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註:此籤不必叩求,不必擲茭,見者有份。凡肯依此行去,大前願望,近則數月,晚則數年,皆可實現。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我們有能力做得到,就不要跟兄弟計較,因為,你能做到這個「孝」,這就是你的福報。如果你是一個孝子,你可以成仙作佛、神欽鬼敬:你如果不孝,就會「天怒人怨」。所謂好心有好報,上天絕對不會辜負人:你存著善心,存著好念,上天一定會幫助;你如果是一個孝順的人,上天一定幫助你事業順利、家庭和樂。
哪吒太子慈悲囑語
※有句成語:「承歡膝下」。如何承歡膝下呢?嘴巴要甜,不要每天吃酸,講的話酸酸的,非常不好聽,我們侍奉父母要能夠孝順膝下,「膝」是人體大腿與小腿相連處的外部關節,以前的小孩子會怎麽樣呢?小孩子都會在父母的跟前向父母撒嬌,幫父母搥搥背、搥搥腳,然後把發生的事情講給父母聽,或者有趣的事情跟父母分享。
※「娛親親舒」,就是讓父母親的心情很高興:把有趣好玩的事情,告訴爸爸媽媽。因為爸爸媽媽年紀大了,很少出去外面,你們在外面多多少少都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回去就講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也分享你的喜悅,這樣是很好的。能夠做到這樣,就是讓自己成為「愷悌君子」,「愷悌君子」就是和樂平易的有德君子。
※侍奉舅姑,是侍奉我們的公公婆婆,而不是侍奉舅舅跟姑姑。如何孝順公公婆婆呢?就是妯娌之間不妒不嫉。妯娌就是兄弟之妻相互的稱呼,例如:你的嫂嫂,你的小嬸。大家互相不要妒嫉。你們如果妒嫉吵架,公公婆婆會很難過,會覺得很煩。要做到不妒不嫉,這樣就是一個賢慧的媳婦、孝順的媳婦。
※「孝莫勞辭」,孝順父母不要認為這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而去推辭。有三個兄弟,然後一個月裡,爸爸、媽媽在老大那邊住十天,在老二那邊住十天,老麼那邊住十天,遇到三十一天,可得自己去麥當勞吃,要不要這樣?不可以這樣喔!
※「生子體悟親恩心」,所謂手抱孩兒時,方知父母恩。你沒有照顧過小BAY的經驗,就不會知道爸爸媽媽的辛苦。父母親從小幫你拉屎、拉尿,味道又臭又髒,手抱孩兒時,才體會出父母親的辛苦,想當初有多麼的辛苦。水,不能把這個恩情澆滅掉;火,也不能把這個恩情來燒毀,父母的恩是那麼的重。
附註 自《百孝經.又落賢》2004. 07.03美國 彌勒寶堂。
資料來源:《光明的智慧》第11冊,頁114-116。(欠114-115,待補)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從前有一個孝順媳婦,家裡非常窮,丈夫上京赴考,都沒有寄錢回來,害她餓肚子,而且上有公婆,要如何?結果,媳婦煮整碗白米飯給公婆吃,自己的飯碗裡,下面裝米糠,上面鋪白飯,鋪得尖尖的,比公婆還大碗,給長輩吃的是整碗實在的白米飯,而自己的飯下面鋪米糠,她也不敢說日子不好過,讓她公婆感覺媳婦吃的比我還好,結果去廚房偷看,才知道娘婦吃米糠,這樣是不是很感動?日子不好過,也不能對父母表現出來,才是孝。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文王在世時很孝順,早上雞一啼,就趕快起床,整理好服裝儀容,來到父親(王季)房門外請安,中午、晚上也一樣請安:而且常問內侍大臣,父親吃得多不多?三餐菜色有否更替?如果聽說父親吃得多,他就快樂:如吃得少,或身體不舒服,晚上又睡得不好,文王就憂愁,擔心得連走路都走不穩了;要一直等到王季身體好了,文王才會恢復正常的生活,才會面帶笑容。
韓湘子大仙慈悲囑語
※喝一杯水,有沒有喝出、悟出什麼道理來?常常喝,久而不覺它的味道;飯常常吃,但是覺得很平常,沒有什麼很特別;就像你父母親、你的長輩對你的愛,也是很平常、也是很自然,沒有什麼特別,但是,那跟外面的人對你的感情,就是不一樣,那是要你真的用心去感受,你才會覺得,原來那個是很珍貴、很珍貴的情感。
教化菩薩慈悲囑語
※如你生命過得好不好?你生命中過得當然好,父母的照顧之下,當然是幸福:雖然有的父母在遠方,但是父母的愛,永不會失去的。除非你自己願意放棄家鄉的母愛,自己不想念自己的父母親,而嚮往別人,那你永遠就會失去這個愛。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孝道,每個人都要去做,都要去行:而行孝唯一的方法,就是做出來,以真心、誠心敬重你的雙親,順從父母親。當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做子女的應該要和氣委婉的勸導。父母親養你們這麼大,從小把你們呵護在懷抱中,讓你們能夠無憂無慮的長大,幫你們擋風擋雨,怕你們吃不飽,怕你們穿不暖,你們現在長大成人,就應該要孝順。學佛的人,要以「孝」為開始。
老萊子大仙慈悲囑語
※要真正一元復始,就要一心問道;而萬象更新,就是讓我們的心清清靜靜。真正身體健康,就是要惜命護生,我們愛惜所有的生物,每一個生命都要保護它,自然我們就能身體健康。要怎樣才能萬事如意,就是要萬善奉行;要心想事成,就要心端身正;想要大吉大利,就要大慈大悲。這些都是我們平常過年互相恭喜的吉祥話,只要我們做得到,自然就來到我們身邊。