掉,把它丟到旁邊去,換來一個公心,那麼痛苦就沒有了。
  看到什麼事都好,你對我好也好,你對我不好也沒關係,我也很好,我毫髮無損,這就是平常心、平等之心。你對我好,我就好,我們大家都好:你對我不好,沒關係,我還是對你好,希望你們有這種心:不要人家對你不好,你就想,你給我記住,君子報仇三年不晚,這樣不行的啦!這樣你光為了報冤,你要和他相見好幾十年,這樣是不是很痛苦?所以把心給平了、把心給凈了,看什麼都自在,看什麼都怡然自得,這就是修道:心不能平的時候,就學習平心,做人就是要簡單一點。

莫等白頭才修道
  哪一個人他準備成佛的全部條件都準備好了,他才成佛的?都是在慢慢地走、慢慢去做的時候,慢慢地遇到困難或是挫折,慢慢地去修,慢慢地去學,才能成佛的。哪有一個人說,我修得很好了、我什麼都準備好了,我才要走,開始修行。每個人都是這種心理,等我兒子、女兒都長大了,我才來修行、我才來佛堂拜拜、我才來跟你們走,有沒有?等我家裡面一切都安頓好了,我才來跟你去廟裡面拜拜修行,是不是很多人都有這種觀念?其實修道不是消極的觀念,信佛也不是消極的,能夠讓你更積極,因為這樣你會對你的人生更加的有意義,更加想要去追求人生圓滿的境界。所以無形中,你會逼自己做得更好,是不是就是積極的?
  有人說,修道信佛都是消極人在做的事,是不是這樣呢?其實他反而比凡俗人更加積極,因為看透一切,所以成就一切。大家以後感謝你、供奉你。如果你為私我,雖然你對家庭很盡責任,但是只有家庭裡面的人感謝你。這種愛哪一種來的大?人活著不要跟草木一樣同生朽,長出來了,就長出來了;死了就死了,沒有人會去在意它。如果說你們懂得付出你們一點的時間、一點的愛心,來關愛你旁邊的人,那大家都會注意到你,而那種愛心是一種真誠的關愛,這樣人家自然就感謝你:如果你是刻意有目的,久而久之,人家就見到你的心,人家會說:你對我好,那是有目的的、有利用價值的,人家就會疏遠你。所以,要無心有為的來做,無心就是不求回報、不求報恩:有為就是做,有為無為是連在一起的。
  你們平常吃糖果,在逼不得已、口饞的時候才吃,你好命啊!有糖吃。外國人受災受難的地方多的是,想吃一顆糖都想得要命、沒辦法。所以,你們要珍惜現在的福報,有福生來台灣寶島一切生活物質文明都很好、都愜意,你們要不要感謝國家社會?雖然社會現實,乃為人所造出。因人有私心就有現實,不能怪社會、應怪人。
  為師寵壞你們,要什麼有什麼,呼風得、喚雨得雨,應你們所求。每次所開法會,批訓均束諸高閣:應敬奉訓文,多多參悟,以免辜負了為師之心血。反覆叮嚀、勞累奔波,恨不得為師之智慧,全部給你們。班班法會、訓文不同,為師絞盡腦汁,為徒兒竭盡心力。你們得來容易,失之亦容易,不懂得珍惜:應如為人子女體諒父母賺錢之辛苦,珍惜它。為師批示之訓,你們篇篇無感受,太對不起了。要承擔的事情很多,人人應承擔起做佛事,為了大災大難的眾生,無論什麼苦也都要承擔。
  你們不自凈其本心、不淨念的話,人家講得再好、仙佛講得再多,聽得進去嗎?你們心都滿了,就聽不進去,就像茶杯一樣,茶杯都滿了,水還倒得進去嗎?你們不懂得低心下氣的來接受,一味的排除這個善法,不肯接受,你們就很難去了悟佛法心印,既然坐在這裡就誠心正意,把心掏空,容納更多的真理、容納更多的寶藏,好不好?訓文中所講的,聖賢仙佛皆由此成,你們做得到,自然你們就能成佛。

真善的菩提心
  你們知道來佛堂的好處嗎?佛堂兩邊有仙佛排班護法,你們都在裡面無形中接受了佛光普照、仙佛加被,所以你們坐在這裡會比較有智慧,但是出去了就不一定有智慧。所以,常常接近佛堂,常常接受佛光普照,無形中把你的汙穢都洗淨了。所以,喜不喜歡來佛堂啊?喜歡就要把這裡佛堂當是自己的家,常常回來看一看、走一走,好不好啊?你回你個人的家,那是一個小家庭,你回到佛堂來就是一個大家庭,由小家庭走入大家庭那不是很好嗎?
  眾生為什麼會當眾生,因為有迷、有執,你執於善惡,就生善惡心;執於人我,就生人我心;執於得失,就生得失心;執於生滅,就生「生減心」,所以對於一切都要不執著,好不好?因為生何種心,就會執著何種心,即使你生善心,也會執著於善心,刻意的為善就不是真善,是不是?你把這個「善」從日常生活裡面做出來,無執無著,那就是菩提心的顯現,那才是真善。如果你執著於功德、苦樂,這樣子那都是因為你的執著,而生出來種種心,是不是啊?這個叫做固執。人的苦跟樂,是不是由心去造成的?所以說,心能做天堂,也能造地獄,你的心念怎麼轉、怎麼變,就生何種境界出來了,是不是啊?你走到一個境界之後,你要突破這個境界。
  人生有失意的時候,就有得意的時候:有成功的時候,就有失敗的時候:有高興的時候,就有痛苦的時候:有歡聚的時候,就有離別的痛苦。為師今日來跟大家歡聚在一堂,大家很快樂,但是為師走了,縱然千言萬語,再怎麼捨不得,也是無奈,是不是?
  為師為了徒兒們常常流淚,而你們是為了世間的情愛來淚流,總都是一個「情」字所害。為師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的修、好好體悟、好好的辦:不要光辦不修、不能夠圓滿。內外一體、內聖外王一齊做。為師祝福你們,各個愈來愈圓滿、各個愈來愈有智慧,人生的路途愈來愈順利。
  一步將走,反而更愁悵,雖然千言萬語、依依不捨,但是也無奈,只是盼望我徒兒,解師心、行師志:迷時師渡,悟了自渡,自己的成就自己做,希望以後有機會再兒面,不要忘了為師呀!為師不會忘了你們的,再見。

濟公活佛慈訓
 尋覓覓 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最難得息 聲聲嘆息 最怕那晚風來得急
 花落地 滿堆積 梧桐更兼細雨
 點點滴滴 往事回味 百般無奈內心交集
 人世間 物換星移 悲歡與合離 憑添了辛酸淚語
 多少的悲涼苦淒 只為一時情繋 頓感撲朔迷離
 曲終時 人散去 道盡悲歡歲月
 覺來無意 憶來無悔 但隨流水然逝去
 覺來無意 憶來無悔 但隨流水然逝去
      調寄:悲歡歲月

資料來源:《光明的智慧》第4冊,頁135-155


【大哉問!】

天然古佛(師尊)1998年提問「道統是甚麼?」

【近一週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